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天堂的喷泉(精)/世界科幻大师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阿瑟·克拉克
出版社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阿瑟·克拉克著的科幻小说《天堂的喷泉》讲述了:
二千年前,在赤道附近的岛国塔普罗巴尼发生了一场血腥的宫廷政变,暴君卡利达萨借此上台执政。他并不满足于人间的欢乐,他要在高山之巅建造天国,向天神挑战,于是诞生了“天堂的喷泉”。
二千年后,国王与帝国早已化为尘土,人类迈向了太空时代。为方便快捷地进入太空,工程师摩根选中在“天堂的喷泉”旧址处建造登天电梯,继续前人未竟的勃勃野心。为了达成目标,他不惜面对世俗舆论、宗教僧侣的轮番挑战和无穷的技术困难。
“天堂的喷泉”最终能够建成吗?
这是一首歌颂人类精神的伟大赞歌,这是“科幻黄金时代”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者简介
阿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 1917—2008),英国科幻作家,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王,与阿西莫夫、海因莱因一起并称为“20世纪科幻三巨头”。他一生创作100多部作品,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作品总销量破1亿册,并多次获得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等科幻至高奖项。1986年,获得美国科幻与奇幻作家协会终生成就奖——大师奖。
克拉克曾在英国皇家空军服役,担任雷达技师,退役后获得了数学和物理学的学士学位。同时,他也被称为伟大的太空预言家,他针对太空技术作出的许多预测都成为现实,他曾经预言过人体冷冻、大脑记忆备份、地球通讯卫星、地震预防预测等尖端技术,地球静止轨道正是因为他而被命名为“克拉克轨道”。
克拉克的绝大多数作品属于“硬科幻”,以详实精准的科技描述著称,并运用其哲学的思考方式,探求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人类与人类技术所能达到的高度。《与罗摩相会》就是克拉克这方面的代表作,也是他初次同时获得雨果奖、星云奖的作品。
目录
第一部 宫殿
第二部 寺庙
第三部 洪钟
第四部 高塔
第五部 攀登
后记:资料来源和鸣谢
后记补记
序言
世界科幻三巨头之一——阿瑟·克拉克
如果你是科幻小说读者,就很可能已经读过阿
瑟·克拉克,因为他是世界科幻最具影响力的三巨
头之一;即使你很少看科幻小说,你也可能会“认
识”这位英国科学家,因为他是全球卫星通信理论
的奠基人。当你使用手机或收看卫星电视时,应该
对这位技术创想家心怀敬意。
作为当代最著名的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获
得了三次雨果奖、三次星云奖,于1986年被美国科
幻与奇幻作家协会(SFWA)授予了终生成就奖——
大师奖。在世界科幻史中,只有罗伯特·海因莱因
和艾萨克·阿西莫夫能与其比肩。
1917年12月16日,克拉克出生在英国萨默塞特
郡的迈因赫德镇。他从小就喜欢阅读美国科幻杂志
,沉溺于对未来的神奇幻想之中。但是在中学毕业
后,由于无法支付上大学的费用,他只好在伦敦教
育委员会负责养老金的部门中担任审计员。第二次
世界大战期间,他在英国皇家空军服役,从事与雷
达技术相关的工作。
在克拉克服役的最后一年,即1945年,他在《
无线电世界》(Wireless World)杂志十月号上发
表了一篇具有历史意义的关于卫星通信的科学设想
论文:《地球外的中继——卫星能提供全球范围的
无线电覆盖吗?》(Extra-Terrestrial Relays,
