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之乱
迁都之争
缀文之士
江陵围城
元帝焚书
士人北迁
群贤毕至
南北变局
校书麟趾
武帝当国
人质外交
哀江南赋
国医圣手
露门学士
三教论衡
诛灭国贼
太子中人
武帝灭佛
联陈攻齐
文林学馆
周师东讨
自周南返
北齐覆亡
周武宾天
载棺直谏
杨坚矫诏
隋文践祚
协建开皇
国子激辩
东宫属官
平陈之战
怒斗权臣
议乐纷争
太子失位
三才机理
诸王罹祸
炀帝亡国
大唐盛世
附录 江陵北迁南士列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江陵北迁南士(一群才华横溢的梁朝俘虏)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陈志林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目录 侯景之乱 迁都之争 缀文之士 江陵围城 元帝焚书 士人北迁 群贤毕至 南北变局 校书麟趾 武帝当国 人质外交 哀江南赋 国医圣手 露门学士 三教论衡 诛灭国贼 太子中人 武帝灭佛 联陈攻齐 文林学馆 周师东讨 自周南返 北齐覆亡 周武宾天 载棺直谏 杨坚矫诏 隋文践祚 协建开皇 国子激辩 东宫属官 平陈之战 怒斗权臣 议乐纷争 太子失位 三才机理 诸王罹祸 炀帝亡国 大唐盛世 附录 江陵北迁南士列表 精彩页 侯景之乱 北魏在一次军民起义的打击下,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侯景因屡受东魏高氏的猜忌而投靠梁朝,不料他却给江南带来一场始料不及的叛乱。面对侯景之乱,梁朝的王侯公卿将会如何应对? 549年6月12日,有个人死了,饿死的! 此人先是病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悔恨加重了他的病情。他孤独地躺在床上,多日未曾进食,呻吟也变得越来越短促。这一天,他感到嘴里很苦,用微弱的声音提出了人生最后的请求——想要喝一杯蜂蜜水。然而,周围的人仅仅轻蔑地看了他一眼,置若罔闻。终于,他万念俱灰,发出“嗬嗬”两声苦笑之后,撒手人寰。 死者名叫萧衍,是梁朝的皇帝,后世称他“梁武帝”。这位喜爱文学、崇奉佛教、生活简朴到无可挑剔的君主,执政四十八年后,驾崩于梁都建康的净居殿,享年八十六岁。 梁武帝萧衍之死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由于他一时糊涂,在临终前的数月里,遭逢了一次本可避免的叛乱。梁武帝便在叛军的幽困之下,含恨而终。 叛乱的发起人名叫侯景,祖籍怀朔,羯族,原是北魏负责驻守边塞的一名镇兵,在一场旷日持久的旱灾引发的北魏军民大起义中,侯景加入义军,跟随主将葛荣一起反抗北魏政府。可是,当北魏权臣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掌控北魏军政大权后,侯景转投尔朱荣门下,帮助政府军清剿葛荣的义军。未几,侯景再度背叛尔朱氏,投奔山东起事的好友高欢,并协助高欢推翻北魏,建立东魏,最终形成了东魏、西魏、梁朝三足鼎立的局面。 侯景因功受封河南道大行台,拥兵十余万,专制河南十三州。但是,他的反复无常引起了高氏的猜忌,特别是高欢之子高澄执掌东魏后,更是急于铲除侯景这个心腹大患,接连对他展开政治诱杀和军事攻伐。侯景自感在北方难以立足,只好向江南的梁朝称臣,以求自保。 侯景的来降,曾一度招致梁朝官员的集体反对,他们强烈建议梁武帝萧衍拒纳这位朝秦暮楚之徒。可是,梁武帝却忽略了公卿百官的善意提醒,接纳侯景并给他封官赐爵。 梁朝司义侍郎周弘正精通玄象和占卜,他见皇帝一意孤行,在预言国家命运的时候,不禁大声疾呼:“侯景将是梁朝的乱阶之源啊!” 然而,自东晋以来,偏安江南的汉族政权对北伐的幻想和对大一统的渴望,使得梁武帝产生了错觉,他认为原本强大的北魏经由战乱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乃是他崇信的佛祖恩赐给梁朝的一次绝美的统一良机。年届耄耋的萧衍多么期待有生之年能够亲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盛况!