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交响星穹(仰望交响音乐大师)/走进交响世界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李近朱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李近朱著的《交响星穹(仰望交响音乐大师)/走进交响世界》以交响音乐发展史上不同时期代表性的20位交响音乐大师为主题,以文学化的语言,以“肖像”式的视角,生动地刻画了20位大师的生平、作品以及历史业绩。每一位交响大师皆以一个概括其貌的标题引领,醒目提示其历史价值。20位大师包括“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中的永恒阳光”莫扎特、用痛苦铸造了欢乐的贝多芬、交响音乐的“歌者”舒伯特等。
作者简介
李近朱,音乐史论学者、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已出版研究贝多芬、勃拉姆斯,以及西方交响音乐方面的多部著述。作为总编导和总撰稿他曾摄制52集大型电视节目《感受交响音乐》,此外,还有《话说长江》《话说运河》《伏尔加日记》《大京九》等多部电视作品。在《中国科学报》长期开有“爱乐者说”专栏。
目录
导语
“交响乐之父”·海顿的肖像·
“音乐世界中的永恒阳光”·莫扎特的肖像·
他用痛苦铸造了欢乐·贝多芬的肖像·
交响音乐的“歌者”·舒伯特的肖像·
浪漫者中的“浪漫者”·柏辽兹的肖像·
“平静的大海,幸福的航程”·门德尔松的肖像·
音乐天国中的“诗人”·舒曼的肖像·
让音乐永远有新的创造……·李斯特的肖像·
“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的肖像·
德奥古典音乐大师中的“zui后一人”·勃拉姆斯的肖像·
“悲歌……”·柴可夫斯基的肖像·
“一个朴实的捷克音乐家”·德沃夏克的肖像·
“挪威的音乐代表人”·格里格的肖像·
“未来的同时代人”·马勒的肖像·
“我为未来开辟了道路”·德彪西的肖像·
浪漫主义的最后一个“交响诗”人·理查·施特劳斯的肖像·
灵感之源——祖国·西贝柳斯的肖像·
浪漫的、民族的、现代的·巴托克的肖像·
他“总是追求新奇”……·斯特拉文斯基的肖像·
“世纪的墓碑”·肖斯塔科维奇的肖像·
序言
在人类文化史上,西方古典音乐已有500多年的
历史,交响音乐也有了近三个世纪的辉煌历程。在漫
长时空中,它凝聚了各个领域的文化成就以及音乐各
种流派的艺术成果,综合了从简到繁的多种音乐形式
,成为西方的也是人类的艺术精粹。作为“音乐王国
的统帅”,交响音乐是深蕴文化素养的一种高雅的艺
水形式。
时下,随着人们对于文化产品的关注和精神生活
层次的提升,离我们并不遥远的西方古典音乐逐渐成
为愈益广泛的社会需求。中外音乐团体演奏的交响音
乐会,音乐爱好者和音响“发烧友”热衷于收藏“高
保真”的各类传统的和现代的音乐产品,西方古典交
响音乐正成为全社会聚焦的目标,逐渐为人们所认知
、所接受。音响科技的日益普及,会使人们更多元化
并且更广泛地欣赏到高质量音乐。其中,重要的一个
支脉就是精彩的西方古典交响音乐。
交响音乐与可读可见的文学语言、绘画色彩不同
,它是一种运用相对抽象的音响构成的艺水形式。对
于非音乐专业的音乐爱好者来说,欣赏交响音乐需要
了解和认识有关西方交响音乐的知识。
作为步入交响音乐殿堂的“向导”,本社编辑出
版了“走进交响世界”丛书。丛书共四部五册,以普
