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拂挲大地(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邢小俊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邢小俊,陕西耀州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理事。陕西省“百青”计划、“百优”计划扶持人才,陕西省委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六个一批”人才,陕西省委“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科和文艺领域领军人才。获第六届冰心文学奖、第三届柳青文学奖、首届“丝路”散文奖、中国第三届网络文学散文大奖等十余次。作品连续四年入选《中国散文排行榜》、《中国报告文学排行榜》。长篇纪实文学《十年 》获中国作协2015年重点项目,长篇纪实文学《华阴老腔》获2016年陕西省委宣传部重点项目,长篇纪实文学《居山 活法》被中译出版社翻译成英、法、德、日、西班牙、阿拉伯六种语言。
书评(媒体评论)
世间一切的宏大和深奥,原本不都是储在我们那
些世代抟土为业的父老乡亲身上吗?小俊从那块地球
最老最厚的黄土地上捧起一坨土坷垃,拂挲它,凝视
它。原来根脉不在远古,历史不在远方,文化也不在
诗中,竟然都在手心这块土坷垃中。从乡土中号出大
地脉象,从乡村中谛听历史回音,从细节中开采阳光
。就这样,他用一些古雅的笔墨,从家门口写到目不
能及的远方,从大愚生智的古代写到大智若愚的现代

——肖云儒 著名文化学者 丝路文化传播使者
《拂挲大地》是一部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为人民立传的优秀现实题材佳作,是一部有温度、有
情怀、接地气的纪实散文作品。作者从人文和文化的
角度,以饱满的激情、哲理的思索、宽广的视野体味
、感应和书写着“让礼村”的山水草木。这是黄土高
原上中国千年古村的振兴战略,新时代、新农村、新
农民的生动气息扑面而来!中国农民需要一个精神焕
发的新村庄!
——吴义勤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 书记处书记
后记
这是纪实文学的黄金时代!
中国社会的巨变,为作家提供了宝贵的矿藏。十
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纪实大作《拂挲大地》
以渭北高原——耀州区为原型,以其文学性向读者展
现了一种罕见的《诗经》美学,以其时代性向读者展
现了一幅让人振奋的中国新农村的蓬勃图景!
农村是孕育中国悠久而灿烂文化的摇篮,也是培
育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地方。耀州区(耀县)地处
陕西中部渭北高原南缘,素有“北山锁钥”“关辅襟
喉”之誉。20世纪30年代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
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西北第一个
山区革命根据地——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陕甘边
照金革命纪念馆被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
防教育基地。2015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耀州
区考察,对革命老区建设给予充分肯定。
关心中国的发展,就必须关心农村和农民的命运
。当前的中国农村,正发生着惊心动魄的变革!农村
发展不是否定再否定式发展,而是螺旋式发展、上升
。 《拂挲大地》设计为正、反、合三部分,亦有此
深意。在新时代,耀州区近200个行政村,33万人口
