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孔子的故事(全新修订版)/中小学生阅读文库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李长之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李长之著的《孔子的故事(全新修订版)/中小学生阅读文库》是大家写小书的典范之作。虽只用三分的气力,却有十分的准备在那里。书中节译的白话《论语》,语气天真又诚恳,很有味道。全书行文疏朗生动,是一部认识孔子、了解孔子,集学术性、思想性、通俗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
作者简介
李长之(1910-1978),原名李长治、李长植,山东利津人。中国著名的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1929年入北京大学预科甲部(理学院);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两年后转哲学系,读书期间与吴组缃、林庚、季羡林并称为“清华四剑客”。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以后又历任京华美术学院、云南大学、重庆中央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教职。重要的著作有《鲁迅批判》《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孔子的故事》《西洋哲学史》《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评》等。
目录
孔子的故事
李长之和他的《孔子的故事》
引 子
一 没落的贵族和孤苦的幼年
二 孔子幼年时代的鲁国文化空气
三 在挫折中前进
四 教育事业的开端
五 孔子和老子的会见
六 走向成熟的道路
七 孔子在齐国政治活动的失败
八 孔子在齐国的收获和影响
九 孔子在混乱的鲁国中的寂寞
一〇 孔子继续从事教育事业
一一 从中都宰到司寇
一二 孔子在外交上的胜利
一三 孔子和鲁国贵族的斗争
一四 孔子终于出走
一五 在卫国受到监视
一六 过匡城被拘留
一七 到了晋国的边界上
一八 仍然回到卫国
——不愉快的三年
一九 过宋国的时候遭到迫害
二〇 孔子停留在陈国
二一 孔子绝粮
二二 孔子勾留在楚国的边缘
二三 孔子再到卫国和归鲁
二四 孔子归鲁后的政治言论和政治态度
二五 专心从事教育工作
二六 编写《春秋》
二七 整理诗歌和音乐
二八 弟子颜渊和子路的死
二九 孔子最后的歌声
后 记
附 录
孔子和《论语》
从孔子到孟轲
孔子与屈原
孔子可谈而不可谈
儒家之根本精神
序言
两千五百年前,也就是公元前六世纪左右,世
界上几个古老的文明国家都呈现了灿烂的古代文化
,一些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就是这种灿烂文化的代
表。在希腊有自发唯物论的奠基者泰勒斯(约公元前
六二四一前五四七年)…和辩证法的奠基者赫拉克利
特(约公元前五四〇一前四八〇年),在印度有佛教
的创始人释迦牟尼(约生于公元前五五〇年),在中
国有孔子(公元前五五一一前四七九年)。就中国来
说,和孔子同时还先后出现了不少优秀人物:像渊
博的季札,政治家晏婴、子产,思想家老子,历史
家倚相、左丘明,军事家伍子胥、孙武等。
孔子出生的时期,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正当
中国历史上春秋时代(公元前七二二一前四八一年)
的中期。这时的中国,社会生产力有了进一步的发
展,如冶铁技术,己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公元前五
一三年晋国用铁铸刑鼎就是一个例证;一般生产工
具——农具、手工工具,大致已用铁制,由于生产
工具的进步,农业、手工业有了很大发展。黄河中
下游广大的土地被开垦了,森林等资源也有被开发
的可能了。手工业则逐渐走向专业化。在农业和手
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业也发达起来,当时像孔子
的弟子端木赐(子贡)、曾为越国上将军的范蠡,都
