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难道一切都是我的错吗(重构你的家庭亲密关系)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李松蔚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李松蔚: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注册心理师,专栏作者,一个女孩的父亲。
目录
1 认知误区:你是否自己主动选择了不幸
我不应该被如此对待
某种意义上,越能展现出不幸的人,就越有力量。
“我是抑郁症,你帮不了我”
我们用标签给自己制造了一个怪圈。
那些道理很好,但我只是在吐槽
“心理学的理论总给人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
“不是你的错,你干吗还不走出来呢!”
想一想自己能做什么,未必真的能做到什么,但这种态度会让世
界变得稍微好一点儿。
你不面对它,不等于它不存在
通过黑色的想象,我们改变的是一个人在现实中的心态。
痛苦是无法掌控的
我们常常不愿意接受这个真相。
我管不住孩子玩游戏,所以游戏公司该替我管
不要指望每一样有趣的东西,都能自觉地给自己增加一个“防沉
迷系统”。
2 关系视角: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分清你和我,不等于不管你死活
课题分离跟“不顾别人感受,我行我素”完全是两种活法。
“怎么可以有这种人?”
你有你的期待,而别人有别人的行事逻辑。
如何正确安慰一个倒苦水的人
我们听着,赞同、安慰,但是绝不把它看成是对我们的召唤。
你的好心指点有时会适得其反
创造一个纯粹留给对方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他是自由的,只有
真实的反馈需要面对,而没有谁规定他必须“怎么做”。
不评价的交流方式是怎样的
通过不带有评价的交流,我们在做一件事:描述经验本身。
人自私一点儿,未必对别人没有贡献
你发现他自私的一面,也许反而更好。
3 亲密困境:你是否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凭什么每次让步的人都是我?”
对亲密的依赖和恐惧让我们彼此靠拢、彼此伤害,又彼此珍惜。
回一次家受到一万点伤害?
每个人都局限于自己的立场当中。
别人说的,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在哄你
我对别人的感知,由我做主。
有时候,“不靠谱”的父母也很重要
我们用怎样的态度来面对错误,是付之一笑还是事事计较,也许
会传递出不同的力量。
放轻松,不过是在孩子面前吵个架而已
一旦我们吵架了,破碎的也是我们的自恋感。
为了孩子,好好离婚
孩子的成长,永远离不开两个人的共同参与。
4 育儿观察:请把孩子当作与自己一样的人
孩子的需要,并不是世界上唯一的需要
有了孩子,我还是我自己,我一直都是我自己。
一个孩子的“网络成瘾”
想办法也没有用,反正孩子也不会听。
成人的规则与儿童的江湖
小朋友的人际关系根本是一个野蛮生长的无序世界。
育儿文章说得很对,但你最好不要看
学会对“改变”这件事心怀敬畏,尊重生活中那些“错误”。
未来社会,孩子最需要的心理品质是什么?
跟你无法控制的世界相处。
孩子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恰恰是因为你的重视
“悖论干预”是一种极高明的干预手段。
就算看不惯别人家的育儿方式,也可以允许它先存在着
彼此不同,但谁也不比谁更优越。
5 家庭系统:家庭当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合谋
确定的一代和不确定的一代
我不需要抱着“唯一正确”的生活方式来应对生活本身。
我们真的可以挣脱原生家庭吗?
“代际传递”,我们可能意识不到我们身上有多少东西来自父母。
我们能帮孩子制造“主动性”吗?
孩子主动做什么,只能听从孩子本身。大人唯一能管好的只有
自己。
我压根儿就不信“丧偶式育儿”那一套
如何让家庭重新“发现”父亲的存在?
