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党柳灵著的长篇小说《反贪一线》讲述了: 南州市检察院反贪局侦查一处三科科长吴文杰接到冯小民、李劲勇两位保安的报案,称他们所在的南东省南方资产管理公司东升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下属飞达物业管理分公司的经理张安帮,克扣他们的工资,贪污他们的加班费,最后还开除了他们。 吴文杰审阅了一下他们带来的材料,觉得这是一份小得不能再小、查起来又繁琐的举报材料,他根本就看不上。但看到冯小民、李劲勇期盼的目光,又于心不忍。他接下了这个案子,并不顾科里其他人的反对,执意开案。以他多年的破案经验,他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案中有案,可以挖出后面更大的案子。 果然,在他的领导之下,从飞达物业管理分公司经理张安帮的身上找到突破口,又抓获了物业管理公司的上级公司、东升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胡明仁、副总经理谭向军、纪委书记伍立志等人,从而一举破获了一个大型国有企业的贪腐窝案,为国家挽回了几十个亿的损失。 作者简介 党柳灵,广西柳州人。毕业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外散文诗协会广东分会会员。 自幼喜爱文学,在军内外报刊发表了大量诗歌、散文和短篇小说。作品曾获军校征文一等奖、全国征文二等奖、广州军区《战士报》征文一等奖。出版有诗歌、散文、短篇小说集《回望青春》及《心灵之约——党柳灵演员访谈录》等。 目录 代序 反贪战线的一出大剧 正文
序言 反贪战线的一出大剧 肖建国 我不是第一个阅读《反贪一线》的人。小党稿 成,首先自然让她先生通读。小党的先生是检察院 的侦查员,经历颇富传奇色彩。他经办过的一些案 件曲折复杂,奇招频现,是一般人(比如我)想象 不到的。《反贪一线》就是以他为原型创作而成, 然后给一位电视剧名导看了:再然后好像又给一位 创作电视连续剧的高手看了。几位专业人士都给了 很高、很确定的评价。书稿到我手里时,耳朵里已 经充盈了如潮的好评。我捧着沉甸甸的书稿,怀疑 自己能否很快读完。其时,小外孙刚刚出世,我不 知轻重,主动承担起了看护任务,完全不知道带嫩 毛毛要如此精心细致,非常累人,我只能利用晚上 的时间读稿。每天晚上,宝宝总要醒来两三次。啼 声一起,就要赶紧给他换尿片,冲牛奶,喂奶水, 哄他入睡。宝宝睡着了,大人却没了睡意,索性歪 在床上看稿子。我一只手握着宝宝柔嫩的小手掌, 一只手轻轻地翻动纸页(宝宝的小手好温润啊,贴 在我的手板里寸寸入心),没有想到小党能把故事 讲述得这么精彩,这么有味道,无法释手。我用几 个晚上。把书稿看完了。 小说写了一个案件,又不只是一个案件。案件 套案件,一个案件扯出另一个,故事就有了曲折, 有了波澜,有了悬念,非常好看。我尚不清楚小党 以前写过长篇没有,这部小说已经表现出了她讲述 故事和把握节奏的能力,显得训练有素。反映公安 题材的小说看过不少,检察院题材的却不多。两者 都涉及破案,内容却不同。一个是刑事犯罪,一个 是职务犯罪。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反贪力度, 挖出不少蛀虫,拍死好多苍蝇,也不乏老虎。现实 生活中人们都很关注这个领域,是个热门题材,但 为什么这类文学作品却不多呢?我想,原因之一是 很多作家对这块生活不熟悉;之二是创作这类作品 有相当难度。与公安题材相比,这类作品很难写出 曲折紧张的故事。但若故事性太强,又很难写出人 物的性格和命运。两者不容易统一。小党是个敢于 挑战的作家。她对这一领域自然是熟悉的。她的先 生是反贪一线的斗士,日常耳濡目染,口传心授, 让她对检察院系统的人和这块生活十分了解。她一 直就想着迎难而上,要把一个枯燥的题材写成好看 的小说,要把反贪战线同志们的风貌展现给读者。 小说中的案件起于两个保安的举报。举报材料 说,公司经理贪污了二十几名保安六千多元加班费 。事情很小,可经办人吴文杰科长经过分析判断, 敏锐意识到公司经理的问题肯定不止这一桩。果然 不出所料,他们很快就查实了他贪污二十万元的犯 罪事实,还顺藤摸瓜,查出了其上级集团公司领导 受贿、行贿、贪污的诸般劣迹——一个耸人听闻的 窝案。