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香港大学的“杰出访问教授”(distingui
shed visiting profes—sor)没意思,不如做太太
的“杰出跟尾狗”(distlnguishedrunning dog)。
——李欧梵常如此自况
欧风美雨几经年,一笑拈花出梵天。烂漫余情
人似玉,晶莹宵景月初圆。
——余英时给李欧梵、李子玉夫妇的贺诗
李欧梵与李玉莹(子玉)结为夫妇的过程其实非
常曲折,极富传奇色彩,是“半生缘”加上“倾城
之恋”。
——白先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烂漫余情人似玉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李欧梵//李子玉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书评(媒体评论) 做香港大学的“杰出访问教授”(distingui shed visiting profes—sor)没意思,不如做太太 的“杰出跟尾狗”(distlnguishedrunning dog)。 ——李欧梵常如此自况 欧风美雨几经年,一笑拈花出梵天。烂漫余情 人似玉,晶莹宵景月初圆。 ——余英时给李欧梵、李子玉夫妇的贺诗 李欧梵与李玉莹(子玉)结为夫妇的过程其实非 常曲折,极富传奇色彩,是“半生缘”加上“倾城 之恋”。 ——白先勇 后记 我和玉莹于8月15日从波士顿乘机返潜。先在台 北停留几天,经朋友介绍,去看一位身有异禀的气 功老师,他见了我们,第一句话就说:不要戒口, 吃吧!也许他看到我骨瘦如柴,而妻也是面黄肌瘦, 毫无光彩,所以要我们进补,然后他再为我们调理 。从中医的立场看来,抑郁症全因气血失调所致, 要补肝、肾、脾脏,气血通了以后,抑郁症会自然 而愈。我半信半疑,后来又去看了两三次,当然更 高兴照他的指示多吃多补。半年来玉莹可能控制我 的饮食太严,而她自己当然更无胃口,一日三餐完 全是为了“应景”。然而我发现她也开始想吃了。 返回香港,先住老友刘再复家,承他好心介绍 我们去看一位针灸名医,他说对治愈玉莹的病极有 把握,我现在也开始相信中医了。六个月来,经过 美国最高学府的西医诊疗,却未见成效,我最后也 不耐烦起来,屡屡向医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而且 对她施药过重也不以为然。最后我问她:我们原想 在玉莹病好后再返香港,但目前等不及了,想即时 回去,行吗?不料她马上赞成,而且还指出:西方心 理学界也愈来愈重视病人的文化环境问题。作为一 个人文学者,我对抑郁症却坚信是身体问题,与心 理无大关系;况且每个人的脑的结构都差不多,所 以我以为只要用的药对就可以解决。从6月开始,玉 莹的病虽稍有起色,但迟迟未见药物的功效,因此 我开始怀疑医生选择的特效药错了,但再重新更换 已经太迟,进退两难,时常对自己大发脾气,整个 暑假我的心情都不好。而刚好波士顿灼热,家里未 装冷气,热得更烦,看来我的心理也开始不正常了 。 不得已而匆匆整装飞回太平洋的彼岸。一抵香 港,我就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顿觉身心舒畅,玉 莹好像也开始“蠢蠢欲动”起来。记得刚回来不到 两天,就带她到附近的“又一城”商场闲逛,她半 年来第一次心血来潮,购买一件衣服,我大喜过望 ,虽然价钱颇贵,也高高兴兴地拿出钱来。也许是 我的心理作祟,返港后我发觉自己精神大振,写作 的灵感如潮涌,更下笔如飞,不费吹灰之力就写就 几篇文章,令再复兄大为惊奇。而玉莹更似乎受到 这个熟悉的环境感染,虽然终日恋栈床第的时候仍 很多,但也开始打电话,和朋友联络。