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夏目漱石小说集/典藏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日)夏目漱石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夏目漱石小说集》是“典藏”书系中的一本。夏目漱石被誉为日本的国民作家,以代表作《我是猫》《哥儿》《三四郎》《心》等为国内读者所熟知。本书精选早期代表作《哥儿》、晚期代表作《心》,使读者能够在一本书中了解夏目漱石的不同文风。《哥儿》是夏目漱石所著的中篇小说,作者以在日本松山做教师的经历为基础,描述了一个拥有老江户身份的教师,在由正义感驱动下行事的生活风貌。《哥儿》是夏目漱石的小说中最受欢迎的一部。《心》是一部利己主义者的忏悔录,深刻揭露了利己之心与道义之心的冲突,该书至今仍跻身于日本中学生最喜欢读的十部作品之列。

内容推荐

纵观夏目漱石的作品,《哥儿》和《心》可称极具特色的代表作,分别对应着外审、内省两个创作时期。其中《哥儿》成为日本文坛迄今为止最脍炙人口的作品,无论从读者的角度还是从文学的角度,其都是一部难得的佳作。《心》堪称夏目漱石全盛时期的代表作,它经久不衰,至今仍跻身日本中学生最喜爱的文学作品之列,也是中国读者最为熟悉的夏目漱石的作品之一。这两部作品不仅受到日本文学爱好者的青睐,也是中国各大专院校日语专业学生课外阅读的推荐读本。

《夏目漱石小说集》将这两部经典作品合为一辑,不仅优选了译文,而且在每部作品的导读中,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心态进行了浅析,并对作品中的特殊名词、俚语、文化背景等做了详细注释,力争将浓郁的和风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带给读者更立体化的阅读体验。

目录

哥儿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上篇 老师与我

 中篇 双亲与我

 下篇 老师与遗书

夏目漱石生平年谱

试读章节

第三章

我终于开始上课了。第一次踏进教室,站在讲台上,感觉怪怪的。我一边上课一边想,连我也能当老师呀?学生很吵,常用夸张的声音大叫“老师”。我对老师这个词有点儿敏感。以前在物理学校时,每天“老师、老师”地叫,可是叫老师和被叫老师的感觉,真是有天壤之别,总觉得脚底发痒。我不是个卑怯怕事的人,但可惜的是我欠缺胆量。一被叫老师,我就有一种肚子饿时,在丸之内听午炮声的感觉。马马虎虎地上完第一堂课,没被问到棘手的问题便结束了。当我一回到办公室,暴风就问我:“如何呀?”“嗯!”我简单地应了一声,暴风似乎是安心了。

当我拿起粉笔,离开办公室,准备去上第二堂课时,心情就像要上敌方战区似的。一进教室,我发现这回的班级,全是比刚才那班还大的家伙。我这个东京人,是中看不中用的小个头儿,即使站到讲台上也没有威严。如果要打架,来相扑都没问题,可是我就是没本事在四十个大个儿面前,光凭一张嘴就振振有词地唬住他们。不过我心想,如果被这些乡下人看穿我的弱点,那就糟了。因此我尽量提高嗓门儿,用卷舌和快速的语调讲课。刚开始,学生们被我唬得愣愣的,我一看就更得意了,于是搬出东京腔调来讲,结果坐在第一列中央,看来最壮硕的家伙突然站起来叫“老师”。我心里一面想:“哎呀!问题来了!”然后一面问他有什么事。

“你说得太快了,我听不懂。能不能讲慢一点儿,哪么嘻?”他的一口乡下腔调,显得很没有力道。

“如果你们觉得太快的话,我可以讲慢一点儿,不过我是东京人,所以不会用你们的方言,如果听不懂的话,那就慢慢适应吧!”我回答道。

就这样,第二堂课进行得比想象中还要顺利。只不过当我要离开教室的时候,有一个学生拿来一道我一看就觉得解不出来的几何问题:“可不可以讲解这题?”逼得我冷汗直流。我没办法,只好告诉他:“这个我不太清楚,下次再教你。”当我匆匆地离开后,学生们在背后嘲笑我。我听到其中有人说:“哈哈,老师不会喽!老师不会喽!”王八蛋!即使是老师,不会也是理所当然的呀!不会就说不会,有什么好奇怪的?要是那种题目我会的话,干吗为了四十元跑到这种乡下地方来?我在心里边嘀咕边走回办公室。暴风又问我:“这次怎么样啊?”我只应了声:“嗯。”可是这样实在不足以表达我的不满,于是我又对他说:“这所学校的学生真不懂事!”暴风听了,一脸诧异。

