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辛弃疾善诗文,但以词明世,乃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其词无论数量之富,质量之优,皆冠两宋,稼轩词向来被人称为“英雄之词”,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辛弃疾所生活的年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政治时代。南宋政坛上,辛弃疾是一个既有政治眼光和谋略的人,对宋金的军事问题有清晰精锐的眼光,然而当时政坛被主和派把持,他的政治理想和抗金主张无法实现。这个南宋一流的词人,其文学成就与他的生活和生命感受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邓红梅编著的《辛弃疾集》精选了能代表辛弃疾创作风貌和水平的名词百余首,题材博大,风格多样,想象雄奇瑰丽。与苏轼一起开创宋词新局面的辛弃疾,是南宋词坛上伟大的词人,也是无可置疑的高峰。 作者简介 邓红梅,1966年生,1994年毕业于苏州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出版过《女性词史》《乱世流萍——杜甫传》《闺中吟——传统女性的精神自画像》等著作,主编过“半边风景丛书”(一套四种),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四十余篇学术论文。 目录 抗金爱国·他年要补天西北 水调歌头 寿赵漕介庵 满江红 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满江红 木兰花慢 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贺新郎 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贺新郎 用前韵送杜叔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水调歌头 送杨民瞻 水龙吟 过南剑双溪楼 鹧鸪天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水调歌头 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忧国伤时·朱丝弦断知音少 蝶恋花 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满庭芳 和洪丞相景伯韵 水调歌头 九日游云洞,和韩南涧尚书韵 千年调 蔗庵小阁名卮言,作此词以嘲之 沁园春 戊申岁,奏邸忽腾报谓余以病挂冠,因赋此 小重山 三山与客泛西湖 添字浣溪沙 三山戏作 水调歌头 说与西湖客 水调歌头 壬子三山被招,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鹧鸪天 三山道中 行香子 三山作 鹧鸪天 戊午拜复职奉祠之命 贺新郎 用前韵再赋 卜算子(千古李将军) 卜算子(万里浮云) 喜迁莺 谢赵晋臣敷文赋芙蓉词见寿,用韵为谢 贺新郎 韩仲止判院山中见访,席上用前韵 瑞鹧鸪 乙丑奉祠归,舟次余干赋 鹧鸪天 不寐 贺新郎 邑中园亭 仕隐两难·蛾眉曾有人妒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摸鱼儿 淳熙己亥 阮郎归 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洞仙歌 开南溪初成赋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丑奴儿(此生自断天休问) 定风波 暮春漫兴 青玉案 元夕 归朝欢 题赵晋臣敷文积翠岩 满江红(倦客新丰) 登高怀古·何处望神州 念奴娇 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八声甘州 夜读《李广传》 汉宫春 会稽蓬莱阁怀古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归隐带湖·我见青山多妩媚 沁园春 带湖新居将成 沁园春 再到期思卜筑 临江仙 