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的红星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
作者 | 林轶青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中国的红星》以20世纪30年代末为时限,共50篇,分为上编和下编,上编为过去的“红星”,主要介绍的是已牺牲或辞世了的著名早期英烈,如张太雷、周逸群、黄公略、方志敏、彭湃、瞿秋白、恽代英等31位中共早期领导人和红军将领的传略。下编为现在的“红星”,主要讲述的是战斗在抗日前线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19位中共领袖和红军将领的事迹。作为国统区一名进步知识分子,林轶青先生怀着对中华民族安危、对“红星”们执着于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的高尚品质和情操的赞美之情,编著本书,勇气是难能可贵的。这本书的价值很珍贵,正如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专家李良明先生在再版序言中所说:“《中国的红星》具有极高的新闻价值、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它虽然出版于80年前,但在今天仍具有很强的感召力。” 目录 再版序言 1938年编著者序 上编 过去的红星 广州暴动主角——张太雷 贺龙的灵魂——周逸群 红军第一军军长——许继慎 与彭德怀齐名的——黄公略 红军三十六师师长——刘英 毛泽东的胞弟——毛泽潭 农运三杰之一——阮啸仙 政治委员——刘伯坚 朱德的谋士——贺昌 称霸洪湖的——段德昌 雄视赣东北的——方志敏 投笔从戎的——邵式平 海陆丰的农民王——彭湃 率众入川的——旷继勋 盲动主义的——李立三 书生领袖——翟秋白 广东区委——陈延年 划船夫出身的——向忠友 领导省港大罢工的——苏兆征 销声匿迹的——于树德 北方共党领袖——安体诚 才气纵横的世家子一韩麟符 青年运动领袖——恽代英 新文化运动健将——萧楚女 CY中央秘书——张秋人 茅盾胞弟——沈泽民 广东省委组织部长——李硕勋 浙江共党魁首——宣中华 广东省委书记——邓中夏 上海总工会委员长——汪寿华 湖南三杰之一——夏曦 下编 现在的红星 红军统帅——朱德 副总指挥——彭德怀 中国列宁——毛泽东 赤黄埔系领袖——周恩来 天才政治家——王明 理财专家——林祖涵 革命英雄——张国焘 绿林豪杰——贺龙 中苏副主席——项英 独眼将军——刘伯承 雄踞川北的——徐向前 中共总书记——秦邦宪 中央宣传部长——张闻天 红军总参谋长——叶剑英 走向十字街头的——潘汉年 创造社批评家——成仿吾 女文学家——丁玲 毛泽东的夫人——贺志珍 红军中的大姊——蔡畅 后记 序言 《中国的红星》一书由抗战时期国统区一位名叫林轶 青的爱国知识分子编著而成,该书1938年2月25日由新中国 出版社出版,上海杂志公司、北新书局和广州、汉口的生 活书店以及香港的大公书局经售。它与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中文版几乎同 时在上海出版,类似其姊妹篇。 全书以20世纪30年代末为时限,共50篇,分为上编和 下编,上编为过去的“红星”,主要介绍的是已牺牲或辞 世了的著名早期英烈,如张太雷、周逸群、黄公略、方志 敏、彭湃、瞿秋白、恽代英等31位中共早期领导人和红军 将领的传略。下编为现在的“红星”,主要讲述的是战斗 在抗日前线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19位中共 领袖和红军将领的事迹。作为国统区一名进步知识分子, 林轶青先生怀着对中华民族安危、对“红星”们执着于共 产主义理想奋斗的高尚品质和情操的赞美之情,编著本书 ,勇气是难能可贵的。这本书的价值很珍贵,正如中共党 史人物研究专家李良明先生在再版序言中所说:“《中国 的红星》具有极高的新闻价值、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它 虽然出版于80年前,但在今天仍具有很强的感召力。” 该书最鲜明的特点在于注重对“红星”形象和细节的 描写,评价“红星”也比较客观公允。但该书毕竟是一部 新闻报道性作品,不是一部全面的历史传记著作。诚如编 著者林轶青先生在当年序言中所说,该书是“摭拾旧闻, 参考国内外秘密刊物”编辑而成的。