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孝经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春秋)孔丘 |
出版社 |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孔丘著的《孝经》一书, 共计十八章, 将社会上各种阶层的人士——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分为五个层级,而就各人的地位与职业,标示出其实践孝亲的法则与途径。《孝经》作为儒家经典之一, 不仅有它的文学和文化价值,而且具备了宣扬孝道、净化心灵的精神和社会价值。今人看《孝经》一书,要与时俱进,辩证看待文中的内容。此外,本书还收录了《二十四孝》故事,辑录古代所传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 作者简介 孔丘(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曾被尊为“至圣”“素王”。 孔子祖先本宋国贵族,其六世祖孔父嘉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后人为避祸由宋奔鲁,遂定居在鲁国。到孔子父亲叔梁纥一代,已家世衰落。孔子三岁时,叔梁纥死。鲁国较为完整地保存了周朝的礼乐制度和文化传统,孔子熏染其中,逐渐成长为闻名遐迩的知礼之人。 目录 二十四孝 孝感动天 亲尝汤药 啮指心痛 单衣顺母 为亲负米 鹿乳奉亲 戏彩娱亲 卖身葬父 为母埋儿 涌泉跃鲤 拾葚供亲 刻木事亲 怀橘遗亲 行佣供母 扇枕温衾 闻雷泣墓 恣蚊饱血 卧冰求鲤 扼虎救父 哭竹生笋 尝粪忧心 乳姑不怠 弃官寻母 涤亲溺器 孝经 开宗明义章第一 天子章第二 诸侯章第三 卿大夫章第四 士章第五 庶人章第六 三才章第七 孝治章第八 圣治章第九 纪孝行章第十 五刑章第十一 广要道章第十二 广至德章第十三 广扬名章第十四 谏诤章第十五 感应章第十六 事君章第十七 丧亲章第十八 附录 序言 中国传统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可称之为孝文 化。传统的中国社会,是植根于孝道之上的社会, 因而孝道是中华文明区别于其他古代文明的重大文 化现象之一。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与文化中,孝文化 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观念与首要文化精神,是中国文 化的显著特色之一。 “孝”字源于中国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距今已 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其原意为“奉先思孝”。据文 献记载,孝文化大约产生或大兴于周代,其初始意 指尊祖敬宗、报本反始和生儿育女、延续生命。至 孔子时,孝从其宗教与哲学意义转化为“善事父母 ”的纯粹伦理意义,从宗族道德转化为家族道德。 在《孝经》中,孝这个反映家庭亲子关系的道德观 念被全面政治化。 孝文化在其演化进程中,不能不打上时代和阶 级的烙印,不能不形成民族性的精华与封建性的糟 粕共存的局面。传统孝文化是以多重性、多元化的 方式进行着历史积淀的,但是它的主体部分仍不失 为中华传统文化宝贵的历史遗产。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 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 统美德。 《孝经》这部书,相传为孔圣人门生所作。据 说是曾子问孝于孔子,退而和学生们讨论研究,由 学生们记载而成的一部书。吕维祺《孝经或问》中 称:“《孝经》为何而作也?曰,以阐发明王以孝 治天下之大经大法而作也。”《汉书·艺文志》上 说:“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 言,故曰孝经。”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社会上奉为 圭皋,人人所应遵守的德操。 《孝经》一书,共计十八章,将社会上各种阶 层的人士——上自君主,下至平民百姓,分为五个 层级,而就各人的地位与职业,标示出其实践孝亲 的法则与途径。这是自古以来读书人必读的一本书 ,所以被列为“十三经”之一。 《孝经》作为儒家经典之一,不仅有它的文学 和文化价值,而且具备了宣扬孝道、净化心灵的精 神和社会价值。现代社会中,有多少人心灵污染, 沉溺在物质欲望中,迷失自我;为了追求感官的享 受,以攫取金钱为人生唯一的目标。更有甚者,有 的人为了金钱,可以亲族反目,兄弟成仇,骨肉相 残。这些可怕的事件,反映了人性的堕落。何以至 于此?因孝道之泯灭。孝是为人立身之本,孝是家 庭和睦之本,孝是国家安康之本,孝是人类延续之 本,孝是一切爱心之本。 我们编写《孝经》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向读 者展示国学的巨大魅力,更是为了让读者通过对《 孝经》的阅读,提高对孝文化的认识,提炼出中华 民族传统文化中值得发扬光大的精神,转变现代人 对传统文化的消极看法。传统文化并非糟粕,只要 我们与时俱进地去理解它,就会发现很多适应现代 社会发展的积极内涵。 本书除了收录《孝经》之外,还在正文之前增 加了《二十四孝》的图片及故事。《二十四孝》相 传为元代郭居敬编,内容是辑录古代所传二十四个 孝子的故事。后来的印本都为文字配上了相应的图 画,又称《二十四孝图》。同时,我们又精选了“ 百孝故事”作为例证,希望通过这些故事更好地将 《孝经》的内容阐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最后 ,我们还加入了朗朗上口的《劝孝歌》和《劝报亲 恩篇》来供大家诵读,使孝的真谛从经典走向平常 百姓生活。 导语 孔丘著的《孝经》除了收录《孝经》之外,还在正文之前增加了《二十四孝》的图片及故事。 