以经商致富。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整个社会
都有巨大的变革。这种变革标志着由奴隶制向封建
制的过渡。公元前六世纪时,在中原地区和淮水、
汉水、太湖流域广大的地域里,分布着许多大大小
小的诸侯国家,这些诸侯国家名义上是周天子的属
国,其实是一些自主的或半自主的独立国。随着社
会经济的发展,以各国诸侯、卿、大夫为代表的贵
族,彼此为了争夺土地或劳动者,不断地发生兼并
战争,战争的结果是许多国家灭亡了,许多贵族没
落了,也有一些原来不是贵族的人,由于依附胜利
的贵族而上升了。没落的贵族和原来的下层贵族以
及上升的人逐渐形成了“士”这一社会阶层。这种
··士”,在频繁的战争中间,在各种军事、外交
、政治活动中间,获得了广泛的施展才能的机会。
他们在当时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化过程
中,曾起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而孔子,正是“士
”这一阶层的最早的重要代表人物。
在这以前的文化是被贵族垄断的,但在社会剧
烈变动、阶级关系发生新的变化时,这种垄断情况
就被迫改变了。没落的贵族和原来的下层贵族在这
一改变中就起了桥梁作用。他们顺应了当时人们学
习文化、学术和各方面知识的迫切需要,开创了私
人教授学生、传播文化的新教育制度。孔子就是在
这种社会条件下产生的卓越的教育家。
当然,孔子不仅是个教育家,他还是个思想家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他有一套虽不周密但相当
完整的思想体系和政治见解。孔子思想中最光辉的
一点,是提倡“仁”,“仁”就是“爱人”,这反
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反映了由于奴隶制的渐趋瓦
解而产生的当时庶人(广大人民)的抬头。孔子首先
把文化知识普及到人民中间去,就是这种现实以及
反映这种现实的人道精神的具体表现。这是孔子进
步的一面。但是,孔子又主张用“礼”来制约“仁
”,同时主张礼教、礼治,这就是说,孔子主张人
跟人还是要按一定的等级、一定的规矩相处,也就
是他说的:君要像个君,臣要像个臣,父要像个父
,子要像个子。所以,他说的“仁”——爱人,便
又被等级秩序削弱了。在这一点上,孔子终于没有
完全突破阶级限制,终于没有突破旧的思想意识的
限制,终于没有突破那时社会还处在过渡期的最初
阶段的历史限制。在对当时的政治态度上,也有类
似情况。孔子对当时各国诸侯、大夫的互相兼并很
不满意,他主张天下和平统一,这是符合当时人民
的愿望的,也是符合中国后来成为一个大的封建国
家的历史要求的;但是他所主张的统一,是要像西
周初期那样,在以周天子为首的旧贵族统治下的统
一,这虽然含有新的因素但终于和当时社会变革的
现实相矛盾,这也就是孔子在当时不能不碰壁、政
治活动不能不失败的根本原因。进步和落后,改革
和妥协,孔子兼而有之。这是孔子的矛盾,也是时
代的矛盾。
尽管如此,孔子能够提出“仁”,而且能够普
及文化知识,在教育事业上有很大的贡献,其进步
的一面还是主要的。源远而流长的中国文化,孔子
正是最早的、最重要的一个传播者。
导语
李长之著的《孔子的故事(全新修订版)/中小学生阅读文库》是中国现代著名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李长之,专门写给青少年的一部通俗读物。他“主要是想使大家看一看孔子在当时是怎样生活着的,以及当时的人(各式各样的人)是怎样看待孔子的”。本书将孔子的精神面貌和生平事迹绘声绘色地呈现出来,同时注重史料的选择与提炼。
书评(媒体评论)
孔子不仅是中国文化的先哲,而且是全人类的
老师。
——日本作家 井上靖
孔子在古代被称为“圣人”,他的思想对后世
的中国影响几乎是*的。而孔子坎坷求索的一生,也
是被历代人说了又说。本书作者用*浅显轻松的文字
,把孔子一生的轮廓生动地勾画出来。
——当代教育家 朱永新
精彩页
一 没落的贵族和孤苦的幼年
孔子的祖先原是宋国(在现在的河南、江苏交界的地方)的贵族,如果再往远里说,他们还是殷代贵族的后代。孔子在临死的时候也曾说自己是殷人呢。
但是,到了孔子的前三四代,由于宋国统治集团的内部倾轧而逃到鲁国(在现在的山东东南部、江苏西北部)避难的时候,这贵族的世家就日渐没落了。