及交响音乐为基点,以“交响时空”“交响世界”“
交响经典’,“交响星穹”为题,以散文化的语言深
入浅出地阐释了交响音乐的发展历史、欣赏技巧、交
响名曲、大师传记等,引领读者步入西方古典交响音
乐的浩大时空之中。丛书全部由一位多年从事西方古
典音乐研究的学者撰写,旨在从理念上、思路上、表
述上保持叙说的系统性和统一性。
愿“走进交响世界”丛书能为广大音乐爱好者和
音响爱好者提供一个欣赏西方交响音乐的可循路径。
同时,也为普及西方古典音乐奉献上一份绵薄之力。
愿高雅艺术——交响音乐走进每个人的生活与生
命。
导语
李近朱著的《交响星穹(仰望交响音乐大师)/走进交响世界》是关于西方古典音乐中重要的部分(交响音乐)的系统论说。以散文化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交响音乐的大师传记,引领读者步入西方古典交响音乐的浩大时空之中。本书旨在从理念上、思路上、表述上保持叙说的系统性和统一性。
书评(媒体评论)
李近朱先生是我故交老友,多年从事音乐研究、
此次出版的四部五册著述,独具慧眼,颇有灼见;资
料翔实,兴味浓厚;既有学术性,更有可读性。他以
学者风范和太家气度,为我们献出一份老少咸宜、雅
俗共赏的音乐盛宴。这是他辛勤劳作的成果,也是为
人质朴、谦恭的体现。
——王立平,作曲家
我与近朱共事几十年。我主播过他的大型电视片
《感受交响音乐》,也读过他的音乐著述。虽供职影
视,音乐仍是他的主脉。不同的是,他以音乐与音乐
以外的视野,回望西方古典音乐,让文字融学术于诗
化气息之中。相信,这会使大众和专业两个层面读者
欣然赏读这套丛书。
——赵忠祥,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我和近朱先生一起经历了《长江之歌》诞生与传
播的难忘岁月。这位纪录片编导,又秉笔写下了西方
交响音乐的前世今生。他是想把人类最美好的声音,
无论中外,传留下去。目的是,让社会更美,让人更
美。
——王世光,作曲家,作品《长江之歌》
从巴罗克时代到20世纪,每一个时代都轰轰烈烈
地产生过腾达一时的大批交响音乐作品,但时间无情
地过滤掉了绝大部分,只留下了这部书向读者所展示
的少数大师的少数作品,这些精品,堪称经典。
——鲍元恺,作曲家、教授
这是一部颇具分量、压得住案头的书,有很好的
可读性,很强的资料性。作者依托其深厚的学术造诣
,对交响音乐做出了纵横百年的论述,化艰深为平易
,由高雅到通俗,又由于自身的艺术修养而在行文中
透出诗人般的浪漫气息。五本书虽然各自成章,却又
互相映衬,构成一幅全方位立体画卷,成功地化解了
几百年的时空阻隔,将交响音乐活生生地呈现在人们
的面前。显然,这绝不是一套随随便便讲几个老掉牙
的故事就了事的所谓“普及”交响音乐的书。与某些
热衷于表现自己的人不同、作者在书中从不虚张声势
、故弄玄虚,只求把该讲的东西讲清楚、说明白。他
给我们讲故、讲知识、无不带着对古典大师由衷的崇
敬,这一点定会感染他的无数读者。
——CCTV音乐频道 读者评论
精彩页
(一)
他是一位头戴整齐卷发的慈祥的老人。
我们能够从亨德尔留下的戴上假发与脱下假发的两幅肖像中分辨出他的真实面目,而海顿的本来相貌却没有留给后人。
我们看到的只是头加“华盖”、身穿绣服的宫廷装扮的海顿。
(二)
最常见到的是画家为海顿绘出的几幅肖像,它们无一不是被修饰、被包装、被掩盖了的海顿。
那是一个掩盖了人的真实面目的时代。
男人的假发、女人的箍裙扭曲了自然形态中人的形象。这种上流社会引以为荣的标准化造型造出了一道划一的、呆板的宫廷“风景线”。
海顿也站在其中。
那么,海顿也是达官显贵?