Can Rocket Staffons Give World-wide Radio
Coverage?)。该论文详细论述了卫星通信的可行
性,为日后全球卫星通信系统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
础。战后,克拉克到伦敦的国王大学攻读物理学和
数学,1948年获物理学学士学位。
1946年,克拉克在《惊奇科幻故事》
(Astounding Science Fiction)杂志上发表了第
一篇科幻小说《援救队》(Rescue Party)。在进
行写作的同时,他还担任了《科学文摘》(Science
Abstracts)杂志的助理编辑。1951年,克拉克出
版了他两部科幻长篇《太空序曲》(Prelude to
Space)和《火星之砂》(The Sand of Mars),
成为一名全职作家。克拉克的早期小说深受英国早
期科幻代表人物奥拉夫·斯特普尔顿的影响,充满
了利用科学知识探索开发太阳系的乐观主义情绪。
1951年,克拉克为BBC(英国广播公司)创作了
短篇小说《岗哨》(The Sentinel)。尽管该作品
最后并没有被采用,但它却深刻地改变了克拉克的
作家生涯。因为克拉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2001:
太空漫游》(2001:A Space oayssey,1968)便
是以《岗哨》为蓝本写成的,而且从此之后,克拉
克的小说中开始出现神秘主义元素,并将背景放在
宏大的宇宙之中,讲述的大都是技术高度发达却又
充满偏见的人类在遭遇了更高级的外星智慧生物后
的故事。在这类小说的代表作《童年的终结》
(Childhood’s End,1953)、《城市与群星》(
The City and the Stars,1956),以及“太空漫
游系列”(2001 Series)和“拉玛系列”(Rama
Series)中,这种不同文明之间的遭遇最终促使人
类“进化”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童年的终结》是克拉克第一部堪称经典的科
幻小说。小说开始的场面,即外星人的太空飞船突
然降临人类各大主要城市,曾先后被多部影视剧借
鉴,比如著名的《独立日》。而在风靡世界的即时
战略游戏《星际争霸》中,虫族(Zerg)也与小说
中的外星人颇为相似:它们都拥有“母巢”(hive
mind)式的集群意志,而虫族的宿主的名
字“overlord”甚至就是直接照搬小说中外星人的
称谓。在1988年《轨迹》(Locus)杂志读者投票奖
中,《童年的终结》位列“永恒经典”(All-Time
Best)排行榜第三位,其深远影响可见一斑。
《城市与群星》描绘了一座与外部世界完全隔
绝的宇宙城市,亿万年的时光流逝,城市居民已经
忘却了城市穹顶外灿烂的星光。英国《星期日泰晤
士报》称其为“描写远未来最富想象力的作品”。
在1961年的《月海沉船》(A Fall of
Moondust)中,克拉克的目光重新回到了太阳系,
它讲述了月球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一场灾难。一
艘满载游客的游轮在由尘埃构成的月“海”中沉没
,由于月尘有着独特的物理特性,加之月球没有大
气,一场太阳系瞩目的救援行动一开始就困难重重
。英国著名科幻作家约翰·温德姆说《月海沉船》
是克拉克最好的一本书。笔者对此并不认同,笔者
认为克拉克最好的五本书当数《天堂的喷泉》《与
拉玛相会》《2001:太空漫游》《童年的终结》和
《城市与群星》,但无法否认,《月海沉船》有其
独特的魅力。
1968年,《2001:太空漫游》出版。这部史诗
般的作品场面宏大、气势雄伟,展现出人类的过去
、现在以及可能的未来,与另一位英国作家乔治·
奥威尔的《1984》分享硬、软科幻最佳作品的宝座
。这部作品首先是以电影的形式展现给观众的,由
著名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影片一经公映便
