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写给老百姓的中医养生书系(中医养生膏方篇) |
分类 |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
作者 | 于春泉//周志焕//范志霞 |
出版社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于春泉、周志焕、范志霞主编的《写给老百姓的中医养生书系(中医养生膏方篇)》系统介绍了中医特色膏方的基本知识,与四时、体质的密切关系,指导大家根据不同体质有针对性地选择膏方进行调理,并有针对性地选择支气管哮喘、冠心病等膏方优势病种,详细介绍膏方在调治这些疾病中的常用处方、治疗特色等内容,为读者运用膏方防病治病提供参考。本书适合中医养生爱好者、临床工作者阅读使用。 目录 上篇 认识中医膏方 第一章 了解中医膏方 第一节 中医膏方文化源流 一、什么是中医膏方 二、中医膏方源远流长 第二节 中医膏方的分类 一、按照成分分类 二、按照用法分类 三、按照组方分类 第二章 膏方的使用及特点 第一节 膏方的适用对象 第二节 膏方的使用特点 第三节 膏方与开路药 第三章 膏方的制备 第一节 膏方的组成 第二节 膏方的配伍原则 一、膏方配伍形式 二、膏方配伍原则 三、膏方配伍结构 第三节 膏方用药剂量 第四节 膏方制备方法 第四章 膏方的服用、禁忌及保存 第一节 膏方的服用 一、服用时间 二、服用季节 三、服用方法 第二节 服用膏方的禁忌 第三节 膏方的保存 第四节 服用膏方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一、服用膏方常见不良反应 二、常见不良反应的处理 中篇 膏方常用药物及古今特色膏方 第五章 膏方常用药物 第一节 补气药 人参 西洋参 党参 黄芪 红景天 饴糖 蜂蜜 第二节 补血药 当归 熟地黄 阿胶 何首乌 龙眼肉 黄明胶 第三节 补阴药 黄精 石斛 枸杞 龟甲胶 鳖甲胶 燕窝 蛤士蟆 第四节 补阳药 鹿茸 鹿角胶 蛤蚧 杜仲 絮河车 冬虫夏草 狗肾 鹿鞭 海马 雪莲 第五节 安神药 酸枣仁 柏子仁 灵芝 第六节 平肝息风药 羚羊角 牛黄 珍珠 天麻 第七节 活血药 三七 番红花 黄酒 第八节 收涩药 山茱萸 五味子 第九节 其他 冰糖 白糖 红糖 甜菊糖 木糖醇 阿斯巴甜 元贞糖 第六章 古今特色膏方 第一节 补益膏方 参术膏 资生健脾膏 地黄羊脂煎 阿胶膏 两仪膏 十全大补膏 人参养荣膏 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 三、诊断与治疗 (一)诊断 (二)常用中成药 玉屏风颗粒 桂枝颗粒 湿毒清胶囊 四、膏方调理 银翘解毒膏 第十节 糖尿病 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 三、诊断与治疗 (一)诊断 (二)常用中成药 降糖舒 金芪降糖片 降糖甲片 麦味地黄丸 四、膏方调理 栝楼根膏 两仪膏 补益煎 第十一节 月经不调 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 三、常用中成药 乌鸡白凤丸 益母草膏 艾附暖宫丸 四、膏方调理 参香八珍膏 花鞭膏 女经膏 第十二节 不孕不育 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 三、常用中成药 麒麟丸 暖宫孕子丸 五子衍宗丸 四、膏方调理 枸杞子煎 麋茸煎 培元兴阳膏 第十三节 恶性肿瘤 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 三、诊断与治疗 (一)诊断 (二)常用中成药 西黄丸 参一胶囊 贞芪扶正口服液 四、膏方调理 扶正抗癌膏(刘沈林膏方) 扶正抗癌膏(唐汉钧膏方) 枸杞子煎 归脾膏 十珍膏 杞圆膏 麋茸煎 右归膏 龟鹿二仙膏 补益煎 鹿角胶煎 旱莲膏 第二节 止咳化痰膏方 地黄煎 麦门冬煎 延年天门冬煎 金球膏 梨蜜川贝膏 二陈膏 羊蜜膏 杏仁煎膏 通声膏 八仙膏 杏仁膏 桑白皮膏 清金膏 银杏膏 清肺抑火膏 梨膏 秋梨膏 梨蜜膏 加味枇杷膏 第三节 安神膏方 仙方凝灵膏 宁志膏 磁朱膏 朱砂安神膏 柏子养心膏 天王补心膏 不寐膏 第四节 祛风湿膏方 五枝煎 桑枝煎 独活寄生膏 活络膏 青龙膏 苍术膏 羌活膏 老鹤草膏 第五节 清热膏方 栝楼根膏 清热导滞膏 夏枯草膏 银翘解毒膏 清空膏 明目延龄膏 黄连阿胶膏 第六节 调经膏方 益母膏 参香八珍膏 花鞭膏 第七节 名中医膏方 一、内科疾病 (一)咳嗽 张镜人膏方经验 秦伯未膏方经验 序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部于2018年8月印发的 《关于加强中医药健康服务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 中指出,到2030午,建立以预防保健、医疗、康复 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链力核,心的中医药健康服 务科技创新体系。