破案过程当然不轻松,是非常艰难曲折而又 漫长的。窝案中的领导有正厅级、副厅级、正处级 、副处级,都是洞庭湖上的老麻雀,非等闲之辈。 他们有势力,有关系,还有大把的钱,个别人甚至 还有部队和政法系统工作的经历,可谓老奸巨猾, 具有极强的反侦查能力,大难来时,绝不甘愿束手 就擒,而是使尽花招负隅顽抗。一场侦查和反侦查 的斗争就此展开。一开始铁幕只是捅开了一个小口 子,越往里去,口子越阔大,越幽深。沿途波光潋 滟,柳暗花明,精彩纷呈,直至猿声啼尽,大现光 明。在一大堆铁证面前,腐败窝案的大小魔头终于 流了泪、低了头,认罪服法,反贪利剑大获全胜。 读者大多喜欢故事性强的小说。故事性也即人 们通常理解的人物冲突、情节起伏。《反贪一线》 中的人物冲突很多时候是背靠背运作的,斗争双方 是在不甚明了对方的情况下进行的,这就增强了故 事的神秘性和紧张度。一般情形下,侦查员一方是 主动的,犯罪嫌疑人则处处被动,但偶尔也有情势 反转。《反贪一线》中犯罪嫌疑人通过上层关系向 下施压,甚至一度面临撤案和吴文杰无故被指责、 强行调离的局面,侦查员们的行动就显得被动了。 这是现实生活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也是小说情节 要有曲折的必须。有时,敌对双方也有正面交锋。 比如:一个犯罪事实费尽周折都无法坐实时,百般 无奈,只好找到当事人面谈,展开攻心战,以求找 到突破口。又比如:犯罪嫌疑人用尽心机都无法阻 止案件侦破时,只好铤而走险,约见办案人员求情 。这种面谈有时在办公室,有时在茶楼,有时在家 中,有时在讯问室,有时在宾馆,地方都是经过精 心策划的。那种交谈是智力与语言的交锋,既剑拔 弩张,又内敛虚与,察言观色,出语谨慎,进进退 退,左右闪烁,步步进逼,步步为营,明修栈道又 暗藏机锋,有迂回,有强攻,紧张得“空气里都能 抓出水来”,无异于一场战斗。这种交谈,往往是 情节的一个转折(当然有时也是白费工夫)。作者 对这种场面的描述,表现了很高的智慧和技巧,细 致灵动。 小说中也有很多闲笔,反贪一线的侦查员们除 了工作也有家庭生活,有社交活动,要买菜做饭, 要接送孩子上学,要应酬,要打球,要生病,要为 婚房发愁。小说写得最多的是喝酒。吴文杰和兄弟 们似乎个个善饮,半斤八两白酒根本不在话下,兴 头来了斤把也可以。他们在酒席中绝不谈工作,不 谈案子,只一件事——喝酒。我参加过一次他们的 聚会,开始时都还文质彬彬,小杯小杯地喝,转眼 之间就上了高潮,小杯换了大杯,人也变得亢奋, 平时严肃刻板的脸松弛下来,大呼小叫,神采飞扬 ,咕——一杯,咕——一杯,喝酒像喝水。他们实 在是工作太紧张,压力太大,借喝酒减压。每次喝 酒,他们都是自掏腰包,自带酒水,每次都要醉倒 一个两个。小说也写到,有一次他们到一个经济发 达地区调查取证,接受吴文杰战友的邀请去了一回 夜总会。战友对调查帮了大忙,盛情安排之下。不 去不恭。这里,作者以摄像似的手法细述了夜总会 装饰、灯光、音响、地毯、酒水以及花枝招展的小 姐,极尽奢华,让侦查员们大开眼界,也让读者开 了眼界。然而。吴文杰们自有做人的底线,更有做 警察的底线,绝不会越雷池半步。如此种种,看似 闲笔,却是整部小说机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 说一部小说即是一棵大树,情节是树干,闲笔就是 树叶,一棵树光有树干不行,会很难看,只有覆上 了层层叠叠的浓绿树叶才会生气勃勃、摇曳多姿, 才会有无尽韵味。 我同小党的先生每年总有几次约在一起小范围 喝酒聊天,约略知道一点他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状况 。读了《反贪一线》,我才知道检察院从立案到结 案要走那么多程序,要做那么多艰苦而深入细致的 工作:才知道破案过程也会遭遇诸般掣肘;才知道 抓捕、审讯都是有方法和时机的;知道什么情况会 要撤案,而什么人身上有什么病只好抓了又放;知 道年度办案工作为什么从圣诞节开始;知道什么叫 “击弱”;知道“开门红”“开门黑”对他们的工 作意味……我想,读者对这些大概也会有兴趣。 如前所述,《反贪一线》主人公吴文杰的原型 是作者的先生,而故事则是依据先生经办的几个案 件综合提炼和创作而成。吴文杰的身世、身材、相 貌、脾性都跟作者先生大致相同,就连说话慢条斯 理的语气、接听电话时的神态、喝酒时仰头一倒的 爽快,都活灵活现是我常见的那位朋友,像是一个 模子里倒出来的。