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记 高晓松说,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对于少小离家并扎根中山城区的我而言,城区生活 是一种喧嚣的习惯,恬适的三角镇俨然印象中的“诗 与远方”。小时候穿梭在村落的黄泥小道,与小伙伴 追逐打闹时,嗅到的是田里烧禾杆和老家生炉烧饭的 味道;结伴畅游河涌,笑捕蟛蜞,耍狗逐鸡,感受到 的是农村中简单而富于感染力的生活气息。如今人已 长大,在欣赏麒麟和龙狮互舞辉映之余,还可在新涌 上观看根艇竟渡的热闹,亦可品尝沙栏鸡和绿色甲鱼 的美味,更可坐着直升机感受雄鹰翱翔的魅力。现在 的三角镇,目光所及之处都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日新 月异的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完美互融。 在我看来,人生的牵挂有三:一是当下家人和朋 友的安康,二是过往的美好回忆,三是未来的人与事 。当下家人和朋友身体安康,过往在三角镇生活所积 攒的美好回忆仍在,加上如今对旖旎新三角风光的欣 赏与向往,便是我的人生中最恬适、最美好的风景。 当广东人民出版社中山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何腾 江找我写《Hello,三角》的时候,当他向我介绍这 套“Hell0,中山”手绘漫画的时候,我就决定要写 好这本书,不仅因为我是三角人,还因为想为自己的 人生牵挂记录点什么。 撰写此书是我一生中的难忘经历,期间有幸得到 了来自诸多方面的帮助。尤其要感谢编撰《中山市三 角镇志》的李逢佳、陈艺兴、杨秉枢和杜就胜四位老 师,虽然在组稿的过程中,《中山市三角镇志》仍未 正式出版,但与他们交谈下来,我深深地发现他们关 于三角镇历史和现状了如指掌,对三角镇由衷热爱。 他们提供的资料和图片是本书的最大亮点。 我想,《Hello,三角》并不是读者们了解三角 镇的“终极宝典”,此书出版的目的是为了抛砖引玉 ,希望能将我对家乡的牵挂转化成为大家关注三角镇 历史和发展的契机与动力,也希望大家能“按图索骥 ”,在这座南国小城感受到专属于三角镇的美好。 苏嘉威 2018年5月
目录 1. 这个大沙坦是个三角形 2. 这里的人说话像唱歌 3. 那些三角儿女不知道的事 4. 在河边吃水果、捉蟛蜞 5. 吃点有历史的三角名菜 6. 玩转三角“水陆空” 7. 麒麟够吉利,醒狮够霸气 8. 认识这些来自三角的名人吗 9. 千万别小瞧三角的村落 10.后记
精彩页 从小我就对地理这个学科抱有好感,因为这个学科囊括了一个地方的来源、沿革和构成。我不能见证千百年来的沧海桑田,但我可以从如繁星般浩瀚的地理史书和脚踏实地的实际走访中,获取脚下这片土地承载的千年故事。l近似三角形的大沙坦 自记事以来, “三角”这个名字就困扰了我很久,小学数学课本上频频出现的三角形等图形,让我被同学取笑,被贴上“三角人”(原意为“三角镇人”,此处意为。三角形的人”,其他地区的被称作石岐人、西区人和东区人等)的标签。在一个盛夏的下午,奶奶仿佛读懂了我的烦恼,坐在竹椅上边摇着葵扇,边跟我说起了三角镇名字的起源。 公元前250年,三角镇这块区域就不再“潜水”,境内的三角山率先“露脸”,从海底露出真容。到明嘉靖二十一年(1 542年),三角的白鲤沙、三江沙(后为三角沙)也相继“露脸”,西江、北江和东江的滚滚流水夹卷的泥沙沉积,形成三角形的大沙坦,这时候三角从波光粼粼的水平面变得立体。 土地“露脸”,表明人们不仅可以捕鱼为生,还可以种点蔬菜,养些牲畜了。明末清初,开始有人拖家带口,从东莞、番禺、顺德、南海等地迁入三角,加上以捕鱼为生的水上人家“洗脚上岸”,到了清康熙年间,这里就形成了“三角村”(因三江沙及其子沙呈三角形而得名)和“月弯村”(因白鲤沙状似弯月而得名)两个人丁兴旺的热闹村落。村落逐渐发展壮大,三角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到了清雍正至道光年间(1 723—1 850年),村民们的领地意识觉醒,便开始圈地,沿着河岸线修筑起了三角沙小围。此时三角的面积已达到3500亩,相当于333个足球场。越发物阜民丰的三角虽然偏远,但还是被当时的执政者纳入了管理范围。清宣统二年(1 91 O年)香山县设立区制,三角被纳入第九区管理,告别了“野放式”的时代。