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印度独立运动/世界史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尚劝余 |
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尚劝余等著的《印度独立运动/世界史丛书》对1857-1947年印度独立运动作了全面系统的叙述,包括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国大党的诞生及早期活动、1905-1908年印度民族革命运动、穆斯林联盟的诞生及活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印度民族运动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20世纪30年代的文明不服从运动、国大党省自治、20世纪40年代的“退出印度”运动、最后独立等内容,勾勒了跌宕起伏的印度民族运动的历史轨迹和演进历程。 作者简介 尚劝余,历史学博士学位,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中国南亚学会理事,在国外多个学术组织兼职。主要研究方向为南亚史和印度史。著有《尼赫鲁时代中国和印度的关系》《圣雄甘地宗教哲学研究》《尼赫鲁与甘地的历史交往》《尼赫鲁研究》《印度人》《莫卧儿帝国》《阿拉伯帝国》《世界十大探险家》《欧洲文明简史》《西方人物的故事》《拉脱维亚汉语教学研究与探索》等。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 第一节 起义爆发的原因 一、英国殖民统治的强化 二、农民手工业者陷入绝境 三、王公地主惨遭剥夺 四、印度土兵不堪其辱 第二节 起义的进程及结局 一、起义的酝酿 二、米鲁特土兵揭竿而起 三、德里起义政权的建立 四、起义的迅猛扩展 五、城市保卫战 六、起义后期的游击战 七、起义的失败 第三节 起义失败的原因 一、绝大多数封建王公和地主站在英国殖民者一边 二、领导起义的封建王公和地主置下层民众要求于不顾 三、各自为政,四分五裂 四、军事技术力量对比悬殊 五、资产阶级置身起义之外 第四节 起义的性质 一、兵变或封建王公叛乱 二、民族起义或民族独立战争 三、中间观点 四、小结 第五节 起义的特点 一、以恢复全印度独立为目标 二、土兵与民众一同起义 三、印度教徒与穆斯林并肩战斗 四、具有反封建性质 第六节 起义的意义 一、推动了印度社会的发展进程 二、树立了反英斗争的传统 三、支持了亚洲其他国家的反英斗争 第二章 国大党的诞生及早期活动 第一节 国大党成立的背景 一、民族资本的发展 二、区域性民族组织的建立 三、民族运动理论的形成 四、建立全国统一组织的趋势 五、殖民当局的两手策略 第二节 国大党的诞生 一、民族主义者的酝酿 二、殖民统治者的笼络 三、国大党的成立 四、阶级构成 第三节 国大党的早期活动 一、早期代表人物 二、早期活动概况 三、与殖民统治者的关系 四、与地主阶级的关系 五、与土邦王公的关系 六、组织系统的建立 七、党内分歧的表面化 八、早期活动的意义 第三章 1905-1908年印度民族革命运动 第一节 民族革命运动的背景 一、社会经济状况 二、寇松的倒行逆施 三、国际形势的影响 第二节 民族革命运动的进程 一、孟加拉分治阴谋 二、温和派的反抗 三、激进派的斗争 四、秘密革命组织的活动 五、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六、国大党的分裂 七、孟买工人总罢工 八、立宪改革骗局 第三节 民族革命运动总结 一、运动的性质 二、运动的领导权 三、运动失败的原因 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第四章 穆斯林联盟的诞生及活动 第一节 穆斯林启蒙活动 一、启蒙活动的开始 二、主要启蒙活动家 三、与国大党的分歧 四、分歧的原因 第二节 穆斯林联盟的成立 一、成立背景 二、早期活动 三、政策转变 第五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印度民族运动的发展 第一节 印度被拖入战争 一、英国的战时掠夺 二、民族资本的发展 三、国大党和穆盟对战争的态度 第二节 秘密革命组织的活动 一、国外秘密革命组织 二、国内秘密革命组织 三、两次流产的起义 四、小结 第三节 民族力量的壮大与重组 一、自治运动的兴起 二、国大党的统一 三、国大党与穆盟的合作 四、《蒙太古改革方案》 第六章 20世纪20年代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第一节 战后初期的政治形势 一、民族意识的增长 二、1919年《印度政府组织法》 三、甘地的早期活动 四、反《罗拉特法》斗争 第二节 第一次全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一、哈里发运动 二、国大党那格浦尔年会 三、不合作运动迅猛发展 四、不合作运动的中止 五、贾·尼赫鲁与甘地的分歧和对话 第七章 20世纪30年代的文明不服从运动 第一节 民族主义政治力量的重组与发展 一、不变派与主变派之争 二、青年独立派的崛起 第二节 文明不服从运动 一、运动的开始 二、运动的发展 三、武装起义 四、运动的中止 五、运动的恢复与停止 第八章 国大党省自治 第一节 省自治的出笼 一、民族运动路线之争 二、1935年《印度政府组织法》 第二节 省自治的实施 一、省立法会议选举 二、省自治的成就 第三节 省自治的终结 一、国大党内部冲突激化 二、教派纷争加剧 第九章 20世纪40年代的“退出印度”运动 第一节 “退出印度”运动的原因 一、第一次危机 二、第二次危机 三、第三次危机 四、《退出印度决议》 第二节 “退出印度”运动的进程 一、运动的爆发 二、第一阶段 三、第二阶段 四、第三阶段 第三节 “退出印度”运动的性质 一、自发抑或预先计划 二、暴力抑或非暴力 第四节 “退出印度”运动的意义 一、甘地非暴力理想的破灭 二、印度民族独立斗争的里程碑 第十章 午夜新生 第一节 战后印度民族运动的高涨 序言 印度独立运动(1857-1947)是印度近现代史上 波澜壮阔的一页,也是世界近现代史上浓墨重彩的一 笔,以其独具特色的历程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 灭的印记。 