第三堂、第四堂,还有午餐过后的第一堂课都大同小异。第一天上的每一堂课,多少都出了点儿状况。当老师并不像表面上那么容易。课虽然都上完了,却还不能回家,必须呆呆地等到三点。据说三点一到,级任班级的学生扫除后会来报告,老师必须过去检查,然后点名后才可以回家。虽然说为了薪水卖身给学校,可是连没课的时候也把我绑在学校,叫我和桌子大眼瞪小眼的,简直是岂有此理!不过,我看其他人都乖乖地按规矩行事,我这个新来的还是别太任性,所以就忍了下来。“你不觉得无论如何都得在学校待到三点是很蠢的事口马?”回家的路上我向暴风发牢骚。“哈哈哈,是呀!”暴风笑一笑,随即一脸正经地对我提出忠告:“你要是对学校抱怨太多的话,可不好噢!如果要说,对我说就好了。因为学校有些挺奇怪的人。”随即我们在十字路口道别,因此没时间问他详细的缘由。

回到住处后,房东过来招呼我说要泡茶,我以为是要请我的,结果他竟然毫不客气地拿出我的茶叶泡了自己喝!照这样看来,搞不好他也趁我不在家时擅自说声:“我来泡壶茶吧!”然后就一个人喝起茶来也说不定。房东说他因为喜好书画古董,所以到后来便玩儿票地做起生意了。“你看来挺风雅的,要不要尝试这种雅趣呢?”真是令人不敢恭维。我曾于两年前,因为帮某人跑腿而去了帝国饭店,结果被误以为是开锁匠。当我披着一条毯子,在镰仓参观大佛的时候,也曾经被车夫误叫作老板。除此之外,我被误认的事还多得很,倒是从来没有人说我风雅的。风雅的人大概是什么样子,一看就知道。看看画里,不是头戴纶巾,就是手持诗笺的模样。会正经地说我是风雅之辈的人,也许是别有居心吧。我告诉房东:“我讨厌像那种闲居无事的行为。”房东嘿嘿嘿地笑着对我说:“不,没有人一开始就喜欢的,只是一跳进这个世界,往往就很难脱身。”他给自己倒了一杯茶,用奇怪的手势啜饮着。我昨天麻烦他帮我买茶叶,可是像这种又浓又苦的茶我不喜欢。我才喝了一杯,胃就觉得怪怪的。“从下次起,请你买比较不苦的茶好吗?”我说完后,他又趁机喝了一杯。这家伙想到茶是别人的就猛喝。房东走了之后,我预习了一下隔天的教材,不久便睡了。

从此,我每天都按规定去上课。每天回到家,房东就会过来泡茶。一星期后,学校的情况也大致熟悉了,而房东夫妇的为人也大概了解了。我听其他老师说了才知道,大家在接到聘书的一周至一个月间,往往很在意自己的评价是好是坏,而我却完全没有那种感觉。我虽然常因课堂上的失败而不开心,但只要三十分钟一过,便烟消云散了。我是一个万事不挂心的人。在课堂上的失败会带给学生什么影响,而校长、教务主任对那个影响会有什么反应,我完全不在意。之前我也说过了,我虽不是胆大包天,但也还算洒脱。我早有心理准备,万一这所学校待不住的话,马上就卷铺盖走人。我一点儿也不怕狸猫、红衬衫,更别说要我去讨教室那些小鬼的欢心。学校还好应付,但是房东那边就头痛了,他如果只是过来喝喝茶,我还可以忍耐,可是他每次都拿一堆东西过来。第一次他拿印材过来,把十只印材排列好,对我说:“全部只要三元,很便宜的。买呀!”“我又不是巡回乡间的烂画匠,不需要那些玩意儿。”下回他便拿出一幅不知道叫作华山还是什么人画的花乌挂轴来,径自把画挂起来,问我:“不错吧?”“是吗?”我随便地应道。然后他就会开始讲……

