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落花入梦甜(梁实秋雅舍小品)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梁实秋
出版社 中国致公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梁实秋著的《落花入梦甜(梁实秋雅舍小品)》是梁实秋有关读书、写作与人生的散文选编。本书针对年轻读者群体的需求,精心辑录了其部分优秀作品如《记得当时年纪小》《雅舍》,分为雅情、雅物、雅致、雅思、雅谈五个部分。所选文章深入浅出,以文学家谈读书经历、阅读感悟,从中可见出一代大师的成长。其人生感悟信手拈来,对生死,幸福,金钱,友谊等,梁实秋都有自身的独到见解,谦和之下暗藏幽默,可见大师的修养与睿智。
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1987),1903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杭县(今杭州)。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代表作有译作《莎士比亚全集》,文艺批评专著《浪漫的与古典的》,等等。
其散文似乎都是信手拈来,时而流连于衣食住行,时而沉醉于琴棋书画,有时天文地理,有时人情世故。没有生之无聊死之激烈的大悲大喜,而是在简洁的文字中透出高雅、平和,以及一种积极温暖的情味。
目录
第一辑 雅情
疲马恋旧秣,羁禽思故栖
记得当时年纪小
童年生活
我在小学
我的暑假是怎样过的
清华八年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想我的母亲
第二辑 雅物
群芳小记
猫的故事

骆驼


对联
放风筝
听戏
第三辑 雅致
雅舍
书房
文房四宝
不亦快哉


下棋
写字
读画
画梅小记
第四辑 雅思
谈时间
谈幽默
谈话的艺术
谈友谊

送行
谦让
沉默
快乐
第五辑 雅谈
读书苦?读书乐?
影响我的几本书
漫谈读书
学问与趣味
论散文
国文与国语
中国语文的三个阶段
作文的三个阶段
序言
冰心曾说:“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我
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粱实秋最像一朵花。”
粱实秋,是那个年代活出了趣味的人。
1938年,梁实秋定居重庆,建一瓦房,取名“雅舍”
。“‘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
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
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
他享受雅舍的诗情画意,全然无视雅舍这间茅屋漏雨
漏风,夏天“聚蚊成雷”,晚间老鼠横行的现实,末了,
还能调侃一句:“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没有法
子?”
对粱实秋来说,没有什么是不能拿来幽它一默的。
即使条件艰苦,他也没忘记将幽默传递出去。正值抗
战,他参与编订战时国语课本,借生动的课文教育学童,
还与老舍一起为劳军讲相声。
粱实秋,是那个年代真正才华横溢的人。
他酷爱读书,一方面学识广博,时常为大家推荐好书
如《水浒传》《沉思录》一方面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
我一面教书,一面恶补有关的图书,真所谓是困而后学”

