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明帝国的陨落(皇太极改革与甲申风云巨变)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陈生玺
出版社 中西书局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陈生玺,陕西乾县人。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明清易代史独见》《清史研究概说》《帝国暮色—张居正与万历新政》等。主编有《张居正讲评(资治通鉴)》《张居正讲评(论语)皇家读本》《张居正讲评(孟子)皇家读本》《张居正讲评(大学 中庸)皇家读本》《张居正讲评(诗经)》等,发表论文《清军入关与吴三桂降清问题》《陈圆圆事迹考》《清初剃发令的实施与汉族地主阶级的派系斗争》《明清之际的历史选择》等。
目录
上篇 皇太极改革与后金(清)政权
皇太极即后金汗位
汗位之争及内外对策
第一次侵略朝鲜之役
与袁崇焕之议和
锦州、宁远之役的挫败
后金对漠南蒙古的征服与统一
蒙古各部与明王朝的历史关系
努尔哈赤与蒙古的矛盾斗争
皇太极对漠南蒙古的军事征服
在松锦地区与明军事相持及入侵内地
己巳之役与设间杀袁崇焕
大凌河之役与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之投降后金
皇太极称帝(大清)与第二次进攻朝鲜
丙子、戊寅再次侵入内地
松、锦之战与第一次明清议和之失败
皇太极的改革与后金政权的进一步封建化
鼓励增殖人口与限制贵族的利益
设官分职与强化君主集权体制
建立蒙古、汉军八旗
对喇嘛教的利用和限制
皇太极之死及其政治余波
皇太极晚年多病
皇太极死后诸王争位
皇太极的历史地位
下篇 甲申风云巨变
李自成进据北京与吴三桂降清
李自成为什么从北京败退
对形势的错误估计
帝王思想,急于当皇帝
进行追赃助饷
东征吴三桂和逃离北京的错误
北京大火
吴三桂与陈圆圆
在关外抗清前线的吴三桂
苏州歌妓陈圆圆
清兵入关与乘机进入北京
后金(清朝)占据辽东后的南进政策
降清汉官的导引
多尔衮率兵征明
吴三桂请清兵与降清
山海关之战
清军乘机窃据北京
陈圆圆的最后归宿
与吴三桂相始终,从汉中到云南
吴三桂死后两种对立的传说
陈圆圆问题争论缘起
附:再论李岩其人——顾诚《李岩质疑》辨误
李岩记载的出现
李自成在北京的追赃活动
关于天启懿安后自尽与护卫刘理顺事
关于《剿闯小史》
李公子是李岩,而非李自成
李岩的真实籍贯与出身
结束语
精彩页
2.皇太极的征朝鲜之役
在努尔哈赤时期,后金由于在辽东有尖锐的内部矛盾,虽与朝鲜处于敌对状态,但并没有对之采取军事行动。皇太极即位以后,急于改变后金的不利处境,便决定先征服朝鲜。天命十一年(1626年)十月,努尔哈赤死后不久,就已有人密报给在朝鲜的明将徐孤臣说:“奴酋死后,第四子黑还勃烈(皇太极)承袭,分付先抢江东以除根本之忧,次犯山海关宁远等城。”天聪元年(1627年)正月初八,皇太极趁江水冰合之际,派阿敏和济尔哈朗、岳托等统兵三万,以朝鲜叛臣韩润与降将姜弘立为向导出征朝鲜。出兵时皇太极说:“朝鲜屡世获罪我国,理宜声讨,然此行非专伐朝鲜也,明毛文龙近彼海岛,纳我叛民,故整旅往征,尔等两图之。”所以此次出兵,并不是单纯为了征服朝鲜,也是为了驱逐毛文龙,是服从于后金对明斗争的总方针的。
初八日,后金兵从沈阳出发,十三日夜渡鸭绿江,第二天袭取了义州。然后兵分三路,一路向铁山攻毛文龙,一路从宣州攻郭山、定州,直南向平壤,一路沿江而上至昌城。当时毛文龙在义州、昌城、安州都有驻兵。对后金此次进兵,朝鲜政府与毛文龙都丝毫没有防备,所以损失惨重,义州城内明兵及朝鲜兵被杀者数万,铁山的明兵和屯种的辽民也大遭杀戮,据满洲人记,俘明参将一、游击一、都司三。据毛文龙报称,十七日后金军继攻云从岛,虽未能进入,而明兵损伤者也达七百余名,都司毛有见、毛有德着箭身亡。十八日后金军攻克了朝鲜北部的军事要地郭山郡的凌汉山城,二十日渡清川江,进攻安州,安州节制使南以兴、防御使金浚撄城固守,后城陷自焚死,平壤城守官兵六七千人,见安州城陷,缒城而逃殆尽,后金军在安州休息了四天,二十六日即至黄州,二月初七又进至距朝鲜王京汉城二百里之平山。