要以中医药学为主体,融合现代 医学及其他学科的技术方法,不断完善中医药健康 服务理论知识,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技术与方法, 丰富中医药健康服务产品,创新中医药健康服务模 式。本套丛书系统总结了中医养生保健、防病治病 等理论技术与方法,包括《中医养生保健》《中医 养生饮食篇》《中医养生膏方篇》《中医养生药浴 篇》《中医养生情志篇》《中医养生运动篇》六册 。本套丛书遵循中医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和预 防治疗观,将中医药特色优势与健康管理、精准医 学相结合,进行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与干预,充分发 挥中医药在疾病防治领域的优势特色,提升了中医 治末病的服务能力。 膏方是一类经过特殊加工而成膏状的中药制剂 ,在中国传统医药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医膏方 源远流长,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膏方的记载。膏 方具有扶正补虚、调整阴阳、防治疾病、延午益寿 以及养生保健等作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 对健康也越来越关注,膏方以其独特的给药方式和 独到的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为使中医膏方更加广泛地服务干大众,让更多 的人了解膏方文化及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故编纂 本书。全书分上篇、中篇、下篇三个部分,上篇属 总论,主要由四部分组成,涵盖了中医膏方常识, 膏方的使用及特点,膏方的制备,膏方的服用、禁 忌及保存,引领大家认识中医膏方。中篇主要介绍 膏方常用药物及古今特色膏方,介绍四十余味膏方 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适宜人群及使用注 意,并且列举了古今特色膏方以及名中医膏方的组 成、制备方法、特色主治、用法及使用注意。下篇 主要介绍膏方适应证,涵盖了膏方四时养生、体质 与膏方养生、膏方调治亚健康以及膏方调治临床常 见疾病,重点阐述不同病证的膏方选用方法。 本书具有以下四方面特色: 7.本书以通俗的文字和科学的内容,系统介绍 了中医特色膏方的基本知识、应用膏方养生保健和 防治疾病的方法。 2.突出中医膏方养生与四时、体质以及亚健康 的密切关系,指导大家选择合适的膏方来顺应四时 季节的变化,根据不同体质类型、不同亚健康状态 ,有针对性地选择膏方进行调理,以预防疾病的发 生。 3.有针对性地选择支气管哮喘、高血压、冠心 病等膏方优势病种,详细介绍膏方在调治这些疾病 中的常用处方、组成、功用、主治、治疗特色等内 容,为读者运用膏方防病治病提供参考。 4.本书为面向大众的专业性科普类书籍,对于 从事中医临床的医生来说也是一本此较实用的专业 参考书。 本书能够顺利出版,非常感谢石家庄以岭药业 股份有限公司和河此以岭医院的大力支特! 编者 2018午9月 导语 于春泉、周志焕、范志霞主编的《写给老百姓的中医养生书系(中医养生膏方篇)》分上篇、中篇、下篇三个部分,上篇属总论,主要由四部分组成,涵盖了中医膏方常识,膏方的使用及特点,膏方的制备,膏方的服用、禁忌及保存,引领大家认识中医膏方。中篇主要介绍膏方常用药物及古今特色膏方,介绍四十余味膏方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适宜人群及使用注意,并且列举了古今特色膏方以及名中医膏方的组成、制备方法、特色主治、用法及使用注意。下篇主要介绍膏方适应症,涵盖了膏方四时养生、体质与膏方养生、膏方调治亚健康以及膏方调治临床常见疾病,重点阐述不同病证的膏方选用方法。 精彩页 第一章 了解中医膏方 第一节 中医膏方文化源流 一、什么是中医膏方 膏方,又名膏剂,是指一类经过特殊加工而成膏状的中药制剂,是中医学汤、丸、散、膏、丹、露、锭、酒八种剂型之一。膏的含义较广:如以凝而不固称膏方言其形态;如以甘美滑腴为膏指其口味;又如言其作用,以滋养膏润为长。中医膏方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临床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医膏方又称“膏滋”,是以养生保健为主要目的的中药膏剂,是由专业医师根据服用人员的体质状态,在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选择适宜药物合理配伍成方,严格按照特定的工艺加工而成,主要用于滋补强壮、抗衰延年、预防疾病、调理身体。 