事实是,他的确在达官显贵中生活了30多个年头。他有达官显贵的假发与绣服,也身居达官显贵的“深宫”之中,但他的手中还有一份表明他的真实身份的契约,那里写明了他与达官显贵的根本区别。
“副乐长须依照殿下之愿望而作曲,绝对专为殿下而演奏。非得殿下之许可,不得为他人作曲”。
海顿,一个依附于“殿下”的副乐长,一个“依照殿下之愿望而作曲”“而演奏”的宫廷音乐家。这一纸契约除去了海顿的假发与绣服,还原了他的“音乐仆役”的本来面目……
(三)
17、18世纪的欧洲,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只是贵族消遣、娱乐的工具。附庸风雅的官宦、贵妇即使在管弦奏鸣中昏昏睡去,也要虚伪地显示出自己深谙艺术的“修养”与“雅兴”。于是,不懂艺术的、懂点艺术的和某些真懂艺术的贵族总要养起一个乐队、雇佣几个作曲者,以在他们不时举办的宫廷“Party”(聚会)上竞相展示自己的高雅。
奥地利首府维也纳素有“音乐之都”的称誉。在那时的音乐生活中,很大的构成部分就是贵族的音乐会。
即使自恃“天生我材必有用”,那时的音乐家也仍然没有任何的社会地位。不皈依宗教,在管风琴旁边做“上帝的驯服的女儿”就要签订一份契约,“卖身”于达官显贵。否则就会饥贫交加,流落街头……
这是一个用假发与绣服粉饰了的残酷的时代。但在水晶灯下乐声悦耳的地方,却常常坐着音乐发展历史上顶天立地的“巨人”。
假发与绣服覆盖下的那个海顿就是催发了交响音乐萌生的一位“巨人”。
(四)
莫扎特比海顿小24岁。他叫他“海顿爸爸”。
海顿的同行,一个世纪以后的交响大师柴可夫斯基说:“没有海顿,也许就没有莫扎特和贝多芬”。 在汗牛充栋的音乐史籍中,撰写者几乎异口同声地说着同一句话:海顿——“交响乐之父”。
在艺术世界和历史进程中,海顿的假发与绣服没有任何价值,海顿的契约与“副乐长”也无法为他的成就定位,但一个真实的海顿和一个大型的音乐体裁——交响乐,却同时站在了这个世界上。
人生有几个30年?海顿竞在宫廷中度过了寄人篱下的30个年头。当我们必然也必须叙述那些处于“假发”之下的宫廷生活时,应当看到的是困囿于深宫的海顿在这30年之中与之后,有着怎样的艺术创造。
海顿的一生有几个30年?因此,我们不能不去看看在契约上也写着的“一律穿白袜、白背心、涂白粉、结辫发,又加襟饰”的海顿的生活……
(五)
在一部叫作《人和音乐》的电视系列片中,细致地再现了海顿作为“副乐长”时的工作情景。
“每天清晨,在去宫里的路上,海顿都要认真筹划这一天要做的事情。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他是宫廷副乐长,要管理乐队,还要严格地按照要求进行音乐创作。”
“他还要管理很大的音乐资料馆,那里收集了来自欧洲各大音乐家的音乐总谱。他要训练歌手,还要自己练习,并负责宫廷内所有乐器的保养。”
“契约中规定,海顿的作品只供亲王享用。同时,亲王还有特殊要求,他让海顿为他喜欢的乐器巴里通琴多写一些曲子,因为他自己就会演奏巴里通琴。这种琴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会演奏了。后来,情况虽然有些变化,但最初海顿还是全力以赴地为亲王创作宫廷音乐。”
“契约中还规定,海顿必须要有清醒的头脑,既要在其他音乐家中起表率作用,又要和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
“在亲王面前,海顿必须衣冠楚楚,这是规矩。”
樊笼一般的宫廷生活使海顿发出过愤懑的感叹:“我坐在我的荒野里,几乎没有人类和我在一起,我是很可悲的。”
但,这位慈祥的音乐家又似乎想通了:“既然上帝如此安排,我也只有安之若素了。”
这就是宫墙内的海顿,如此生活了30个年头的那位“交响乐之父”。(P9-10)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2: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