《二十四孝》相传为元代郭居敬编,内容是辑录古代所传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后来的印本都为文字配上了相应的图画,又称《二十四孝图》。 同时,本书又精选了“百孝故事”作为例证,希望通过这些故事更好地将《孝经》的内容阐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最后,本书还加入了朗朗上口的《劝孝歌》和《劝报亲恩篇》来供大家诵读,使孝的真谛从经典走向平常百姓生活。 精彩页 孝感动天 原文 〔虞〕舜,姓姚,名重华,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嚚,弟象傲。舜耕于历山,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尧闻之,使总百揆,事以九男,妻以二女。相尧二十有八载,帝遂让以位焉。 队队耕田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译文 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虞舜,姓姚,名重华,是瞽瞍的儿子。虞舜生性非常孝顺。其父瞽瞍愚昧顽钝,继母刻薄愚蠢,弟弟象傲慢无理。(他们都非常不喜欢舜,多次预谋想害死他,但舜非但不记恨他们,而且对继母更加孝顺,对弟弟更加友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他在历山耕种时,有大象替他耕地,有鸟儿代他锄草。帝王尧听 说后,就率领百官去考察他,并让自己的九个儿子与他一起工作,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舜为尧帝做了二十八年的宰相,最后尧将帝位禅让给了他。 评析 这里先要说明一个事实:古人在宣扬“孝道”的时候,往往出于功利的目的,即人若为“孝”,必能获取功名利禄。纵观《二十四孝》的二十四位主人公,最后不是官居高位就是天降横财。舜之所以能登天子位,乃其孝行感动天心之故。 对一个家庭来说,亲人之间的忍让,也是维持一家人和睦相处的法宝,所以为幸福生活着想,“孝”还是必须的,要大力提倡的。 亲尝汤药 原文 [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病三年,帝为之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 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 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译文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一开始被封为代王。对于自己的生母薄太后,文帝一向悉心照料,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夜不阖目、衣不解带地精心照料。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 评析 念及亲恩,其实是无以为报的。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在范围上是无限的,父母对子女的照顾在时间上也是无限的。面对这广大而无限的“慈”,子女照顾父母,是理所应当的。 但是在现代社会,这个观念却受到了冲击。一些年轻人觉得奉养老人应该由社会来承担。如此,怎么还可能有“目不交睫,衣不解带”的孝心呢? 孝本是中国人固有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好好孝顺父母,了解父母生活上的需要,让父母衣食住行没有匮乏,生老病痛有所依靠,给予心理上的慰藉和精神上的和乐,让他们以有儿女为荣,这是我们做子女应承担的责任。 啮指心痛 原文 [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以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 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译文 孔子的弟子曾参,字子舆,对自己的母亲十分的孝顺。他年少时家境贫寒,常上山打柴。有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曾参又不在,情急之下,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在山上就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 “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评析 这是一个母子连心的故事。 虽然到现在都没有办法科学地证明人与人之间存在心灵相通的现象,但人们大多相信血缘或者情感会让一个人与另外一个人产生某种联系。 曾参认为,孝是人们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它存在于人类的自然天性之中。就是由心中的仁爱之情而自然流露出的行为,并非源于外在的约束。他把孝理解为一种柔美的思想意境,力求达到和谐完善。曾子认为和谐的情境应当是“宫中雍雍,外焉肃肃,兄弟僖僖,朋友切切,远者以貌,近者以情”,完全是一派祥和气氛。如果孩子与父母的意见相左,即使是孝子对于父母的言行也不应盲从。对的听从;不对的,则应该用委婉的方式向父母提出来。如果父母固执己见的话,子女就要更尊敬、更孝顺、更诚心,做出最大的努力,在和谐的气氛下,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感动父母。如此“孝道”,才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 P9-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