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你在安德莉亚·博尼尔著的《史上最重要的心理学家和心理学思想(他们如何启示与指导你的生活)》中所看到的内容,堪称心理学的经典。作者精心选取了心理学史上7个流派最重要的思想家,这7个流派包括生理心理学、行为心理学、心理治疗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这些久负盛名的思想家能够最好代表其领域,他们毕生奋斗所凝聚起来的智慧结晶,揭示出了人类心理的运作原理。 本书不仅介绍了这些心理学家的核心思想、重要影响、关键实验,更是架起了理论与现实生活的桥梁,指明了这些思想如何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紧密相连,它们能如何启示与指导我们的生活。 本书不仅是一部轻松易懂的心理学通识读本,让你快速一览心理学的发展脉络与思想框架,系统了解心理学最重要的思想、最伟大的突破,更是提供了与历史上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们而对面对话的机会。在阅读的过程中,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与恐惧,并在聆听心理学家们的分析与指引后,在面对人生诸多问题时变得豁然开朗;你会了解当个体作为社会一员、与他人互动时一些有趣但又令人深思的心理现象…… 如果你希望更好地理解自我与他人,如果你想探究心理学最重要的思想、最伟大的突破,以及它们如何启示与指导你的生活,那么,本书正是你的不二之选。 作者简介 安德莉亚·博尼尔(Andrea Bonior PH.D.),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同时在乔治城大学担任心理学教授,多次被学生提名荣誉教学奖。她还是畅销书作者,并为《华盛顿邮报》写了十余年的心理健康专栏“Baggage Check”,为《今日心理》《纽约时报》《赫芬顿邮报》撰写文章。 本科毕业于耶鲁大学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博士就读于美利坚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后在乔治·华盛顿大学。 她致力于将心理学转化为有意义、真实生活的改变,这让她穿梭在心理咨询室与教室、会议室与编辑部之间。 目录 前言 心理学大事年表 第一部分:7个心理学流派最重要的思想家 生理心理学 勒内·笛卡尔 查尔斯·达尔文 保尔·布罗卡 威廉·詹姆斯 行为心理学 伊万·巴甫洛夫 约翰·B.华生 爱德华·桑代克 B.F.斯金纳 心理治疗学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卡尔·荣格 卡伦·霍妮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维克多·弗兰克尔 阿尔伯特·埃利斯 亚伦·贝克 卡尔·罗杰斯 维吉妮亚·萨提亚 认知心理学 阿尔弗雷德·比奈 乌尔里克·奈瑟尔 阿尔伯特·班杜拉 伊丽莎白·洛夫特斯 发展心理学 让·皮亚杰 列夫·维果斯基 哈里·哈洛 爱利克·埃里克森 诺姆·乔姆斯基 卡罗尔·德韦克 人格心理学 高尔顿·奥尔波特 雷蒙德·卡特尔 亚伯拉罕·马斯洛 汉斯·艾森克 社会心理学 库尔特·勒温 利昂·费斯汀格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 戴维·罗森汉恩 埃略特·阿伦森 菲利普·津巴多 第二部分:心理学的重要定义 重要流派的思想 结构主义 机能主义 精神分析学 行为主义 人本主义 格式塔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简介 情绪障碍 焦虑性障碍 强迫症及相关障碍 创伤及应激源相关障碍 神经发育障碍 精神障碍 神经认知障碍 物质相关障碍 致谢
序言 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在他的 剧作《禁闭》(No Exit)中写道:“他人即地狱。 ”难得度一次假,游轮上却摩肩接踵、拥挤异常, 不免让人觉得,萨特所言非虚。不过,他人其实也 能营造出天堂。他人出现在我们生活的起起伏伏之 中,不论是目睹令我们最为欢呼雀跃的喜悦,抑或 见证我们最为困惑悲惨的痛苦,他们都为这个世界 增加了深度。他人的存在不可或缺,但在我们眼中 ,他们却时常显得那样难以理解。 是什么导致不同人的想法千差万别?是什么让 我们产生了最深刻、最不可预测的情绪?大脑与心 智、心智与身体之间存在什么差异?究竟什么是记 忆?什么是爱?我们的感觉如何解码日常生活中数 以千计的图像、声音、气味和味道,然后从中提取 出意义呢?意识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为什么经常 会去做出那些与自身利益不符的行为呢?DNA与我们 所身处的环境,究竟哪个更为重要? 心理学之目的,就是要回答包括上述问题在内 的不计其数的问题。事实上,其中某些问题,其实 质是我们将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如何去寻找人生 的意义,我们将什么视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与关 系。我们何以成为今日之我们,我们又为何做出某 种行为——这些问题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础,而心 理学为我们提供了解答这些问题的工具。 笔者的书架上摆满了心理学著作,数以百计的 理论家、研究者以及作者都应在心理学的名人堂中 占有一席之地,限于篇幅,无法一一列入本书,这 让我感到十分惋惜。但是读者在本书中所能看到的 内容,绝对都堪称心理学经典,这些久负盛名的思 想家,能够最为充分地代表心理学领域,他们毕生 奋斗所凝聚起来的智慧结晶,揭示出了人类心理的 运作原理。 不论你是在读书期间选修过基础心理学课程, 抑或心理学专业出身,你所阅读的这本书,将让你 再次发现心理学是如何与你的生活紧密相连,让你 重新回想起那些曾让你深夜卧谈生命意义(以及你 的室友是不是个自恋癖)的心理学家。即便你对心 理学一窍不通,你或许也非常想知道自己和他人行 为背后的原因何在。不论你来自哪个行业,如果你 希望更加理解自己、理解周围的人,如果你想探究 心理学最重要的思想、最伟大的突破,以及它们如 何启示与指导你的生活。那么,本书正是你的不二 之选。