但对她的父 母,她起初还是不“表态”,也不立即通知他们已 经回来了,我不禁隐隐担忧:她和她母亲的“心结 ”——也可能是此次抑郁症复发的可能原因之一— —是否可以即时解得开?过去几个月来,她母亲每个 周末必打长途电话问候,但玉莹从来爱理不理,而 且通话后心情必定转坏! 9月初我们搬到沙湾径港大宿舍,海景辽阔,一 望无遗,我们的精神又为之一爽。记得迁入后的第 一个周末,玉莹突然打电话约父母亲和刚从美国回 来不久的哥哥吃中饭,全家大团圆,连我都兴奋起 来,倒不是我特重亲情,而是我知道玉莹第一次主 动地面对她的双亲——她想通了,即使童年的阴影 仍在,亲情更可贵!一念之差,如今豁然贯通。 就是那一天,玉莹的抑郁症完全好了。她事后 说这也是一种缘分.原来那一天她早已约好去见一 位信奉佛教的女医师,在电话中就觉得投缘,那天 吃完中饭,她带着全家去看这位中医,一见如故, 似乎冥冥中受到菩萨的保佑和指引! 这一段经验,形诸文字,就变成了我们合写的 “一起看海的日子”。 一起看海的日子 悄悄地,我们又回到香港——我们的第二故乡 。此次是在港大客做一年,住在港大的教职员宿舍 。从高楼阳台上眺望西天下的海景。大小货船穿梭 如织,午夜梦回时,听到呜呜的汽笛声,迟缓悠长 而有节奏,像是发自一个巨人的男低音歌声。我悄 悄如厕,怕惊动枕边的老婆,但还是吵醒了她,一 声“老公,你醒啦!”令我神魂荡漾。曾几何时,在 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她每天和抑郁症的恶魔挣扎, 直到夜晚才稍得安宁,吃足了安眠药才上床。我午 夜梦回如厕后却往往失眠,听着枕边妻的微弱鼻息 像是奄奄一息,我忍不住流下泪来,想着她明天又 要和恶魔作持久战了。即使她第二天醒了也装睡, 脑海中的黑暗势力犹如千斤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 来,我于心何忍,眼睁睁地看着她张眼受罪,却爱 莫能助。清晨阳光穿透窗帘,照在我脸上,像几把 白色的利刃,一齐插进我心里……“老婆,你醒了 吗?你好吗?”她只嗯了一声,转过头又睡了——是 真是假,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只好悄悄起床, 下楼煮早餐,看报纸,尽可能地不想床上受尽煎熬 的妻,否则一大清早我又会以泪洗面…………了钱 ,本欲延医诊治芸的病,但芸阻日:“妾病始因弟 亡母丧,悲痛过甚……而平素又多过虑,满望努力 做一好媳妇而不能得,以至头眩怔忡诸病毕备,所 谓病人膏盲,良医束手,请勿为无益之费。忆妾唱 随二十三年,蒙君错爱,百凡体恤,不以顽劣见弃 ,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无憾。”这是何 等高贵的情操,甚至在瞑目之前还念念不忘“愿君 另续德容兼备者,以奉双亲,抚我遗子”,读至此 ,我也不禁和沈三白一样,“痛肠欲裂,不觉惨然 大恸”。然而,三白口 目录 再版序 十八年后再说“平常日子” …李欧梵 推荐序 人间重晚晴 ——李欧梵与李玉莹的“倾城之恋” …白先勇 初版序 烂漫余情人似玉…李欧梵 卷一 两地记情 附:给玉莹前夫的信…李欧梵 卷二 闺情记趣 附:夫妻生活的交流艺术…李欧梵 卷四 香江记旧 卷五 三地记游 附:花样年华…毛尖 卷六 抑郁记愁 附:休戚与共…邓文正 后记 一起看海的日子 附录一 人间四月“残酷”天 ——重读《爱眉小札》…李欧梵 附录二 重读《浮生六记》…李欧梵 精彩页 去爱一个人是很好的感觉,倒空了自己才可以有空间去享受 别人给你的爱,爱心是越付出越多的。 这句话,是玉莹从香港到新加坡来看我的时候,在飞机上写给她的一位女性朋友信中的一段,她一下飞机,就把刚写完的信给我看,我一时十分感动,就把信留下来了,至今没有寄出。 我觉得这封信是玉莹的“爱的宣言”,也成了我们以后共同生活的座右铭,倒空一切之后,剩下的只有赤裸裸的真心,有了真心才有资格接受对方的爱。 