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1899~1961),生于美国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是一名美国记者和作家,他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也被认为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其实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1935年,一个老渔民告诉海明威自己曾经捕猎到一条大马林鱼,但是后来被鲨鱼吃掉。老渔民的这段传奇经历引起了海明威的兴趣,他决定把老渔民的经历写成小说介绍给读者。 1950年圣诞节后不久,海明威在古巴哈瓦那开始动笔写《老人与海》(起初名为《现有的海》),结果在1951年2月23日就完成了初稿,前后仅用了八周时间。1951年4月份海明威把手稿送给友人传阅,博得了一致的赞美。 后记 热与冷 欧内斯特·海明威著 转载自《活力》杂志 终于尘埃落定,你看到了一部电影。你在银幕 上观看它,听着各种声音和音乐;你还听到了自己 之前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声音,那是你在黑暗的放映 室里或者炎热的旅馆里匆匆写在纸上的话。但你在 银幕上看到的活动影像,却跟你脑海中的印象不大 相同。 你印象中的第一件事是天非常冷,而你又必须 起得很早,因此总是一副睡眠不足的样子,好像随 时都有可能再睡过去。汽油很难弄到,而且我们一 直都觉得很饿。路也非常难走,遇到下雨天更是泥 泞不堪,我们的司机却很胆小。当然,这些在银幕 上是看不到的,你只能从影片人物鼻孔里呼出的气 息判断天气究竟有多么冷。 我至今仍记得,在我父母工作服式的夹克衫口 袋里经常装着洋葱,他们什么时候觉得饿了就会拿 出来吃。尤利思·埃文斯和约翰·费尔诺对此很反 感。他们无论怎么饿也不会去吃生的西班牙洋葱, 这大概跟他们是荷兰人有关。不过他们总是用银制 的大扁酒瓶装威士忌,一般到下午四点时,一瓶酒 就会被他们干光。因此我们发现,我们每天都得带 一瓶酒把他们的扁酒瓶灌满;而华纳·海尔博伦则 是我们的另一大发现。 海尔博伦是国际纵队第十二旅的军医,自从我 们认识后,总能从他那里弄到汽油。通常情况下, 我们只需开车去一趟纵队医院,然后好好地吃一顿 ,汽油便加满了。他总会安排好一切,他为我们提 供交通工具,带我们去拍摄进攻的场面;而在拍摄 过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海尔博伦咧着嘴笑的样子 ,还有他外戴着帽子.以及说话时慢条斯理、惹人 发笑的犹太人一般的腔调。要是我晚上从别的地方 返回马德里,在车里睡着了,海尔博伦就会吩咐司 机路易斯抄近路去一趟莫拉来哈的医院,等到我醒 来时就会看到那座古堡的大门,于是在凌晨三点, 我们便能吃上一顿热饭。之后,等我们所有人都睡 熟了,海尔博伦便会投人工作。他的工作非常出色 ,工作起来既严谨又不遗余力,而他的表情却总是 懒洋洋的,好像什么都没做似的。 就我个人来说,那段时光,片子的主角是海尔 博伦,只是他并没有出现在影片中。眼下,他和路 易斯都葬在了巴伦西亚。 古斯特夫.瑞各勒在影片中露过面,你见识过 他的演讲。 那是一次很好的演讲。你后来应该还见过他一 次,那不是在演讲台前,而是在炮火纷飞的前线。 他当时非常的平静,非常轻松。他是一位出色的指 挥官,当时正在指挥他的部队反攻前方不远处的一 个目标。在这部影片中,瑞各勒是一位值得记住的 主角。 路卡契在影片中只出现了几个镜头,当时他正 率领第十二旅在阿尔甘大公路一线进行战略部署。 你没机会看到在五月一日的深夜,他在莫拉来哈的 盛大晚会上的演奏。当时,他是咬着一支铅笔演奏 的,乐声很轻柔,像是用一支笛子吹出来的。而在 影片中.你只看到了路卡契的工作情况。 以上是影片中关于冷的部分,现在我想说说它 的热。对这部分我当然记忆犹新,那是你扛着摄影 机到处奔跑,一边流汗,一边还要在光秃秃的小山 凹藏身的切身感受。你的鼻子里、头发里、眼睛里 到处都是土,你总是非常渴,很想喝水,嘴巴很干 。只有在战场上才会有这样的体验。