引起巨大反响,使科幻电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迅
速提高。它吸引、激励、启发了整整一代人,而这
部影片也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电影剧本、
最佳艺术指导等多项提名,并赢得了最佳视觉效果
奖。
凭《2001:太空漫游》名声大噪之后,克拉克
经常以评论家的身份出现,讲评科学技术的发展现
状与前景。1968年~1970年,克拉克在哥伦比亚广
播公司电视部主持了关于“阿波罗”11号、12号和
15号的节目;1980年,克拉克开始写作并主持十三
集国际电视系列片《阿瑟·C.克拉克的神秘世界》
和《阿瑟·C.克拉克的奇异力量》,这两部电视系
列片分别于1981年和1984年在世界各国播出。
1972年,《与拉玛相会》(Rendezvous with
Kama)出版,旋即将几乎所有的科幻奖项收入囊中
,成为克拉克最受欢迎的小说。随后,它被扩展为
一个独立的系列,与“太空漫游”系列并驾齐驱,
成为克拉克晚年创作的核心。
1979年,克拉克创作了另一部代表作《天堂的
喷泉》(The Fountains of Paradise)。在这部
小说中,他构想出了一种新技术——“太空升降机
”(space elevator)。克拉克预言,这一技术将
来必定会取代航天飞机,从而超越他以前做出的关
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设想,成为新的传奇。
1986年,克拉克出资创建了“阿瑟·C.克拉克
奖”,每年评奖一次,以奖励前一年出版的最佳英
国科幻小说。
从1956年起,克拉克便移居到斯里兰卡居住。
1988年,克拉克不幸罹患后小儿麻痹症候群,从此
只能靠轮椅生活,但他仍然笔耕不辍。进入21世纪
之后,步入耄耋之年的克拉克又与英国新锐科幻领
军人物斯蒂芬·巴克斯特合写了三部小说。
总的来说,克拉克的科幻小说以出色的科学预
见、东方式的神秘情调以及海明威式的硬汉笔法而
著称,光明的前景和成就往往同怀疑和自我反省并
存,具有深刻的哲理性,能够引发读者深层次的思
考。
除科幻小说外,克拉克在科学写作方面也硕果
累累。196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表彰克拉克在
科普方面的贡献,授予了他卡林加奖。1969年,克
拉克荣获华盛顿美国科学发展协会科学作品奖。
1994年,克拉克因其在1945年提出的有关全球卫星
通信的贡献而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2000年5月26日
,克拉克在获得英国女王授予的爵士爵位两年之后
,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被授予“爵士奖”。克拉
克的名字甚至被用于命名一颗小行星和一种在澳大
利亚发现的角龙。此外,克拉克还是多个国家的科
学和文学协会的会员,并被多所大学授予科学和文
学博士学位。2008年3月25日,克拉克因呼吸衰竭在
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家中去世,享年90岁。
克拉克在数十年的科幻创作和科技研究中,积
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以“定律”的形式加以总结,
这就是所谓的“克拉克定律”。
定律一:一个德高望重的前辈科学家,如果他
说某件事是可能的,那他几乎肯定是正确的;如果
他说某件事是不可能的,那他非常可能是错误的。
定律二:只有一个方法能够弄清什么是可能的
,什么是不可能的,那就是:稍稍突破两者的分界
线,进入不可能的领域。
定律三:任何技术,只要足够高深,都无法与
魔法区分开来。
这三条定律虽带有一定的诙谐成分,但也包含
很强的真理成分,成为人们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时常
参考的规范和准则。