1999年,20世纪末,我不自觉地爱上了玉莹,就是因为感受到了她的真心和真性情:她非但是性情中人,而且在人到中年以后仍然真得令人直觉地想保护她。这不仅是我个人的感觉,她的很多朋友——不论男女——都与我同感。记得当我告诉一位同事——也是玉莹多年不见的好友——我们相好的事,她的第一句反应就是:“She is the most genuine person I know.”(她是我所认识的最纯真的人。)我们决定把这一束情书斗胆发表,献给有心的朋友和读者,就是为了这个“真”字。和玉莹的信相较之下,我实在差得很远,我的信表现的当然也是真情,但在字里行间还是有点自我中心,不像玉莹那样“倒空自己”,赤裸裸地把自己的感情很自然地全部流露出来!对我而言,现代人——特别是像我这样的所谓“知识分子”——城府自深,已经无法在尘世中崭露自我。(而我所写的小说《范柳原忏情录》中的自我当然也是假造的。)这种真性情,我叫作Innocence,首字母故意大写,把它和“世故”对立。上了年纪的人,似乎越老越世故,而过了中年还能保持真性情的人实在太少了! 玉莹从来没有写过任何文章发表,她的文字很纯朴,未必及得上“职业”水准,更无心出风头,制造公众形象。正如她信中所说,她宁愿做一个“背后的女人”,默默支持丈夫,不要任何“知名度”。就现在的眼光看来,这是一种相当过时的保守态度,正因为如此,我才觉得更有必要存真——把她自己的声音崭露出来,否则她真的变成了我“背后的女人”,而失去了她的“主体性”。我对玉莹一向只有一个要求——做她自己!这些信中的语言都是她的,风格和我迥然不同,甚至内中还常有些许广东话的语气,因为她久居香港,很少有机会说普通话,她文字中的情韵,不是得自口语就是古文,我读来反而觉得更具感情上的“张力”。所以,为了存真起见,字句极少更动,仅把真正涉及我俩隐私的段落删去而已。 不过,个人的感情私事,如此抛头露面地“公”布出来,是否仍嫌不当?这个问题,我和玉莹考虑再三,甚至还征询过几位老友——包括白先勇——的意见,他们都主张发表,有人甚至还提到鲁迅的“两地书”,作为先例。鲁迅的“两地书”是他和许广平合写的,内中不乏鲁迅自剖的例子,但许广平的信反而相形逊色,因为他们的师生地位本来就不平等。而我们的信,倒确是“两地书”——最早的一封,是1998年玉莹从香港写给我的,寄到美国剑桥,我的回信已经遗失。我时常回香港,每次返港也都见到她,但很少通信,直到1999年6月底我们两人单独在香港重逢,约会了三次就擦出感情的火花,但是我又匆匆赶回美国去侍候年迈的母亲。此后我们的信才多了起来,又觉邮寄太慢,所以用的是传真;又觉传真不足,还打电话,回想起来我不禁要感谢现代媒体科技的发达(但玉莹不识用电脑,所以不用电子邮件,我也更喜欢看她传过来手写的真迹)。后来我在7月中到新加坡去讲学一个月,她从香港两次飞来看我,又写了不少信。8月底我到香港和她小聚不到一个月,又要飞返剑桥开学上课,两地相隔,又通起信来,但到了这个第三阶段,我们已经私订终身了,所以信中的语气又有不同。 我们的“两地书”与鲁迅和许广平的“两地书”有另一个显著的不同:我们谈的都是儿女私情和对日后婚姻生活的憧憬,从来不谈人生的大道理,她也不向我请教任何大问题。所以,严格地说,没有什么思想价值;而且当这种私情公开以后,会更容易被误解,甚至为某些有“窥私欲”的读者提供廉价的材料。然而,我们仍有些许发表私函的理由:在这个后现代的社会里,感情究系何物似乎已经不受重视,甚至毫无意义。畅销书可以把感情包装成商品出售,以假乱真,可以令这种商品(与化妆品差不多)的制造者名利双收。对我俩来说,这未免太过势利了;诚然,我们的书信出版后也自然会变成商品,但至少没有经过虚伪的包装,是一段真实的纪录,主要的目的还是为这个“大时代”提供一个小小的证言,所以我们特别重视它的真实性和“日常性”。当然,是否有说服力,只能由读者自己来决定。 …… P3-6 导语 本书由白先勇先生热忱作序推荐! 《烂漫余情人似玉》是一部当代版的《浮生六记》,是一份纸质时代的爱情传奇,一段传唱华人文化圈的黄昏恋情。 本书是著名学者及作家李欧梵先生及其夫人李子玉女士合著的随笔集,主要记述他们两人从相识到相爱的一段“黄昏恋”,读来细腻感人,堪称一段“纸质时代的爱情”典范。文笔生动,感情真挚,以前在香港及大陆都出版过,拥有良好的读者口碑,具有较好的市场价值。 只要能找到相爱的人,再晚遇见也是值得的! 序言 十八年后再说[平常日子]李欧梵 这本小书是我和子玉(她原名玉莹)婚姻生活的 自传,写于2000年,至今(2018年)已经过去将近十 八年了。现在回看,似乎这里面的故事写的是另一 对夫妇,然而内容却是我们自己的。十八年的岁月 ,也让我们体悟到更多,值此再版的机会,老婆要 我先写一个序言,交代一下我们这十八年的经验, 也借此归结一下过平常日子的真正意义。 这本小书,是我们两个人合写的,是一种“双 声体”。但形式和内容都很庞杂,包括书信、日记 、札记、游记、引文,还有“养生之道”和抵抗抑 郁症的“指南”,甚至还把友人如白先勇和毛尖描 写我们的文章也放了进去。我们故意这样安排,因 为这种开放式的文体反映了生活本身的多元性。也 欢迎读者自由浏览。十八年过后,我和子玉觉得这 种做法依然弥足珍贵,这使得这本小书成了我们两 人一段过去生活的纪念品,像相册一样,保留了一 段生活的真实。现在想来,幸亏当年不知天高地厚 地写出来了,否则这一段生活就会随着岁月而流逝 ,空留一些串联不起来的片段。这本小书的文笔也 是真实的,它反映了我们当时的心情和感受。现在 要我们再写,可能写不出来了。也许不少爱护我们 的友人和读者会问:十八年后,你们还是快快乐乐 地过平常日子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也要稍作解 释。 托尔斯泰有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 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不同。”我要在此斗胆加上 一句批注:即使是幸福的家庭和婚姻,表面上相似 ,但幸福的方式仍然各有不同。我和子玉的婚姻, 虽说始于缘分,但婚后的日常生活方式却是我们自 己一步一步逐渐建立起来的,和缘分无关。现在回 想起来,头两年我们在一起过的“平常日子”,其 实一点也不平常。结婚不到半年,子玉的抑郁症就 发作了,我们的生活一下子从天堂跌到地狱,朝夕 愁眉哭脸相对(见本书卷六)。夫妻俩如何在这种情 绪下过平常日子?这是我们感情的第一个考验。奋斗 了将近半年,我们终于战胜了恶魔,通过了这个“ 婚姻入学试”。2001年夏,我们到了香港,我在香 港大学客座一年,本来只打算换一个环境,子玉的 抑郁症竟然好了。但我还是要回到美国任教两年, 才能提前退休。2004年我正式从哈佛退休,到香港 中文大学任教,本来也不打算久留,以为也许一两 年就够了,然后就返回美国过退休生活。如果真的 照这个计划实行的话,我们过的“平常日子”又会 大不相同,可能比在香港平淡的多,甚至乏善可陈 。然而我们在香港留了下来,我的教书契约一延再 延,直到如今。为什么我决定在香港定居?很多朋友 以为是为了子玉。他们只猜对了一半。另一半原因 是,早在1970年我第一次来港(也是在中大任教)时 就已经有一种预感:我和这个城市有一种特别的缘 分。1997年我又特意返港,见证它的回归,当时我 百感交集(见本书卷四)。其后我返港的次数越来越 多,终于决定定居,变成香港的永久居民。 和子玉在香港过平常日子,方式当然和在美国 不同。美国的退休生活,大多是闲逸的,每个家庭 “各自为政”,相对而言也是孤独的:而在香港这 个拥挤的城市,根本无法与世隔绝,也闲不下来, 外在的压力也随时会打乱我们日常生活的节奏。