同时,由于编著者的 身份及其年代所限,书中难免有失实之处。因此,我社在 出版重印本时,邀请华中师范大学李良明教授,按照中央 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专家的意见,对各篇进行了认真鉴别, 将主要失实之处,尽量一一注释,并为各篇写了编后语介 绍传主,旨在使读者全面了解各位“红星”的一生简历。 错漏别字订正在正文( )内,其他一律未作改动。 本书已经尘封了整整80年,目前存世极少,具有极高 的史料、版本和收藏研究价值。本书的再版重印,得益于 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委员会常务理事、解放战争史料收 藏家、被国内收藏界誉为“最年轻的红色收藏家”姜小平 先生。他将本书无私呈现给广大读者,其精神和境界可嘉 。此外,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李良明教授为本书撰写再 版序言和后记、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的专家提出了许多 宝贵的修改意见和建议,谨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人民出版社 2018年12月8日 导语 《中国的红星》一书由抗战时期国统区一位名叫林轶青的爱国知识分子编著而成,该书1938年2月25日由新中国出版社出版,上海杂志公司、北新书局和广州、汉口的生活书店以及香港的大公书局经售。 全书以20世纪30年代末为时限,共50篇,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为逝去的红星,主要讲述的是已牺牲或辞世了的优秀将领,如张太雷、周逸群、黄公略、方志敏、瞿秋白、彭湃、恽代英等31位将领。下篇为“现在”的红星,主要讲述的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19位将领的生平简介和传记。 后记 作为一名中共党史教学与研究者,笔者在评注本书的 过程中一直思考:本书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撰写的《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几乎同时在上海出 版,后者当时就誉满全球,本书却几乎销声匿迹。这是什 么原因?也许与书名有关。众所周知,1938年2月,以复社 名义出版的《红星照耀中国》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孤 岛问世时,考虑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书名改为《西行漫记 》。这样的书名有利于瞒过敌寇和国民党当局的书报检查 官。而本书由于书名《中国的红星》非常扎眼,甫一出版 ,也许在当时就被查禁销毁了,所以现在存世稀罕。再者 ,本书的编著者林轶青究竟是何许人也?笔者认为,搞清 楚他的真实身份和生平事迹,对于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 和中国现代出版史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因此, 恳请林轶青先生的亲属和了解林轶青先生的读者,见到本 书后能够与笔者或出版社联系,以解本书编著者之谜。 衷心感谢人民出版社邀请笔者为本书作序、评注和撰 写后记;感谢责任编辑吴继平的辛勤付出;感谢中央党史 和文献研究院的匿名审读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笔者评注 本书,始终怀着对中国的红星和林轶青先生的敬畏之心, 不敢有半点马虎,但由于学识有限,难免有误,还盼方家 雅正。谨以此书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李良明 2018年11月28日于武昌桂子山 精彩页 贺龙的灵魂——周逸群 周逸群在红军中是一个有名的要角,他曾经做过红军第六军军长,第三路军总指挥,鄂西红军学校校长,第二集团军政治委员,中国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他还当选了苏维埃政府的中央委员。他在初期的红军中,地位很高,朱德、彭德怀、贺龙、黄公略以下,就要数到他了。曾经称霸洪湖的段德昌,和一度雄踞川北的徐向前,当时还都是他的部下。