,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突飞猛进,城乡面貌焕
然一新,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伟大变化。“耀州故事
”“耀州好人”“耀州成就”“耀州模式”频频被国
家媒体关注,耀州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自信、自
豪。“让礼村”是耀州区这些村落的缩影,但是它原
汁原味地展示出了这些村落的精气神!“合篇”触及
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七权同确、脱贫攻坚、基层党
建、返乡创业、乡贤文化、合作社、医疗改革、农村
电商、文娱生活、搭伙养老新模式等诸多方面,发人
深思、使人振奋、催人上进。
中华民族从五千年绵延不断的历史中走来,创造
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孕育出世界上唯一没有断流
的中华文明。耀州区有五六千年有迹可循的悠久历史
,文化底蕴深厚,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多处,曾是上古
阴康氏的治地,置县史2170多年。这里是隋唐医药学
家孙思邈、西晋哲学家傅玄、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史
学家令狐德棻和北宋山水画家范宽“一圣四杰”的故
里。《拂挲大地》“正篇”里大量描绘、溯源了古村
传承千年的文化根基和基因。
纪实文学具有鲜明的新闻性和浓郁的文学性,作
者用新闻人的目光凝视世界,在凡俗的生活中敏感地
发现、提炼出蓬勃的力量和全新的美。
全球视野下,带有文学性和纪实性的“让礼村”
,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目录
正篇:望
天爷注视下的丘隅
一生浩瀚,半生在炕
古腔
村东头,村西头
涝池边的烟火气
有情绪的工具
村巷动物
村庄的先生和神器
匠人的背影
漫长的高原之冬
龟兹
好狗照三家,好汉照三庄
月亮也能把人晒黑
节令
阴阳
神迹
奇葩
四十年前的飞鸽牌自行车
大地游戏
敬惜字纸
反篇:殇
大民的一块地
沉重的彩礼
杀狗
人虫大战
拆迁引发的命案
传销
溺死
老幼相守
空心村
垃圾场
一个噩梦结束
两棵背井离乡的树
陪读的父亲
耿和进城
富顺臆想的火灾
没有死在土炕上的孤老
城市菜地
一个民办教师去打工
三个闯社会的年轻人
逃脱的麦子
合篇:归
草木共生
村庄冥想者
寻瓦的人
新乡绅
入党
第一书记
浪子回头
返乡创业
合作社
90后“牛老板”
新风口
农耕博物馆
刘美丽看病
数据跑路
文化广场
捡橘子
女先生
百姓议事堂
书记嫁女
十元随礼
恢复礼言
德银送钱
流动饭盒
好人之城的艳阳天
国旗
厕改
搭伙养老
尾声
结语

精彩页
古腔
这厚重的黄土曾经产生过伟大的《诗经》,村里人说《诗经》最初其实是村庄里流传的民谣和谣谚。
平平常常的日子中,村庄人口语里经常冒出一些很雅很古老的词语:他们把“猪”叫“彘”;把“棺材”叫“枋”;把“大衣”叫“大氅”;把骡马牲口叫“头牯”;把“蚂蚁”叫“蚍蜉蚂”;把“砍伐”叫“科”;把“舒服”叫“倭也”;把“额头”叫“额颅”;把“吃”叫“呸”;把“完了”叫“毕了”;把“束缚”叫“梏住了”;说某人拿腔作势找借口叫“辞诿”。
人很渺小,土原连成的大地无垠广大,像一个巨大的凹凸不平的粗糙石磨,台原上一圈圈的梯田如上帝的指纹,与太阳平行,天距地很近,站在这里的人有压迫感和眩晕感,旷远、荒蛮、崇高。
两干多年前,这片灼热的黄色大地上,曾经生活着质朴高贵、雄放豪迈的先祖人群。人们在土地上追逐野兽,放牧牛羊,捡拾野果,播种五谷,匍匐在大自然的威力之下,风雨雷霆,电光野火,都使得他们畏惧战栗。
上天赋予他们身上不安分的基因,他们常常会忽然忘记手中的牧羊鞭子或者锄头,大吼着通过土原群丘的回声与远古的灵魂对话,听见天上滚过去的默雷,以为有人在召唤他,看见远远近近的柿子树、核桃树,以为是自己形态各异的嫔妃。他们挺立在天地间,举目四望,看世界,想呐喊,想歌咏,想驰骋,想骑在骏马上搅乱世事。