难怪我在翻看书稿时常会会心一 笑,暗暗称绝。但我不知道朋友会打羽毛球,会做 菜,会在床上说梦话,会因为妻子去约见大学男生 而生闷气;还不知道他独爱口味极重的酱板鸭…… 如此种种,并不奇怪。作为朋友,了解的肯定不如 朝夕相处、同床共枕的夫妻。何况文学作品需要虚 构,也是允许虚构的。古今中外,妻子以丈夫或丈 夫以妻子为原型进行创作的范例数不胜数。我国上 世纪50年代的一部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即是 作家李英儒以妻子为原型塑造出了金环、银琢两个 典型形象。在十分熟悉的原型基础上发挥想象,进 行创作,作家的自由度无疑会更大,也更合理,更 真实。 《反贪一线》还塑造了一组反贪战线群像,有 吴文杰的同事、上级领导,同一条战壕的战友。作 者因为熟悉自己的先生,也就熟络了他的战友们, 写起来无不自然顺畅,惟妙惟肖。一部长篇,光是 主人公性格鲜明不够,总得有一群性格各异的角色 环绕周围,才能生动、饱满而丰富。 小党希望我给她的小说写个序,我很高兴,虽 然我很少为人作序。大家都知道,这是件很冒险的 事情,很难说到点子上,费力不讨好。但我很愿意 向读者推荐这部小说,期愿每个读者都能从中获得 不同感受。这,大概也是作者的期许。
导语 《反贪一线》是向反贪战士致敬的长篇小说。作者党柳灵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沉着冷静的叙述、精巧独特的构思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将大型国企的贪腐大案的侦破故事写得精彩好看、动人心魄;同时辅以一条凄美的爱情线,让人唏嘘感叹、不忍释卷,彰显了作者不俗的小说创作实力。 小说揭开了反贪干警神秘的面纱,他们对党忠诚,有理想有信念,也有喜怒哀乐,还展现了贪官们由本心向善到腐化堕落的心路历程。人物塑造栩栩如生、鲜明饱满、有血有肉。当前反贪工作日益深化,本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艺术化的手法敲响了反贪永远在路上的长鸣警钟。 后记 父爱的旗帜 亲爱的父亲,我又给你写信了。我要告诉你一 个好消息,我的首部长篇小说《反贪一线》要出版 了。 你一定会欣慰地流出眼泪来,对吗?因为三十 年前,当我第一次获得全国征文二等奖、军校征文 一等奖时,我看见你拿着我的获奖证书跟你的那帮 朋友炫耀说,这是小六写的文章。小六是我的小名 。在你的六个儿女中,我排行老六,最小的。 这对于一向沉稳低调、寡于言辞的你来说,是 一件多。么雄得的事。正如我读高中时你托人花了 二十元钱,从桂林给我买回一套《诺贝尔文学奖获 奖作品选》。在1980年代初,二十元相当于现在的 两千元。而那时的你,没有收入,靠姐姐们每月给 的十元钱度日。你非常节俭。我想买一双白球鞋, 你说白球鞋还不是要变成黑球鞋的。我想吃肉,你 却说吃了还不是要拉出来的。 可见,你是多么盼望我能在文学上有一番作为 。然而,军校毕业时,我却瞒着你上了海南岛。我 们军营在一座深山老林里,条件相当艰苦,毒蛇蚂 蟥出没,台风暴雨肆虐;没有电视看,报纸信件一 周才送来一次。我跟你说,我先要爱情,后要事业 。你是多么失望,失望到偷拆我和男朋友的通信; 你又是多么担心,担心到我调离了海南岛才闭上双 眼。 幸好,我一直没有忘记你的嘱托,没有忘记你 的殷殷期盼,即便在最艰难的环境里,也没有放弃 创作。陆续在原广州军区《战士报》《战士文艺》 《广州日报》《羊城晚报》《解放军报》等报刊发 表了大量诗歌、散文和短篇小说。作品获原广州军 区《战士报》征文一等奖和《羊城晚报》花地板小 说读者评分最高分九十九分。父亲,看到这些成绩 ,你满意吗? 你一定会告诫我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 像从小学到高中,我每一次考完试,你都要在试卷 上写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一样,就算这份试 卷是一百分。所以,我不敢懈怠,不敢停笔。无论 工作遇到多大困难,无论生活受到多大挫折,心中 有一杆旗帜一直在指引着我,召唤着我:我要当作 家!我要当作家!我要当作家!那就是你,父爱的 旗帜啊! 也因此,我将所有发表在报刊的诗歌、散文和 短篇小说合成一本书——《回望青春》出版了。