所以,侯景举十三州来降,成了他无法抗拒的诱惑。 但是,侯景的归降仅停留在名义上,他仍旧镇守在原有的辖区,从不入朝,而梁朝却给他提供了许多军用物资和补给保障。 548年12月,当侯景的军队偷偷渡过长江兵临建康的时候,梁武帝终于清醒了过来,狼子终有野心,出尔总又反尔!在失望的哀叹声中,梁武帝将保卫都城的指挥权交给了皇太子萧纲。 梁朝实行文人治国,武职多委外任,这是为了防范南朝历史上多次发生的武将篡权事件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因此,留守建康的官员多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士大夫。就连临危受命的皇太子萧纲,从小接受的也仅是经学和文学教育,严重缺乏军事攻守的基本训练,故而他的防御布局充斥着诸多措手不及下的慌乱迹象。 为了应对侯景的第一波攻击,萧纲命令东宫学士、建康令庾信率领宫中文武千余人,驻屯于建康的南方门户朱雀航,希望借此阻止叛军攻城的步伐。庾信擅长《春秋左氏传》,又能创作优美的诗文,但是他完全不懂得战争的手段。当铁面罩头的侯景军队向都城款款而来时,庾信根本无法战胜内心的恐惧,竟然放弃了坚守营盘的责任,胆怯地退回城中,致使叛军迅速地包围了建康城。 皇太子萧纲久处太子之位,却对官员缺乏起码的认知,因此,很难进行知人善任的调配,临时抱佛脚式的兵书研读亦不能在战争实践中立竿见影。在内奸的配合下,建康的外城很快陷落了,所有的守备力量不得不退入内城。 巨大的恐慌笼罩了整座建康城,绝望和哭泣突显着战争的无情。安城内史王褒意识到,士气的强弱将会影响最终的结局。他穿梭于兵卒之间,巡视于队列之内,激励斗志,安抚军心,内城的防守局面才得以继续保持。可是,此时解围的全部希望只能寄托于援军的到来。 梁朝实行分封制。萧衍将全数子孙派驻到各地充任诸侯王,只留下拥有法定继位权力的皇太子相伴左右。他的初衷是希望这些在地方上拥有行政、军事、经济权力的王侯子孙,平时镇守四方,战时出兵勤王,皇权交接时又可免于对皇太子的威胁。但是,就像许多建立在美好愿景基础上的政治制度一样,梁朝的分封制在兵临城下之时,带来了始料不及的哀伤。各地诸侯王接到建康军情之后,非但没有半点紧迫感,反倒欣喜若狂。因为他们各自都想成为未来梁朝的新主人,所以由衷期待建康城中那位垂垂暮年的老皇帝和皇权的顺位继承人早日死于叛军之手,侯景的反叛行为竟然得到了诸侯势力匪夷所思的默许!虽然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诸侯们皆表示愿意出兵解围,但 导语 陈志林著的《江陵北迁南士(一群才华横溢的梁朝俘虏)》在历史事件中讲述士人的人生,透过士人悲伤、奋进又奇特的一生讲述历史。公元549侯景之乱到公元618年唐朝建立,中国历史上朝代更迭,众多南士被迫北迁。一群自江陵被俘的梁朝南士开始北迁——入北之初的江陵南士虽在一定程度受到礼遇,但大多闲置不用。三年后,北周取代西魏,南士开启了在北朝的政治生涯。他们在麟趾殿校订经史书籍、露门学馆讲授南朝文化、三教论衡时广传儒家思想、诛除国贼时辅助皇权政治、周武灭佛时提供学术参佐、平定北齐时贡献良谋妙计……581年,在南士的帮助下,杨坚篡夺了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江陵北迁南士再度投身到法律、官学、礼制、乐制、天文等领域的建设中。 内容推荐 陈志林著的《江陵北迁南士(一群才华横溢的梁朝俘虏)》以正史为基础,以时间为序列,讲述了一群被俘虏到长安的梁朝士大夫的故事。 南北朝时期,汉族政权偏安江南一隅,少数民族政权控制整个北方。555年,西魏攻破梁都江陵,杀死梁元帝萧绎,并将满朝官员驱入长安。这批梁朝士大夫历经西魏、北周、大隋三个朝代,可谓命运多舛。但是,他们却以一种独有的方式将南朝正统文化传入北方,极大促进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江陵北迁南士是被乱世掩盖了光芒的群体,在中国文化史上,他们默默建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