他们的热血,他们的身影至今仍然在村庄依稀可见:村社之饮、丧葬之饮、婚典之饮,人生苦短,聚必痛饮,先祖的遗风藏在他们骨子深处,喝到尽兴时,狠劲拍着大腿,面红耳赤地破天长吼。其间用砖头砸着板凳,用大槌敲着铜锣,用力拉着简朴的丝弦,昂昂然齐声吼唱,气势迫人,铮铮裂肺。他们用最为高亢的腔调,像先祖一样歌唱着爱情,歌唱着流血,歌唱着沉闷和平庸,歌唱着死亡,寻求着生命的归宿,宣泄了能量,身心始得安然。
如今,他们从田地里疲惫归来,在自家的院落里放稳锄头,把牛儿拴牢在槽上,身上沾满了泥土的新鲜和芬芳。在村子中心的大槐树下,他们静默地在那里歇息,或蹲或站,横七竖八,像一群姿势各异的泥塑,神情沉稳。身后,远处是大片的玉米地,更远处是连绵的像馒头一样的黄色土丘,丘与太阳平行,中间是死一样的静寂。
“繁花似锦地,八水把城绕!”猛地,似乎天上滚过一声惊雷!一人啸起,满世界帮腔。
这些人像忽然惊醒的兵马俑,全都充满力量地扭动起来。从无到有,之间没有一点迹象;从无到盛,之间没有一点过渡——这小小的场地瞬间就蒸腾起巨大的势能,静谧的空气也立即变得燥热不安起来,先前困倦的世界突然变得亢奋异常,浑圆连绵的黄土沟壑和整个村子似乎也被激活了,黄尘漫天……
吼叫中,扭动中,他们成了当年周秦汉唐帝国的子民。青布裹头,悬汉罐烹调,独尊儒术,吼老腔自娱,尽显古国的荣耀。
定睛看,他们手中分明操着一些简单至极的家伙——自制的板胡、大号、手锣、勾锣、铰子、梆子、铃铃等乐器,粗糙、简易,却有力。那个精瘦的老头儿,没有乐器,却坐在那条四尺长的四腿木板凳上舞动着他的铜烟袋,像指挥着他的干军万马。
“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男人笑女人哭都在炕上……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天在上地在下你娃甭牛……”说不尽生活的简洁而厚重,命运的斑驳与苍凉。
“一颗明珠卧沧海,浮云遮盖栋梁才。灵芝反叫蓬蒿盖,聚宝盆千年土里埋……”说不尽的英雄落魄,明珠暗投。
“将令一声镇山川,人披盔甲马上鞍,大小三军齐呐喊,催动人马到阵前,头戴束发冠,身穿玉链环,胸前狮子扣,腰上挎龙泉……”一声吼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紧锣密鼓的敲击声中,恍惚间髯口黑面的将军上了阵,刹那间,重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剑戟撞击,马蹄嗒嗒,尘烟弥漫。
你看,这些歌者,他们无一例外地全投入进去,容不得羁绊,容不得压抑,容不得委屈,容不得平庸!
人喊马嘶,眼光凛凛,气势汹汹,热汗纷扬……
他们似乎忘情了,发狠了,没命了!
他们似乎要挣脱,要撕破,要撞开!
所有人都在表现,所有人都是主角!
围观者无不惊愕!小小的心胸无不被强烈激荡和震撼着。被俗世生活压迫而变得逼仄窄狭的心胸,瞬间开阔舒坦,英雄之气喷薄而出,恨不得挥刀催马与贼厮杀!
此时,领首者情绪愈发激烈,他仰天长啸,唱词激昂,豪迈奔放,像在倾诉,似在号哭。受到感应,那位蹲坐在板凳上的精瘦老人猛地跳将起来,疯了一样抄起板凳,抡过头顶,举起,举起,再举起,像竭力要用四腿长凳撑起天。板凳再放下来时,一手狠狠地摁着,腾出来另一只手,抓起一块惊木狠狠地击打板凳面,那令人惊诧的哐哐响声不啻惊雷轰鸣,围观者、帮腔者齐声吼叫。
拉坡号子冲破天,枣木一击鬼神惊!
围观者的眼睛睁大了,头发竖起来了,额上的青筋跳蹦,视觉、听觉都在经受着最大的冲击和撕扯!
轰隆隆,轰隆隆,轰隆隆,千里的乌云万
导语
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著名文学评论家吴义勤倾力推荐。
一部有温度、有情怀、接地气的优秀纪实散文作品。
《拂挲大地(精)》不仅书写的是一个古老村庄的山水草木,更是描绘了一幅广阔而蓬勃的乡村生活图景。
通过本书,你的目光将从真切的大地逐渐上升到生命的启悟。
作者邢小俊用深沉的文学性展现了一种罕见的《诗经》美学,隐含了对大地生命的关怀。
本书借助对大地上的生老病死的观望和反思,书写着一种自古至今的生命永恒。
