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前言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思路及主要成果简述
第1章 研究区自然和地质环境条件
第一节 研究区自然地理条件
第二节 贵州矿产资源概况
第三节 地质环境条件
一、地形地貌
二、地层岩性
三、地质构造
四、水文地质条件
第四节 人类工程活动概况
一、水利水电开发
二、矿产开发
三、交通建设
四、城镇建设及农村民房改建
第2章 贵州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
第一节 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发育现状
一、滑坡地质灾害
二、崩塌地质灾害类型
三、泥石流地质灾害
四、其他地质灾害
第二节 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岩石地层与地质灾害
二、地形地貌与地质灾害
三、地质构造与地质灾害
四、地震诱发次生地质灾害
五、岩土体结构特性与地质灾害
六、水文地质与地质灾害
七、气象条件与地质灾害
八、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灾害
第三节 地质灾害发育规律
第3章 岩溶山地典型斜坡工程地质分类
第一节 贵州地貌特征及地质灾害发育内动力作用
一、贵州地貌特征
二、贵州地质灾害发育的内动力作用
第二节 区域地壳稳定性
一、稳定地区
二、相对稳定地区
三、次稳定地区
四、次不稳定地区
五、不稳定地区
第三节 地质灾害发育的岩土物质基础
一、岩土体性质与结构
二、构造一岩土体分区
第四节 研究区工程地质分区
一、工程地质区及亚区的划分
二、各T程地质区的特征
第五节 研究区斜坡工程地质分类
一、工程地质岩组
二、斜坡工程地质类型
第4章 岩溶山地重大地质灾害早期识别体系
第一节 基于变形破坏模式的地质体结构分类研究
一、斜坡演化过程和规律
二、贵州典型斜坡结构类型及变形破坏模式
第二节 典型崩滑地质灾害案例调研及其共性特征分析
一、典型崩塌灾害早期识别图谱及关键致灾因子
二、典型滑坡灾害早期识别图谱及关键致灾因子
第三节 潜在地质灾害体识别指标体系研究
一、崩塌识别指标
二、滑坡识别指标
第四节 潜在地质灾害体识别方法体系研究
一、崩塌现场评判
二、滑坡现场评判
三、不稳定斜坡现场评判
四、泥石流现场评判
第5章 多尺度岩溶山地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示范
第一节 典型破坏模式的危岩单体风险评价示范
一、滑塌式危岩
二、倾倒式危岩
三、坠落式危岩
第二节 采空区控制型滑坡风险评价示范
一、马达岭煤矿区地质环境背景
二、马达岭滑坡运动特征分析
三、马达岭滑坡灾害风险评价
第三节 小流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示范(羊水河)
一、龙洞沟
二、姚孔沟
三、平安磷矿支沟
四、其他沟次生泥石流风险评价
第四节 县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示范(开阳县)
一、开阳概况
二、开阳县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
三、评价专题数据
四、评价基本单元选择
五、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
六、易损性分析
七、风险分析
第五节 省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示范
一、地质环境背景
二、贵州省地质灾害空间分布规律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
四、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及评价
五、易损性分析
六、风险分析制图
第6章 岩溶山地重大地质灾害成灾模式研究
第一节 重大崩滑地质灾害发育模式
一、边坡破坏基本类型
二、贵州省崩滑主要发育模式
第二节 典型重大地质灾害机理研究
一、贵州关岭滑坡全程动力特性分析
二、福泉小坝滑坡数值模拟研究
三、贵州纳雍“8·28”崩塌成因分析
第三节 重大崩滑地质灾害成灾模式
一、变形体一潜在威胁模式
二、滑坡一随动破坏模式
三、滑坡一高速碎屑流模式
四、滑坡一堰塞坝堵江模式
五、滑坡一高涌浪模式
第四节 突发性地质灾害发育规律
一、弱面控制型滑坡
二、关键块体型滑坡
三、采空区控制型崩塌和滑坡
第7章 岩溶山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究
第一节 贵州地区降雨型崩滑灾害预警模型与判据
第二节 基于变形的滑坡预警模型研究
一、滑坡的四级预警级别
二、滑坡切线角预警判据
三、斜坡变形的加速度特征和预警判据
四、斜坡各变形阶段的稳定性及其预警判据
第三节 单体崩滑灾害临滑预警模型和判据研究
一、降雨诱发单体滑坡的预警模型
二、崩塌预警模型和预警判据
第四节 贵州省崩滑灾害的综合预警预报
第五节 贵州省典型崩滑灾害预警模型和判据
第8章 基于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及星载雷达系统的地质灾害监测技术
第一节 北斗实时监测系统概述
一、系统平台架构
二、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三、系统软件架构
第二节 北斗实时监测系统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