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当弗洛伊德遇见佛陀(心理治疗师对话佛学智慧全新修订彩图典藏版)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徐钧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心理学和佛学的对话是一个博大精深而引人入胜的话题。这本由徐钧著的《当弗洛伊德遇见佛陀(心理治疗师对话佛学智慧全新修订彩图典藏版)》跨越精神分析、人本聚焦疗法、认知治疗、认知神经科学、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等多个领域,试图厘清二者对话的基本框架和立场,梳理佛学与心理的历史概要,对一些关键概念进行对比与印证。作者徐钧老师是国内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家,同时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佛学研究者和禅修者,对两个领域都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在列举学术证据的同时,本书穿插了很多生动的临床案例和有趣的佛教故事,是一本了解佛学与心理学整合研究的好书,既适合入门者开阔眼界,又适合研究者参考反思。
作者简介
徐钧,南嘉心理咨询中心创始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外聘应用心理硕士生导师,戒幢佛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文化与心理治疗学组常委,上海心理学会临床心理与心理咨询专委会理事及国际Focusing学会国际协调员、训练师,国际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国际联盟成员。
常年从事心理咨询临床和教学工作,专长于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聚焦,同时具有深厚的亚洲传统文化学习和研究背景。
目前研究领域:聚焦、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亚洲文化与心理治疗对话。
目录
再版序
序:相遇在心灵深处
绪论
第一编 佛学与心理学的定位
第一章 佛学和心理学关系的定位——自体心理学观点的阐释
第二编 历史概要
第二章 佛学心理学的古代历史概要
第三章 佛学与心理学的对话的历史概要
第三编 心理学与佛学的理论比较
第四章 禅与箱庭疗法
第五章 藏传佛教历史上四个梦的精神分析解读
第六章 亚洲佛学文化背景下的阿阇世王情结
第七章 死本能与无常:精神分析的超越性
第八章 精神分析的中道:自体的有和空
第九章 佛学因缘哲学与精神分析的主体间性
第十章 聚焦与因缘哲学
第十一章 空,体验存在的基础
第十二章 十一面观世音本生传说隐喻的成长之路
第十三章 自我与无我:心理疾患等与佛学——兼与杰克·安格勒博士商榷
第四编 正念:来自佛学与心理学的讨论
第十四章 关于正念
第十五章 正念在心理治疗中的发展
第十六章 穿越和当下:临床对话过程中正念的运用
第十七章 慈心在正念中的运用
第十八章 文献注释:呼吸的正念
第十九章 文献注释:慈心的正念
第二十章 有关“正念”的一些省思
第五编 来自佛学的心理学案例
第二十一章 来自佛学的心理咨询案例
第二十二章 三篇应对恐惧的文献
第二十三章 丹增旺嘉的黑关经验
序言
《当弗洛伊德遇见佛陀——心理治疗师对话佛
学智慧》第1版于2012年由线装书局出版,出版后意
外的获得心理学同行关注和反响,很快此书就在市
场上卖完了。淘宝上只有复印件,而淘宝原件高达
几百元一本。同时,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第1版在
彩色图片、文献注释、文字校对上都不是十分完善
,所以也有读者提出了善意的批评。2012年之后,
国内心理学界和精神医学界对佛学与心理学的对话
这一议题的讨论更趋于深化,有很多新的内容出现
。我也对自己之前的论文以及对话的过程进行了一
定的反思,创作了一些十分重要的新论文,例如反
思当代正念流行的前瞻性论文“正念的一些省思”
(2013);反思佛学在西方的概念发展及反哺亚洲
过程中佛学概念发生的变化,深入探讨佛学与心理
学在类似概念上所表现差异的论文《自我与无我:
心理疾患等与佛学—兼与杰克·安格勒博士商榷》
等。所以,2017年,在原书市场销空几年的情况,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编辑周霈与我讨论了此书的重
新修订出版的事宜。我觉得十分合适,因此补充了
新创作的论文,按照原来论文的文献注释进行了修
订,并且确定以彩图形式出版。
徐钧
戊戌年立春
导语
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是探索人性奥秘,医治心灵创伤的工具。《法华经》中也说,佛是大医王,能医众生之病,救众生之苦。近代西方的先知与远古东方的圣者,他们有什么交集?