二、中医膏方源远流长 在中国膏方最早可溯源至先秦时期的《山海经》,所载膏方以外用为主,尚无内服的记载。东汉末年是内服膏方的萌芽时期,内服膏方收载甚少,仅处于雏形期。此时膏方以祛邪治病为主,并无补益调理之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膏方已经具有补益作用。隋唐时期,内服膏方及膏方的制作有所发展。宋金元时期的膏方逐渐成熟,除官方的和剂药局外,民间药商亦十分活跃,大力推进了膏方的发展。明清时期是膏方发展的成熟阶段,这一时期膏方的命名、制作更加规范,数量比以前大大增加,临床运用也越来越广泛。近现代以来,中医膏方得到迅速发展,主要表现在膏方的研究、制备、临床应用及膏方专著的出现等。 1-先秦两汉时期 膏方在中国有着相当悠久的发展历史,最早出现的外敷膏剂可溯源至先秦时期的《山海经》,其中记载的羊脂类膏剂可涂擦皮肤用来防治皲裂,是外用膏剂的雏形,后来发展为油脂膏。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是最早记载用膏方治病的医书。该书记载方剂283首,以“膏”命名的膏剂有肪膏、脂膏、久膏、彘膏等,膏方多为外用,而无内服的记载。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其中《灵枢·痈疽》篇中记载治疗发于咽喉之疽的豕膏,以及《灵枢·经筋》篇中治疗筋脉弛纵的马膏,均以外涂的方式来治疗外科、伤科疾病,仍未见膏方内服的记载。 1972年在甘肃武威县东汉墓出土的《武威汉代医简》中,载有百病膏药方、千金膏药方、妇人膏药方等3首膏方,方中含有药物4味或7味,这是最早有完整组方及服用方法并以“膏药”命名的膏方,既可外摩,又可内服,用来治疗逆气、喉痹、昏衄等由“恶气”所致之病证。 东汉末年是内服膏方的萌芽时期,“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所载内服“煎”剂与现代膏方的制澍目似,如渝宁黄疽的“猪膏发煎”和治疗寒疝腹痛的“大乌头煎”,均记载了详细的制作方法。但此时期的膏方以外敷居多,内服膏方收载甚少。 2-魏晋南此朝时期 东晋葛洪所撰《肘后备急方》收载7首膏方,其中裴氏五毒神膏、陈元膏、华佗虎骨膏等兼可外用内服,这些膏方主要以祛邪治病为主,并无补益调理之效。 南北朝时期的膏方已经具有补益作用,陈延之的《小品方》所载的单地黄煎,“主补虚除热,散乳石、痈疽、疮疖”,是目前所发现最早的一首补益膏方。梁.陶弘景在《神农本草经集注》云:“疾有宜服丸者,服散者,服汤者,服酒者,服膏煎者,亦兼参用所病之源以为其制耳。”指出“膏煎”为内服的方剂。另外,对膏药的制作也有详细的说明,其中以醋或酒炮制药物及煎煮药的火候、时间、加入散粉药入膏剂的时机等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3-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上承汉晋遗风,“膏、煎”分称,内服、外敷皆可称之为“膏”,而内服之膏方,多被称作“煎”。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所载苏子煎,采用水煎去滓、取汁,然后浓缩的工序与现代膏方非常相似。《外台秘要》之“古今诸家煎方六首”,《广济》之阿魏煎、鹿角胶煎、蒜煎方、地黄煎四首煎方,《小品》之单地黄煎以及《近效》中记载的地黄煎,皆为内服膏方。 隋唐时期,膏方的制作也有所发展。《备急干金要方》中记载:“凡合膏,先以苦酒渍,令淹浃,不用多汁。”其制法、给药途径与《肘后备急方》大致相同,内服、外用皆可。这一时期,用苦酒(醋)先浸泡以帮助析出药物的方法已成为主流。 4-宋金元时期 宋代“膏”剂逐渐代替“煎”剂,基本沿袭唐代风格,用途日趋广泛。此时期的膏方逐渐成熟,除官方的和剂药局外,民间药商亦十分活跃,大力推进了膏方的发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与《圣济总录》均收录了许多膏方。这一时期,膏方的制备方法也逐渐完备,或煎清膏,或以蜂蜜收膏,猪脂亦较少使用。 金元时期,李杲的清空膏,朱丹溪的润肺膏、参术膏等均开始以膏命名,以“膏”取代“煎”成为膏方的内服称渭。同时膏方在治疗方面也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扩大了膏方治病的范围。另外,这一时期的内服膏方兼具补益与治疗作用,如《世医得效方》中治消渴的地黄膏及《太平圣惠方》中的神仙服黄精膏、神仙茯苓膏等。同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