面对这种情况,朝鲜王廷大惧。国王李倧让一部分官吏护送世子到南方的全罗道金州去,自己则逃入王京西海之江华岛中,一方面派人向明廷告急,一方面遣使与后金讲和,以缓其师。最后则在外无援兵可恃,内已无险可守,兵民四处逃散的情况下,与后金订立了城下之盟。最初后金要求的条件是朝鲜与明朝断交,驱逐毛文龙,与后金修好,结为兄弟之邦,称金国为兄,并向后金赠送大量礼物犒军,然后后金退兵。朝鲜则坚持不肯与明断绝关系,至于犒军礼物则答应尽其所能进行搜刮,并提出了“事大以诚,交邻以睦”的政策,事大即尊奉明朝,交邻即与后金交好。他认为两者是“并行不悖”的。结果在后金的谈判使者汉人刘兴祚(刘爱塔)的折中与斡旋下达成协议:朝鲜与明朝的关系不变,朝鲜国王送宗室一人人质后金,保证与后金和好,年增岁币,双方各守封疆。于是朝鲜派宗室原昌君李觉带马一百匹,虎豹皮一百张,棉绸绢四百匹,布一万五千匹,于二月十四日送于平山后金营中,作为议定和好之礼。
三月三日刘兴祚、库尔缠代表后金诸贝勒和八旗大臣与朝鲜国王诸大臣誓于江华岛,此即所谓江都誓约,主要内容为:两国和好,各遵誓约,各守封疆,不许记仇,不得互相兴兵侵犯,朝鲜不得整理兵马,兴建城堡,等等。和议既成,后金开始退军,但当时后金军内部意见并不统一,岳托、济尔哈朗等虑及久在朝鲜,深恐明军乘虚而入,所以急于议和后退军,而阿敏则意欲久驻朝鲜,另树一帜,借口自己并未亲自与盟,在退军时纵兵大掠三日,抵平壤后又强迫朝鲜王弟李觉与之盟誓,此即所谓平壤誓约,主要内容为:朝鲜每年应送后金礼物,对待后金的使者应与明朝的使者同等恭敬,不得巩固城郭整顿兵马,不得对后金怀有恶意,后金所获剃发逃人,如逃来朝鲜不得容留。违背上述条款,后金将再度讨伐朝鲜。由于江都誓约与平壤誓约出入很大,后金执平壤誓约,朝鲜执江都誓约,后来双方发生了很大争执。
P13-16
导语
《大明帝国的陨落:皇太极改革与甲申风云巨变》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以皇太极改革为中心叙述原属女真的关外部族,如何在与大明的长期交往中,特别是后期如何在汉族士人的帮助下,成长为一个可以与中央王廷相抗衡的政权。这个过程中的几次重要的战役,如己巳战役、松锦战役等都配有战况示意图。这个部分是三方力量角逐鹿死清朝手的背景。下编公元1644年即农历的甲申年,这一年血雨腥风,这一年风云变幻。李自成进京,崇祯帝以发覆面吊死煤山,吴三桂降清,苏州歌姬陈圆圆,清兵入关,这些明清史爱好者耳熟能详的故事都发生在这一年新年刚刚过去的三月。作者陈生玺以自己独到的见解,讲述这一惊心动魄的过程,分析各方政治政策、军事部署的得失,特别是对流行长时间的一些大咖的看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也对一些史实作了辩证。
序言
清王朝从1644年明朝灭亡入据中原,至1911年
辛亥革命灭亡,共268年。清王朝是由明王朝边外的
一个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从满族的首领努尔哈赤
于1616年建立后金,侵入辽东,到其子皇太极于
1636年称大清,于1643年死去,由年仅6岁的福临继
位,多尔衮辅政,在关外时期为28年。从中国历史
的整体而言,自夏商周民族国家出现和秦统一之后
,历代王朝都是由地居中原、人口众多的“华夏”
后称汉族,以儒家礼教文化为主导者建立的。中原
地区是一个农耕社会,人民安土重迁,在边外居住
的各少数民族,尤其是北方多为游牧民族,善于骑
射,游走不定。在中原朝廷强大时,它们向中原朝
廷俯首称臣,进行朝贡,领取赏赐,进行贸易。在
中原朝廷衰弱时,它们就乘机进行劫掠,进行军事
攻略,所以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了西晋末年(316
年)的五胡乱华,中原朝廷被迫南迁。北宋时又出
