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刘立波,社会学博士,东北电力大学社会工作系主任、副教授、专业负责人。兼任吉林省社会学会理事、吉林市社会工作协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社会学、灾害社会工作。参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课题多项。先后在《中国青年研究》《广州大学学报》《社会工作》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目录 上篇 第一章 生态现代化理论的产生 一、生态现代化的内涵 二、生态现代化理论产生的背景 第二章 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与实践 一、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先驱及其主张 二、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的发展及实践 三、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反思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三章 中国生态现代化研究 一、中国生态现代化研究的思想 二、中国生态现代化研究的评价 下篇 第四章 环境治理思想 一、环境治理的内涵 二、社会学视角下的环境治理思想 三、环境治理思想的发展特点、原因及反思 第五章 东北老工业区环境治理实践:从共生到制约 一、东北老工业区环境治理案例概述 二、工业恢复与建设时期:目标一致、互利共生 三、发展出现困境与改革时期:对立冲突、相互制约 第六章 东北老工业区环境治理实践:污染企业转型与共赢 一、污染企业转型升级的背景 二、污染企业转型的路径 三、污染企业转型对地方经济社会的有益影响 四、共赢关系的特征 第七章 生态现代化理论与东北老工业区环境治理 一、东北老工业区环境治理的动力机制 二、生态现代化理论与东北老工业区环境治理实践的对照 三、中国特色生态现代化理论的构建 第八章 中国特色生态现代化与我国的环境治理 一、环境善治:中国特色生态现代化的现实要求 二、中国特色生态现代化:我国环境治理目标的实现路径 结语 构建整合式环境治理模式 一、整合式环境治理模式的生成逻辑 二、整合式环境治理模式的内涵、内容及特征 三、构建整合式环境治理模式的现实困境与对策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内容推荐 刘立波著的《生态现代化与环境治理模式研究》讲述了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互利共融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要着力解决的问题。起源于西方的生态现代化理论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以相得益彰,通过技术创新和环境政策的调整能够实现现代化进程的生态转向,该理论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有鉴于此,首先,该选题在梳理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思想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我国传统社会中蕴含的生态现代化思想,并厘清生态现代化理论的核心思想和理念。其次,该选题在对生态环境建设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探讨西方生态环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再次,该选题深入探讨生态现代化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问题,从经济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等三个层面,指出二者具有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构建中国特色的生态环境建设模式问题。最后,该选题基于东北老工业区生态环境治理的实践构建区域性的生态环境建设模式,以为我国相似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