停云偶作 永遇乐 检校停云 瑞鹧鸪 京口有怀山中友人 瑞鹧鸪 京口病中起登连沧观偶成 瑞鹧鸪 鹧鸪天 寻菊花无有,戏作 鹧鸪天 博山寺作 咏物成趣·老来曾识渊明 满江红 江行简杨济翁、周显先 水调歌头 再用韵呈南涧 水龙吟 题瓢泉 水调歌头 题永丰杨少游提点一枝堂 祝英台近 与客饮瓢泉 兰陵王 赋一丘一壑 玉楼春 戏赋云山 哨遍 秋水观 卜算子 齿落 水龙吟 赠别会友·后夜相思月满船 木兰花慢 滁州送范倅 鹧鸪天 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 鹧鸪天 送人 贺新郎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 临江仙 再用韵送佑之弟归浮梁 定风波 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 贺新郎 别茂嘉十二弟 山鬼谣 雨岩有石 水调歌头 我志在寥阔 水龙吟 用“些”语再题瓢泉 兰陵王 恨之极 生查子 简吴子似县尉 西江月 遣兴 木兰花慢 可怜今夕月 状景品题·望飞来半空鸥鹭 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菩萨蛮 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清平乐 博山道中即事 丑奴儿近 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临江仙 探梅 生查子 独游雨岩 鹧鸪天 黄沙道中即事 沁园春 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好事近 春日郊游 情爱心歌·手拈黄花无意绪 念奴娇 书东流村壁 临江仙(金谷无烟宫树绿) 满江红(敲碎离愁) 满江红 暮春 鹧鸪天 鹅湖归,病起作 鹧鸪天 代人赋 田园风情·稻花香里说丰年 清平乐 村居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鹧鸪天 代人赋 鹧鸪天(石壁虚云积渐高) 辛弃疾诗选
序言 陈祖美 “中华经典好诗词”丛书是从浩如烟海的中华优秀诗 词中几经精简、优中选优的一套经典诗词丛书。全套丛书 共分先唐、唐宋、元明清三卷。其中唐宋卷唐代部分包括 大小李杜,即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四位大家的作品 专集,以及唐代其他名家的诗词精品,即《唐代合集》; 宋代部分包括柳永、苏轼、陆游、辛弃疾四位大家的作品 专集,以及宋代其他名家的诗词精品,即《宋代合集》。 唐宋卷合计共十种。 综观本卷的十个卷本,各有别致之处和亮点所在。 李白和杜甫本是唐代名家中的领军人物,读过李、杜 二卷更可进一步领略李、杜之别不在于孰优孰劣,而主要 在于二人的性情禀赋、所处环境、生平际遇,以及所运用 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不同。从林如海所编的 《李白集》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仙作品那“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宋红编审在编撰《杜甫集》 时,纠正了新旧注释中的不少错误,再三斟酌杜甫的全部 诗作,为我们提供了不曾为历代选家所关注的一些新篇目 ,使我们对杜甫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在李白、杜甫身后一个多世纪的晚唐时代,再度出现 了李商隐、杜牧光耀文坛的盛事。 平心而论,在唐宋卷的十种中,《李商隐集》的编撰 怕是遇上较多难题的一种。感谢黄世中教授,他凭借对李 商隐研究的深厚功底,不惮辛劳,从李商隐现存的约六百 首诗作中遴选出八大类佳作,为我们消除与李商隐的隔膜 开辟了一条捷径。 杜牧比李商隐的幸运之处,在于他尽管受到时相李德 裕的多方排挤,却得到了同等高官牛僧孺的极力呵护和器 重。再说杜牧最后官至中书舍人,职位也够高了。从总体 上看,杜牧的一生风流倜傥,不乏令人艳羡之处,他的相 当一部分诗歌读来仿佛是在扬州“九里三十步的长街”上 徜徉。对于胡可先教授所编的《杜牧集》,您不妨在每年 的春天拿来读一读,体验一下“腰缠万贯,骑鹤下扬州” 的美好憧憬。 