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生编著的《中国石油的丰碑——纪念谢家荣教授诞辰110周年》第一篇文章《杰出的石油地质学家——谢家荣》从12个方面简要介绍了谢家荣对中国石油地质的贡献。《大庆油田发现前的陆相生油理论与谢家荣的贡献》简要回顾了陆相生油理论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过程,概述了中国地质学家对中国陆相生油的地质事实的记述和对陆相生油理论的探索,尤其是被人“遗忘”了的谢家荣对陆相生油理论的探索和贡献,同时论述了大庆油田并不是在陆相生油理论的“指导”下发现的。《谢家荣与中国石油大发现》从六个方面介绍了谢家荣对以大庆油田的发现为开端的中国石油大发现所作的贡献。《20世纪50年代石油勘探战略重点东移与大庆油田发现中的地质科学工作》全面回顾了围绕大庆油田发现历史的争论,回顾了中国地质学家和苏联专家对中国石油远景的论述和三年大规模全面的石油普查工作,在此基础之上尝试评价了谢家荣、黄汲清、李四光对当年石油普查和大庆油田发现的历史功绩,以期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写在本书出版之前
自序
前言
杰出的石油地质学家——谢家荣
1 中国最早的石油调查者
2 中国最早的石油专著作者
3 陕北、四川和台湾油田的积极开拓者
4 中国石油储量的最早计算者
5 坚决反对“中国贫油论”,认为这在地质上没有依据,对中国石油的前景充满信心
6 对在中国东部找油充满了信心
7 最早注意到在东北平原下找油的地质学家之一
8 陆相生油论的倡导者
9 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勘探计划的制定者
10 纠正“油在西北”之说的偏向,在全国含油区和可能含油区进行大规模的全面的石油地质普查
11 制定中国石油普查的正确战略和战术,组织实施和指导全国石油普查工作
12 关注中国的“第二巴库”,注意碳酸盐储油层及各种各样的地层圈闭和断层圈闭
参考文献
Abstract
大庆油田发现前的陆相生油理论与谢家荣的贡献——兼论大庆油田不是在陆相生油理论指导下发现的
1 中国陆相生油的早期描述
2 中国早期陆相生油理论
2.1 谢家荣20世纪30年代初的陆相生油论
2.2 潘钟祥20世纪40年代初的陆相生油论
2.3 黄汲清20世纪40年代初的陆相生油论
2.4 简短的结论
3 20世纪50年代大庆油田发现之前的陆相生油理论
3.1 高振西1950年的论述
3.2 侯德封的论述
3.3 黄汲清1957年的论述
3.4 谢家荣20世纪50年代的论述
3.5 潘钟祥1957年的论述
3.6 简短的结论
4 大庆等油田的发现与陆相生油理论
4.1 大庆油田不是在陆相生油理论指导下发现的
4.2 中国石油大发现与海相陆相生油问题
4.3 谢家荣在《大地构造与找矿》中关于陆相生油的论述
4.4 简短的结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谢家荣与中国石油大发现
1 依据石油生成的理论和中国的地质条件,坚决反对“中国贫油论”,坚信
中国必有油,而且远景一定很大,其储量一定是相当丰富的,推测其分布是很广泛的
2 提出“纠正‘油在西北’之说的偏向,在全国含油区和可能含油区进行大规模的全面的石油地质普查”的石油勘探战略
3 最早注意到在东北平原下找油的地质学家之一
4 对中国石油远景区的预测:对在中国东部找油满怀信心
5 陆相生油论的倡导者
6 对组织新中国石油普查组织工作的重大贡献
7 小结
参考文献
Abstract
20世纪50年代石油普查、勘探战略重点东移与大庆油田发现中的地质科学工作
——纪念谢家荣教授诞辰110周年暨大庆油田发现50周年
1 石油勘探战略重点东移
1.1 历史的回顾
1.2 简短的结论
2 持续了半个世纪的争论
2.1 争论的起因
2.2 权威部门正式认定运用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相继发现了松辽和华北等油田
2.3 黄汲清先生发出通天信
2.4 “权威部门”的“权威”意见
2.5 争论的又一个回合
2.6 争论正未有穷期
2.7 小结
3 中国地质学家关于中国和中国东部油气远景的论述
3.1 1954年以前中国地质学家对中国和中国东部石油远景的论述
3.2 1954年——大规模全面石油普查的前夜——两篇重要地质文献的发表
3.3 1955~1957年间中国地质学家对中国和中国东部石油远景的论述
3.4 简短的结论
4 三年大规模全面的石油地质普查
4.1 第一次石油普查工作会议与1955年的石油普查和普委常委们的工作
4.2 第二次石油普查工作会议和1956年普委常委们的工作
4.3 第三次石油普查工作会议(地质部石油地质专业会议)和谢家荣1957年的石油地质工作
4.4 关于松辽平原石油普查项目的提出
4.5 三年全国石油普查的丰硕成果
4.6 简短的结论
5 苏联专家对在中国东部找油和大庆油田的发现所作的贡献
6 关于李四光对中国石油勘探战略重点东移和大庆油田发现的贡献
6.1 李四光的主要贡献
6.2 种种不实的说法
6.3 关于“按照李四光到新华夏构造体系的坳陷带找油”的指示进行工作
6.4 关于李四光“亲自指导了石油普查的战略选区和部署”
6.5 关于在李四光的理论指导下到中国东部进行石油普查和李四光的石油勘探理论在大庆油田发现中的决定性作用
6.6 简短的结论
7 关于黄汲清对中国石油勘探战略重点东移和大庆油田发现的贡献
7.1 黄汲清的主要贡献
7.2 关于物探先行与黄汲清设计的三条踏勘路线
7.3 关于普委的职能
7.4 谢家荣、黄汲清与1957年以后的石油勘探
7.5 关于用黄汲清的陆相生油理论找到了大庆油田
7.6 简短的结论
8 结束语
参考文献
Abstract
附录:谢家荣论中国找油战略
附录1 谢家荣论中国找油战略的经典语句
附录2 江南探油论
附录3 扩大探油的范围
附录4 中国的产油区和可能含油区
附录5 石油及天然气矿床的普查
附录6 石油普查工作中的若干重要问题
附录7 石油地质的现状、趋势及今后在中国勘探石油的方向
附录8 对于中国若干油气区的看法
附录9 中国的产油区和可能含油区及对今后勘探工作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