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吴子复/岭南文化知识书系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翁泽文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吴子复是近现代杰出的书法篆刻家、美术理论家、中国早期著名的油画家。翁泽文著的《吴子复/岭南文化知识书系》以流畅通俗的语言,以时间为顺序,以吴子复一生的艺术行迹为思路,大体介绍了吴子复在书法、篆刻、油画等方面的成就,讲述了吴子复参与结社办刊、执教艺校、设帐授徒等社会活动,是吴子复的通俗小传。
目录
一、肇基碑学 初沐西风
二、结社办刊 展画书碑
三、执教艺校 标举新潮
四、刀笔兼善 书耀岭南
五、设帐授徒 径由六碑
六、人书俱老 返朴归真
序言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
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其开发利用已引起
社会的重视。对岭南文化丰富内涵的发掘、整理和
研究,虽已有《岭南文库》作为成果的载体,但《
岭南文库》定位在学术层面,不负有普及职能,且
由于编辑方针和体例所限,不能涵盖一些具体而微
的岭南文化现象。要将广东建设成为文化大省,必
须首先让广大群众对本土文化的内涵有所认识,因
此有必要出版一套普及读物来承担这一任务。出版
《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的初衷盖出于此。因此,《
岭南文化知识书系》可视作《岭南文库》的延伸。
书系采用通俗读物的形式,选题广泛,覆盖面
广,力求文字精炼,图文并茂,寓知识性于可读性
之中,使之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知识丛书。
《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由岭南文库编辑委员会
与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共同策划、编辑,岭南
文化知识书系编辑委员会负责具体实施工作,广东
人民出版社出版。
导语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其开发利用已引起社会的重视。
翁泽文著的《吴子复/岭南文化知识书系》采用通俗读物的形式,选题广泛,覆盖面广,力求文字精炼,图文并茂,寓知识性于可读性之中,使之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书本。
精彩页
一、肇基碑学 初沐西风
吴子复先生是20世纪前期广东美术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油画家之一,更是现代广东书法史上开宗立派的隶书大家。其隶书熔铸诸碑,功力深厚,自成一家,世称“吴体”。正如陈永正所言:“近三十年来,‘吴体’隶书影响广东书坛至深。”1949年后,其隶书与容庚的金文、商承祚的甲骨文、秦号生的行书、麦华三的楷书齐名,流风所至,遍及岭南,他也因此成为那个年代无可争议的广东隶书界的“盟主”和广东书坛的代表人物之一。
陈永正在《岭南书法史》一书中对吴子复作了这样的介绍:“早年从事美术创作,为中国较早的油画作家,深受野兽派玛蒂斯(今译马蒂斯)的影响。30年代执教于广州市美术学校,后受当时隶书大家林直勉的启发,遂专意于书法研究,旁及篆刻,晚年偶写水墨山水。”这样的叙述容易使人产生误解,以为吴子复是先学美术后学书法。事实正好相反,早在童年时代他即已从书海发舟启航了。
吴子复的书法是在清代中期以来广东深厚的碑学基础上孕育出来的。
清代最重要的碑学思想家阮元曾任两广总督等职九年,任职期间在广州创建了岭南教育圣地学海堂,将朴学引进广东,其倡导碑学的宣言书《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正是发表于此时,遂使广东成为碑学的主要发源地。碑派代表人物伊秉绶曾两次到广东任职,其隶书作品在广东影响深远,主宰广东书坛近百年。另外三位碑派代表人物,何绍基曾主持广东乡试,吴大潋曾任广东巡抚,黄牧甫曾客居广州十八年,均为碑学在广东的传播和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广东本土也涌现出大批碑派书家,先有李文田、潘存,后有康有为、梁启超、易孺、林直勉、胡汉民等。其中康有为最具代表性,被誉为碑学之集大成者,其《广艺舟双楫》是最重要的碑学理论著作,其书法源自北碑《石门铭》,被称为“康体”,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对广东碑学的兴盛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阮元到包世臣,再到康有为,碑学这股变革的学术思潮从理论的构建上得以最终完成。这时,晚清书坛几乎成了‘北碑盛行,南书绝迹’的局面。岭南书艺此时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乘时而出的(广东)书家有梁启超、罗悖曧、罗悖曩、易孺、简经纶、蔡守、王蘧、林直勉、罗叔重、吴子复诸人,他们无不在碑学思潮的影响下,各逞其能,各具风骚,在岭南书法史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侯开嘉语)
吴子复生活在岭南这片土地上,在碑学氛围中成长起来,自幼接受碑派书风的耳濡目染,碑学的基因已经深入渗透到他的血液中。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吴子复都堪称现代广东书坛最重要的碑学传承者。
在中外艺术史上,大凡每一位杰出的艺术家,都是在童年伊始便对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吴子复也不例外。
吴子复原名鉴光,又名鉴,学名琬,字子复,号法庐、宁斋、伏叟等。祖籍广东四会。1899年3月25日(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二月十四日),诞生于广东省广州市长寿路长仁里一户小商人兼手工艺人家庭。
吴子复的祖父原先做茶叶生意,父亲则以打磨银器为业,家庭经济尚算宽裕。后来祖父的茶叶生意因不景气而倒闭,全家只能靠父亲的手艺维持生计。
1906年,母亲撒手人寰,离吴子复而去。同一年,吴子复被送进私塾读书,开始接触描红习字,在幼小的心灵中点燃了向往艺术的星星之火。但不久他就对描红感到厌倦,而对街边代书先生凭空写出的漂亮字迹深觉不可思议,遂引发内心强烈的共鸣。于是,他时常流连其间,乐而忘返。通过细心观察,代书先生运笔时的提按转折都深印在他的脑海中。回到家里就学着涂鸦,虽然耗费了不少笔墨纸张,却也颇有收获。
虽然后来吴子复以隶书名世,但年幼的他尚无书体的概念,只是觉得哪种好看就依样画葫芦地学那种。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不同了。1911年,他人读观城高等小学,逐渐对隶书情有独钟,最终竞至一发而不可收。
第二年,一位世伯见他对隶书如此着迷,便送给他一本清代著名书家何绍基临写汉《张迁石卑》的字帖。他欣喜若狂,如痴如醉地临摹起来,并且很快就“进入角色”。不久,他听说世间还有《张迁碑》的原拓本,出于少年人喜欢寻根究底的天性,他决心寻找。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本残旧斑驳的《张迁碑》原拓本终于如愿以偿地到了他手中。正是这件东汉名迹,揭开了这位现代隶书大家艺术生涯的序幕。
也许祖父料定吴子复日后必成大器,对他的书法爱好非常支持。祖父与附近的南纸店相约,允许吴子复随时赊取宣纸使用,年终才一起结账。祖父的帮助,为吴子复的习书提供了有力的纸源保障,使他在挥毫泼墨之际更加投入。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吴子复尚未到弱冠之年,就已经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在这群好友当中,有不少日后也成了书画篆刻名家,如冯康侯、冯缃碧、黄君璧、卢子枢等。P1-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9: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