现契丹(916—1125年)和金(1115—1234年),都
是少数民族在中国北方建立的局部政权。十三世纪
蒙古人兴起,它们除了西侵中亚、东欧而外,南进
先灭金(1234年),后灭宋(1279年),建立了一
个统一整个中原地区的元王朝(1271—1368年),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少数民族统治全国的
政权。由于是蒙古人建立的,朱元璋农民起义时则
称之为“胡元”,将其推翻,统治者逃归沙漠,中
原恢复了以汉族为主体建立的大明政权(1368年)
。至1644年清兵入关,统一中原全境,中国历史上
第二次出现了全国性的少数民族政权,这一重大的
历史变故,对中国社会震动极大,按照传统的“华
夷之辨”(中原民族为华,边外民族为夷)的观念
,中国再次沦为异族统治,辛亥革命就曾提出“驱
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对于这个问题,近年
来研究者颇多,按照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观念,明代
统治阶级极端反动腐朽,被李自成的农民起义推翻
了,被推翻的统治阶级不甘心失败,联合满洲贵族
打败了李自成,导致清兵入关,统治中国。这个反
动阶级的代表人物,就是请清兵人关的吴三桂。另
一种意见则认为在关外的清朝,是一个新兴的民族
政权,它本来就有夺取中原的计划,乘机入据中原
,最后统一全国取得胜利,也是必然的,无可厚非
。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李自成的农民军是流寇主义,
遇弱则战,遇强则逃,本无固志,失败也是必然的
,等等。所以1644年甲申之春,明朝的灭亡、李自
成的失败、清军入关的胜利,好像是历史进程的必
然。对于这个问题,根据当时具体的客观形势考察
,若当事者决策正确,明朝有不一定在1644年灭亡
、李自成不一定失败、清兵不一定能人关取得胜利
的条件与可能,我的这本小册子,就是对这个问题
的梳理与说明。
一、关于皇太极的改革。后金政权在努尔哈赤
时期,对辽东汉人进行大肆屠杀,导致汉人大量逃
亡,人丁稀少,努尔哈赤率兵进攻宁远被明袁崇焕
打败负伤,1626年忧愤而死。其子皇太极即位后,
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首先是改善满汉关系,禁止
满洲官兵无限占丁和欺凌汉人,从被俘的汉人儒生
中进行考选,授以官职,重用战败被俘投降的汉官
,仿照明朝官制,建立了一套行政管理机构,六部
和都察院,有效管理全部辽东。在军事方面,向东
征服了朝鲜,令其每年贡献财物。向西征服了漠南
蒙古,直接归属后金统治。扩大了武装力量,除满
洲八旗外,建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在松锦之战
,打败了明朝企图收复辽东的可能。在1643年皇太
极死时,后金(清)已经成为东亚北部与明朝相对
抗的一个政治、军事集团,兵力雄厚,多次深入明
境内部进行攻掠,抢劫财物和俘掳人口,但没攻取
北京,其意是迫明议和,永保辽东。但是明朝拒绝
议和,所以这时关内若有任何重大军事行动和形势
变化,清军都可随时乘机而动,有利时就可进取,
无利时即可退回。所以在李白成进入北京之后、明
朝灭亡这一重大变化,给多尔衮率兵人关,乘机进
据北京提供了机会。人们不了解这一情况,认为清
军只有借助吴三桂之请才能进入关内、人据北京。
假定没有皇太极时期后金厚积国力,有坚强的后方
,即使多尔衮想乘机人关,也不一定能打败李自成
,何谈入据北京,征服中原大地。
二、甲申风云巨变。明清之际,是明王朝、李
自成农民起义军与关外的清军,三种力量在相互博
弈斗争。李自成与关外的清军两面夹攻,反对明朝
,使明朝顾了东顾不了西,举措失当而最后灭亡。
从明朝而言,在松锦之战后,若能实现与皇太极达
成的议和条件,就会腾出手来全力镇压西部的农民
军,这样既不会有后来的清兵入关,也不会有农民
