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孙立新、孟钟捷、范丁梁著的《联邦德国史学研究(以关于纳粹问题的史学争论为中心)》讲述了在联邦德国,纳粹主义可谓一个无论如何都无法回避的重大历史问题。与之相关的史学争论也层出不穷,蔚为激烈。在1949一1900年两个德国同时并存且相互对峙期间,“菲舍尔争论”、“关于德意志特殊道路命题的争论”和“历史学家之争”等针对纳粹历史而爆发的重大史学争论就赋予“波恩共和国”一种“争论文化”特质。1990年两德统一后,“关于武装部队罪行展览之争”、“戈德哈根辩论”和“关于1940—1945年大轰炸的争论”又相继发生,再为联邦德国“克服过去”增添奇观。时至今日,“纳粹主义的第二段历史”仍未结束,如何面对德意志民族的历史重负,仍是考验德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政治觉悟和历史责任心的严肃问题。研究关于纳粹主义的史学争论,不仅有助于了解德国在“克服过去”过程中所经历的波折,把握当代德国政治和社会文化的脉搏,也有利于比较准确地书写联邦德国史学史,更深刻地认识和领悟历史研究的政治和社会功能。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联邦德国政界的历史反思 第一节 占领时期的自我批评与辩解 第二节 重建时期的有限反思 第三节 1960—1970年代的重大突破 第四节 历史反思的逆转与守望 小结 第二章 联邦德国史学理论的发展演变 第一节 二战后德国史学的重建 第二节 社会史研究的重新兴起 第三节 批判的社会史学派的形成 第四节 1980年代以来的史学多元化 小结 第三章 菲舍尔争论 第一节 争论发生的历史政治背景 第二节 争论始末 第三节 争论的意义和影响 小结 第四章 关于德意志特殊道路命题的争论 第一节 “德意志特殊道路”概念的由来 第二节 争论始末 第三节 特殊道路范式的传承与传播 小结 第五章 历史学家之争 第一节 历史政策与政治分野 第二节 学术立场与阵营构成 第三节 代际性与学科定位 第四节 职业领域与争论战场 小结 第六章 关于武装部队罪行展览的争论 第一节 争论始末 第二节 关于历史认识主体的问题:历史书写的资质是什么? 第三节 关于历史认识方式的问题:“一概而论”还是“个别原则”? 第四节 关于以照片呈现历史的问题:以图证史的可行性与局限性 小结 第七章 戈德哈根辩论 第一节 学术和社会背景 第二节 戈德哈根其人和著作 第三节 争论始末 第四节 争论的特点 小结 第八章 关于1940—1945年盟军大轰炸的争论 第一节 英、美空军对德国的“战略轰炸” 第二节 战后初年及冷战时期的辩护、推责和禁忌 第三节 冷战后受害者记忆的复苏与大轰炸争论 第四节 反思与批评 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德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二战史叙述 附录2 联邦德国极右派政党初探——以“德国民族民主党”为中心 人名译名索引 后记
导语 孙立新、孟钟捷、范丁梁著的《联邦德国史学研究(以关于纳粹问题的史学争论为中心)》力图在充分掌握原始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新兴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对联邦德国有关纳粹问题的重大史学争论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探讨,不仅彻底搞清历次争论的缘起和进程,还深刻揭示其特征和实质,科学地总结其后果和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