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中国的非洲文学研究是近年快速发展的一门学科,它反映出学术界对非洲的兴趣已经从政治和经济扩大到了文化。中国的非洲文学研究如何进行?什么是中国研究非洲文学的方法?如何定义这个研究对象的性质,以及如何建立一套发展中国的非洲文学研究的健康体制?这些问题正在困扰着目前充满热情的研究者们。面对这一系列问题,李安山主编的《中国非洲研究评论(2016总第6辑)》邀请国内主要的研究者对中国的非洲文学研究的发展做了阶段性的总结,反映了当下中国的非洲文学研究者的主要兴趣、方法和成果。 本书分为“中国的非洲文学研究”“国外非洲研究前沿”“研究生手记”“调研报告和研究心得”和“文学翻译”五个栏目,收录了《北京大学的北非文学教学与研究》《清华大学非洲文学研究简况》《2016年南非全国性学生运动观察》等文章。 目录 序言一 文化交流双向性的重要意义【李安山】 序言二 中国非洲文学研究发展的现状【蒋晖】 中国的非洲文学研究 中国高校非洲文学发展状况 北京大学的北非文学教学与研究【林丰民】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亚非系非洲语言文学学科建设【魏丽明】 北京大学葡语非洲文学研究简况【闵雪飞】 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非洲文学研究主要成果【段枫】 清华大学非洲文学研究简况【姚峰】 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文学研究简况【魏媛媛】 中国传媒大学非洲文学研究简况【李坤若楠】 上海师范大学非洲文学研究简况【卢敏】 天津师范大学非洲文学研究简况【甄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非文学研究情况【余玉萍】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文学研究简介【汪琳】 华中师范大学非洲文学教学与研究简况【黄晖】 北京师范大学非洲文学研究简况【宋志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非洲研究简况【蔡圣勤】 华侨大学非洲文学研究简况【杜志卿】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非洲研究简况【姜礼福】 长江大学非洲文学研究简况【胡忠青】 长沙理工大学-湖南省非洲文化研究与交流中心简况【段静】 非洲文学在台湾【邱大环】 理论视野 阿契贝研究、后殖民理论与非洲文学研究的解域【姚峰 严思琪】 “日常的政治”:非洲文学研究与大众文化的视角【程莹】 非洲文学中的文化身份困惑与重构【汪琳】 文学史、批评史研究 西化文学形式背后的民族性——论豪萨语早期五部现代小说【孙晓萌】 图图奥拉《棕榈酒鬼》的发生学研究【姜舒译】 库切研究综述【高文惠】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非洲本土语言文学? ——从《斯瓦希里语文学概要——白话小说和戏剧》一书说起【李金剑】 方法探索 后殖民生态书写:重读阿契贝的《瓦解》【杜志卿徐雅欣】 《凯旋》中的种族、动物和伦理【姜礼福】 《艾克沙修的圣母》中的语象叙事与新南非语境下的历史建构【张丽芳】 作家作品研究 贝西·黑德的女性生命书写:《权力之问》【卢敏】 《自然资源保护者》中的物质正义【陈昕】 论莱辛小说中的女性之“逃避自由”【蔡圣勤 段承颖】 昨天,还在梦回萦系中——读南非作家曼迪拉·蓝加小说《魅影魂踪》【董志琳】 戈迪默长篇小说中家庭伦理的缺失与重建【胡忠青】 追寻自由之路——论《回忆录:诠释者之家》中的自我形象建构【王荃】 非洲文学现象研究 非洲文学的彼岸情结【赵白生】 国外非洲研究前沿 韩国非洲研究史:学术发展40年【〔韩〕张龙奎 罗楠译】 乌班图:好的人生【〔南非〕撒迪尔斯·梅茨 曾爱平译】 非洲女性主义与下层阶级——以贝西·黑德的《马鲁》(Maru)为中心【〔韩〕李锡虎 余悦译】 研究生手记 浅析奥孙-奥索博神树林的复兴【邓哲远】 调研报告和研究心得 2016年南非全国性学生运动观察【蒋晖】 文学翻译 全都为了凯瑟琳【〔尼日利亚〕费米·奥索菲桑 杨梦斌译】 北大非洲研究中心2016年大事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