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赵麟斌,1956年7月生,福州市人。福建省闽江学院副院长,经济学博士,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专家,首批国家国防教育师资库专家。曾任福建师范大学学生科科长,中共福州市鼓楼区委常委、副书记、书记,区人大主任、区委党校校长: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福州市文明委秘书长、副主任:福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党委副书记等职务。兼任国家人事部专家服务中心顾问委员,教育部中国西部地区教育顾问,福建省国防教育宣讲团常务副团长,福建省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顾问,福建省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专家、福建省人才交流协会理事会副会长,福建省领导科学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中青年经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委政策研究室特约研究员,福建省大学生体育协会副会长,福州市委政策研究室特聘专家,福州市闽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福州市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长等职务。福州市首届优秀人才,同时为福建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台湾中华文化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人文社科研究院特聘院士兼客座教授,加拿大布鲁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已出版专著(含主编、合著)42部,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目录 前言 序言辑 源远流长话民俗 追根溯源谈民俗 同宗共祖述民俗 深耕细作品民俗 翰墨飘香绘民俗 雅俗共赏释民俗 苍山泱水彰文化 追寻文脉谈文化 巨细靡遗汇文化 岁时节俗护文化 榕台“五缘”系文化 八闽沃土育文化 同心协力探节俗 进德崇善品美食 论文辑 阐旧邦以辅新命——闽都文化的现代意义 闽都文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剩有苔痕似旧青 闽都文化与台湾儒学的发展 深耕地方文化与反哺城市建设刍议——以闽江学院学报名栏建设为例 略述福州华人华侨对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的影响 福州方言现象浅析——兼谈《福州话实用字典》用字规范 报文辑 从闽台民俗文化看“五缘”研究 闽都文化的现代意义 闽文化的历史思辨 闽都文化在台湾:化民成俗,润泽台海 此“虎纠”是“福州”吗 是“野霸”非“丫霸” 谈福州话中的“一”和“蜀” 谈一组与“抓”有关的福州方言字 谈福州话中的“行走” 福州何以成了“胡邹”——谈福州话中的声母 福州话中的外来词 编著选辑 《闽台文化大辞典》节选 《闽都文明论》总论
内容推荐 作为一种以地域见长的闽文化,它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古闽越文化的遗存,汉唐以来中原汉文化的交汇,宋元明清西亚欧洲文化的东渐,使福建文化在广阔的社会舞台上有声有色。在这一文化的形成和流变中,以古闽越文化为基础,加之融会贯通的中原汉文化、快速传播的宗教文化整合而成的福建文化主体,深深植根在八闽大地之中。 《赵麟斌谈闽文化》汇集了赵麟斌教授多年来的闽文化研究成果,聚焦闽文化的历史演化、传承发展、语言特色、表现形式等,反映了作者对闽文化深刻的学术见解,同时也向人们展现了闽文化全景式的画卷,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品格,彰显了闽文化的鲜明地方特色和深厚的人文积淀,并赋予闽文化研究新的时代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