纵观阿瑟·克拉克的一生,他当之无愧地是世
界科幻史上最伟大的作家,而他的作品也将永远是
所有科幻爱好者必读的绝对经典。
导语
《天堂的喷泉》是世界科幻三巨头阿瑟·克拉克最好的作品之一。它获得了星云奖、雨果奖两项世界科幻至高奖项。
小说中有关于太空电梯的伟大构想,寄托了人类征服星空的热血梦想。
本书是克拉克不容错过的硬科幻作品,是轨迹奖、英国科幻协会奖提名作品。
后记
自我写了以上的后记,十年过去了。在这十年
问,太空工程这一特定的领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虽然大多数进展依然停留在理论上。1979年,我在
慕尼黑国际宇航联合会第30届大会上做了发言,总
结了这个领域在当时的状况(参见《太空梯:“思
想实验”还是打开宇宙的钥匙?》,该文收人《升
上轨道:科学的自传》,约翰·威利父子公司,
1984)。
如果不发生悲剧性的“挑战者”号灾难的话,
现在称为“太空系缆”计划的第一期工程早已试行
了,其办法是在大气顶层用航天飞机拖带业载,货
物系于几百公里长的缆绳末端。
至今已召开了几次会议探讨太空梯和太空系缆
的应用,有关文献多得不可胜数,我不再能随时跟
进新发表的论文了。看来这种性质的装置无疑可以
吸取电离层的电能,并且具有其他多种用途,但是
把这种装置延伸到地球表面是否切实可行,这个问
题还难下定论。
有些人甚至建议,可以从地面向上建造太空梯
,办法是采用一些多少令人毛骨悚然的工程计划。
这些计划太复杂(也许绝密程度也太高),不便于
在这里阐述。最近我偶然看到以前(1980年2月)一
次电子函件讨论会的打印材料,谈到其中一种工程
计划,与会者有罗伯特·霍华德博士、汉斯·莫拉
韦克博士、马文·明斯基博士和洛厄·伍德博士。
在会上,伍德博士断言:“阿瑟·克拉克的‘通向
外星之桥’可以在今后二十年内建立起来,比他设
想的时间提早两个世纪,费用则会降低四个数量级
!!!”伍德博士正在为战略主动防御工程试验核
泵x一射线激光机,待他大功告成之际,或许能够重
新研究这个更加具有和平意义的活动领域。
说到激光机,我仍然想劝说让一米歇尔·雅尔
到西吉里亚来演示一番,但又生怕本地的宾馆难以
招架一百名以上的观众。比起超过百万人参与的他
在休斯敦“会合点”悼念“挑战者”号机组人员的
活动,西吉里亚的接待规模不可同日而语,而我有
幸同“挑战者”号机组人员有过交往。
爱尔兰诗人理查德·墨菲写了一本诗集,大致
以西吉里亚湿壁画为素材,题为《镜壁》(布拉达
克斯书局,泰恩河畔纽卡斯尔,1989)。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1982年访问苏联期间,我
非常高兴地在列宁格勒会见了极有魅力的太空梯发
明人尤里·阿尔楚丹诺夫(参见《1984:春天》)
,我很高兴尤里光辉而大胆的构想已经得到了世人
的承认。
阿瑟·C.克拉克
1989年3月
于科伦坡
书评(媒体评论)
我的所有作品都是对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
游》的拙劣模仿。
——《三体》作者刘慈欣
阿瑟·克拉克和阿西莫夫的作品,让我走上了
成为科幻作家的道路。
——电影《降临》原著作者特德·姜
阿瑟·克拉克是历史上首屈一指的科幻小说家

——美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
克拉克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视野,让我们看到
人类从地球摇篮向自己在星海间的未来张开双手。
——美国著名电影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
《天堂的喷泉》获得星云奖和雨果奖双奖的肯
定是实至名归的。它是科幻小说史上的里程碑之一

——著名幻想文学评论网站SF SITE
精彩页