19世纪,在印度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如雨后春笋破 土而出的时候,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了 。这次印度民族大起义被西方称之为“雇佣军兵变” 或“土兵起义”。它是印度历史上第一次由下层人民 、土兵和部分王公贵族参加的全国性反英武装起义。 卷入起义的地区占全印面积的1/6,波及北印度、中 印度和南印度的广大地区,人口占1/10,时长2年多 ,达到了印度被英国统治以来不断发生的反英武装起 义的高峰。起义沉重地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有力 地推动了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这次起义是印度 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近现代印度民族独立运动 的开端。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印度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 展,资产阶级队伍逐渐壮大,推动了印度资产阶级运 动的重大发展。为了适应新的斗争形势的需要,将分 散的民族主义组织团结和统一起来的要求更加迫切。 在各地活动家和组织的努力下,1885年12月成立了全 国性政治组织——印度国民大会党,简称“国大党” 。国大党是印度资产阶级的政党,它的诞生标志着资 产阶级已经走上历史前台,成为印度民族运动的领导 者,同时也标志着印度民族运动由分散走向统一,由 地区性运动发展成为全国性运动,为印度民族运动日 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标志着印度民族的 进一步觉醒和民族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世纪初叶,资产阶级温和派的“三P政策”( 乞求、讨好、抗议)道路已不能适应印度民族运动日 益发展的客观形势,小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开始形成 并日益强大起来。在小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推动下 ,印度民族运动的性质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由资产 阶级民族改良运动开始转变为民族革命运动。运动的 目标已经不是谋求改良,而是要实现民族自治(“司 瓦拉吉”)或独立,运动的斗争方式不再是上层社会 的改良策略,而是大规模的群众性政治斗争。这个转 变的具体表现就是1905-1908年的印度民族革命运动 高潮。 随着印度民族资本主义和印度民族运动的发展壮 大以及国大党的成立,穆斯林大众也日益觉醒,穆斯 林上层也希望有自己的政治组织。在英国殖民者“分 而治之”政策的推动下,全国穆斯林联盟终于在 1905-1908年印度民族革命运动的高潮中诞生,并把 维护伊斯兰教教派利益设为自己的最高目标。穆斯林 联盟成立头几年的活动对印度民族运动产生了不利影 响,几乎在一切问题上都和国大党唱对台戏。但是, 穆斯林联盟的方向从1913年起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联 盟内革新势力占了上风,并使之成为印度民族主义力 量的一部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的爆发为印度民 族运动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使印度民族运动从1908 年后的沉寂状态逐渐复苏。国内外秘密革命组织策划 发动武装起义,试图以暴力推翻英国殖民统治;“自 治同盟”在全国掀起了一场自治运动浪潮,以期实现 印度“自治”;国大党内的极端派和温和派重新统一 ,国大党与穆斯林联盟也第一次实现合作。所有这些 表明,民族运动较之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有了进一步 发展,为战后民族运动高潮的到来铺垫了道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殖民者自食其言, 拒不兑现赋予印度自治的承诺,反而加强了对印度人 民的压制。印度各界人士纷纷指责英国背信弃义,反 英情绪空前高涨。印度政治形势具有了新的特点,新 的形势需要新的斗争策略。甘地以其独特的非暴力斗 争学说和策略,登上了印度政治舞台,吸引了亿万人 民群众参加民族运动,从而掀起了战后初期印度民族 运动的新高潮。 20世纪20年代初的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止 后,印度民族运动陷入了低潮,民族主义力量发生了 分解与重组。20世纪20年代后期,随着国际局势的变 化和印度新力量的崛起,民族运动开始步出低谷,迎 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二次高潮。20世纪30年代 初,甘地领导了一场新的、蔚为壮观的、较之第一次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规模更大、斗争更激烈的“文明不 服从运动”。 随着1934年“文明不服从运动”的停止,印度民 族运动阵营发生了新的分化。