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1851年,列夫·托尔斯泰跟随哥哥去高加索,在部队里服役了两年半。在那里,作为作家的列夫·托尔斯泰开始诞生。 在《童年》《少年》《青年》中,形形色色的场景由一个孩子对世界的观察连结在一起,由一个孩子理解生活的视角组合在一起,而且浸透着生活的喜悦、童年的诗意和纯真的情感,弥漫着浓厚的田园气息。 《童年(精)》不仅是列夫·托尔斯泰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一部,而且是托尔斯泰的处女作。 《童年》折射了作家在童年时期的贵族生活。列夫·托尔斯泰说 :“当我在写《童年》的时候,我觉得似乎在我以前还从来没有人像我那样感觉过和描写过童年生活的全部魔力和诗意。” 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小说家、评论家、剧作家和哲学家,同时也是非暴力的基督教无政府主义者和教育改革家。托尔斯泰出身于名门贵族,享受着优越的家庭条件。他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由姑妈抚养长大。 托尔斯泰自幼就开始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但是他并不喜欢上流社会的生活,他将全部精力与情感寄托于文学创作。他的作品多描写俄国革命时期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一个地主的早晨》等。 目录 前言 一 老师卡尔·伊万内奇 二 MAMAN 三 爸爸 四 上课 五 苦行者 六 准备打猎 七 打猎 八 游戏 九 似乎是初恋 十 我父亲是怎样一个人 十一 书房和客厅里的活动 十二 格里沙 十三 娜塔利娅·萨维什娜 十四 离别 十五 童年 十六 诗 十七 科尔纳科娃公爵夫人 十九 伊温家的孩子们 二十 宾客盈门 二十一 跳马祖卡舞之前 二十二 马祖卡舞 二十三 马祖卡舞以后 二十四 在床上 二十五 信 二十六 乡间什么在等待着我们 二十七 悲痛 二十八 最后的悲痛回忆
序言 《童年》《少年》《青年》这三个中篇小说是托尔斯 泰的成名作。《童年》最早发表于一八五二年,托尔斯泰 那时只有二十四岁;两年后《少年》发表,一八五七年《 青年》发表。评论界把这三部作品习惯合称“自传体三部 曲”。自传体文学固然有回忆录的形式,并且具有对当时 生活记录的真实性,但其主要功能并不在于回顾作者的既 往生活,所以不能把它当作“自传”来看,托尔斯泰在晚 年谈到这部作品的时候也说,他写的并不仅仅是自己的经 历,而是他所熟悉的人们的经历和他自己的童年体验的“ 混合”。那么,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些不同人的经历混合到 一个或几个人物身上来表现呢?这就涉及自传体文学的功能 ,就是有选择地表现人生历程,从而反省人的生活之路到 底如何走,借助于对主人公生活的描写来表达作家本人对 这个世界、对人自身的存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价 值立场。 因此,我们通过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三部曲,既可以看 到那个时代一个俄罗斯贵族家庭的真实生活,更主要的是 发现作家本人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对于人应当如何生活的道 德理念。这正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在托尔斯泰诞辰一百九十 周年出版这个自传体:部曲的一个重要原因。 托尔斯泰出身于世袭贵族家庭,尽管他在幼年的时候 父母就相继去世,是被姑姑带养成人,但这并不妨碍他直 到生命的最后时刻都生活在富裕,甚至是奢华的环境之中 。也就是说,他一直是作为俄罗斯极少数拥有巨大财富的 统治阶级的一员而存在,而这个时候的俄国还有一半左右 的人口生活在赤贫状态。这种社会状况在俄国持续了几个 世纪后,到了十九世纪,俄国的贵族知识阶层首先觉醒, 意识到俄国如果想要进入现代文明国家行列,必须要解决 野蛮的农奴制问题。农奴制是俄国特有的一种社会经济制 度,大量农奴的存在意味着俄国有将近一半的人口(在十九 世纪中叶前高达30%一46%)在从事最原始的经济活动,这 阻碍了俄国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在西欧国家即将进入第二 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其次是专制压迫的问题,农奴不仅 失去了经济自主权,也被剥夺了思想的自由。因此,从一 八一二年反法战争胜利之后,俄国社会中废除农奴制的呼 声便越来越高,直到一八六一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解 放农奴宣言。这就是托尔斯泰前半生所面对的俄国的现实 。 …… 一般评论都把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三部曲看作“成长小 说”或“教育小说”,但这类小说的一个特点是主人公的 “成长”,即巴赫金所说的“人在历史中成长”,因为历 史发生了变化,人不能不随之而变化。