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吕碧城(我到人间只此回)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汪晓寒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汪晓寒著的《吕碧城(我到人间只此回)》讲述了民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吕碧城传的传奇人生。吕碧城(1883—1943),与张爱玲、萧红、石评梅并称“民国四大才女”,以其高深的诗词创作造诣,被誉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同时,她还是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位执掌校政的女子、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时人赞美曰:“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她迎风怒放,如一抹流星闪亮,却在漫漫红尘中与英敛之、严复、费树蔚等众多优质男擦肩而过,终生未嫁,最终与佛法青灯为伴……
本书以散文化的语言叙述,优美的笔触、诗意的文字,为读者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吕碧城。
“护首探花亦可哀,平生功绩忍重埋。匆匆说法谈经后,我到人间只此回。”(吕碧城绝笔)她是吕碧城,她到人间只此回。
作者简介
汪晓寒,原名汪江涛,出版有民国随笔《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听听民国那时他们的爱情》、网络小说《你在的城市,有星光散落》,已创作并成功拍摄电影《七夜客栈》,已签约并正在筹拍电影《大魂探2——完美和弦》《命局》。
目录
第一章 曜灵初破鸿蒙色
[1]青闺儿女
[2]题笺墨殢
[3]梦冷旧阙
[4]断红谁系
[5]天涯一别
第二章 春风得意马蹄疾
[1]柳暗花明
[2]与君初识
[3]声名鹊起
[4]高唱女权
[5]女学初论
第三章 人生若只如初见
[1]知己秋瑾
[2]女子公学
[3]云卷云舒
[4]分道扬镳
[5]若如初见
第四章 青琴弹冷碧云天
[1]寒云公子
[2]师生情缘
[3]缘起缘灭
[4]政坛女杰
[5]南社诗话
第五章 湖光秋月两相和
[1]商界巾帼
[2]邓尉探梅
[3]山水之间
[4]苏杭胜景
[5]道家因缘
第六章 落花时节又逢君
[1]往事回潮
[2]游庐琐记
[3]青灯古佛
[4]汤山疗养
[5]后会有期
第七章 孤帆一片日边来
[1]大洋彼岸
[2]东方公主
[3]他乡故知
[4]归去来兮
[5]故国神游
第八章 只在周游列国间
[1]故地重游
[2]欧洲漫游
[3]时尚之都
[4]古城庞贝
[5]鸿雪因缘
第九章 人间只此一回逢
[1]慈悲之心
[2]皈依佛门
[3]物是人非
[4]美人迟暮
[5]红颜凋零
序言
芳华绝代谁倾城
民国才女如云,言必谈张爱玲、萧红、谢婉莹、林徽
因、陆小曼……似乎,大家把吕碧城这个名字错过了。
那将是一个很俗气的遗憾。
陌上花开君子香,最奇不过吕碧城。
吕碧城的奇,是开了民国女性翘楚乃至几乎整个中华
女性自主的历史先河,而且,这先河不止一起:中国女权
运动的首倡者之一、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位执掌校政的女校
长、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
、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若有可能,她还将是首位
商界女奇才,而且,她还终结了一段历史——被誉为“三
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吕碧城与当时的女丈夫秋瑾并
称“女子双侠”,集才情、气魄、作为、富有、盛誉于一
身,时人歌曰:“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成推吕碧城。”
吕碧城虽与英敛之、严复、袁克文等民国名流有过交
集,但也都无非是一贯的须眉一厢情愿地对吕碧城的倾心
而已,照理看来,这些人吕碧城全未放在眼里,也就不可
能夸张出所谓的佳人佳话。吕碧城不是闰阁中的佳人,而
是红尘中的飞马。
吕碧城不是没有儿女情长,只是生平可许的男子,梁
启超有妻,汪精卫过俏,汪荣宝有偶,张謇又太老。总之
是时人无有可配之辈,因而她宁愿“此心只凭月,不向乱
宇摇”,终身未嫁。
当今的女学霸似乎能体验到吕碧城这份孤高,但不见
得有吕碧城这份全能与气魄,她能十二岁就搅动风云解救
母难于豪强毒手,二十出头文声就已经享誉南北,二十二
岁已经做了女校长,不出二十四岁又成了政界新宠,不出
三十又鱼跃商界,更不用说会六种语言、工书画、擅诗文
,足履大江南北,涉猎南亚欧美,能小女人,能大丈夫;
非时势能造,只可真性天然。
这样一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才女,晚景多病,倾心黄
老,最终皈依佛门,时人多惋叹她是因为对儿女之情未尽
的怅恨和无可奈何的悲绝。
百口莫辩,百口都非吕碧城一心!