《唐代合集》所面临的主要难题是版面有限而名家、 好诗众多。为了在有限的版面中少一点遗珠之憾,编者陈 祖美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种缓解之策:一是对多家必选的长 诗,如《春江花月夜》《长恨歌》《琵琶行》等忍痛割爱 ;二是著名和常见选本已选作品,尽量避免重复,这里不 再选用;三是精简点评字数。 唐宋卷中《柳永集》的编撰难度同样很大,其难点正 如陶然教授所说:在柳永的生平仕履中谜团过多、褒贬不 一。所幸,陶然教授继承和发扬了其业师吴熊和教授关于 柳永研究的种种专长和各项成果,创造性地运用到本书的 编撰之中,从而玉成了这一雅俗共赏的好读本。 仅就本丛书所限定的诗词而言,苏轼有异于以词名世 的柳永和辛弃疾,洵为首屈一指的“跨界诗词王”!那么 ,面对这位拥有两千多首诗、三百多首词的双料王牌,本 书的编撰者陶文鹏教授运用了何种神机妙策,让读者得以 便捷地领略到苏轼其人其作的精髓所在呢?答曰:科学分 类,妙笔点睛。不仅如此,本集在题材类编同时,还按照 五绝、七绝、五律、七律、词、古风等不同体裁加以排列 。编撰者将辛劳留给自己,将方便奉献给读者。 高利华教授所编撰的《陆游集》,则是对陆游“六十 年间万首诗”的精心提取。正是这种概括和提取,为我们 走近陆游打开了方便之门。编者将名目繁多的《剑南诗稿 》(包括一百三十多首《放翁词》)中优中选优的上上佳 作分为九大类。我们从前几个类别中充分领略了陆游的从 军之乐和爱国情怀,而编者所着力推举的沈园诗则是陆游 对宋诗中绝少的爱情篇章的另一种独特贡献。尤其值得一 提的是,《陆游集》的更大亮点在于“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一类诗所体现的好家风。山阴陆氏的好家风,既包括始 自唐代陆龟蒙诗书相传的“笠泽家风”,更有殷切期望后 人继承和发扬为国分忧、有所担当的牺牲精神。 邓红梅教授所编的《辛弃疾集》,将辛弃疾六百余首 词中的佳作按题材分为主战爱国词和政治感慨词等十一类 ,从而把人称“词中之龙”的辛弃疾,由人及词全面深刻 地做了一番透视与解剖。这样,即使原先是“稼轩词”的 陌路人,读了邓红梅的这一编著,沿着她所开辟的这十多 条路径往前走,肯定会离辛弃疾越来越近,并从中获得自 己所渴望的高品位的精神享受。 唐宋卷由《宋代合集》压轴,不失为一种造化,因为 本集的编撰者王国钦先生一贯擅出新招儿、绝招儿。他别 出心裁地将本集的八个分类栏目之标题依次排列起来,巧 妙地构成一首集句七言诗: 彩袖殷勤捧玉钟,为谁醉倒为谁醒? 好山好水看不足,留取丹心照汗青。 流水落花春去也,断续寒砧断续风。 目尽青天怀今古,绿杨烟外晓寒轻。 读了这首诗想必读者不难看出,这八句诗分别出自宋 代或由唐入宋的诗词名家之手。这些佳句呈散沙状态时, 犹如被深埋的夜明珠难以发光。国钦先生以其披沙拣金之 辛劳和出入意料的奇思妙想,将其连缀成为一首好诗。它 不仅概括了本集的主要内容,也无形中大大增添了读者的 兴趣。 接连手术后未及痊愈,丁酉暮春 勉力写于北京学院路寓所 2017年12月
导语 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与苏轼同为豪放派。打开邓红梅编著的《辛弃疾集》这本选集,你会看到辛弃疾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词,既有横绝六合,扫空万古之风,又有秾纤绵密之词,不在小晏、秦郎之下。你将发现一个内心丰富的词人,那恢弘深沉的精神世界,并被他词中蕴含的强大情感所打动。 本书全面展现辛弃疾丰富深沉的精神世界。 精彩页 书江西造口壁①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②。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③。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④。 [注释] ①作于淳熙二、三年(1175—1176)间,时稼轩在江西任上。造口:即皂口,在江西万安县南。据《鹤林玉露》载,建炎三年(1129),金兵追隆祐太后至造口,不及而返,稼轩由此起兴。此说与史书载隆祐逃亡路线不符,而金兵在追击过程中,确曾大肆骚扰江西一带。 ②郁孤台:在赣州西北。《赣州府志》载唐代李勉为赣州刺史时,曾登此台望长安。清江:此指赣江。