但托尔斯泰的自传 体三部曲不是典型的此类成长小说,因为其中既没有写出 历史的变化,也没有写出人物的成长。托尔斯泰的基本立 场是描写人的心灵变化,无论历史如何变动,人的心灵的 “历史”是同一性的,如果说它有一个变化或成长过程, 那么这也是一个永恒的模式:纯真——罪孽——复活。而 实质上,这三个生命阶段往往是在同一个时间中存在的, 这也源于托尔斯泰对于生命的理解。每个人同时既受到原 初的纯净的灵魂的支配,同时也受到世俗之恶的诱惑,而 这两种力量的博弈就是人的复活的表征。托尔斯泰对孩子 有着特殊的喜爱,原因就是他在孩子身上看到了人的美好 品格,一方面他说:“孩子也并非无罪。在他们身上比成 年人较少罪孽而已,但他们已有肉体罪孽。……没有罪孽 ,就没有生活。”一方面他又说:“孩子比成年人更睿智 。小孩不会分辨人们的称谓,而是用全副的灵魂去感受人 人身上存在的、对他和所有人来说都是同一的东西。”“ 不要相信无法做到人人平等、或者它只能在遥远的将来才 可能实现的说法。要向孩子学习。"这就是托尔斯泰的成长 观:人在童年时代一方面是纯真的,一方面靠着某些本能 生活,所以,他需要把这些生物性本能清除掉,才能真正 成为只靠灵魂生活的人;然而,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被世 界污染的过程,所以,人在步入成年后应该努力回归童真 。 高尔基曾说:“托尔斯泰的创作之历史意义,今日已 被评为整个十九世纪俄国社会一切经验之总结,他的作品 将永世留存,俨若天才的顽强劳动的纪念碑,他的作品乃 是说明一个顽强个性在十九世纪为了替自己在俄国历史上 寻求地位和事业这目的而做的一切探索的文献。”而我要 说,托尔斯泰的意义远不只对十九世纪的总结,更重要的 是对人类未来的精神发展的永恒预言。 王志耕 二○一八年九月于南开大学
导语 《童年(精)》是列夫·托尔斯泰著名的自传三部曲之一。《童年/语文爱阅读新课标必读丛书》通过对阿廖沙(我)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经历描写,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折射出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精彩页 他站在写字台前,指着一些信封、文件和几堆钱,神情急躁,激动地对管家雅科夫·米哈伊洛夫说明什么,管家站在他一向站的房门和晴雨表之间,反剪着双手,手指很快地乱动着。 爸爸越是急躁,管家的手指就动得越快,反过来,爸爸不做声了,他的手指也就不动了。当雅科夫自己开始讲话的时候,他的手指又极其不安地拼命向四面乱动弹。从手指的动作上,我觉得可以猜测出雅科夫内心的思想。他的神情总是很沉着,这说明他既意识到自己的尊严,同时也意识到自己是受人管的,这就是说:“我是对的,不过随您的便吧!” 爸爸看见我们,只说了一声: “等一下,马上就完。” 接着用头示意,叫我们中间的一个人关上门。 “啊,慈悲的上帝啊!你今天是怎么回事,雅科夫?”他继续对管家说着,耸了耸一边的肩膀(这是他的习惯),“这只装着八百卢布的信封……” 雅科夫把算盘拉近一些,用算盘珠拨出八百这个数字,眼睛盯着一个不明确的地方,等着听下文。 “……用来做我出门时的花销。你明白吗?从磨坊那里你可以收到一千卢布……对不对?你可以从国库收回八千卢布押金;干草,按照你自己的估计,可以出卖七千普特①,就算四十五个戈比一普特,你可以收到三千卢布;这样一来,你总共可以收到多少钱?一万二千卢布……是不是?” “是的。”雅科夫说。 但是,根据他的飞快地动弹的手指来看,我觉察出他要提出异议。爸爸打断了他的话头。 “好吧,你要代彼得罗夫斯科耶庄园寄一万卢布给委员会。账房里存的钱,”爸爸接下去说(雅科夫把他在算盘上拨出来的一万二千抹掉,打上二万一千),“你现在给我拿来,就算今天支出好了(雅科夫又抹掉算盘珠儿,把算盘翻转,想必是以此表示那二万一千卢布也没有了)。这个装着钱的信封,你要代我按照上面写的地址转交。” 我站得离桌子很近,因此瞟了瞟信封上的字。上面写着“卡尔·伊万内奇·毛厄尔”。 爸爸大概注意到我看了我不应该知道的东西,就把手放到我的肩头上,轻轻把我从桌边推开。我不理解这是爱抚还是斥责,但是不管怎样,我还是吻了吻搭在我肩头的那只青筋嶙嶙 的大手。 “是!”雅科夫说,“关于哈巴罗夫卡那笔钱,您有什么吩咐吗?” 哈巴罗夫卡是妈妈的庄园。 “存在账房里,没有我的命令,绝对不准动用。,, 雅科夫沉默了几秒钟;接着,他的手指突然动得更快了。他在聆听主人命令时那副呆头呆脑、唯命是从的样子变了,又露出精明滑头的本相来。他把算盘拉近些,开口说: “让我向您报告一下,彼得·亚历山德雷奇,您可以随意处理,不过委员会那笔钱不能如期付清。您说,”他抑扬顿挫地继续说,“从押金、磨坊、干草上我们应该有一笔进项(他一边说这些项目,一边在算盘上打出数字来)……不过我看,这些款项恐怕我们算错了。”他沉默了一会儿,意味深长地看了爸爸一眼,这样补充了一句。 “为什么?” “您瞧呀:关于磨坊的事,磨坊老板已经来找过我两次,要求延期付款,赌咒发誓,一口咬定他没有钱……他现在就在这儿,您是不是愿意亲自同他谈谈?”P2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