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难道一切都是我的错吗(重构你的家庭亲密关系)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李松蔚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李松蔚: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注册心理师,专栏作者,一个女孩的父亲。 目录 1 认知误区:你是否自己主动选择了不幸 我不应该被如此对待 某种意义上,越能展现出不幸的人,就越有力量。 “我是抑郁症,你帮不了我” 我们用标签给自己制造了一个怪圈。 那些道理很好,但我只是在吐槽 “心理学的理论总给人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 “不是你的错,你干吗还不走出来呢!” 想一想自己能做什么,未必真的能做到什么,但这种态度会让世 界变得稍微好一点儿。 你不面对它,不等于它不存在 通过黑色的想象,我们改变的是一个人在现实中的心态。 痛苦是无法掌控的 我们常常不愿意接受这个真相。 我管不住孩子玩游戏,所以游戏公司该替我管 不要指望每一样有趣的东西,都能自觉地给自己增加一个“防沉 迷系统”。 2 关系视角: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分清你和我,不等于不管你死活 课题分离跟“不顾别人感受,我行我素”完全是两种活法。 “怎么可以有这种人?” 你有你的期待,而别人有别人的行事逻辑。 如何正确安慰一个倒苦水的人 我们听着,赞同、安慰,但是绝不把它看成是对我们的召唤。 你的好心指点有时会适得其反 创造一个纯粹留给对方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他是自由的,只有 真实的反馈需要面对,而没有谁规定他必须“怎么做”。 不评价的交流方式是怎样的 通过不带有评价的交流,我们在做一件事:描述经验本身。 人自私一点儿,未必对别人没有贡献 你发现他自私的一面,也许反而更好。 3 亲密困境:你是否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凭什么每次让步的人都是我?” 对亲密的依赖和恐惧让我们彼此靠拢、彼此伤害,又彼此珍惜。 回一次家受到一万点伤害? 每个人都局限于自己的立场当中。 别人说的,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在哄你 我对别人的感知,由我做主。 有时候,“不靠谱”的父母也很重要 我们用怎样的态度来面对错误,是付之一笑还是事事计较,也许 会传递出不同的力量。 放轻松,不过是在孩子面前吵个架而已 一旦我们吵架了,破碎的也是我们的自恋感。 为了孩子,好好离婚 孩子的成长,永远离不开两个人的共同参与。 4 育儿观察:请把孩子当作与自己一样的人 孩子的需要,并不是世界上唯一的需要 有了孩子,我还是我自己,我一直都是我自己。 一个孩子的“网络成瘾” 想办法也没有用,反正孩子也不会听。 成人的规则与儿童的江湖 小朋友的人际关系根本是一个野蛮生长的无序世界。 育儿文章说得很对,但你最好不要看 学会对“改变”这件事心怀敬畏,尊重生活中那些“错误”。 未来社会,孩子最需要的心理品质是什么? 跟你无法控制的世界相处。 孩子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恰恰是因为你的重视 “悖论干预”是一种极高明的干预手段。 就算看不惯别人家的育儿方式,也可以允许它先存在着 彼此不同,但谁也不比谁更优越。 5 家庭系统:家庭当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合谋 确定的一代和不确定的一代 我不需要抱着“唯一正确”的生活方式来应对生活本身。 我们真的可以挣脱原生家庭吗? “代际传递”,我们可能意识不到我们身上有多少东西来自父母。 我们能帮孩子制造“主动性”吗? 孩子主动做什么,只能听从孩子本身。大人唯一能管好的只有 自己。 我压根儿就不信“丧偶式育儿”那一套 如何让家庭重新“发现”父亲的存在? 孩子有分离焦虑,大人也有分离焦虑 焦虑背后,都隐藏着一种失落。 精彩页 △我不应该被如此对待 某种意义上,越能展现出不幸的人,就越有力量。 