序言
让礼村:身体里的故乡
范怀智
因为只有直接有赖于泥土的生活才会像植物一般
在一个地方生下根,这些生了根在一个小地方的人,
才能在悠长的时间中,从容地去摸熟每一个人的生活
,像母亲对于她的儿女一般。
——费孝通《乡土中国》
一拂挲:绽放诗意的爱
引用费先生的《乡土中国》,是触动于“摸熟”
这个词汇,是怎样一个“摸熟”法?先生用了熨帖的
比喻,“像母亲对于她的儿女一般。”
在关陇方言体系中,温暖、温情、温和的抚摸、
摩挲,皆含于“拂挲”之意中。拂,轻轻地擦过;挲
,用手轻轻抚摸。想象一只大手轻轻擦过、抚摸大地
的动人情形。
轻轻,是从力度的层面,来界定情感的丰沛,《
拂挲大地》的情感,正是“像母亲对于她的儿女一般
”那只隐在作者行文中的手,是怜惜的手、慈爱的手
、温润的手、牵绊的手,更是一只抚摸大地生灵的有
温度的手,这样的温度发自作者的挚爱和真诚。这样
怀想、经历、体察式的拂挲,既是作者给予乡村大地
的慰藉,亦是乡村大地给予作者的慰藉。散文的好往
往体现为挚爱和真诚触响心声。挚爱源自作者邢小俊
骨子里本有的村庄基因,真诚则来自他对于让礼村的
熟稔和热爱。
让礼村以邢小俊的村庄为原型。深入让礼村、行
走在以村庄为中心的大地上,自然会晓得,作者与让
礼村和村庄辐射的区域交融于一体,方知他对乡村大
地的通透熟络,他通透让礼村的天地,熟络让礼村的
生命。在《拂挲大地》里,一个小小的让礼村因为他
的通透熟络和恬淡陈述,蜕变成了接续时空、传承文
化、负载情感、讲述变迁的大地方。
事实上,在《四十年前的飞鸽牌自行车》中,不
难看到作者的身影。他是在以农村、农业、农民的经
历和感知讲述自然的让礼村。作者与乡村的血脉相融
,注定他要为乡村的更迭坦诚代言。
随着长大,他沮丧地发现,自己和对手的父亲越
来越相像,父亲的优点,父亲的毛病,父亲走路的步
态,他喜悦或发怒的表情,如影随形,移步换形,都
被移换到了自己的身上。他明白自己终究是父亲的儿
子,必须无条件地接受他的基因,这一点上无可逃遁
,是真正的宿命。
——《四十年前的飞鸽牌自行车》
无法更改的基因。4000年前,在距让礼村不远的
武功,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游徙终结、农
耕始从渭河腹地发源。此后千年,干瘦的身材、沟壑
纵横的脸、结满厚茧的手,成了让礼村的祖辈及中华
远祖们突出的形象,这是农业在人的躯体上生发出的
农耕特征。
自兹,定居下来,以土地为基本的生产资料,创
造完善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的劳动者,在黄土壅
迈的大地上生成。这些在自然的规范内进行生产的劳
动者就是农民,而他们依赖土地生产生活的聚结地,
自然就成了村落。《拂挲大地》里的让礼村正是泾渭
流域典型的农业村庄。邢小俊的写作目光,总在关注
中国让礼村的农业、农村、农民。他热爱着他们。
农业是生存之本,农村是栖居的根基和情愫归依
的故地,农民是一个民族最纯粹的基柱。人类需要粮
食生存,更需故土来安心。
传统、变迁的乡村,被发展的农村更替后,人们
离开故土,再转身回头,恐怕那个曾经的故乡再也回
不去了。“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我希望通过回望乡
村、记录乡村、揣摩乡村,来加固当下人们对于乡村
多层面的认知。希望探索现代人‘心安何处’的问题
,并希望可以寻得解答。乡村振兴更是在生活富裕的
同时,更大程度获得乡村式的心灵休憩。乡村振兴是
农业人口的事情,也是工业化人口的事情。让礼村不
只是地理意义上的村庄,她还是情感意义上的故乡。
让礼村是中国乡村的一隅。”看到邢小俊的一则访谈
。这也是他为助力中国让礼村的振兴而书写《拂挲大
地》的初心。
农民是一个身份。新时代,新农业,需要新农民
。唯爱与春光不可辜负。邢小俊用春天来比喻新时代
,用“二月二,龙抬头”来比喻人心集聚在田野上。
“心胜则兴,心败则衰!”“在春天,让我们平整好
土地”,他给予乡村生命通感式的美。
在夕阳的蛋黄色光晕下,这众多的土的台原,远
看却像排列在笼屉中的馒头,更像集合的乳房。阴影
最先伸进那些土原凹进去的地方。这一座座原,擎举