加 上我自愿积极参与香港公共领域的文化生活,经常 为报纸杂志写稿,忙得不亦乐乎,又如何抽得出时 间在家过平常日子?事实上,这种繁忙的生活对子玉 也有压力。她要照顾我每天从早到晚的生活,又要 陪我到各地演讲、参加学术会议等,出入各种应酬 场合。这种生活方式,对子玉来说显然也有压力, 有时使她心绪不宁,甚至引起她的抑郁症复发。然 而每一次她都靠一己的毅力克服了。 很多男人都是“大男人”,只顾自己事业,很 少想到“另一半”的心灵需要,事业和家庭似乎不 能两全。像大多数的学者太太一样,子玉的日常生 活围着我转,积多年的经验,她终于适应了。如今 我年近八十,终于学会如何“慢下来”(slow down) ,但说来容易,做起来并不简单。有时候我的“职 业病”也会复发,受邀参加学术会议作主题演讲或 发表论文时,我就会紧张起来,为了准备,虽不至 于废寝忘食,但有时也全神贯注,钻进书堆里面, 不顾身边老婆的存在!老婆偶尔会抱怨,我则冠冕堂 皇的回答:“你必须了解学者的生活,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说来头头是道,心理还是暗自惭 愧,觉得对不起老婆。 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过平常日子?这是一个难题 ,也是子玉在我们婚后生活中的最大贡献。过平常 日子有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养生,包括养身和养心 。 我们结婚的时候,我就直截了当地告诉子玉: 我单身生活过得太久,养成不少邋遢的坏习惯,求 她管管我。子玉是一个天生会照顾人的人,加以我 们年龄上的差距(我比她大十三岁),婚后子玉把照 顾丈夫视为主要任务。在美国这是行不通的,因为 它违反了女权主义的基本立场。但我深知人在福中 耍知福,每天不断地向她表达感激之情,鞠躬作揖 成了每天早餐时的仪式。一方面我要她管我,另一 方面我又不服她管,像一个老顽童,在餐桌上耍赖 皮,把吃饭变成一种游戏,害得她不胜其烦。然而 不知不觉之间,我也逐渐改变了不良的饮食习惯, 学到多吃素菜、不过饱的好习惯。做单身汉时,我 一向晚睡晚起,结婚后逐渐随着子玉早睡早起,但 起床时又会拖拖拉拉,子玉给我一个绰号——“懒 唰猪”。她又逼我早晚做健身操,练平甩功,虽然 我时而偷工减料,但久而久之,功效卓著。我年近 八十,身体依然健硕,每天可以睡八个小时,而且 随时可以午睡。这一切都归功于我老婆。我对于子 玉的影响,据她自供,是我的豁达个性和幽默感改 变了她的急躁脾气,我教她放松,听其自然,坐地 铁时不争先恐后。走路她比我快,我甘愿作“跟尾 狗”,紧要时刻就在她身后用广东话大叫“勿急!勿 急!”,有时还夹着音乐上的专有名词——adagio( 慢板)!在别的乘客看来,我们这对夫妇可能有点奇 怪,我也顾不了。如今我的“慢活”哲学终于得到 不少文化批评家和学者的肯定。 任何夫妇过“平常日子”都是互相磨合和迁就 的过程,只不过磨合的方法不尽相同。有的夫妇吵 架,感情越吵越好——当然也不乏越吵越疏远而终 于离婚的例子。我和子玉很少起争执,从结合之初 就互相尊重、互相体谅。至于让步,还是我让的机 会比较多,因为若是辩论起来,我辩不过她。任何 夫妇相处久了,都会摸清彼此的脾气,如此则平安 无事。然而这类家常话谁都会说,无甚稀奇。更重 要的元素是乐趣——乐趣是过平常日子的妙药,可 以使生活过得轻松愉快,然而乐趣也必须发掘和营 造。例如我故意在早餐时表演我的18世纪绅士的鞠 躬礼,如今变成了一个仪式,这对我而言也是一种 乐趣,老婆心知肚明,知道我是在表演,但还是很 开心。有人说我们老夫老妻出门手牵手,还那么甜 蜜蜜的,有时还在公共场合“打情骂俏”,真是“ 恬不知耻”,我们听了也不以为恼、不以为羞,视 之为正常。以前我在晚上睡觉前表演“脱衣舞”, 现在变成了健身操,老婆依然笑声不绝,乐趣自在 不言中。