关于霸凌事件的讨论,最让人欣慰的一点,就是很多曾经有过类似遭遇的人站出来发声。有的人说,我活了几十年,从来不敢把这件事告诉别人。直到今天,才觉得可以说出来了。这是他们的成长,也反映了风气的进步。 一个没有纷争伤害的社会,当然是理想世界。但是,如果不可避免地还是会被伤害,而受害者不需要过了几十年才敢讲出来,而是在事件发生当时,就知道自己受委屈了,立刻找人求助,向人倾吐,这也是一种进步。 最起码,受害者知道“我不应该被如此对待”。 一 这是最近想到的一个角度。 由于职业的原因,我常年打交道的都是各种不如意的人。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各种的烦恼与不幸。从一个角度来看,这些人相信自己是低人一等的“弱者”。但是换一个角度,一个人把自己的不幸讲出来,多少也证明了他的底气和信心。能看见自己的“不幸”,意味着他们对生活是充满更高期望的。 我总是问他们:“你们是怎么想到来做心理咨询的呢?” 他们的回答五花八门,但核心都包含了一个意思,就是他们意识到,这不是他们想要的生活,他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不光是意识到这一点,有的人说,他们已经忍受了许多年,但几乎没有改变的念头,是因为他们并不相信那是可以改变的——他们带着痛苦来求助,说明他们终于攒足了挑战痛苦的勇气。 看到这一点,会让人在同情之余感到振奋。我再问他们:“是什么让你在最近有了这种勇气呢?”他们会告诉我,他们终于开始相信,一切可以变得更好。某一些事情让他们获得了力量,他们开始允许自己设想更好的可能性。 二 在农村,我曾经为一些处于底层的人提供过福利性质的咨询服务。但这些人反而坐立不安,找不到想谈的主题。某种意义上,真正不幸的人感知不到自己是“不幸”的。生活不就该是这样吗,有什么可抱怨的呢——抱怨,说明他清楚更好的生活是什么样。我认识一个山西人,·他说:“在我家,空气乌黑乌黑的,我们从来也不觉得有什么。这几年,才知道原来那就是雾霾啊!” 面对苦难,承认苦难,是走出苦难的第一步。 孩子被打了,是一个悲剧。被打了之后能够向父母哭诉,是不幸中的万幸。凭这一点,说明孩子心中清楚自己不应该受气,而且相信父母可以为自己撑腰。有的父母一听说孩子被欺负,第一反应就是:“你怎么这么懦弱?给我打回去!”久而久之,孩子不会再向他们求助。有的父母说:“哭个屁,哭能解决问题吗?”孩子就不会再哭。能让孩子哭出来,是父母送给孩子的礼物。 某种意义上,越能展现出不幸的人,就越有力量。 哭诉的声音,听起来很弱势,人人都心疼。但弱不是绝对的。老子就提出过,柔弱胜刚强。一旦呈现出弱势,天平就开始倾斜。公众听到哭声,知道世间有了不平;父母听到哭声,心疼孩子受到了委屈,要求施害者付出代价。要求得不到满足,于是掀起舆论风暴,反而吓得打人的孩子一时不敢出门。 P3-5 导语 知名心理学家、知乎优秀心理学答主、《奇葩大会》高晓松、蔡康永、马东盛赞的心理学者、李松蔚首部作品——《难道一切都是我的错吗(重构你的家庭亲密关系)》。 结合十年心理咨询治疗经验,科学运用“系统式家庭理论”,全面梳理家庭中的多重矛盾,解决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亲密关系困境、育儿难题、关系黑洞! 内容推荐 关于家庭关系的所有困惑,你都可以在这本由李松蔚著的《难道一切都是我的错吗(重构你的家庭亲密关系)》中解决。通过这本书你可以: 刷新认知误区:我们经常用标签给自己制造了一个怪圈,我们要接受客观事实的真相,改变一个人在现实中的心态。 转换关系视角: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我们要尝试采用课题分离的方式,创造一个纯粹留给彼此的空间。 脱离亲密困境:每个人都局限在自己的立场当中,我们用怎样的态度来面对错误,会传递出不同的力量。 解决育儿难题:未来社会,孩子最需要的心理品质,是跟他(她)无法控制的世界相处。 重塑家庭系统:面对原生家庭中的代际传递、丧偶式育儿、分离焦虑等问题,大人唯一能管好的只有自己。 与这个世界的不可控相处,是我们一生的课题。——李松蔚 √课题分离 √不评价的交流方式 √黑色想象 √尊重对方选择权 √正视自己的软弱 …… 一切家庭关系难题,总有一种解决方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