孔子的父亲叫纥,字叔梁,是鲁国一个职位不大的武官,他很有力气。有一次,几个诸侯国家去攻打一个叫偪阳(在现在的山东峄县南)的小国,鲁国也参加了。孔纥就在鲁国的军队中。当他们攻入偪阳城的时候,守城的人把一种闸门放了下来,先入城的队伍眼看就要被隔断在城里了,这时孔纥却用双手把闸门一掀,掀起来了,先入城的军队才得以完全退出来。这事发生在公元前五六三年,离孔子出生还有十二年呐。
又有一次,孔纥和其他两个鲁国将领,率领三百武士,打退了齐国的侵扰。这事发生在公元前五五六年,离孔子出生只有五年。
这就是我们所仅仅知道的关于孔子父亲的事迹了。
孔子的母亲姓颜,叫徵在。当孔纥和她结婚的时候,她还很年轻,可是孔纥已经上了岁数了。
他们的结婚是没有经过当时社会上所通行的完备手续的,因此遭到了社会上的奚落。
孔纥和颜徵在很希望得到一个儿子,他们曾在曲阜东南的尼丘山上祷告过。后来他们生了一个男孩,便给这孩子取名叫丘,别名仲尼。这就是后人习惯上尊称的孔子。“仲”是老二的意思,这说明孔纥在和徵在结婚以前有过妻子,而且有过一个儿子了。
孔子生的这一年是公元前五五一年——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距现在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光景。
孔子父母的结合既不十分符合当时的礼制,而当时的礼制又特别沉重地约束着妇女,所以孔子的母亲过着不很称心的日子。孔子也就从小时候起,多懂得了一些人的脸色,多感受到了一些人情的冷暖,于是养成了谨慎小心的性格,很敏感,很善于应付人,并习惯于遇事有所思索,总之,有点早熟吧。当然,由于孔子后来不断地锻炼,他并没有因此而流入孤僻和冷酷。
可是不幸的是,在孔子只有三岁时,父亲孔纥便亡故了。
他母亲因为舆论的压迫,连丈夫埋葬的地方也一直没有告诉过孔子。那时,他家正从陬邑(在现在的山东泗水县东南)移居到鲁国的国都曲阜。
孔子小时候得不到什么合适的玩具,他只是爱模仿祭祀,摆上小盘小碗,学着行礼玩儿。这就是他常做的也几乎是唯一的游戏了。
二 孔子幼年时代的鲁国文化空气
在孔子八岁的时候,吴国那个不肯接受王位的公子季札出使各地,到了鲁国。
季札在鲁国有机会听到鲁国所特别保存着的较完备的周朝乐歌。
那些乐歌大部分保留在现存的《诗经》里,连次序也和现存《诗经》中的大致相符。这说明鲁国有比较完备的文化遗产。
季札是一个博学而有艺术修养的人,他对于听到的乐歌都有中肯的、深刻的批评。他听到《周南》《召南》两部分乐歌时就说:“真好呵,这反映出周代建国的基础已经有了,只是还有点草创的光景。其中表现着勤劳,可是没有怨意。”以后又听到郑地(在现在的河南新郑县)的民歌,他对于郑地民歌的批评是:“这种音乐为什么这么细弱?很有享乐的气氛。——这个小国有些危险了。”又往下,便听到齐国(在现在的山东中部和东部)民歌,他很满意,说:“很舒缓,很深远,真是大国的气派,这个国家的前途是不可限量呵。”再往下,是豳地民歌,秦国民歌,魏、唐二地民歌。他说:“豳地的民歌,愉快而不淫荡。秦国民歌还保持周朝原先的歌调。魏、唐两处的民歌,反映了俭朴而有远虑的习俗。”
郐地以下的民歌,他是不满意的,但因为身为外交使臣,就不好意思多加批评了。
他又听了宫廷音乐《小雅》和《大雅》,也顺便夸奖了几句。他在鲁国,除周代音乐以外,还见识到了前代的音乐歌舞。他最满意的是相传为大舜乐歌的《韶》,这种音乐的乐器主要是箫。他说:“我已经听到并看到最好的了,再有其他音乐,我也不想享受了。”后来孔子也是很欣赏《韶》乐的。
季札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文艺批评家。就《诗经》说,他乃是第一个予以系统的批评的人。
当季札到鲁国的时候,孔子还很小,说不上立刻受到什么影响,但是后来孔子长大了,他是很佩服这个先辈的。孔子后来对诗歌的批评,也曾采取过季札批评豳地民歌“愉快而不淫荡”的见解而加以应用。孔子在晚年曾经系统地整理过《诗经》的乐歌,无疑是在这种重视音乐的气氛中得到了鼓舞,同时又是在鲁国特别保有这些文化遗产的条件下展开了工作的。
鲁国虽然是个小国,文化遗产却是很丰富的。并且不只在这时吴国季札所见到的是如此,就是过了三年,晋国使臣韩宣子到鲁国时,也因为见到鲁国所保存的哲学书《易象》和鲁国的史书《春秋》而恍然大悟似的说:“周代的政治法律都保存在鲁国了,现在我才明白周公的本领以及周朝所以兴起的缘故了。”
孔子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