孩子有分离焦虑,大人也有分离焦虑
焦虑背后,都隐藏着一种失落。
精彩页
△我不应该被如此对待
某种意义上,越能展现出不幸的人,就越有力量。
关于霸凌事件的讨论,最让人欣慰的一点,就是很多曾经有过类似遭遇的人站出来发声。有的人说,我活了几十年,从来不敢把这件事告诉别人。直到今天,才觉得可以说出来了。这是他们的成长,也反映了风气的进步。
一个没有纷争伤害的社会,当然是理想世界。但是,如果不可避免地还是会被伤害,而受害者不需要过了几十年才敢讲出来,而是在事件发生当时,就知道自己受委屈了,立刻找人求助,向人倾吐,这也是一种进步。
最起码,受害者知道“我不应该被如此对待”。

这是最近想到的一个角度。
由于职业的原因,我常年打交道的都是各种不如意的人。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各种的烦恼与不幸。从一个角度来看,这些人相信自己是低人一等的“弱者”。但是换一个角度,一个人把自己的不幸讲出来,多少也证明了他的底气和信心。能看见自己的“不幸”,意味着他们对生活是充满更高期望的。
我总是问他们:“你们是怎么想到来做心理咨询的呢?”
他们的回答五花八门,但核心都包含了一个意思,就是他们意识到,这不是他们想要的生活,他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不光是意识到这一点,有的人说,他们已经忍受了许多年,但几乎没有改变的念头,是因为他们并不相信那是可以改变的——他们带着痛苦来求助,说明他们终于攒足了挑战痛苦的勇气。
看到这一点,会让人在同情之余感到振奋。我再问他们:“是什么让你在最近有了这种勇气呢?”他们会告诉我,他们终于开始相信,一切可以变得更好。某一些事情让他们获得了力量,他们开始允许自己设想更好的可能性。

在农村,我曾经为一些处于底层的人提供过福利性质的咨询服务。但这些人反而坐立不安,找不到想谈的主题。某种意义上,真正不幸的人感知不到自己是“不幸”的。生活不就该是这样吗,有什么可抱怨的呢——抱怨,说明他清楚更好的生活是什么样。我认识一个山西人,·他说:“在我家,空气乌黑乌黑的,我们从来也不觉得有什么。这几年,才知道原来那就是雾霾啊!”
面对苦难,承认苦难,是走出苦难的第一步。
孩子被打了,是一个悲剧。被打了之后能够向父母哭诉,是不幸中的万幸。凭这一点,说明孩子心中清楚自己不应该受气,而且相信父母可以为自己撑腰。有的父母一听说孩子被欺负,第一反应就是:“你怎么这么懦弱?给我打回去!”久而久之,孩子不会再向他们求助。有的父母说:“哭个屁,哭能解决问题吗?”孩子就不会再哭。能让孩子哭出来,是父母送给孩子的礼物。
某种意义上,越能展现出不幸的人,就越有力量。
哭诉的声音,听起来很弱势,人人都心疼。但弱不是绝对的。老子就提出过,柔弱胜刚强。一旦呈现出弱势,天平就开始倾斜。公众听到哭声,知道世间有了不平;父母听到哭声,心疼孩子受到了委屈,要求施害者付出代价。要求得不到满足,于是掀起舆论风暴,反而吓得打人的孩子一时不敢出门。
P3-5
导语
知名心理学家、知乎优秀心理学答主、《奇葩大会》高晓松、蔡康永、马东盛赞的心理学者、李松蔚首部作品——《难道一切都是我的错吗(重构你的家庭亲密关系)》。
结合十年心理咨询治疗经验,科学运用“系统式家庭理论”,全面梳理家庭中的多重矛盾,解决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亲密关系困境、育儿难题、关系黑洞!
内容推荐
关于家庭关系的所有困惑,你都可以在这本由李松蔚著的《难道一切都是我的错吗(重构你的家庭亲密关系)》中解决。通过这本书你可以:
刷新认知误区:我们经常用标签给自己制造了一个怪圈,我们要接受客观事实的真相,改变一个人在现实中的心态。
转换关系视角: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我们要尝试采用课题分离的方式,创造一个纯粹留给彼此的空间。
脱离亲密困境:每个人都局限在自己的立场当中,我们用怎样的态度来面对错误,会传递出不同的力量。
解决育儿难题:未来社会,孩子最需要的心理品质,是跟他(她)无法控制的世界相处。
重塑家庭系统:面对原生家庭中的代际传递、丧偶式育儿、分离焦虑等问题,大人唯一能管好的只有自己。
与这个世界的不可控相处,是我们一生的课题。——李松蔚
√课题分离
√不评价的交流方式
√黑色想象
√尊重对方选择权
√正视自己的软弱
……
一切家庭关系难题,总有一种解决方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