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如今的三角镇是面积七十多平方公里的镇区,在中山的镇区面积排行榜上只排坐第1 2把交椅,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全镇由一个社区居委会(中心社区居民委员会)和七个村民委员会(蟠龙村、结民村、沙栏村、光明村、三角村、东南村、高平村)组成。奶奶说,正因为是三角形的大沙坦,自古以来三角镇的土壤特别肥沃,土壤种类以水稻土、赤红壤、基水地三种土壤为主,不仅三角山、鲤鱼山、花果山、小马山、观音山等山头每年果树飘香,河网密布的独特地理环境优势也让三角富产香蕉、粉葛、青皮冬瓜等特色农作物。沙栏鸡、中华鳖、风鳝、青皮冬瓜、绿色粉葛、优质水稻等丰盈物产不仅满足本地人的饮食需要,还名扬内外。这让我垂涎欲滴的同时,心中更是感到无比自豪。 刘禹锡早在千年前说过: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三角镇内最高的山丘只有77米,但三角山丘的名字和分布也是极有特色的。鲤鱼山、马山、虎山、金山、骑龙山等,都是因形得名,可以串连成“在鲤鱼山骑马、溜虎、挖金、骑龙”~句话,为小时候的我增添了很多练习记忆的乐趣。 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雄伟如EYMW、鲤鱼山、马山和独岗山,近年都因为城市建设或被开辟、或被爆破,早已不复当年神勇。当大沙坦重新变得平坦,干百年来因地壳运动而形成的山丘不再雄伟,人们才懂得山丘对于一个镇区的重要性。于是,我欣喜地看到,近年来三角的山丘或像鲤鱼山一样迎来复绿,或像三角山公园一样迎来改造而焕发生机,“在鲤鱼山骑马、溜虎、挖金、骑龙”的愿望可以成真了。 白赖山有个好听的别名叫“观音山”,皆因山上有一块长方形的大石头,传说是观音菩萨的睡床。遗憾的是,这座山的绝大部分在20世纪70年代已被石场爆破运走,如今只剩下西边的砂黏土部分。 鲤鱼山在白赖山西边,因形状像肚皮朝天的鲤鱼而得名,虽然海拔只有77米,足以成为三角镇的“凌绝顶”。20世纪50年代,三角在这里开办了石场,久而久之也落得个大部分山体被挖的结局,不过从远处看,依稀还能看到鲤鱼的外形。 马山在白赖山的西面偏南处,从上往下看,大致可以看出朝南的马头、朝北的马尾以及居中的马鞍。只是这里同样成了采石场,20世纪的修路工程也让这匹“马”一分为二。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三座山峰所在的地方仍是一片汪洋,水产丰盛,吸引不少渔民前来捕鱼,其间的一座小岛成为众多渔民歇息的地方。有一天,一只鲤鱼精突然造访这片水域,拥有尖利牙齿和肥大肚腩的鲤鱼精没有带来兴旺,反倒在海底兴风作浪,不少出海捕鱼的渔民不幸成为它的口粮。幸存的渔民纷纷驱船前往小岛避难,但岛上只有嶙峋怪石,缺乏淡水和食物的窘境让渔民们饱受煎熬。 不知过了多久,观音菩萨云游至此,化身渔民登陆小岛,坐在一块大石上休息。半夜时分,鲤鱼精再次兴风作浪,海上电闪雷鸣,观音为保护岛上渔民,现出真身,以法力镇压。鲤鱼精大败,沉入海底。黎明到来的时候,恢复平静的海面浮起一条鲤鱼,肚子鲜血直涌,染红了大片海水。观音召唤南海龙王,责备其疏于管理,纵容鲤鱼精作恶。南海龙王懊悔不已,命儿子小龙马守护这片水域,防止外来妖 导语 这套“Hello,中山”手绘漫画系列,一是让年轻人利用自己的地缘优势讲好“中山故事”,传播家乡传统文化;二是给年轻人机会出版作品,毕竟出书是一件严肃又庄重的事情,也是值得一辈子自豪的事情。 这本苏嘉威文的《Hello三角》是该系列其中一册,收录了《那些三角儿女不知道的事》、《玩转三角“水陆空”》等故事。 序言 都说现在是一个“看脸”的时代,手绘漫画图书 的热销,就是标志之一。“轻阅读”的流行,正是时 代发展的产物。与时俱进,我们打造了这套“Hello ,中山”手绘漫画系列,一是让年轻人利用自己的地 缘优势讲好“中山故事”,传播家乡传统文化;二是 给年轻人机会出版作品,毕竟出书是一件严肃又庄重 的事情,也是值得一辈子自豪的事情。 “Hello,中山”手绘漫画系列是一套开放式的 选题,计划以每年出版一二十种新书的规模,以陆续 出版、不断充实、不断丰富的方式,用若千年的时间 ,打造一套有规模、有品位、有传承力、有影响力的 具有中山特色的原创手绘漫画书系。 作为“Hello,中山”手绘漫画系列的策划人, 我期待中的这套书不止是巡礼式地给中山24个镇区各 出一册,而是N册,同时扩充至其他领域,比如老字 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形成一套三五十册的较大规 模,可较长时间立于中山人书架上的系列图书。