导语 心理学的目的,不仅是要解释我们的大脑、心智、思想、记忆、情绪、意识……心理学和心理学家的目标是帮助现实世界当中的人,洞悉行为背后的原因,理解自我与他人,去除人类的情绪痛苦,同时尽可能过上充实、健康的生活。 安德莉亚·博尼尔著的《史上最重要的心理学家和心理学思想(他们如何启示与指导你的生活)》聚焦史上最重要的心理学家,从最经典的心理学思想到行动指南,帮助你用心理学作为工具,指导你在现实世界中的生活。 精彩页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Alfred Adler 生于1870年,出生地:奥匈帝国,维也纳。 卒于1937年,逝世地:苏格兰,阿伯丁。 毕业于维也纳大学。 核心思想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诸多理论,经汇合凝练成为一种思想学派后,被称为“阿德勒疗法”,其中涉及的内容可谓极其广泛。阿德勒是一位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极其慷慨的学者,尽管自己为学界做出过很多贡献,却并不强求因之而受到彰显,因此,他的实际影响力可能远比他的名声大。 阿德勒的很多思想都来自精神分析学派,而且作为弗洛伊德的同时代学者,他也深受弗洛伊德赏识。但是阿德勒却与精神分析学渐行渐远,并且将研究重点放在“我们如何觉知自己在社会关系中的位置”上,与之相比,弗洛伊德则更加关注人的生理性和本能。阿德勒将自己的学术方法命名为“个体心理学”,因为他强调要将个人视为一个整体,而精神分析学有时则会将自我分割成若干组成部分。他还认为,相对于过去的事件,人类对于将来的思考更加具有价值,而且,他并不同意过去事件会预先确定我们的未来走向。 阿德勒尤为关注“驱力”这一概念——也就是驱动我们的事物,以及我们奋斗的目标。他用“追求完美”这一术语,来表示人类达成目标并且成为真实自我的动力。有时,这包含“追求优越”,这会造成很多问题出现,因为它十分强调自己必须要比其他所有人都要更好。与之针锋相对的一种情况,则是“自卑情结”这一概念,非常著名。阿德勒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在某些领域感到自卑,所以我们会去试图弥补这些缺陷。有些人的弥补方式比较健康,但是还有一些人会深陷自卑之中无法自拔。所谓的“缺陷”并不一定是真实存在的,可能仅仅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因为接收到的各种讯息而形成的一种错觉。怀揣自卑情结的人无法很好地适应社会,这将体现在诸多不同方面。个体会不断过度补偿,以填补自己的缺陷。拥有自卑情结的人,总是不断地在四处探求,希望向自己和他人证明一些东西。 阿德勒的理论之中也涉及了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这在“社会兴趣”这一概念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所谓社会兴趣,指的是我们对于所处集体和身边人的考虑。我们是否能够做到共情,我们的人际关系是否牢靠,我们与身边人之间的互动质量如何——阿德勒认为,上述问题能够非常准确地衡量出我们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他提出,绝大多数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上皆可归咎于社会兴趣的缺乏——这并不意味着内向或者害羞,而是从来不考虑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只关心自己,而且丝毫不在乎我们对他人所造成的影响。 阿德勒也是史上第一位对于出生次序——一个人是独生子女、最大的子女还是最小的子女——予以重点关注的心理学家,并且因此而闻名。他认为,相对于某个个体或特定家庭情况,以上观点从宏观上更有用。他注意到,兄弟姐妹中的出生次序能够影响人格特征,具体而言,独生子女有时候会因为受到父母过度的注意而不堪其扰;年龄最大的子女倾向于更加具有领导气质且较为果决;排行中间的孩子有时候苦于无法找到自身定位,甚至会因此变得尽量避免冲突;而年龄最小的孩子通常会较为孩子气,并且空有大志而不尽力争取。阿德勒承认,在任何一个家庭,个体因素以及年龄段可能更具影响力,但是他仍然坚信,兄弟姊妹的人际关系同样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一深具洞察力的观点最终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重要影响 阿德勒直接影响了横跨多个不同领域的理论家和从业者。他的部分学术观点后来体现于亚伯拉罕·马斯洛、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疗法以及维克多·弗兰克尔的存在主义观点之中。阿德勒在临床实践中注重诊查患者不适应社会的行为,这可以视作阿尔伯特·埃利斯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和认知疗法的先驱。阿德勒在精神分析学中占有一席之地,相对于生理驱动力,他更加关注社会人际关系,这一点也影响到了卡伦·霍妮。 于我而言 假如说,我有一根魔杖,一夜之间就可以解决你的所有难题,或者能够帮助你实现一个一直无法成功达成的目标。只要你一觉醒来,一切就都安排妥当了。那么你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这可不仅仅是一个问题那么简单——它正是阿德勒所谓的“终极问题”,属于一种心理治疗技术。阿德勒指出,通过让一个人去想象自己的难题全部得到解决或者目标得以实现之后,生活将会是什么模样,能够获得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尤其是,一个人的理想生活,尽管他会描述得栩栩如生,尽管他全心全意地对其充满渴求,反而恰恰可能是他所畏惧的事物。事实上,阿德勒认为,一个问题之所以长久没有得到解决,或者说一个目标之所以长久没有得以实现,很可能反映出了无意识的焦虑,而个体一直以来又无法直接面对或者加以克服。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刻苦学习拿到学位吗?或许在内心深处,你害怕在学业结束之后,自己无法面对“现实世界”的期待与责任。 当然了,并不是我们所制定的或者未曾实现的每一个目标都与无意识的恐惧存在联系,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