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伏尔泰时代(精)/文明的故事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美)威尔·杜兰特//阿里尔·杜兰特 |
出版社 | 天地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威尔·杜兰特(Will Durant,1885-1981),美国著名学者,终身哲学教授,普利策奖(1968年)和自由勋章(1977年)获得者。他先后在美国圣彼得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后来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物学,并在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的指导下攻读哲学,1917年获哥大博士学位。1926年,他出版了《哲学的故事》,获得出乎意料的成功。随后,他花了四十余年的时间完成了广受好评的重要著作——11卷的《世界文明史》。终其一生,杜兰特都热情致力于将哲学和知识从学术的象牙塔中解放出来。威尔·杜兰特的《历史的教训》一书,被选为中纪委监察网网站2015年首推书,成为党政干部和大众哲学读者广为追捧的畅销书。 书评(媒体评论) 威尔·杜兰特夫妇共同撰写了11卷本的《文明 的故事》,该书使他们成为当前著名的通俗哲学史 学家、历史学家。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体裁新颖,说理充分,雄辩有力,见解独特… …此书真正的精华在于它如何叙述当代人的思想, 这是一套值得大力推荐的好书。 ——《纽约时报》 西方学者称威尔‘杜兰特的《文明的故事》是 一部把无羁的热情和横溢的才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的文化史的不朽巨著。台湾学者誉之为“20世纪的 《史记》,人类文明的《离骚》”是很有见地的, 绝不是溢美之词……我要特别指出的是该书的最后 一部《历史的教训》,它集中表达了杜兰特博士对 文明史的独到见解。 ——季羡林(北京大学终身教授) 目录 第一部 伏尔泰与英国 第一章 法国:摄政时期(1715—1723) 伏尔泰的年轻时代(1694—17l5) 摄政之争(1715) 先盛后衰(1716—1720) 摄政者 摄政政治下的社会 华多与艺术 作家 令人难以置信的红衣主教 伏尔泰与巴士底狱(1715—1726) 第二章 人民(1714—1756) 工业革命的前兆 ·民生必需品供应者,·工业/.发明/·资本与劳动力/·运输与贸易/ ·货币金融 伦敦一瞥 学校 道德风化 罪与罚 民风习俗 查斯特菲尔德 第三章 统治者 乔治一世(1714—1727) 乔治二世与卡罗琳王后 罗伯特·华尔波尔 博林布鲁克 卷入战争 爱尔兰(1714—1756) 苏格兰(1714—1756) 活泼的查理王子(1745) 威廉·皮特的崛起(1708—1756) 第四章 宗教与哲学 宗教的情势 自然神教的挑战 宗教的反驳 约翰·卫斯理(1703—1791) 蜜蜂和人类 大卫·休谟(1711—1776) 年轻的哲学家/·理性萎缩/·道德和奇迹/·达尔文学说与基督教/ 共产主义和民主政治/·历史/·年老的哲学家 第五章 文学与戏剧(1714—1756) 文学领域 亚历山大·蒲柏(1688一1744) 感情的呼声 剧场 小说 ·塞缪尔·理查森(1689—1761),·亨利·菲尔丁(1707—1754)/ ·托庇亚斯·斯莫利特(172l一1771) 玛丽女士 第六章 艺术与音乐(1714一l756) 艺术家 威廉·贺加斯(1697—1764) 音乐家 亨德尔(1685—1759) ·生平/·征服英国/.