但现在红军的首领中已再没有周逸群的名字了,周逸群到哪里去了呢?原来他已经死了。 周逸群原籍是湖南益阳,曾在长沙湖南第一师范肄业,和毛泽东同学,那时他的思想就很受毛泽东的影响。毛泽东在湖南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周逸群首先参加①,但直到民国十五年,他在湖南共党中还没有任何地位。他于十三年下半年到广东,后来考入了黄埔军官学校第二期,那时候他早已加入共党②,不过未露头角。在黄埔第二期同学中,他和余洒度、杨引之等同称活动份子,论能力学识,他也和余杨两人不相上下,但他的风头却比余杨两人健得多。 当时正是容共时代,共产党员在国民党内极为活动,周逸群是属于共产派的健将,共产派在校外有一个团体,名为“青年军人联合会”,是共产党吸收群众的外国团体,青年军人联合会的机关杂志“中国军人”,最初就是由周逸群主编。周最初在共产党内本无何种地位,自办青年军人联合会后,就成为黄埔方面的重要份子了。 周逸群在黄埔军校毕业以后,曾有一短时期,专在青年军人联合会工作③,但不久即入政治训练部工作。其时军队政治训练尚未普遍推行,除黄埔军校外,仅第一军有政治部。当时政治工作之最高机关为军事委员会之政治训练部,主任为陈公博,部中重要职员全属共党,如秘书长为共党张其雄,而周则任宣传科科长,其阶级虽仅属中校,但以毕业不久之军校学生即能得中校阶级,在黄埔第二期同学中,周已为阶级最高之~人矣。在国民党清党反共以前,军队中的政治工作,几全为共产党一手包办,主要人物固属周恩来,而张其雄周逸群,实为周恩来手下最得力的两条膀臂。张周两人在政治训练部内广植党羽,使政治工作为之全部赤化。 迨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成立,军委会之政治训练部取消,改为总司令部政治部,由邓演达任主任,宣传科长改由郭沫若担任,张周两人遂亦均脱离政治训练部。张其雄由刘文岛(任命)为第八军政治部秘书(长),未几又升为副主任,且兼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至于周逸群,则奉共党秘密命令,于北伐军克复长沙以前,即已秘密入湘,在湘西工作,运动当地杂色军队与土匪,而与贺龙之联络尤为成功。 及革命军底定湖南,湘西之杂色军队均告归诚,贺龙所部改编为第九军第一师,由贺任师长,共党以周联络贺龙有功,乃命周为贺师之政治主任,周乃朝夕追随贺龙,向之灌轮唯物史观马克思列宁主义等新知识。贺龙虽为一政治水准极低之绿林豪杰,但天资亦颇聪慧,在周之政治训练下,受其影响颇深。其后贺之加入共党①,参加红军,殆无不出于周逸群之力也。 不久,宁汉分裂,第九军队伍其时大部驻赣皖交界之处,其地势实接近南京政府,故第九军军长彭汉章等均归附宁方,独贺龙因与共党接近之故,乃脱离第九军,加入武汉方面。因第九军军部已在南京,武汉政府乃将第九军名义取消,将贺龙改为独立第五师,仍由贺任师长,周任政治部主任。独立师之范围较普遍师为大,贺龙乘机大加扩充,而大批共党亦由周经手引入,周之地位乃益见重要矣。 武汉政府于河南北伐之役,将贺龙所部之独立第五师编在第一纵队,第一纵队司令为张发奎,故贺龙于此时始与张发奎发生关系。张部素以左倾著,与贺气味颇相投,但武汉军队对贺部则颇为轻视,因其系绿林出身故也。贺思雪此耻,乃奋勇作战,逍遥镇宋庄之役,奉军精锐赵思臻所部即为贺龙所败,赵之坐轿亦为贺所得,贺即以之赠周逸群,故周此时大出风头。及北伐军班师武汉,张发奎既以功升任第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亦升为二十军军长,周乃由师政治部主任升为军政治部主任。其时共党在二十军成立军委,即以周任军委书记。 时武汉局面日非,共党知大局已难挽回,乃集中精力于第二方面军,在军中成立秘密之特别委员会,计划一切。委员共七人,即廖乾吾、叶挺、高语罕、周逸群、周士第等。此时之周逸群,乃成为第二方面军之红人。不特此也,当时第三国际指令共党组织纯粹由共党领导之军队,乃向贺龙贡献意见,组织二十军教导团,即以周兼任团长。贺龙之二十军,本只一二两师,至此始增一教导团,周本无兵,至此始有一团之实力,且此教导团之实力,较普通团大一倍,团中兵士,亦以共产份子居多,固纯粹共产党式之军队也。 其时二十军部队已陆续开赴鄂东下游一带,当时武汉反共已成决定,两湖共党纷纷逃避,而贺龙之二十军遂成共党集中之所,政治部所收容之共党,达三百七十余人,皆共党之干部也。七月下旬,共党之特别委员会已决定在九江或南昌暴动,树立新政权。终于八月一日实现南昌暴动,成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