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向我们展示了海伦·凯勒丰富、生动、真实的一生,在这本书中海伦·凯勒并没有过多地向我们展示命运的多舛,却让我们更多地感受到了她的热切、坦诚和真挚。它让我们了解了海伦·凯勒的精神源泉,那就是她对生命的珍爱,对生存的渴望,对生活的赞美,对人类的友善情感和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念。在此,海伦·凯勒给了我们一个生存、生活和生命的必要提醒:也许最应该珍惜的就是我们视而不见的平凡的世界和平常的生活。同时,她以一个残疾人独有的敏感和细腻表达了这样一种生活态度: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生活,充分发挥生命中的一切潜力,充分享受生命中的一切美好,不虚度光阴,不浪费天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性之一。一生只有19个月光明与声音的海伦·凯勒却给全世界的人们带来了无穷的光明与希望。在安妮·沙利文小姐及其他老师的帮助和关爱下,在朋友的成全中,海伦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完成了哈佛大学的学业。
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全书由两部分组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最广为人知的一篇文章,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我的生活》是她的自传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我们每个人都读过些令人为之震动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时日无多,或许一年,或许一天。但对此我们最感兴趣的,往往是这些难逃一死之人是如何度过生命最后时光的。当然,我是说拥有选择权利的自由人,而非活动范围已严格受限的已决犯。
这类故事不禁使我们思考:若处在相似境遇下,我们会怎么办?既然终有一死,那么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经历些什么呢?回首过往,我们应该追寻什么样的幸福和遗憾呢?
有时我会想,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来活,或许是明智之举。因为此种态度恰恰彰显了生命价值所在。拥抱生活,我们理应心怀温纯、激情和热忱。然而,眼前看似无尽的漫长岁月却常常使我们忘记这些。当然,毋庸置疑,有一些人相信“人生在世,应及时行乐”,因此过着伊壁鸠鲁式的生活。但大多数人却终未逃脱死亡逼近的恐惧与折磨。
故事里,命数将尽的主人公往往在最后一刻幸免于难,而自此,其价值观也几乎无一例外地发生改变:相比从前,他对于生命的意义及其永恒的精神价值都更加明晰与敬畏;因此,我们常常会看到,那些曾经或者正被死亡阴影笼罩的人们,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散发着一种清冽甘甜的热情。 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却把生命视为理所当然。尽管我们都知道,终有一日,死亡将至,但我们也往往把那一天想得十分遥远。是啊!当我们仍心康体健,死亡或根本无法想象;于是,我们极少想起它。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只有无尽的日月。于是,我们被淹没在日常琐事中,意识不到我们对于生活的懈怠与漠然。
恐怕,同样懈怠的,还有我们对于自身各种感官与能力的挖掘利用。毕竟,只有失聪之人才珍惜听力,只有失明之人才知道拥有视力的幸运和可贵,尤其是那些成年之后失明失聪之人。然而,那些从未遭受视力或者听力伤害之人,却极少能够充分发挥这些上天赐予的宝贵感官能力:他们看或听,都朦胧模糊,不思专注,不懂欣赏。常言道,人只有在失去之时,才知感恩曾经的拥有,只有在生病之时,才知健康的宝贵。此言不虚啊!
于是,我常常想,若每个人都能在刚成年时候经历一段失明或失聪的生活,或许也是一件好事;因为黑暗会使人更加珍视光明,沉寂会教人乐听声音。
对于我那些拥有光明的朋友,我时不时地会问他们,都看到了些什么。最近,一位挚友来访,看她刚从树林远足归来,我就问她看到了些什么。“没什么特别的啊!”她答道。对于这样的回答,我已经习以为常,所以并不感到吃惊。因为我已经慢慢地开始相信,那些看得到东西的人其实恰恰什么也看不到。
我不禁自问,在林子里散步一个小时之久,竟然没有看到任何值得注意的东西,这怎么可能呢?我,一个盲人,仅仅通过触摸,就能发现成百上千种吸引我的东西,更何况一个拥有视力的人呢?我触摸过叶子精美的对称纹路,感受过银色白桦光滑的树皮或者松树粗糙不平的表面。春天里,我小心地抚摸树木的枝丫,满怀希望地找寻新芽,因为那昭示着大自然已从冬日沉睡中苏醒。我还感受过花瓣丝绒般的质地和卷曲的弧线,这些都是大自然的奇迹,令人沉醉,让人欣喜。偶尔,我将手轻轻放于一棵小树,还能幸运地感受到鸟儿欢快啼啭时身体的震动;将手放于溪流,还能感受到清凉的溪水从指间滑过。于我,翠密的松针或者松嫩青草铺就的地毯,远胜于最奢华的波斯地毯。于我,一年四季的壮美变幻就像一部动人心弦的戏剧,曼妙悠长,永不谢幕。
时常,我对于亲眼目睹这一切的渴望,胜于一切。单纯的触摸已经让我如此欢心愉悦了,若是能够目睹,那一定美不胜收吧!然而,可惜的是,拥有视力的人却常常视若无睹。世界的缤纷与精彩,在他们看来,都是顺理成章。也许,人就是这样,不屑所有,却渴望所无。这是多大的遗憾啊!在光明的世界里,人们仅仅把上天赐予的宝贵视力看作一种便利,而非充实生活的一种恩赐。
假如我是大学校长,我一定会开设一门必修课,名叫“如何利用你的双眼”:教授们会教学生们如何唤醒沉睡懈怠的感官能力,借此捕捉到那些常常被我们熟视无睹的不经意的美好,以成就更加快乐充实的生活。
多年以来,中译出版社有限公司(原中国对外翻
译出版有限公司)凭借国内一流的翻译和出版实力及资源,精心策划、出版了大批双语读物,在海内外读
者中和业界内产生了良好、深远的影响,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出版特色。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的英汉(汉英)对照“
一百丛书”,声名远扬,成为一套最权威、最有特色
且又实用的双语读物,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英语学习者
和中华传统文化研究者、爱好者;还有“英若诚名剧
译丛”、“中华传统文化精粹丛书”、“美丽英文书
系”,这些优秀的双语读物,有的畅销,有的常销不
衰反复再版,有的被选为大学英语阅读教材,受到广
大读者的喜爱,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双语名著无障碍阅读丛书”是中译专门为中学
生和英语学习者精心打造的又一品牌,是一个新的双
语读物系列,具有以下特点:
选题创新——该系列图书是国内第一套为中小学
生量身打造的双语名著读物,所选篇目均为教育部颁
布的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或为中学生以及同等文化
水平的社会读者喜闻乐见的世界名著,重新编译为英
汉(汉英)对照的双语读本。这些书既给青少年读者
提供了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又让他们领
略到原著的精髓和魅力。对他们更好地学习英文大有
裨益;同时。丛书中入选的《论语》、《茶馆》、《
家》等汉英对照读物,亦是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外
读者所共知的经典名篇,能使读者充分享受阅读经典
的无限乐趣。
无障碍阅——中学生阅读世界文学名著的原著会
遇到很多生词和文化难点。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给每
一本读物原文中的较难词汇和不易理解之处都加上了
注释,在内文的版式设计上也采取英汉(或汉英)对照方式,扫清了学生阅读时的障碍。
优良品质——中译双语读物多年来在读者中享有良好口碑,这得益于作者和出版者对于图书质量的不
懈追求。“双语名著无障碍阅读丛书”继承了中译双
语读物的优良传统——精选的篇目、优秀的译文、方便实用的注解,秉承着对每一个读者负责的精神,竭
力打造精品图书。
愿这套丛书成为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愿读者在英语学习和传统文化学习两方面都取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