你年轻时曾经 稍微经历过战争的洗礼,知道埃文斯和费尔诺如果 再坚持下去会死掉的,因为他们面临巨大危险。出 于道德因素,你必须弄清楚,你劝阻他们究竟是应 该根据自己的经验而做出合理建议,还是应该像被 烫过的猴子那样,从此就再也不敢碰热汤了。我清 晰地记得影片中的那个部分全是汗水、干渴和随着 风而来的尘土;我认为影片多少表现出了当时的情 况。 现在,一切都成了历史。当你坐在电影院里, 音乐突然响起,然后看到一辆坦克不可一世地碾压 过来时,你尘封的记忆会被重新激活,而你的嘴巴 便又开始发干。年轻时你非常在乎死亡,现在却一 点也不在乎了,只会因为它夺走了众多的生命而憎 恶它而已。 当然,在战争中,死亡仍是一件糟糕的事情。 至于你是憎恶还是害怕,已无关紧要。但要是你将 这些讲给海尔博伦听,他准会咧开嘴笑笑。还有路 卡契,他也会理解你。因此,如果不介意的话,我 是不会再去看《西班牙大地》的。我也不会再去写 有关它的文字。我实在没有必要再写了,因为我当 时就在那儿。然而,假如你那会儿并不在那里,那 你就应该去看看这部《西班牙大地》。
目录 第五纵队 第一幕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第二幕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第四场 第三幕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第四场 附录 西班牙大地 第一本 第二本 第三本 第四本 第五本 第六本 后记
精彩页 第一幕 第二场 第二场即将开幕,场景是109号房间里面。房间里有一张床,旁边有床头柜和两张铺着棉质印花垫子的椅子,一个带镜子的大立柜,还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台打字机。打字机旁边有一台便携式维克多牌留声机。一只暖烘烘的电火炉,一个金发美女坐在其中一张椅子上,背对着台灯读书,台灯边上还有一张照片。在她身后有两扇已经拉上窗帘的大大的窗户,墙上有马德里的地图,一个看起来大约35岁的男人正在研究这幅地图。他上身穿着一件皮夹克,搭配一条灯芯绒裤,蹬着一双满是泥污的靴子。这位叫作特洛西·布勒齐思的年轻女士眼神并没有从她的书上移开。 特洛西 [用非常有修养的声音]亲爱的,有件事你真的需要做,就是进来之前将你的靴子清理干净。[这个男人名字叫罗伯特·布莱斯顿。还在继续看着地图]还有亲爱的,别把你的手指头放在上面,你会弄脏它的。[布莱斯顿继续看着地图]亲爱的,你见到费利普了吗? 布莱斯顿 哪个费利普? 特洛西 我们的费利普。 布莱斯顿 [仍然看着地图]我从格兰维亚街上过来的时候,我们的费利普正坐在奇科特酒吧里和那个咬过罗杰斯的摩尔女人①在一起。 特洛西 他在干什么坏事吗? 布莱斯顿 [仍然看着地图]目前还没有。特洛西他会去干的,他精力非常充沛的,而且那么有活力。 布莱斯顿 奇科特酒吧的酒①越来越糟糕了。特洛西亲爱的,这个笑话非常无聊。我希望费利普可以过来。我很无聊,亲爱的。 布莱斯顿 别变成一个烦人的瓦萨②婊子。特洛西请不要骂人,至少目前我还不是。另外,我也不是个典型的瓦萨人,在那里他们教我的所有东西,我都不明白。 布莱斯顿 那你明白这里正在发生的事情吗?特洛西不明白,亲爱的。我只是知道一些关于大学城的事情,但也不多。“田园之家”对于我来说就完全是个谜了,还有由塞拉和卡拉万切尔③,这些地方太恐怖了。 布莱斯顿 上帝,有时候我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爱你。特洛西我也不明白我为什么爱你,亲爱的。我认为我考虑得太不周全了,这仅仅是我养成的一种坏习惯而已。费利普可就幽默多了,也活泼多了。 布莱斯顿 他幽默,好吧。你知道昨晚奇科特酒吧关门前,他做了些什么吗?他拿了一个痰盂,然后拿着这个痰盂到处给人赐福。你知道如果那里面的水洒到别人身上,他很可能会被人一枪给杀了。 特洛西 但是他一直没有啊,我还是希望他会来。布莱斯顿他会来的,只要奇科特酒吧一关门,他就来了。 [敲门声] 特洛西 是费利普。亲爱的,是费利普。[门开了,旅馆经理走进来。他是一个又矮又胖,皮肤黑黢黢的男人,说一口腔调很怪的英语,喜欢集邮]哦,是经理。 经理 您觉得还舒适吧,布莱斯顿先生?女士,现在您觉得怎么样?