受挫/·神剧/·普罗米修斯 伏尔泰在英国(1726—1728) 第二部 伏尔泰时代的欧陆 第一章 人民与国家 贵族 教士 第三等级 ·农民,·劳动阶级,·中产阶级 政府 路易十五 蓬巴杜夫人 第二章 道德与风俗 教育 道德 礼仪 音乐 沙龙 第三章 美的崇拜 洛可可式的胜利 建筑 雕刻 绘画 ·在接待室里,·布歇(1703一1770),·夏尔丹(1699一l779)/ ·拉图尔(1704—1788) 第四章 心智的成就 文学 戏剧 法国小说 次要的圣者 孟德斯鸠(1689—1755) ·波斯人信札/·罗马为何衰亡/·论法的精神/·余晖 第五章 伏尔泰在法国 在巴黎(1729—1734) 论英国书札 锡雷的田园生活(1734—1744) 廷臣时代(1745—1748) 爱人之死 德尼斯夫人 第六章 巴赫与德国(1715—1756) 德国的景象 德国的生活 德国的艺术 德国的音乐 巴赫(1685—1750) ·传略/·作品/·尾声 第七章 腓特烈大帝与玛丽亚·特蕾莎 皇家序曲(17ll一1740) 普鲁士序曲(1713—1740) ·腓特烈·威廉一世/·年轻的弗里茨,·王子与哲学家(1736一1740) 新马基雅维利 奥地利继位战争(1740—1748) 腓特烈回国(1745—1750) 伏尔泰在德国(1750-一1754) 第八章 瑞士与伏尔泰(1715—1758) 喜庐 境内诸郡 日内瓦 新史 第三部 伏尔泰的思想与宗教的冲突 第一章 学者 知识的环境 学者的启示 第二章 科学的进展(1715—1789) 探讨的开展 数学 ·欧拉/·拉格朗日 物理 ·物质、运动、热和光/·电 化学 ·氧的探求/·普利斯特里/·拉瓦锡 天文学 ·工具的前奏/·天文理论/·赫舍尔/-法国天文学家/·拉普拉斯 地球 ·气象学/·测地学/·地质学/·地理学 植物学 ·林奈/·在葡萄园 动物学 ·布丰/·演化 心理学 科学对文明的影响 第三章 医学(1715—1789) 解剖学与生理学 疾病的奥妙 医疗 专科医生 外科学 内科医师 第四章 无神论者(1730-1751) 哲学的狂潮 反抗的背景 让·梅利耶(1678—1733) 人是机器吗? 第五章 狄德罗与百科全书(1713—1768) 怠惰的岁月(1713—1748) 盲者、聋者与哑巴(1749—1751) 一部书的历史(1746—1765) 百科全书 第六章 多面狄德罗(1758—1773) 泛神论者 达朗贝尔之梦 狄德罗对基督教的看法 拉摩的侄儿 狄德罗的伦理观和政治观 狄德罗论艺术 狄德罗与戏剧 狄德罗其人 第七章 扩展中的运动(1758—1774) 爱尔维修(1715—1771) ·发展/·哲学/·影响 助手们 霍尔巴赫 ·和蔼的无神论者/·自然体系/.道德与国家/·霍尔巴赫及其批评者 第八章 伏尔泰与基督教(1734—1778) 伏尔泰与上帝 伏尔泰与《百科全书》 地震神学 康迪德 欧洲的良心 “打倒卑鄙” 宗教与理性 伏尔泰的执拗 第九章 哲学家的胜 精彩页 这个家庭的朋友中有几位神父。其实,神父这一头衔(father),是给予任何世俗神职人员的,而不论是否正式任命过。相反,许多一直穿着教士服装的神父,却是凡夫俗子和社会中的显贵;有些人特别谙熟下流圈子,简直熟门熟路;有些人名义上虽丝毫无愧于他们的头衔,却私底下干着龌龊的勾当,只是不为人知罢了。德·沙托纳夫神父是尼侬的最后一位情人、伏尔泰的第一位老师。他是一个博学广识、视野开阔的人,把尼侬的异教信仰和蒙田的怀疑论传授给了他学生。据一个古老但未能证实的故事说,他把史诗((穆瓦萨德》(La Moisade)介绍给这个男孩,当时该作品以手抄本的形式秘密流传着。它的主题是,宗教除了使人相信一位上帝外,便是统治者用来维持秩序并保持敬畏的一种诡计。 