1935年英国政府颁布新 宪法,即《印度政府组织法》,在印度实行省自治。 省自治期间,国大党实行了一系列社会政治经济改革 。围绕省自治,穆斯林联盟与国大党的关系空前恶化 ,导致穆斯林联盟走上分立主义道路,对印度独立运 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退出印度”运动是印度独立运动洪流中的最后 一次巨大浪潮,在印度现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第二 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3年以来的英印矛盾的不断积累 与激化,是导致“退出印度”运动的根本原因,而 1942年8月9日的大逮捕是诱发“退出印度”运动突发 的直接原因。“退出印度”运动经历了初期、中期和 晚期3个阶段,每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就爆发 方式而言,“退出印度”运动是自发的;就其进程而 言,则是有计划的;就动机而言,“退出印度”运动 是非暴力的;就结果而言,则是暴力的。“退出印度 ”运动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宣告了甘地非暴力理想 的破灭,更重要的是标志着印度在独立的道路上向前 迈进了一大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意味着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决 胜阶段的到来。1945年至1947年,民族独立运动在印 度大规模展开,印度人民走向了追求自由的道路。所 有民族主义组织都投入争取独立的行列,广大人民群 众也积极发挥历史首创作用,以空前高昂的政治热情 ,投身于民族斗争的洪流,印度民族独立运动掀起了 新的高潮,从而敲响了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的丧钟。 英国内阁使团计划的失败,证明使用宪政改革安抚办 法对付印度人民已经不能奏效,而付诸军事镇压又力 不从心。在内外交困下,为了避免自下而上的革命, 打破印度教派纷争的政治僵局,英国殖民者被迫抛出 《蒙巴顿方案》,和平撤出印度,印度于午夜获得新 生。印度独立是20世纪最重要的国际事件之一,不论 对印度未来发展,还是对世界被压迫民族革命,都具 有不可磨灭的重大历史意义。 本书的撰写受教于我国世界史学界两位泰斗,即 《世界史丛书》主编齐世荣先生和我的业师彭树智先 生。彭先生和齐先生相继从北京打电话和写信,谆谆 教诲写作任务和要求,对二位先生的信任与厚爱,深 表感谢。能够承担《印度独立运动》一书的撰写,既 是莫大的荣幸,也是厚重的责任。但愿摆到读者面前 的这本书,不负两位先生的重托,不负出版社和读者 的期待。 本书的撰写参考了国内外众多学人的成果,参见 《主要参考书目》。特别要提到的是,林承节教授、 培伦教授、Bipan Chandra教授、Mridula Mukherjee教授、Aditya Mukherjee教授、 K.N.Panikkar教授、Sucheata Mahajan教授的著作 使笔者受益良多。在此,谨对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最崇 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没有他们的研究成果,就 不会有本书的问世。 此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刘东明先生对本书的 出版付出了巨大心血,在此深表谢忱。 本书是集体合作的结晶。具体分工如下: 尚劝余(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尚 沫含(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教育学院):前言、第 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 大事年表、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贾静雯(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第 一章。 黄琳茜(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第 二章。 龚一唱(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第 三章。 杨青(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第四 章。 作者才疏学浅,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 者批评指正。 尚劝余 2017年11月 导语 尚劝余等著的《印度独立运动/世界史丛书》叙述了印度的独立运动的历程。印度独立运动(1857-1947)是印度近现代史上波澜壮阔的一页,也是世界近现代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以其独具特色的历程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本书以普及世界历史知识为目的,内容要求有学术深度,写法则力求深入浅出,明白易懂,以期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本书力求通俗性、普及性和学术性、专业性兼顾。 精彩页 第一章 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 19世纪,在印度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的时候,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了。