着一树树高大的、会开花的桐树、柿子树。场上,一
个个同样像馒头的麦秸积罗列其上,发酵的麦秸散发
出一股酒味。
——《天爷注视下的丘隅》
……
村庄人皆尽知的秘密是:牛眼看人要比正常人大
得多,所以牛服人,以庞大之躯心甘情愿地供人驱使
;鹅眼中的人要比正常人小,像一只只可以吃掉的虫
子,所以鹅不怕人,见了人就直扑过来,狂妄地叫着
要把人吞下去,这无知却无畏的胆量让人一直害怕鹅
——人总是怕想法比自己胆大的动物。驴的眼睛看人
最真实,它不小看人,也不会看大,却是斜眼看人,
心怀鬼胎,边吃草边用驴脑子揣摩人的心思。
——《村巷动物》
甚至包括村庄里的鞋子和条柱(笤帚)也是哲思
的。因为这些事物,呈现了生命在平面上的广博和在
立体里的纵深,以及多维次里的无限。
永恒应该也是《拂挲大地》中触及哲思的一个话
题。观望着生老病死,其实是书写了永恒。
邢小俊在谋篇布局时,把整个世间浓缩进了一个
村庄,他把那些携有宿命质地的自然人事放置进了让
礼村,以集中却又舒朗的姿态,凸显着在真实之外的
生命的无奈和幽渺。在写出让礼村苍茫时,也真实地
书写了黄土台原的苍茫、大地的苍茫。
邢小俊说:“家乡存在于土地,是一个地址,在
地球上可以找到。而故乡隐藏在心灵,是在身体里。
一个远走他乡的人,身体里装满了故乡。”他是借真
实之笔,写他“身体里装满的故乡。”出离了村庄,
在村庄之外望故乡,他的哲思由此而触发,他发现着
大地上的让礼村、真实的生命和简单而清洁的生活。
让礼村的人这样说话,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些牲口
和物件都是有生命的,像人一样应该有它们的情绪和
思维。所以,他们经常对着工具私语,或哄劝,或咒
骂、或夸奖、或承诺。这些镘头、锄头、犁铧、割镰
,起初都是瓦蓝瓦蓝的青涩,在主人手里日夜操劳中
睁开了眼,褪掉了那层瓦蓝,闪出银光,铁树开花一
般。这样的工具才算轧上钢口了,它们是主人延长的
手臂,拂挲大地。
——《有情绪的工具》
中国社会的巨变,为作家提供了宝贵的矿藏。纪
实文学以其鲜明的新闻性和浓郁的文学性,具备反映
时代、歌颂时代的功能和责任。作家应该以最美好的
作品回报时代给予的丰盛机遇,书写中国故事、表达
中国精神、探索人类进步。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纪实文学的黄金
时代。文学应有本领传达出一个民族最有活力的呼吸
,应有能力表现出一个时代最本质的情绪,应有责任
去呼唤^类的美德,激发那些穿越沉沦后上升的力量
和勇气。
邢小俊用新闻人的视野凝视世界,在凡俗的生活
中敏感地发现蓬勃的力量和新的美。《拂挲大地》中
“合篇”触及生态文明建设、七权同确、脱贫攻坚、
基层党建、返乡创业、新乡绅文化、合作社、医疗改
革、农村电商、文娱生活、搭伙养老等诸多方面。作
品以它的文学性向读者展现一种罕见的《诗经》美学
,以它的时代性向读者展现一个让人振奋的中国新农
村的蓬勃图景。发人深省、使人振奋、催人上进。
“心胜则兴,心败则衰!在春天,让我们平整好
土地!”邢小俊用春天来比喻新时代。用“二月二,
龙抬头”来比喻人心。
历时五载,邢小俊本着一以贯之的初心和情怀,
借助繁复而立体的史实,用心捧出好作品,向新时代
交上了一份集思想性、哲学性、文学性、纪实性于一
体的优秀答卷!
内容推荐
《拂挲大地(精)》是一部极具现实主义的哲理抒情散文集。作者邢小俊以渭北高原耀州区的乡人生活为原型,以新闻人的视野凝视那片世界,在凡俗的生活中敏感地发现、提炼出蓬勃的力量和新的美。全书分为正、反、合三部分,“正篇”展现的是作者在年少的记忆中挖掘出的传统乡村风貌,“反篇”呈现的是作者对乡村变迁的记录以及他内心的忧患和反思,“合篇”描绘出新时代下那片土地正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伟大变化。通过辩证式的架构,本书使带有文学性和纪实性的“让礼村”,具有了普遍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8: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