看完这本由徐钧著的《当弗洛伊德遇见佛陀(心理治疗师对话佛学智慧全新修订彩图典藏版)》,或许你会有一些自己的理解。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跨越自体心理学、聚焦疗法、认知治疗、
神经认知心理学、梦心理学、南传佛教、汉传佛教
、藏传佛教等多个领域,在列举学术证据的同时,
穿插了很多生动的临床案例和有趣的佛教故事,是
一本了解佛学与心理学整合研究的好书,既适合入
门者开阔眼界,又适合研究者参考反思。
——精神科主治医师 李孟潮
这是一位心理治疗师、佛学研究者、禅修者在
其专业工作中一边学习,一边探索,一边领悟,并
且一边应用而集结的成果。它为当今中国学人对西
方精神分析、心理治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整合做出
了一个范本。读者在文章里既可以读出作者在精神
分析与佛学中探索的心得和轨迹,也能在这两个方
面得到启发和共鸣。阅读之后你会发现,不论从哪
一条路入手,其实我们每个人距离得到领悟并不很
远。
——陕西省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张天布
相遇总在路上。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们前赴后
继,一直行进在探索心灵的旅程之中,他们并不孤
寂,一路上都有来自佛陀遥远的、古老的,然而又
亲切的回应。
本书是一大因缘,作者从通达的内证,具足悲
心的临床实践一路走来。因而,本书不再仅仅是佛
学与精神分析之间阵线分明的对话,而是二者融通
于一身之后,对于切己之体认的表达。
——中国地质大学应用心理研究所副教授 吴
和鸣
精彩页
二、正念的目的
正念的目的,是佛学里面的一个重要目的:为了如其实际地了解身心、事物。按照佛学的观点,我们的身心是因缘编织起来的一个产物。我们的生命,是由父母提供受精卵,并因神识投胎而产生。这其中并没有一个主宰者存在,没有一个绝对的自我在永恒地控制着。既然如此,我们的身心现象实际上是一个变迁的过程。这个道理在佛学经典《无我经》里面讲得很清楚,《无我经》是佛陀在鹿野苑讲的第二部经。
我们如果认为我们的身体就是“我”,而且是能够控制的,为什么我们刚生出来的时候很小,后来却像面粉发酵了一样变得很大?这个过程,并不是我们自己能够完全主宰的,它是一个自然的、因缘的过程。而我们的心念和感受,也就是精神的部分,其中也没有一个绝对的控制者。比如现在我们大家在这里讨论着,西园寺给我们提供的这个环境比较安宁,大家可能觉得很放松、很舒适。但是,如果现在这个房间突然着火了,而且门已经被堵上了,我们所有人都出不去,那我们心里的感觉就会立即发生变化,紧张感、焦虑感都出来了。我们会发现,我们的感觉是受因缘条件的影响而变化的。
南传佛学里有这样的内容——我们一般人都有一个通例,就是希望这个世界能够完全符合我的想法。但这个世界是因缘编织的,有的时候符合我们的想法,有的时候不符合。当我们觉得世界与自己的想法不符合的时候,就会有很多烦恼生起。正念,使人能够了解这个世界的自然规律。它的因缘规律就是如此,你应该如其实际地去了解。当你了解世界就是这样的时候,就会放下“世界要符合自己想法”的控制感,你就从这种感觉里面解脱出来了。
关于这一点,2000多年前佛陀开发了具体的修行方法,在南传的《大念处经》中有记载。《大念处经》的内容在汉传佛学里也有,就是《四念处经》。佛陀教导比丘们,一个人观察自己的身体,时时彻知无常,也就是了解身体的自然规律是无常变化的,没有主宰的特性。当一个人能够这样地了解自己身心特性的时候,就能够放弃对身心的执着。这就是四念处中的内容。四念处包括身、受、心、法,这个方法就是我们后来所谓的正念里面的内观。相关的经文篇幅很长,我现在只是举出了其中很短的一段内容。
可能很多人觉得,正念这个概念很不容易把握。实际上,练习正念的第一步很容易。大家现在知道自己的身体,此时此刻以什么姿势坐着吧?刚才在我问这个问题之前,你们意识到了吗?有人可能意识到了,有人可能没意识到。没意识到的人,可能当时你们的正念在我的话语里面,而没有观察自己。这就是身念处所需要的观察。我请你们注意自己的身体之前,你们的心可能在别的地方飘移。我一说请你们注意自己的身体,你们的思想开始集中到自己的身上了,一下子发现,好像自己的身体突然以某种姿势出现了。并不是你意识到了它才出现,实际上,它之前就是这样的,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它,没有观察它而已。正念,就是这样开始的。你可以先注意自己的身体,注意身体的感受。这样注意着时,你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你的心会跑开。过了一会儿,它就迁移了,想别的事情去了。练习打坐的人,经常有一个问题,他们会说练习打坐很累。为什么累呢?“因为我的心一会儿想这,一会儿想那,我想不让它想,怎么办?”
还有许多人说,练习打坐之前我很平静,但一练习打坐,就觉得自己心里面的想法多得不得了,简直不知如何是好,然后这个人就会开始试图去控制他的想法。到了这个阶段,正念引导的第二部分就开始了。
练习正念,大家可以从注意自己的身体姿势开始,也可以从注意自己的呼吸开始。但大家不要误解,以为练习正念就是要注意呼吸或者注意腹部起伏,这完全不是练习正念的目的。练习正念的目的是让你明白身心并没有一个绝对的主宰。如果你认为身体是你的,呼吸是你的,那么大家试试看,你吸进去一口气,然后能憋多久?憋到后来,那口气你能控制得住吗?一般用不了1分钟,最多几分钟,你那口气一定得吐掉。同样地,你也没办法不吸气。这里有一个自然的因果规律在运作,但没有一个主宰者。P171-17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