谁解尘世缥缈,谁解丈夫红颜!
怀着一颗躁心读了汪晓寒这部为吕碧城做的传,虽然
还躁着,却也躁得不那么欢了。
晓寒请我为这本书作序,对于我这个粗人来说,实在
是勉为其难,而且还是面对着书中这样一位雅丽超绝的巾
帼才女,实在汗颜。但是使我提笔的勇气,也偏偏就来自
这个吕碧城,还有就是书写吕碧城的作者。
为人做传,都得有深厚的学底,要么文思老到,要么
岁月老历,必能坐得住冷板凳,必能耐得起烦琐。不是胸
藏千机学富五车的学者,一般是没有这个勇气的。
可敬的是晓寒不但有这个勇气,也有这份耐性,又不
缺文笔的率真,更不乏情怀的深远。他广采博收的学术气
质以及沉静、审慎的学风加之流畅清丽的文笔,恰恰写真
又不失写意地描画出了一位侠骨灵秀的民国女杰。
晓寒年纪不大,甚至可以说很小,若不是对史学的倾
心热爱,若没有专业的对人道经纬的透骨观察和思考,完
成一个史学里著名人物的传记.的确是很难的,晓寒之所
以办到了,全在于这个年纪里,晓寒身上其他同龄人少有
的治学操守,和对一个时代的敬畏和追思。
还有就是其他人身上少有的审慎和少有的寂寞。
也许就是因为去者不可追,来者犹可为,使我能完成
这篇序言。
感谢晓寒弄笔,让大家走近吕碧城。
林红光
2018年11月17日干株洲金古酒店
导语
《吕碧城(我到人间只此回)》由知名导演林红光与青年作家、编剧、诗人晓松溪月联袂作序;被演员李恒建,编剧肖小目、张婷婷等倾情推荐。
作者汪晓寒文笔的率真,情怀的深远。他广采博收的学术气质以及沉静、审慎的学风加之流,畅清丽的文笔,他以唯美的散文笔触,还原了民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吕碧城传的传奇人生。
书评(媒体评论)
民国才女如云,言必谈张爱玲、萧红、谢婉莹、
林徽因、陆小曼……似乎,大家把吕碧城这个名字错
那将是一个很俗气的遗憾。
—一知名导演 林红光
看了此书方知“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
城”。这样一个女子,值得了解,值得学习,值得推
崇。
——演员 李恒建
她以文字之役,仗笔行侠,秋瑾为其让出“碧城
”之号;她风华绝代却子然一身,只因“不遇天人不
目成”。这样的奇女子,怎能让人不想去探寻她的故
事,去一窥她的风采?
幸有此书,让我们在笔墨之间,又见那位传奇的
民国才女——吕碧城。
——编剧尚 小目
本书以独特的角度讲述民国奇女子吕碧城的一生
。这个女子跌宕的一生,同时又是一代女人觉醒的历
史。女人应该如何活出自己?我们也许不能在书中得到
答案,但一定能在字里行间体会到当年那种冲破桎梏
的自由。
——编剧 张婷婷
精彩页
[1]青闺儿女
我常想,一个女子,究竟要多么勇敢决绝,才能顶着整个世界的异样目光勇敢前行,于乱世之中声名鹊起;我常想,一个女子,究竟要多么惊才绝艳,才会让那个繁华缭乱、俊才如星的民国竟无人与之相配;我常想,一个女子,究竟要历经多少悲欢离合,尝过多少困苦磨难,才能看穿这万丈红尘、青灯古佛,郁郁独身一世……
岁月如洪流,众生似青鲫。有的人,穷其一生都不知自己将要去往何方,归于何处;有的人,拼尽全力猛然跃起,也只拍起一朵转瞬即逝的浪花;也有的人,等到自己伴随着河流走到生命尽头,才开始悔悟自己这一生,明了自己这一世……然而还有那么一个人,她不矫揉不造作,眉眼温柔如月光,心中思量似丘壑,笔尖婉转奏轻笛,只一颦一笑一抬手,便化作一朵优雅莲花,从此绽放在这纷繁世间里、滚滚红尘中,定格于所有人的心间口头。
历史的车轮,带伴着“隆隆”的巨响滚滚前行。但这世间并没有那么一个驾车人,可以驾着岁月这辆大车往回走。而它,亦不曾为谁掉头,为谁停留。我所能做的,大概只是沿着历史留下的深深轧痕,,寻访心中的那个名字——吕碧城。
吕碧城,被誉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
她字遁夫,号明因、宝莲居士,是中国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之一,中围女子教育的先驱,同时她亦是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并开创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先例。
一个女子,一生究竟要有多么精彩才能得到这么多名望;一个人,究竟要多么努力,才能有这么多成就。更何况,那还是在乱世繁华、才女辈出的民国。
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她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她是当之无愧的民国奇才女!