作为学问大家,他坦然承认初学的枯燥,教小孩子耐
着性子接受教育:“学问没有根底,趣味也很难滋生。我
们在求学时代,应该暂且把趣味放在一旁,耐着性子接受
教育的纪律,把自己锻炼成为坚实的材料。”
粱实秋。是那个年代有真性情的人。
他感念母亲养育之恩:“凡是自己母亲做的菜永远都
是最好吃的。”也提醒众人尽孝趁早:“一个人能有多少
时间可以偎在母亲身旁?”
他赞《病梅馆记》中提倡的自然之美,也怜动物园里
的骆驼:“生长在北方大地之上的巨兽,如何能局促在这
样的小小圈子里,如何能耐得住这炎热南方的郁蒸?”
他毫不避讳,直指当时清华教育弊端:“大部分学生
轻视中文的课程。这是清华在教育上最大的缺点。”也铭
记在清华时国文老师教的,写文章应当懂得“割爱”才能
“笔笔都立起来”“虎虎有生气”的道理。
内心清朗的人,总会温润如花。粱实秋,用才、情、
趣在生活中开出一朵花,花香悄悄飘入了当年的战时学童
、劳军战士以及如今千千万万读者的梦中。
时至今日,这朵花仍留香阵阵、回味悠长。
编者
导语
45篇梁实秋雅舍小品经典散文,一本读懂梁实秋。
梁实秋著的《落花入梦甜(梁实秋雅舍小品)》特别收录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雅舍》《下棋》《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等。
从懵懂童年、清华求学,带你走近大师的童年、书桌与生活。
人气画师石家小鬼×新锐画手张文楚,43张为梁实秋打造的民国风手绘,还原大师雅趣人生与纯真童年。
精彩页
“疲马恋旧秣,羁禽思故栖”是孟郊的句子,人与疲马羁禽无异,高飞远走,疲于津梁,不免怀念自己的旧家园。
我的老家在北平,是距今一百几十年前由我祖父所置的一所房子。坐落在东城相当热闹的地区,出胡同东口往北是东四牌楼,出胡同西口是南小街子。东四牌楼是四条大街的交叉口,所以商店林立,市容要比西城的西四牌楼繁盛得多。牌楼根儿底下靠右边有一家千果子铺,是我家投资开设的,领东的掌柜的姓任,山西人,父亲常在晚间带着我们几个孩子溜达着到那里小憩。掌柜的经常飨我们以汽水,用玻璃球做塞子的那种小瓶汽水,仰着脖子对着瓶口汩汩而饮之,还有从蜜饯缸里抓出来的蜜饯桃脯的一条条的皮子,当时我认为那是一大享受。南小街子可是又脏又臭又泥泞的一条路,我小时候每天必须走一段南小街去上学,时常在羊肉床子看宰羊,在切面铺买“千蹦儿”或糖火烧吃。胡同东口外斜对面就是灯市口,是较宽敞的一条街,在那里有当时唯一可以买到英文教科书《汉英初阶》及墨水钢笔的汉英图书馆,以后又添了一家郭纪云,路南还有一家小有名气的专卖卤虾、小菜、臭豆腐的店。往南走约十五分钟进金鱼胡同便是东安市场了。
我的家是一所不大不小的房子。地基比街道高得多,门前有四层石台阶,情形很突出,人称“高台阶”。原来门前还有左右分列的上马石凳,因妨碍交通而拆除了。门不大,黑漆红心,浮刻黑字“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门框旁边木牌刻着“积善堂粱”四个字,那时人家常有堂号。例如三槐堂卫、百忍堂张等等,积善堂梁出自何典我不知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语见《易经》,总是勉人为善的好话,作为我们的堂号亦颇不恶。打开大门,里面是一间门洞,左右分列两条懒凳,从前大门在白昼是永远敞着的,谁都可以进来歇歇腿。一九一一年兵变之后才把大门关上。进了大门迎面是两块金砖镂刻的“戬谷”两个大字,“戬谷”一语出自《诗经》“俾尔戬谷”。戬是福,谷是禄,取其吉祥之义。前面放着一大缸水葱(正名为莞,音冠),除了水冷成冰的时候总是绿油油的,长得非常旺盛。
向左转进四扇屏门,是前院。坐北朝南三间正房,中间一间辟为过厅。左右两间一为书房一为佛堂。辛亥革命前两年,我的祖父去世,佛堂取消,因为我父亲一向不喜求神拜佛,这间房子成了我的卧室。那间书房属于我的父亲,他镇日价在里面摩挲他的那些有关金石小学的书籍。前院的南边是临街的一排房,作为用人的居室。前院的西边又是四扇屏门,里面是西跨院,两间北房由塾师居住,两间南房堆置书籍,后来改成了我的书房。小跨院种了四棵紫丁香,高逾墙外,春暖花开时满院芬芳。
走进过厅,出去又是一个院子,迎面是一个垂花门,门旁有四大盆石榴树,花开似火,结实大而且多,院里又有几棵梨树,后来砍伐改种四棵西府海棠。院子东头是厨房,绕过去一个月亮门通往东院,有一棵高庄柿子树,一棵黑枣树,年年收获累累,此外还有紫荆、榆叶梅,等等。我记得这个东院主要用途是摇煤球,年年秋后就要张罗摇煤球,要敷一冬天的使用。煤黑子把煤渣与黄土和在一起,加水,和成稀泥,平铺在地面,用铲子剁成小方粒,放在大簸箩里像滚元宵似的滚成圆球,然后摊在地上晒,这份手艺真不简单,我儿时常在一旁参观,十分欣赏。如遇天雨,还要急速动员抢救,否则化为一汪黑水全被冲走了。在那厨房里我是不受欢迎的,厨师嫌我们碍手碍脚,拉面的时候总是塞给我一团面叫我走得远远的,我就玩那一团面,直玩到那团面像是一颗煤球为止。
进了垂花门便是内院,院当中是一个大鱼缸,一度养着金鱼,缸中还矗立着一座小型假山,山上有桥梁房舍之类,后来不知怎么水也涸了,假山也不见了,千脆作为堆置煤灰煤渣之处,一个鱼缸也有它的沧桑!东西厢房到夏天晒得厉害,虽有前廊也无济于事,幸有宽幅一丈以上的帐篷三块每天及时支起,略可遮抗骄阳。祖父逝后,内院建筑了固定的铅铁棚,棚中心设置了两扇活动的天窗,至是“天棚鱼缸石榴树……”乃粗具规模。照明的工具原来都是油灯、猪蜡,只有我父亲看书时才能点白光炎炎的僧帽牌的洋蜡,煤油灯认为危险,一向抵制不用,至是里里外外装上了电灯,大放光明。还有两架电扇,西门子制造的,经常不准孩子们走近五尺距离以内,生怕削断了我们的手指。
P2-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5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