神父老师带他去拜访尼侬时,伏尔泰的教育向前迈进了一步。这位名妓当时(1704年)已经84岁。弗朗索瓦发现她“干瘪得像一具木乃伊”,但妇女特有的亲切仁慈一点都不曾减少。他后来回忆说:“她把我写入她的遗嘱,这让她很高兴。她留给我2000法郎作为买书之用。”不久,她便去世了。 为了均衡饮食,10岁时,作为一名住读生,他被送进巴黎左岸(Left Bank)的路易大帝耶稣会学院。那里被誉为巴黎最好的学校。在该校2000名学生中,大部分是一些能够负担教育费用的贵族子弟。在那里的7年中,伏尔泰结交了许多贵族朋友,而且终生都与他们保持轻松惬意的关系。而在古典文学,特别是戏剧方面,他接受了很好的训练。他在那里上演的戏剧中扮演角色,并在12岁时写下自己的第一个剧本。他功课很好,获奖无数,使他的老师们又惊又喜。他不相信有地狱,而称天堂为“世界的大寝室”。他的一位老师悲伤地预言,这位青年才俊将成为法国自然神论——除了信仰上帝外,几乎摒弃全部神学的思想理论——的旗手。他们以一贯的耐心来容忍他,而他也对这些把他的智慧训练得明晰和有条理的耶稣会士,保持一种热烈的尊敬和感激,这超越了他所有的离经叛道。52岁时,他这样写道: 我有7年之久接受这样一些人的教育,他们不计酬劳,诲人不倦,为的是塑造年轻人的心智和品行……他们启发、激励我领略文学的滋味,培养了即便在我生命行将结束之际,仍足以引为慰藉的情操。没有什么能从我心中抹去对波雷神父的记忆,他对门下所有弟子一视同仁地珍爱。还从来没有人像他这样,能使学习和德行变成如此令人愉快的事!……我是如此幸运,由不止一位具有波雷神父品质的耶稣会士养育成人。与耶稣会士相处的7年,我发现了什么?勤勉、朴素而有条理的生活。他们将全部时间一分为二:照料我们和培养我们的情操。我请几千名像我一样曾接受他们教育的人作证,没有人会与我所说的不同。 毕业后,弗朗索瓦打算以文学作为职业,但他的父亲警告他说,以写作为业只会陷入贫困的泥潭,坚决要求他学法律。用弗朗索瓦自己的话说,整整3年,他“学习狄奥多西和查士丁尼的法律,了解巴黎的情况”。他憎恨“无用的事物之v多,他们就希望把这些装进我的大脑。我的座右铭是,把握重点”。他没有埋头于法典和判例,却加入在教堂中结识的一些持怀疑论的伊壁鸠鲁的信徒——圣殿骑士(Knights Templar)在巴黎一座古老修道院的遗存。他们的领袖是菲利普·旺多姆公爵。旺多姆拥有庞大的教会收入,却鲜有宗教信仰。他的同党是修道院院长塞尔维安、德·比西、德·肖利厄、侯爵德·法尔、王子德·孔蒂,及其他坐享横财、过着放荡生活的贵族。修道院院长德·肖利厄宣称,美酒和女人是英明而仁慈的造物主赐予男人的最令人愉快的恩惠。伏尔泰轻而易举地让自己适应了这一摄生之道,他外出不归,与这些寻欢作乐者厮混,直到神所不容的晚上10点,使父亲大为震惊。 P4-5 导语 威尔·杜兰特、阿里尔·杜兰特著台湾幼狮文化译的《伏尔泰时代(精)/文明的故事》是《文明的故事》第9卷。宗教与科学、哲学之间普遍而持续的冲突,构成18世纪一幕生动的历史剧。《伏尔泰时代》不是伏尔泰的传记,而是用他多彩多姿的一生作为国家间和世代间联系的经纬,展现自路易十四死后至巴士底狱崩溃这一段时期的欧洲文明。本书描绘了一组以伏尔泰为首的思想家群像,今日我们的思想、言论及信仰相对自由,都是拜受18世纪启蒙思想家所赐;启蒙运动解放了人类的心灵和心智,其结果至今与我们同在。 序言 宗教与科学、哲学之间普遍而持续的冲突,构 成18世纪一幕生动的历史剧,我们这个时代的神秘 世俗主义也由此滥觞。读者如嫌本卷篇幅冗长,只 怪作者对这一内涵丰富、构成繁杂、体量庞大的主 题太过入迷。由神学产生的天谴以及维系西方文明 基础有15世纪之久的各种后天的道德规范,何以竟 使大部分欧美知识阶层失去信仰呢?在道德、文学和 政治上发生此种无声无息的根本的转变,会有什么 结果? 