去 年,2017年,又出版了一本演员访谈录——《心灵 之约》。而这部长篇小说《反贪一线》,我十年前 就在搜集资料了。小说主人公的原型,就是你的女 婿、我的先生。三十年前,我就是因为爱上了他上 的海南岛。而今,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却源于他 提供的素材。这也许是冥冥中,他给你、给我的一 个补偿吧。世间的事,就是这么奇妙并充满巧合。 万事开头难!有了这第一部长篇小说,我还会 有第二部、第三部长篇小说,同时也不会放弃我最 喜爱的散文和诗歌创作。活到老,学到老。上大学 时没能读心仪的中文系,我还想到大学去进修、去 深造,打牢我的文学基础,提高我的文学素养,扩 宽我的文学眼界。这正是父亲你的激励啊!你在送 我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选》的扉页上,用毛 笔小楷工工整整写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 苦作舟。 亲爱的父亲,女儿我不期望能成名成家,也不 强求出精品力作,只要是在文学这条路上一直走着 ,就是幸福快乐的。从小到大你不是一直教我吗, 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宁静以致远,淡泊 以明志。写作是我的爱好、信仰和生命。坐在一张 书桌前,窗外是青山绿水,桌上是清雅兰花,闻着 淡淡的花香,下笔如有神助。因为你就在不远处望 着我,慈爱而温暖地微笑着。 你说我的笔名“灵子”不好,要改为“也芳” 。但究竟是“也芳”还是“野芳”,现在已无从得 知了,只知“芳”是你名字中的一个字。人总是这 样的,活着的时候不知道珍惜,故去的时候才万般 痛惜。但父亲,有你的芳香在,有你的微笑在,有 你的爱在,我一定会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再也 不会迷失在美好的风景里,再也不会沉溺于温柔的 情爱中,再也不会感到悲伤、无助和孤单。 你的左腿曾因车祸而骨折,医生断言你站不起 来了。你不被医生的话所束缚,忍着剧痛坚持锻炼 ,不仅站了起来,而且健步如飞。你指着左腿膝盖 上密密麻麻的疤痕跟我说:遇到伤害要坚强。笑到 最后的人,才是胜利者。所以,父亲啊,无论我的 苦痛有多深,我都会像你一样坚强地站立起来,在 文学创作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走到春天的百花盛 开和鸟语花香。 亲爱的父亲,你可以含笑九泉了! 感谢你赐予我的天赋和才华,让我的人生充满 光彩!—感谢你给予我的鼓励和信心,让我的生命 无比坚韧!感谢你赠予我的父爱和旗帜,让我的心 灵如此丰盈! 党柳灵(小六) 2018年5月16日
书评(媒体评论) 《反贪一线》是向反贪战士致敬的长篇小说。 作者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沉着冷静的叙述、精巧独 特的构思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将大型国企贪腐大 案的侦破故事写得精彩好看、动人心魄;同时辅以 一条凄美的爱情线,让人唏嘘感叹、不忍释卷,彰 显了作者不俗的小说创作实力。 ——柳健伟(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 《反贪一线》这部原创法治小说讴歌了一线检 察官们惩恶扬善、廉洁自律、英勇无畏、无私奉献 的精神,展现了他们鲜为人知的工作、生活和情感 历程,环环相扣、曲折动人,充满着正能量,给人 以激励、启迪和思考。 ——陈力(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