我过来是想问问你们有没有不合胃口的东西。一切都很好,每个人都能感到特别舒服吗? 特洛西 一切都很好,现在电火炉也装好了。经理有了电火炉,麻烦也就不断了。电气是一门至今都没有被工人掌握的科学,而且那个工人把自己喝得更笨了。 布莱斯顿 看来那个工人并不是十分的聪明。经理聪明,但是他总是酗酒。而且在喝酒之后精神很快就不能集中到电工上了。 布莱斯顿 那你还留着他干什么? 经理 他是委员会的电工。坦白地讲,这像是一场灾难。现在,他正在113室跟费利普先生喝酒呢。特洛西[欢快的样子]这么说,费利普回家了。 布莱斯顿 不仅仅是回家。 特洛西 你想表达什么? 经理 这在女士面前难以启齿。 特洛西 给他打电话,亲爱的。 布莱斯顿 我不打。 特洛西 那我打。[她从墙上拿起电话来]喂,你好,费利普?不,请你现在过来一下。是的,现在。[她把电话挂上]他会过来。 经理 我真想他先别过来。 特洛西 费利普是个不可思议的人。虽然他确实跟那些可怕的人来往,但是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做呢? 经理 我另外找个时间过来吧。也许你收到很多不合胃口的东西,但在那些挨饿的缺少食物的家庭会受到欢迎的。再次谢谢你,再见。[他走出去,正好赶上费利普过来,差点在走廊里撞在他身上。听到他在门外说]下午好,费利普先生。 费利普 [一个深沉的嗓音愉快地说道]敬礼,集邮家的先生。最近有没有弄到什么值钱的新邮票? 经理 [用非常平静的声音]没有,费利普先生。最近都是一些贫穷国家来的人们,都是些美国的五分票和法国的三法郎五十分票。需要些在新西兰的同志写来的航空信。 费利普 哦,他们快来了。只是现在我们在一个萧条的时代。炮火打搅了这个旅游季节的活动。等战事没那么紧张了就会有许多旅行团来的。[用低沉的不是开玩笑的声音说]你想什么呢? 经理 总是有点不安心。 费利普 别担心,一切已成定局了。 经理 我仍然还有点担心。 费利普 放松点。 经理 你要小心,费利普先生。 [费利普先生进门。他身材高大,精神饱满,穿着橡 导语 《第五纵队西班牙大地》为《海明威全集》之一。 《第五纵队》以马德里保卫战为背景。当时西班牙一叛军将领扬言有四个纵队围攻马德里,同时城内有一批同情者将配合部队里应外合,他名这为第五纵队。主人公美国记者帮助西班牙政府军做肃反工作,潜入敌方侦察哨,捉拿间谍归案。他的女友是个有点玩世不恭的美国大学生,到西班牙来报道战况。剧中还有德国反法西期斗士、西班牙政府保卫局的领导及一个黑种妓女等登场,在佛罗里达旅馆内上演一幕幕活生生的戏剧。《西班牙大地》为荷兰导演伊文斯和海明威合资实地拍摄的记录片,由海明威撰写说明词。 序言 众所周知,海明威是一个生活经历异常丰富的 知名作家,同时也是一个在世界上享誉盛名并且写 作风格鲜明的文学大师。海明威复杂的生活经历描 绘了他所有作品的故事曲线,也构成了他作品中丰 富多彩的主题。 首先,就个人浅见,有必要剖析一下海明威的 成长经历。海明威出生于美国芝加哥以西的一个郊 区城镇,人口并不密集,因此给了海明威一个平静 、安逸的童年生活。幼时的海明威喜欢读图画书和 动物漫画,听稀奇百怪的故事,也热衷于缝纫等各 种家事。少年时期,他更喜欢打猎、钓鱼,内心充 满了对大自然的好奇与敬畏,这一点在他多部作品 中都有体现。在初中时,海明成为两个文学报社撰 写了文章,这为他日后成为美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 的明星打下了基础。高中毕业以后,海明威拒绝上 大学,他到了在美国媒体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堪 城星报》当了一名记者。虽然他只在《堪城星报》 工作了6个月,但这6个月的时间,使他正式开始了 写作生涯,并且在文学功底上受到了良好的训练。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海明威不顾家人反 对,毅然辞掉了工作,去战地担任了一名救护车司 机。战场上的血流成河,令海明威极为震惊。由于 多次目睹了战争的残酷,给海明威的创作生涯提供 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在他早期的小说《永别了, 武器》中,他进行了本色创作,揭示了战争的荒唐 和残酷的本质,反映了战争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残 杀以及战争对人的精神和情感的毁灭。