军能进军北京,明朝也不会在1644年灭亡。即使后
来李自成向北京进军,明廷若能提前十日下令调辽
远总兵吴三桂进京,北京有了防守,宣府、居庸关
的守将就不会投降李自成,北京也不会失守,明朝
不会灭亡。从李自成而言,李自成进人北京之后,
崇祯皇帝自缢而死,明朝宣告灭亡,在京明官纷纷
投降,今后就是李自成大顺王朝的天下。这时李白
成的胜利,已是不争的事实,李自成若能听取李岩
等人的正确意见,不滥肆进行追赃,移兵城外,加
强防守,即使对吴三桂招降失败,可派一大将前去
征讨,自己坐镇北京,即便东征小有失利,清兵前
来进攻,则可据城固守,用力打败清人,保卫自己
的胜利,这样历史将会是另一种面貌。绝不会有后
来的弃城而逃,使清军不费一兵一卒而进入北京这
一局面,所以李自成的失败,显然是决策上的错误
,将已成之局,让之他人。
在李自成失败过程中,有吴三桂降清,与清军
山海关一战打败李自成一事,吴梅村一首《圆圆曲
》有“冲冠一怒为红颜”,责其一点,不顾其余,
便将吴三桂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架上。所以有必要对
吴三桂请清兵和降清的有关问题,以及与陈圆圆的
故事进一步厘清,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纠正人们
的错误认识。关于吴三桂请清兵一事,最近读到先
师《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中华书局2018年出版
),郑天挺先生于1939年3月在西南联大讲授《清史
》课的考题有“清以外族入主中原,论者多咎吴三
桂之请清兵,清人自谓得天下于闯贼,试就史实论
其当否?”(上册138页)1940年1月清史考题有“
满洲人关,论者多咎吴三桂之请清兵,征之史籍。
亦有足议者否?"(上册237页)可见当时郑天挺先
生对这个问题已有明确论解。
李自成的农民起义,李岩是个重要人物,李岩
投奔李自成后,劝李自成严明军纪、假行仁义、笼
络人心,使农民起义得到很大发展,进北京后,又
向李自成多次进谏而未被采纳,导致失败。然顾诚
先生撰文认为本无李岩其人,是地主阶级的文人编
造出来的,本人重新梳理李自成在北京时期各种有
关记载,证明当时在北京确有李岩其人。2004年河
南博爱县发现唐村的《李氏宗谱》,记明了李岩的
详细出身与投奔李自成的经过,以及被杀的历史事
实,故文末附以《再论李岩其人》一文,作为补充

对明清之际这一历史变局,其原因和结果,尤
其是社会各界人士关心者甚多。作者仅以这本小册
子,略述愚见,以求同行大家和时贤纠谬指正。
2018年9月
内容推荐
《大明帝国的陨落:皇太极改革与甲申风云巨变》由陈生玺著。
吴襄派家人来报家中情况,陈圆圆被刘宗敏所掠。吴三桂听到这个消息后大怒说:“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于是从永平回军山海关,放弃投降李自成的打算,派人向清方求救。
清将多尔衮兵至山海关,吴三桂说:“从吾言,并力击贼,吾取北京归汝,不从吾言,等死耳,请决一战。问所欲,曰:无伤百姓,毋犯陵寝,访东宫二王所在,立之南京,黄河为界,南北通好。请帅许之,攥刀设誓,而以兵若干助桂击贼。”
李自成从山海关之战逃回北京时对牛金星说:“北兵势大,城中人心未定,我兵岂可久屯在此?即十北京不敌一秦中险固,为今之策不如退处关西,以图坚守。”金星说:“大内金银搜刮已尽,但皇居壮丽,焉肯弃之他人?不如付之一炬,以作成阳故事,即后世说我辈者,亦不失为楚霸王之英豪。”自成从之。
陈圆圆魂归何处?康熙二十年云南城破时,伪太后张氏先死,陈娘娘(即陈圆圆)、印太太、及伪后郭氏,俱自缢。一云陈沅不食死。一说清军围城时,陈圆圆自沉于五华山莲花池,葬于商山寺。又传说陈圆圆出家为尼法名寂静。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23: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