P17-19

序言

经典之藏,心灵之旅

读书是一件辛苦的事,读书又是一件愉悦的事。读书是求知的理性选择,同时,读书又是人们内在自发的精神需求。不同的读书者总会有不同的读书体验,但对经典之藏,对精品之选的渴求却永远存在。

传统上,读书是求学的手段,干百年来,人类知识的传承,最重要的总是通过书籍的记载与传述。因为有了书,人类才可以文脉延续,薪火相传。西哲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而,先贤们都把读书当作高尚而庄重的事情,赋予读书神圣、光荣的使命感。故此,韦编三绝、悬梁刺股,以及凿壁、囊萤、映雪等等,就成了刻苦求学的典型,千百年来成为人们效法的楷模。于是,寒门学子挑灯夜读,富家子弟潜心求学,或诚心拜师,或自学成才,诸如此类的事例,就成了激励学子上进求学的传说故事而广泛流传。

书籍除了自身寓含的教化功能外,还能让人感到身心的愉悦和快乐。在文化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人们极力去寻找各种承载文明的载体,来填塞文化需求的饥渴。一本残破小书,可以在上百人的手中传递和阅读,看完后仍意犹未尽,不忍释卷。彼时,人们读书如饥似渴,却并无黄金屋、颜如玉一类的功利目的,有的只是内心的精神需求,读书的愉悦与快乐正在于此。仲春季节,读书间隙,推窗而立,鸟语花香扑面而来,内心深处则有禾苗拔节的哔剥之声回响;炎炎夏日,一卷在手,品茗读书,摇扇驱蚊,自然能感受到心灵的清凉和愉悦;秋风瑟瑟,听窗外传来淅淅沥沥的雨声,嘬一口酽茶,想起“风声雨声读书声”的名联,便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数九严冬,寒意砭骨,围炉夜读或雪夜捧卷,书香入腹,情暖人心,又能体验到视通万里、思接干载的悠悠遐思。

无论是求学求知还是寻求精神上的愉悦,读书都是我们的一种心灵之旅,是接受自我内心的召唤和灵魂的导引上路,让自己再次起飞得到新生的力量。变换的风景,奇异的遭遇,萍逢的客人,这一切旅途中可能发生的事件,都会在我们读过的书籍中出现,它们强烈地超出了我们已知的范畴,以一种陌生和挑战的姿态,敦促我们警醒,唤起我们好奇。在我们被琐碎磨损的生命里,张扬起绿色的旗帜;在我们刻板疲惫的生活中,注入新鲜的活力。

正因为读书之益,读书之趣,我们才对书籍本身挑剔起来。试想,灵魂之伴侣如何可以等闲视之呢?一本书的好坏,总会有无数人来品评,既有芸芸众者即兴点评,又有专家学者细心解析,然而,书籍最终的裁定者是历史而不是某一种潮流。随着时光的淘汰,留下来的经典之作渐渐走进更多人的视野,留在人们的案头,成为经典之藏。

“典藏”之作正如伴随我们的益友,多闻、博大、精彩而有趣,这样的益友,需要人们用心地品读,细心地筛选,最终把最好的“朋友”留在自己的身边。我们的“典藏”正是帮助读者挑“益友”的一种尝试,希望能把经典的、有价值的或者有趣的书籍放在读者的案头,让它们像朋友一样陪伴每一位读者走上自己的心灵之旅。

当我们打开书本,走进属于自己的心灵世界,自然能够体验那种君临一切的奇特感觉。此时心如止水,宁静安然,恰如室外无言的星月,美文佳句不期而至时,或击案称绝,或吟哦出声,甘之如饴。愿这“典藏”之作能给我们的心灵留下一块绿荫,助大家在自己的漫漫行旅中搭起一座可供休憩的风雨亭,对抗庞大、芜杂、纷繁的外界侵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6:5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