1923年海明 威出版了处女作《三个故事和十首诗》,使他在美 国文坛崭露头角。1925年。海明威出版了《在我们 的时代里》这一短篇故事系列,显现了他简洁明快 的写作风格。继而海明威出版了多部长篇小说和大 量的短篇小说,令他成为了美国“迷惘的一代”作 家中的代表人物。《老人与海》获得了1953年美国 的普利策奖和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将海明威推 上了世界文坛的至高点,可以说,《老人与海》是 他文学道路上的巅峰之作。 其次,海明威的感情生活错综复杂,给海明威 的作品增添了大量的情感元素。海明威有过四次婚 姻经历,这些经历赋予了海明威不同寻常的爱情观 。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曾打趣道:“海明威每写一 部小说都要换一位太太。”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 竟然一语成谶。世人皆知,海明威有四大巅峰之作 ,分别是《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 钟为谁而鸣》和《老人与海》,在时间上,他的确 先后娶了四位太太。据考证,1917年海明威和一位 护士相爱,但是不久后,这位护士便嫁给了一位富 有的公爵后代。海明威对爱情始终抱有完美主义, 所以这样的结局令海明威无法接受,甚至愤恨。因 此,海明威常常将女人比作妖女,这一点在他的多 部作品中有所反映。1921年,海明威与他的第一任 妻子哈德莉结婚,但是婚姻观的差异最终使两人分 道扬镳。不得不说,哈德莉对海明威的文学创作起 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她的帮助下,海明威学会 了法文并结识了著名女作家斯泰因。这段时期,海 明威佳作不断,哈德莉却毫无成长,这促使了两人 的婚姻关系更加恶劣。1926年海明威出版了《太阳 照常升起》,这部小说使他声名大噪,也间接宣告 了海明威与哈德莉婚姻关系的破裂。1927年,海明 威与第二任妻子宝琳结婚,两人在佛罗里达州和古 巴过了几年宁静而美满的婚姻生活。海明威在这几 年中完成了他的不朽名作《永别了,武器》。然而 ,没过几年,海明威对宝琳开始厌倦,他遇见了他 的第三任妻子——战地女记者玛莎。最开始,海明 威以玛莎为荣,并为她创作了《丧钟为谁而鸣》, 令人叹息的是,这对最为相配的夫妻也在1948年结 束了婚姻关系。海明威的第四任妻子维尔许是一名 战时通讯记者,研究分析政治和经济形势,为三大 杂志提供背景资料。婚后,维尔许放弃了自己的工 作,专心照顾家庭,但这仍未给两人的婚姻关系带 来一个美满结局。1961年,海明威在家中饮弹自尽 ,享年62岁。 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和对生命的敬畏丰富了海 明威小说五彩斑斓的主题,纷然杂陈的情感生活和 不同寻常的生活环境造就了海明威作品中跌宕起伏 的故事情节。因此,海明威的每篇长篇小说、短篇 小说、新闻及书信都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海明威 用最简洁明了的词汇,表达着最复杂的内容;用最 平实轻松的对话语言,揭示着事物的本来面貌。他 的每部小说不冗不赘,造句凝练,丝毫没有矫揉造 作之感。即使语言简洁,但是海明威的故事线索依 然清晰流畅,人物对话依然意蕴丰富。海明威曾这 样形容自己的写作风格:“冰山在海里移动之所以 显得庄严宏伟,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的部分露出 水面。”这无疑是个非常恰当的比喻,十分形象地 概括了海明威对自己作品的美学追求。海明威最开 始创作了众多短篇小说,使他在文坛新秀中占有一 席之地,后来《太阳照常升起》的出版,奠定了他 在“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中的超然地位。