每一卷处理的范围随着迄今犹有影响力和趣味 性的过去的事和人的增多而增加。这一点再加上论 题繁多——要讨论1715年至1756年西欧文明每一方 面——也许可以为本卷的冗长找到一些辩解。所以 ,这一卷《伏尔泰时代》便突破了其原有的范围, 连计划于第10卷《卢梭与大革命》中1789年的事也 论及了。这包括因“七年战争”而造成的欧洲版图 的改变;1756年至1774年路易十五晚年的局面;英 国约翰逊和雷诺兹的时代;工业革命的发展;自莱 辛至歌德的德国文学、自赫尔德至康德的德国哲学 、自格鲁克至莫扎特的德国音乐的盛世;路易十六 时代法国封建制度的瓦解及那些边缘国家——瑞典 、丹麦、波兰、俄国、土耳其、意大利、葡萄牙、 西班牙的历史。对这些国家,一方面为了节省篇幅 ,另一方面除了教皇权问题以外,这些国家也未直 接介入到理性和信仰的大辩论中,所以未在本卷中 多做讨论。最后一卷将讨论卢梭反抗理性主义引起 那场混乱大论战的后期情形及康德以基督教伦理观 挽救基督教神学所做的卓越努力。所以,伏尔泰时 代的景观将在《文明的故事》第10卷中才完成。本 卷的结语则为宗教做一评述;而第10卷《卢梭与大 革命》的结语,将综览全部10卷而面对一个终极问 题:什么是历史的教训? 我们希望借历史和传记的结合以反映真实情况 。这种尝试自会招致批评,但是,它实现了“整合 历史”的目标。不管何者为因、何者为果,事和人 自古迄今一直是相偕并进的;历史叙述事件,但要 透过个人来叙述。本卷不是伏尔泰的传记,它只是 用他多彩多姿的一生,作为国家间和世代间联系的 经纬,并把他作为白路易十四死后至巴士底狱崩溃 之间这一段时期最重要和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在那 个动乱世纪的人物中,还有谁能比伏尔泰更活在我 们记忆中,常常提到而且对今天还有影响呢?“伏尔 泰,”乔治·勃兰兑斯说,“是一个世纪的缩影。 ”“18世纪的真正国王,”维克多·库辛说,“是 伏尔泰。”让我们追随那长明的火炬去洞察他的世 纪吧! 内容推荐 《文明的故事》(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美国作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与其夫人阿里尔的代表作,费时近半世纪写就,是为我们普通读者撰写的大型历史著作。其中第10卷《卢梭与大革命》获得1968年普利策奖(非虚构类),杜兰特夫妇因此书荣获1977年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这是一部流畅优美的“故事”总集,叙述生动,在世界范围广受欢迎。全书共计11卷,超过1000万字,俯瞰110个世纪里人类心智的成就,堪称一部人类文明的“传记”,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宗教、哲学、教育、艺术、音乐等领域。万物生长,文明是庞大的社会历程,它把错综复杂的人类文明梳理成东方文明、希腊文明、罗马和基督教文明及文艺复兴、文明变迁等几大链条。它将浩瀚的历史细节整合为我们可以理解的知识,克服历史叙述中日益严重的碎片化和专业化,致力于提炼出一种整体的历史洞察,期待给予当代人以鲜活的启发,像古希腊神庙箴言一样“认识你自己”。 《文明的故事》,旧译《世界文明史》,今按英文原版恢复本来的译名。读者在轻松阅读文明的故事时,可潜移默化地感知人类文明的美妙与伟大。文明是我们共同的遗产,历史的教训也藏在无尽的时间之中。 威尔·杜兰特、阿里尔·杜兰特著台湾幼狮文化译的《伏尔泰时代(精)/文明的故事》为其中一册。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