所以 ,做好这一套图书,我们将坚持以下几点—— 一是充分调动年轻人的积极性,邀请能写能画且 熟悉中山的土著的非土著的年轻人加盟。2015年7月 出版的~《Hello,石岐》作为“Hello,中山”手绘 漫画系列的第一本,其作者是当地一所大学的应届毕 业生,书稿其实就是两个年轻女孩子的毕业创作作品 。在一次展览上,我们看中了书稿,于是拿过来出版 。结果出版后,反响很好,于是我们又广罗人才,邀 请了更多年轻人参照《Hello,石岐》的模式,给其 他镇区画、写,慢慢积累,就有了2016年8月重磅推 出的《Hello,石岐Ⅱ》《Hello,沙溪》《Hello, 南朗》《Hello,神湾》等。我们的出发点很明确, 就是让中山的年轻人用自己的视角和喜爱的方式来讲 述中山的故事,这是一个全新看中山的角度,让他们 不囤于传统的模式去审视自己熟悉的地方。年轻人也 可以借用这种新的形式来发挥自己的才能。它不仅让 中山人认识中山,还让中山人重新探索和思考中山, 同时去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中山。 二是强调了书稿的本土性和原创性。越是民族的 ,越是世界的。中山是伟人故里,具有800多年的历 史,人文丰盈、历史深厚、自然优美,可写可画的东 西很多。有一-句话说,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 发现美的眼睛。“Hello,中山”手绘漫画系列鼓励 年轻的画家、作家去发现中山人都未必知道的中山, 这激发了年轻人的热情。许多作者反馈回来的信息是 ,如果不是绘、写自己的家乡,还真不知道自己的家 乡有这么美。 三是坚持内容为壬。按照目前的出版方向,一是 以行政区域为主题,二是选择可入画的中山题材。就 拿行政区域这一主题来说,在执行的过程中,很容易 做成官方宣传资料,这明显偏离了我们的初衷。凡是 将官方资料堆积在书稿里,我们一律要求作者重新写 。要用自己的语言来写自己可亲可爱的家乡。读者之 所以喜爱这套图书,主要原因不仅是形式上活泼,还 有就是内容上新颖。可读性成为重中之重。 四是安排了得力编辑专心打造。“Hello,中山 ”手绘漫画系列的前期指导作者的工作量超乎想象, 原因无外乎:作者都是没有写书、编书、出书的经验 ,这样的问题那样的问题,时不时要编辑回答;对家 乡的重点历史人文、传统文化等拿捏不准。我们专门 安排了两位责任编辑来负责,随时随地指导好这一批 年轻作者,以期共同做好这一套书。同时,在排版设 计上,紧紧跟随当下畅销书的风向标,大胆启用大腰 封,力求与传统的装帧方式有所区别,以更贴近年轻 人的心理要求。 五是着重打造品牌效应。一种品牌就是一种无形 资产,我们立足中山将近6年时间了,一直强调品牌 的影响力,也打造了一批诸如“中山客”、“廉洁中 山”、“故事中山”等品牌图书,得到了读者的普遍 认可。我想,品牌代表的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美誉度、 可信度,而这些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Hello,中 山”手绘漫画系列从一开始的策划就立足于品牌效应 了,为此我们专门设计了这套书的Logo、函套,还有 手提袋,甚至还有它们的衍生产品——明信片、T恤 、茶杯等。目前,这套书的品牌效应慢慢凸显出来了 ,难能可贵。 出版是个小行业,而且我们是在中山这样的小地 方做出版,难度可想而知。但是,文化是个大产业, 前景一片光明。我们将按照广东人民出版社中山出版 有限公司的出版宗旨——“香山承文脉,好书读百年 ”,全力把“Hello,中山”手绘漫画系列打造成为 品牌图书。 广东人民出版社中山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 何腾 江
内容推荐 三角镇位于中山市东北部,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便利,经济发展迅速。除拥有传统艺术醒狮舞和麒麟舞外,三角的民俗和美食也独具特色。闻名美味的沙栏鸡、棚烧鸭就产自此处。苏嘉威文的《Hello三角》《Hello三角》通过活泼生动的文字,清新脱俗的手绘漫画作品,为年轻读者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三角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