他不免有些忐忑不安。虽然说,差不多每星期都有老朋友或老对手到这个僻静地方来,或谈论新闻,或缅怀往事,但对来访者的意图和他们所要谈论的话题,他总是心中有数,了如指掌。他欢迎他们的到来。然而,就拉贾辛哈所知,他和摩根没有共同兴趣。他们没见过面,以前也没有过通信联系。说真的,刚听到摩根的名字时,他还没闹清楚对方是何方神圣。更不寻常的是,这位工程师还请求他对这次会晤绝对保密。
拉贾辛哈答应了对方的请求,但心里面对此不免有一种厌恶。如今,他过着安宁的生活,再也不需要保守任何秘密,尤其唯恐某些重要秘密影响了他井然有序的人生。他与安全局已经一刀两断,十年前——或许更早——他的私人警卫也应他本人的要求被撤销了。最令他心烦意乱的还不是保守秘密,而是他对来访者的意图一片茫然。地球建设公司的总工程师(陆地部的人)千里迢迢赶来,不会是为了求得他的亲笔签名,或者重弹一般游客的陈词滥调。对方此行一定有什么特殊目的——但拉贾辛哈对此百思不得其解。
即便在担任公职的日子里,拉贾辛哈也从来没有机会跟地球建设公司打过交道。该公司的三个部门——陆地部、海洋部、太空部——虽然规模庞大,但在世界联邦的专业化机构里也许是最无声无息的了。只有出现惨重的技术事故,或者与环境、历史部门迎头发生冲突的时候,地球建设公司才会从阴影里冒出来。上一次争端涉及南极管道——那是21世纪的工程奇迹,用于把液化煤从广袤的极地矿床汲送到全世界的发电站和工厂。为保护生态,地球建设公司建议拆除至今还保留着的最后一段遗留的管道,将土地归还给企鹅。一时抗议之声四起,工业考古学家对这种毁坏文物的行为怒不可遏,自然主义者则指出,企鹅偏偏喜爱废弃的管道。残留的管道为企鹅提供了它们以前从未享受过的标准住房,从而有助于它们的迅猛繁殖,就连逆戟鲸对此也无可奈何。到最后,地球建设公司只好不战而退了。
拉贾辛哈不知道摩根与这次小溃败是否有牵连,反正这也无关紧要,因为他的名字是与地球建设公司最辉煌的业绩连在一起的……
这项业绩被命名为终极大桥,几乎是名副其实的。拉贾辛哈同半个地球的人一起观看了大桥最后一个组装部件由“齐柏林伯爵”号飞船轻轻起吊到空中——飞船本身已是当代一大奇迹。为减轻自重,飞船上所有豪华设施均已被拆除,著名的空中游泳池排空了水,反应堆则把超额热量泵人气囊,以增加起吊力。在历史上,将一千多吨重的东西垂直吊上三千米高空,这尚属首次,而且一切进行得十分顺利、波澜不惊——这无疑会让千百万观众觉得不太过瘾。 它是人类建造的最伟大的桥梁——很可能今后一直都是,所有船舶驶过赫拉克勒斯桥墩,都会鸣笛向它们致敬。大桥双塔位于地中海和大西洋交汇处,是世界最高的建筑(达到了五千米),双塔间隔十五公里遥遥相望——其间空无一物,只有直布罗陀大桥优美雅致的拱形桥身飞架其间。同超级大桥的缔造者会面是莫大的荣幸,尽管他比约定时间迟到了一小时。
“请接受我的歉意,大使。”摩根爬出三轮车,“希望我的迟到没有给你带来不便。”
“没关系,反正我没什么事。你吃过了吗?”
“吃啦。他们取消了到罗马的联运航班,至少给了我一顿挺美的午餐。”
“也许比你在亚卡加拉饭店能吃到的要好些。我已经在那儿订了一间客房供你过夜,离此只有一公里。恐怕咱们只能把讨论推迟到早饭时间进行了。”
摩根露出失望的神情,但依然耸耸肩表示默许,“喏,有好多事够我忙的。我想,饭店应该有成套办公设施,至少会有一个标准终端吧?”
拉贾辛哈笑了,“电话肯定有,更高级的设备我就不敢保证啦。但我存一个好建议,半个多小时后,我要带几个朋友到巨岩去。那儿有一场声光表演,我认为非常值得一看,欢迎你跟我们一道去。”
他看得出摩根犹豫不决,正在动脑筋找借口婉言谢绝。
“感谢盛情邀请,不过我确实有事要跟我的办公室联系……”
“你可以用我的控制台嘛。我向你保证,表演引人人胜,而且只有一小时。哦,差点忘了——你不想让别人知道你到这里来的事。那好,我介绍你时,就说你是塔斯马尼亚大学的史密斯博士。我敢肯定,我的朋友们不会把你认出来的。”
拉贾辛哈无意惹他的客人生气,但对方脸上一闪而过的愤愤之情没有逃过他的眼睛。于是这位前外交官的本能自动开启——他把摩根的反应记在心里,以备将来做参考。
P12-1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5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