赣江经郁孤台下至造口,最后入鄱阳湖。 ③长安:此指宋故都汴京。可怜:可惜。 ④愁余:使我发愁。闻鹧鸪:鹧鸪鸣声若“行不得也——哥哥”。 [点评] 《菩萨蛮》这一词调,通常被用来描写儿女之情。比如“花间鼻祖”温庭筠,其十八首《菩萨蛮》,就都是描写闺中和宫中女子的相思情。但是,辛弃疾的这首《菩萨蛮》,却翻新出奇,成了大声镗鞳的爱国抒愤之作,极具个性。 词起两句,由眼前所见的赣江水,感怀四十余年前金兵南侵、生民流离的深沉苦难,觉得这滔滔不绝的流水中,仍旧流淌着当年的流离失所者伤心的眼泪。接下来的“无数山”,作者暗用了唐代李勉在此遥望京城长安的典故,山就具有了象征阻挠他恢复故土之志的主和派力量的象征意义。这两句合起来,含蓄地表明了作者对中原未复、祖国南北分裂局面的忧心如焚。 下片起句则豁然振起,就像上文的青山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一样,象征坚持抗金复土者不屈的斗志和胜利的愿望。正在为日暮天晚而发愁的他,听到了从深山中传来的鹧鸪鸟鸣声。那“行不得也——哥哥”的叫声,仿佛是一种激人肝肺的抒愤和劝告,作者借它抒发出了抗金恢复之事因受阻挠而“行不得”的深深悲凉。这样,全词情思由悲痛转激昂,又由激昂转为悲凉。 在抒情风格上,这首词则具有沉郁顿挫之妙,将爱国的热心和忧时的愁情交错互织,具有深沉勃郁的感人力量。 满江红 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①。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②。想王郎、结发赋从戎,传遗业③!腰间剑,聊弹铗;樽中酒,堪为别④。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⑤。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⑥。但从今、记取楚台风,庾楼月⑦。 [注释] ①髭:唇上的胡子。膏血:尸污血腥。 ②飞将:本指西汉名将李广,此指一位王将军。金城:一说指敌城坚如金属造成,一说指古代北方地名。雷过耳:如雷贯耳,极言名声之大。玉帐:对主帅帐幕的美称。冰生颊:言其谈兵论战明快爽利,如同从齿颊间喷射冰霜。 ③结发:表示成年。从戎:从军。遗业:祖先遗留的功业。 ④此言自己弹剑作歌,叹报国无门,唯以杯酒,来送别友人。弹铗事用战国时孟尝君门客冯谖事,典出《战国策?齐策》。 ⑤拥:持举。汉坛旌节:暗用刘邦筑坛拜韩信为大将事。 ⑥马革裹尸:用马皮裹卷尸体,典出《后汉书?马谖传》。蛾眉伐性:贪恋女色将自残性命。 ⑦楚台:故址在湖北江陵。庾楼:一称南楼,在湖北武昌。 [点评] 这是作者任湖北军事行政长官时写下的赠别之作。从词中的描写看,是为送别一位前往当时的西部抗金前线——汉中地区的王姓朋友而作。这首词,风格刚雄豪放,特别能见出稼轩本人的壮声英概,可称是英雄之词、豪士之词。 词一上来,就以滚滚东流的汉水起兴,希望借它洗净被敌人污染的北方失地,起笔慷慨。接下来,颂扬王姓朋友家族史上一位堪称“飞将军”的前辈的出色军事才能,说他打击固若金城中的敌人,就像是迅雷过耳一样快捷而威猛。而他在自己的帐幕中研讨用兵方略,也直击要害,谈锋犀利无比,是位有勇有谋的虎将。这样的虎将,显然也是南宋这个国土被分裂、敌人难扫除的时代所呼唤的。上片最后,归结到当下的朋友身上,期望他此去边防前线,继承其祖先的英业,为抗金大业做出大贡献。这是对朋友的有力鞭策和鼓舞。 下片正面写送别之情,其中既含有作者自己不能到前线破敌的苦闷,也包含着对朋友的殷切劝勉之意。起头两句借用战国冯谖不得意时弹铗作歌的典故,表明自己不能像朋友一样到前线杀敌,而只能被限制在地方官位置上的牢骚失意。这样的失意之情,与眼前被拜将、出拥“汉中旌节”的王姓朋友一对比,就显得更为难以忍受。至末句,才归结到别离的意思上来。他点出他们一起相游过的楚地名胜风物,希望朋友别忘了在湖北聚首时所建立的真正友情。 这首词在笔法上直中见奇,笔墨酣畅而又对仗工整,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语言功力。在章法上,以两片末句为两片归穴,而前此则恣放横出,直而不平,写尽英雄怀抱和英雄慷慨之气,传达出爱国者期望报国的热血心肠。这使全词格调高昂、境界高朗,读后令人精神鼓舞。 P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