“迷惘 的一代”是美国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涌现的一类作家 的总称,他们共同表现出的是对美国社会发展的一 种失望和不满。他们之所以迷惘,是因为这一代人 的传统价值观念完全不再适合战后的世界,可是他 们又找不到新的生活准则。海明威将“迷惘”这一 形容词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用深刻而典型的对话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青年的彷徨与迷惘的心声书写出 来。可以说海明威的大量文字都散发着战时与战后 美国青年对现实的绝望。海明威不止竭尽所能地发 挥着对“迷惘”的认知,同时也表现着海明威内心 的“硬汉观”。海明威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 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代表着美国民族坚强乐观 的精神风范。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用风暴、鲨 鱼等塑造了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是不可以被打 败”的硬汉形象,同时也反映了海明威英勇、坚定 的生活态度。海明威的众多作品中不仅充斥了“迷 惘”“硬汉”等思想,不可忽视的还有他对自然与 死亡的理解。作为一个对生命有着独特理解的文学 大家,海明威形成了对死亡的坦荡、豁达的人生态 度。《午后之死》就明确指出:“所有的故事,要 深入到一定程度,都以死为结局,要是谁不把这一 点向你说明,他便不是一个讲真实故事的人。”海 明威想要表达“死亡是人生的终点,任何人不可逃 避”这一观点。《老人与海》中也有海明威对自然 生态的想法,海明威利用圣地亚哥、环境、鱼类的 关系形象地阐述了:人不能过于追求物质享乐,要 尊重自然、节省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才能达到人 与自然的和谐。总之,海明威光彩夺目的主题思想 和艺术风格都在探究着人类文明进程中对生命的思 考。 海明威的创作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变化过程 。在海明威早期的作品中,海明威表达对西方资本 主义日趋腐朽的绝望和内心痛恨战争的不满情绪, 文字中蕴藏着一种悲观和颓废的色彩。海明威在创 作中期才改变了这种思想,开始对西方资本主义和 战争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这是海明威心理历程上 的一个重大发展。海明威的后期作品依旧延续着早 、中期的写作风格和迷惘情绪,但是却比早、中期 的作品反映的情绪更加明显。值得一提的是,海明 威的创作中也充斥了大量的意识流和含蓄表达,从 而使读者在真假变换中感受到人物或强烈、或浪漫 的内心世界。 为了方便海明威文风的欣赏者了解海明威,我 们特出版海明威全集系列丛书,内包含海明威的多 部小说、书信、新闻稿、诗等作品。读者可从中感 受到海明威享受心灵的自由却求索不得的无奈,也 可感受到海明威对内心对生命最强烈的回响。海明 威的作品无论在中心思想层面,还是语言风格都有 其独到之处,因此他的作品读来令人回味无穷。对 于欣赏者来说,要具备独特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修 养才能发掘海明威“海面下的宏伟冰山”,从而产 生更多对生命的思考。
内容推荐 海明威著的《第五纵队西班牙大地》是个三幕剧,描写西班牙内战期间马德里的共和政府遭到佛朗哥叛军的包围。美国人菲利普·罗林斯和德国人麦克斯受共和政府保卫局的派遣,潜入叛军侦察所,抓捕了一个重要的犯人,但是后来却让他逃跑了,随后又抓到许多第五纵队的成员。在严厉的拷问下,他们交待了同伙,使其他三百人被捕。罗林斯和他的助手麦克斯最后粉碎了叛军在马德里市内第五纵队的间谍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