谈起吕碧城,就不得不谈徽州。这个有着“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美誉的古城,东临白际山,南接牯牛降,北方则是障山,而最为有名的,当属西面连徐霞客都曾赞叹的黄山。而让这个青砖黛瓦、深巷幽径的城市更加为人所熟知的,却是那句传唱已久的千古名句:“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就连被人称赞为“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民国大师——胡适,亦曾在晚年著作《四十自述》中写道:“我将来写自传时,要一大章来写徽州的社会情形。”
1883年初夏,黄山迎客松正绿得苍翠,皖江的清荷也才露出尖尖小角,一切正美好。也就在这一年,吕碧城在祖籍安徽旌德的一户姓吕的人家里诞生了。望着怀中这个手臂如藕节、脸颊粉嘟嘟的孩子,父亲吕凤岐眉头心间均是笑意,当即为她取名“兰清”。
《汉书·司马相如传(上)》里说:“其东则有蕙圃,衡兰芷若。”“衡”“兰”“芷”“若”均是香草,而兰在中国古典文化里出现的频率则似乎要远远高出其他三种,吕碧城的名字后面的那个“清”字,又饱含“寂静,清静”之意,这似乎也预示着吕碧城未来风华惊艳、清香四溢却又寂静冷清的一生。
吕碧城出生的时候,父亲吕凤岐正担任山西学政。因此,吕碧城真正的出生地,是太原。回到徽州,已经是她三岁时候的事情了。但是真正温养了她的,却还是老家徽州。
一方山水,一种风情;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徽州,这个饱蘸灵性的城市,赋予了她勇敢的心灵,给予了她侠气的眉眼,滋润了她惊艳的才华,却也让这世上再也难找到能够配得上她的男子。
这世上女子万千,独她最好。
吕家在徽州,算得上是书香门第。庙首的吕氏家族,是周朝太师昭烈武王太公望吕尚的后裔,姜太公的子孙。公元880年,吕氏家族第八十六世祖吕从庆为躲避战乱,与弟弟吕从善从金陵迁至歙县堨田。后因世事变化,吕从善定居于竭田许村,而吕从庆则迁至庙首丰溪,与青山绿水、清风白云相伴。吕从庆常以陶渊明自比,并留有《丰溪存稿》诗一卷。
或许是先祖开了个好头,吕氏家族后来以诗书传家,人才辈出。据有心人统计,仅乾隆至光绪的百余年间,吕家就先后有四人出任云南、湖南、福建、山西等省的学政,而吕碧城的父亲吕凤岐就是其中一员。
吕凤岐在读书方面颇有天分。光绪三年(1877年),吕凤岐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后来又曾担任国史馆协修、玉牒馆纂修等职。吕凤岐爱好收藏,家中藏书竟多达3万卷。并且他个人也极具才华,工于诗文,并著有《静然斋杂谈》《石柱山农行年录》等书。
父亲这一脉是书香门,而按照古时门当户对的习俗,母亲这一脉自然也是高门大户。
吕碧城的太姥姥名叫沈善宝,字湘佩,是清代著名闺秀。
沈善宝博通书史,涉猎岐黄、丹青、星卜之学,无所不精,尤擅诗词,是道光咸丰年间倾盖一时的闺阁文学领袖,门下女弟子不下百人。沈氏著述甚丰,有《鸿雪楼诗选初集》《鸿雪楼词》及《名媛诗话》传世。她一生游走南北,广交各方才媛,尤其是通过《名媛诗话》的编撰,奠定了她在清朝道光、成丰年间女性文坛上的领袖地位。
……
P2-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5:5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