这次印度民族大起义被西方称之为“雇佣军兵变”或“土兵起义”。它是印度历史上第一次由下层人民、土兵和部分王公贵族参加的全国性反英武装起义。卷入起义的地区占全印面积的1/6,波及北印度、中印度和南印度的广大地区,涉及人数占印度人口的1/10,时长2年多,达到了印度被英国统治以来不断发生的反英武装起义的高峰。起义沉重地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有力地推动了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这次起义是印度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近现代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开端。 第一节 起义爆发的原因 大起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政治经济背景。直接促成大起义爆发的是英国新阶段的殖民政策。1813年以来英国工业资本对印度的沉重剥削压迫使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空前激化,英国殖民者实施的各种倒行逆施的政策使得印度社会各个阶层不满情绪普遍高涨,印度人民的强烈仇英情绪通过起义进发出来。 一、英国殖民统治的强化 从1757年英国侵占孟加拉起,到1849年兼并旁遮普为止,经过差不多100年的征服,整个印度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英国殖民主义者“像海绵一样从恒河边上吸取了财富,又挤出来倒在泰晤士河中”。仅在1757-1815年这一时期,英国殖民者在印度所掠夺的财富已达10亿英镑。此外,东印度公司的贪婪掠夺,也帮助英国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印度大量财富外流,使英国很快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工业强国,但在同时给印度带来了无穷的苦难和贫困。19世纪中叶,田赋约占东印度公司总收入的2/3。 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资产阶级的成长,1813年,英国议会通过的《特许状法案》取消了东印度公司200年来对印度贸易的垄断权。英国更加不择手段地大肆勒索印度劳动人民的财富,让它们源源不断地流入英国,并实行了保护英国资本的关税政策,使英国工业品潮水般地涌入印度,开始了英国工业资本掠夺印度的新阶段。 1833年英国议会作出决定,准许英国人在印度经营种植园,这是把印度直接变成它的原料产地的开始。从19世纪中期起,英国资本开始输入印度。19世纪后期,英国对印度的投资主要限于铁路、水利和种植园,其中以铁路为主。英国在印度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铁路网。铁路的建设始于1848年,它使农村和城市联系起来,农村的落后封闭状态被破坏,割据林立的土邦王国不再自成一体,政治上支离破碎的印度由铁路联结成一个整体。但需要明确的是,建筑这些铁路并不是为印度服务的,而是主要为英国工厂获取廉价的原料和销售工业品的方便而修筑的,因此,铁路所到之处,当地手工业中心迅速衰落,农村的贫困凋敝情况日益加剧。 二、农民手工业者陷入绝境 英国殖民政策新阶段的恶果到19世纪中期已充分显露。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急需印度成为自己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在18世纪中叶前,手工棉纺织业是印度最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不仅面向国内市场,而且也对国外出口。随着英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实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印度城市的传统手工业工人丧失了国外市场,不仅如此,国内市场也受到英国纺织厂主的激烈竞争。英国的纺织机器几乎消灭了印度全部的城市纺织工人。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中写道:“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使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 昔日著名的纺织中心达卡,到19世纪40年代,人口由原来的15万锐减到3万,另一纺织中心贝拿勒斯到50年代至少有15万人成了无固定职业的赤贫工人。失去谋生手段的城市手工业者大批死亡。上千年曾经辉煌于世界的印度手工业从此一蹶不振。当时统治印度的英国总督威廉·班廷克面对工业萧条的局面说:“商业史上这种悲惨境况是从未有过的,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 大量手工业者,有的被迫成为城市赤贫,有的则涌向农村,同被新地主兼并土地的破产农民一起,变成佃农,生活条件更加恶化。在如此残酷的境况中,印度农民痛斥:“别看他们(殖民者)的脸白,可是他们的心黑!”英国殖民主义者的残酷掠夺,使印度经济破产,饥荒不断发生。这种情况在印度北部和中部尤为突出:l770年的大饥荒夺去了孟加拉1/3居民的生命;1781-1824年,马德拉斯发生了5次大饥荒;1812-1813年和1824-1825年,孟买发生了严重饥荒;l803-1837年,西北省发生了7次大饥荒。(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