总而言之,过平常日子就是要放下身段, 返璞归真。多年来我从子玉的个『生中获益最大的 就是她与生俱来的天真,她虽然经历了那么多次抑 郁症的缠绕,但依然纯真得像个少女。所以我时常 笑说,子玉的年纪永远在十八岁至二十八岁之间, 她抗议我说得过分。于是我让步,改为二十八岁至 四十八岁之间,没有任何人相信她已经过了六十岁! 和她在一起生活,我觉得永远年轻,也本能地要保 护她,给她足够的安全感,令她无忧无虑,永远保 持那股青春的气息!不止我如此,不少朋友对她也有 这种感觉。 最近这两三年,子玉开始作画,无师自通,画 的画浑然天成,而且产量惊人。她终于找到一件自 己最喜欢做的事情,这是我们结婚十几年来生活上 的一大突破:除了做家庭主妇、业余作家(她自己写 了不下六七本书),子玉又多了一个“认 同”(identity)。但这个“认同”意义非凡,它彻 底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初时子玉不把绘画当作 一回事,只不过想忙里偷闲,纾解压力,然而她逐 渐发现一个奥秘:她最快乐、最忘我的时间,就是 作画的那几十分钟。她在餐桌上把画纸摊开,不假 思索就信笔涂抹出色彩缤纷的水彩画来。我初时并 不在意,但当她高高兴兴拿着刚画好的一幅抽象风 景走进我的书房时,我正苦于思索自己文章,抬头 看到她花枝招展的笑颜,终于悟到一个真理:这就 是她今后心灵的寄托。她自己说这是菩萨赐给她的 ,目的不仅是自我修炼,而且借此和他人进行交流 。果然不错,朋友们偶尔从手机的视频上看到她的 画,都反映说不错。有的朋友不但喜欢,而且还愿 意为她开画展。几乎在一夕之间,她得到来自好几 个地方的画展邀请:台北、杭州、上海、北京、深 圳、海南、广州,还有香港。最近几个月,子玉突 然变成了一个大忙人。这个现象如何解释?是否会打 乱我们的平常日子?我应该怎么办?我当然高兴,但 也不无担心,难道真的是菩萨赐给她的另一个机缘? 子玉终于领悟到:她的绘画不是为了名利,而 是为了修身养性。近年来她开始食斋、信佛、打坐 ,然而她不迷信,不到寺院去跪拜求财.只是信菩 萨和菩萨心肠,其意义在于修炼、行善、普度众生 。她并无他求,只是为了反躬自省。最近她开始在 早餐餐桌上向我灌输她的理论.我听来似乎有点像 宋明儒家的“心学”观点。她说我教书何尝不也是 一种修炼和布施?因为我有教无类,欢迎任何人来旁 听我的课。她的绘画能够引起别人的共鸣,甚至使 有些人快乐,这种心灵的交流,也是一种参佛:似 乎隐隐之中有一个神秘的力量在指引她。我听着听 着,脑中涌起的是余英时先生送给我们的那首诗中 的一句话——“一笑拈花出梵天”。这句诗的前一 句是“欧风美雨历经年”,很巧妙地把我的名字放 进去了。不错,过去这三四十年我受到了不少“欧 风美雨”的熏陶,如今似乎到了“出梵天”的最后 阶段,这“一笑拈花”岂不是指我们两人的造化?这 一朵花就是子玉。在我的心目中,她是一朵小莲花 。 内容推荐 他与她相识于1983年的芝加哥大学,彼时,他尚未婚娶,在美国教书,而她已嫁作人妇在美国陪读…… 几年后,她回到香港,因为性格不合而和丈夫友好分手。然而,离婚后的她患上了抑郁症,四次尝试自杀…… 而他去了哈佛,在经历了一次不顺利的婚姻后,来到香港任教…… 在1997年一个病痛初愈的晚上,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孤独,开始思考一个很久没有想过的问题:有哪一个女人对我最温暖?十年前她温暖如春的面孔浮现在了眼前。于是,他决定提前从哈佛大学退休,到香港定居,追到她并让她嫁给自己。 1999年7月,他们第一次单独见面。第二天,他向她表白…… 2000年9月,相恋一年后,他与她终于结婚了。 李欧梵、李子玉著的《烂漫余情人似玉》这本书即是他们爱情的见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