精彩页 虽然地处南方经济发达的大都市,南州市检察院的办公条件依然紧张,二十八层的办公楼里挤着二十六个处室的六百多名干警。侦查一处是反贪局第一大处,共有三十五名干警,然而只有十一间办公室和一间会议室。处长和两名副处长以及内勤就占了四间办公室。只剩下七间办公室给四个办案科。吴文杰的三科就有两人得与四科的三个人混合在一间大办公室里办公,另有两人只好坐到会议室去了,他的办公室连他在内也有四个人。他们科共有七名干警和一名文员,是侦查一处人数最多的一个科,平均年龄也是全处最大的,超过四十岁。 他让同一办公室的文员甄珠给其他几个办公室的人打电话,自己则在茶台上烧水、泡茶。早几年他对喝茶并不讲究,一把茶叶一杯水,可以喝半天。后来听朋友说,喝普洱茶能降血脂,就买了一套茶具。两三年后,血脂果真降了下来。水烧开时,科里的人陆续到齐了。最先到的是在处会议室办公的张伟强和刘敏锋。这两个人是吴文杰的得力助手,和副科长叶如青一起,号称他的“三驾马车”。由于他们三人的存在,吴文杰的三科成为侦查一处综合实力最强的一个科,破案率在处里数一数二,大案、要案、奇案的成功侦破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吴文杰刚调侦查一处时,冷宝军处长给他配的人手并不是这么兵强马壮的,老弱病残全放到他这个科了,还美其名日“你人缘好,大家都想到你这个科来”。吴文杰哭笑不得,只好一步步去建立自己的“侦查王国”。 副科长叶如青和吴文杰一个办公室,就坐在他前面。三十八岁,湖南人,绰号“叶老总”。因经过商、善于精打细算而得名。他经历丰富,心思缜密,法理知识深厚,是侦查一处的“大法官”。1980年代末,叶如青硕士毕业后留校当了英语老师;后来想改行就考取了法学硕士;之后辞职当了律师;不久又考取了注册会计师资格,再次辞职去了一家证券公司工作,并当上证券公司部门经理。2002年证券行业进入低潮,他就去考国家公务员,从深圳来到南州市检察院。吴文杰2004年5月从反贪局预防处调到侦查一处四科协助科长工作时,叶如青已在四科。两个月后,他就帮助吴文杰侦破了省水利厅受贿窝案,也就是冷宝军处长送给吴文杰的那个“馅饼”。两人在工作中由相识、相知到惺惺相惜。年底,侦查一处人事大调整,吴文杰从四科提拔到三科当科长,叶如青仍在四科原地不动,未能接替吴文杰的职位,有些心灰意冷,萌生了去意。2005年10月,副科长调走,吴文杰马上找到冷宝军处长,力荐叶如青调过来当他的副科长。吴文杰对他相当信任,只要叶如青坚持的他都力挺。叶如青体会到了工作的乐趣,下决心不再辞职漂泊,并将妻子从深圳调来南州市。从此,吴文杰和叶如青双剑合璧,一个擅长破案,一个擅长法理,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用副检察长兼反贪局长杨明德的话说,吴、叶二人是他“最信任的最佳搭档”。但叶如青很谦虚,常称“杰哥是我的一本教科书”。 张伟强是部队转业干部。四十五岁,浙江人。绰号“张一刀”,因审讯能力强而得名。对犯人,他基本上都能审得开,故谓“一刀”。张伟强的妻子是南州市人大代表,与市检的陈南检察长在同一人大小组,是她找陈检安排张伟强进检察院的。张伟强转业前与吴文杰妻子的同学搭档在部队某处当正副处长,听他说起过吴文杰。说吴文杰在市检干得不错,如果能到吴文杰的手下工作,会有个照应。当陈检征求张伟强意见,问他想到哪个部门时,他就指名道姓要到吴文杰的科。吴文杰不知道这件事,听说要给他分来一名军转干部,还是正团职,立刻摇头:“太老了。能不能换一个?”高处长斩钉截铁地说不行,是陈检的意思。谁知张伟强来后,参与的第一个案件一跟车秘捕一个犯罪嫌疑人,就让吴文杰非常感动。嫌疑人的车刚停下,张伟强奋不顾身地扑过去将其控制。不久,吴文杰和张伟强有了一次深谈。张伟强坦言,自己没有法律职称,干不了什么事,拿个正处级工资得过且过算了。吴文杰说:“老张啊,干了侦查这一行你要混日子会很难受的。在这个地方没有一技之长、帮别人打下手会很没面子,给别人呼来唤去的那种滋味不好受。毕竟你是团职干部,在部队也当过领导,在反贪局这边干活是要凭真本事的。” 张伟强本就要强,也好胜,就问吴文杰:“怎样才能干得好呢?我可不敢指望像你这样当科长。你当科长已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院一百多名转业干部能在业务部门当上科长的你是唯一,我跟你没法比。况且你又是侦察专家,能力强,在部队先是技术侦察后是谍报侦察。” 吴文杰说:“我也是干出来的。跟你一样,一个团职干部转业到地方,什么都不懂。但我想原来搞侦查找人还可以吧,一开始就帮他们去找人。后来看看材料、熟悉一下情况,发现破案也不是很难;而抓捕,也跟在部队搞侦察一样大同小异。几个环节的工作做完,感觉反贪侦查也不是很难,只不过有些证据的把握和法律的定性稍微差些。你在部队也是搞侦察的,凭你的资历和能力,再配一个年轻一点的有法律职称的同志做下手,工作一定做得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