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反乌托邦极权的寓言(整本读1984)/整本读经典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召强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王召强著的《反乌托邦极权的寓言(整本读1984)/整本读经典》为“整本读经典”系列中的一本,以乔治·奥威尔的经典小说《一九八四》为解读对象。《一九八四》是奥威尔的传世之作,堪称世界文坛最著名的反乌托邦、反极权的政治寓言,刻画了人类在极权主义社会的生存状态。全书文笔犀利冷峻,以惊人的敏锐洞察力、严密的逻辑推理和丰富的想象力刻画了未来极权主义社会的面貌。被誉为20世纪影响最深远的文学经典之一。本讲以乌托邦和反乌托邦的理论研究历史和文学史的梳理、科幻小说的早期理论研究和定义、自由与真相等7个部分全面解读了这部经典之作。
作者简介
王召强,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曾获上海市第十届教科研评比二等奖,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一等奖,上海市写作教学评比一等奖,全国部分省市教学评比一等奖。曾经荣获“上海市十大语文教学之星”称号,先后被评为上海市松江区、杨浦区骨干教师,2015年度中华传统文化推广人物。
深信爱因斯坦关于教育的著名论断——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独立自主的完整的人。时刻以苏霍姆林斯基“用一辈子备课”的教学理念鞭策自己,“一辈子学做教师”“做一辈子教师”。
编著有《主题写作十二课》《阅读人格二十课》《语文大重要·高中写作创意》《古文对话百八篇》等。
目录
乌托邦与反乌托邦
一部还不够硬的科幻小说
温斯顿:最后一个人的孤独
双重思想:自由与真相
奥勃良:温斯顿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裘利亚:作为政治反抗形式的性
新话:第三帝国的语言与宣传
结语
导语
这套“整本读经典”小书是王召强老师同名系列课程的文字版,精华凝练,旨在与大家分享学习整本书精读文学名著的方法和技巧,从主题、风格、流派、文学影响力、艺术特色等方面阅读和欣赏经典,提炼故事和写作的规律。品味人类智慧和语言的精华。本册为王召强著的《反乌托邦极权的寓言(整本读1984)/整本读经典》。
后记
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出版至今已有60年的历
史,它已是一本被研究得透烂的书,但不管各路学者将其
剖析得如何透彻,我依然想表达一下自己在重读此书之后
那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感受——这是一种奇妙又难得的阅读
体验,就像被一股巨大又庞杂的情绪裹挟。想到书里的那
些新词,想到书中的极权政治和现实世界的联系,想到那
些没有发生却有可能发生的未来,想到信息时代的“1984
”,一时间觉得《一九八四》真是太真实、太可怕了。
精彩页
乌托邦与反乌托邦
在形式的定义上有趣的尝试,是戴维斯在《乌托邦和理想社会》中对理想社会进行分类,并把乌托邦作为其中一个类别。除了他认为是最重要的第五类理想社会乌托邦,他还确定了四种类型的理想社会。第一个是乐土,第二个是田园,第三个是完美的道德共和国,第四个是千年至福(millennium)。
戴维斯认为:“田园和乐土理想化了大自然。完美的道德共和国理想化了人。千年至福想象了一个能够改变人与自然的外在力量。乌托邦理想化的不是人,而是组织。”其中乌托邦的特点就是其处理集体问题的方法和对一个整全、完美、有序环境的愿景。
乌托邦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韦恩·赫德森辨识出四种:“作为建构理性运作模式的认知功能,作为教导人意欲更多、更好的神话艺术的教育功能,作为关于以后可能实现之事的未来学的期盼功能,以及作为历史变革发动者的因果功能。”英国学者鲁思·列维塔斯在《乌托邦之概念》一书中为之加以了先于这些功能的第五种功能:作为不平之鸣的表达功能。
“反乌托邦(dystopia或anti-utopia)”的发明则代表了对所有乌托邦希望的逆转和猛烈批评。这个观念源自巴特勒1872年创作的反达尔文主义的《乌有之乡》一书,后来成为科幻文学中的一种文学体裁和重要流派。
这类小说通常描述了人类科技的泛滥,在表面上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但本质上掩饰着虚弱空洞的精神世界。人被关在自己制造的钢筋水泥的牢笼里,物质浪费,道德沦丧,民主受压制,等级制度横行,人工智能背叛人类,最终人类文明在高科技的牢笼中走向毁灭。近年来最著名的反乌托邦主义小说就是《饥饿游戏》(The Hunger Games)和《分歧者》(Divergent)。这两部小说都属于科幻青春小说,而且主角都是女性。它们和传统的“反乌托邦”作品不同,因为后者的结局都是主角纷纷死亡,黑暗世界和反面人物横行一世;但这两部作品能够让读者和观众体会到生活在奴役之下的一部分人的愤怒之火,让他们体会到人类昂扬的斗志和旺盛的生命力,并预示着“在绝望的未来图景中,仍然存在着反抗、超越与救赎的希望”。
一部还不够硬的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作为一个正式的文学流派,形成得很晚,一直要等到美国著名科幻杂志(世界上第一份专业科幻小说杂志)《惊异故事》的出现。《惊异故事》是由编辑雨果·根斯巴克于1926年创办,它给当时还处于迷惘状态的科幻作家提供了一个平台得以施展才华。人们为了纪念他的贡献,以他的名字命名了“雨果奖”。
恩斯特·布洛赫在《艺术和文学的乌托邦功能》中曾这样界定作为新文学体裁出现的科幻小说:“看来我们的时代可能已经创造出了一种乌托邦的‘升级版’——只是它不再被叫作乌托邦,而是被称为‘科幻小说’。”
然而作为科幻小说的乌托邦,与其说是一种独立的文学表现形式,不如说是一种政治理想的表达方式。它诉诸了一切可以诉诸的方式来叙述对于理想社会的构想。而这种理想社会的表现正是与我们“正常”世界的极端差异性。因此,科幻小说要表达的内在精神仍然是人类长久以来的社会理想。
就某种意义而言,各类科幻的共同特点就是构建一个不同的世界,这个世界可能是另一个星球,甚至另一个宇宙,或者可能是一个已经天翻地覆的“未来世界”,但无论有什么新的环境或者条件,作者都要标明这种变化,并且要能让读者理解这些标志的意义。
《一九八四》出版于1949年。对当时的读者而言,“1984”就是一个已经天翻地覆的“未来世界”。不过现在的读者看来,《一九八四》倒有点像描述过去世界的历史小说了。
在奥威尔的想象中,未来世界形成被三个超级大国——大洋国、欧亚国和东亚国所瓜分的局面。三个国家之间战争不断,且国家内部社会结构被彻底打破,均实行高度集权的统治,以篡改历史、改变语言、打破家庭等极端手段钳制人们的思想和本能,以具有监视与监听功能的“电幕”(telescreen)控制人们的行为,以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和对国内外敌人的仇恨维持社会的运转。
不过,奥威尔对未来世界的想象比较单调,三个超级大国的面貌并不都很清晰。小说重点描述的是大洋国的极权统治,欧亚国和东亚国只是作为背景,偶尔跳出来点缀一下。在大洋国的极权统治中,唯一具有科幻元素的想象就是“电幕”了。
“电幕”作为一种监控技术手段,的确很疹人。但它描述的那个系统并不具备可操作性。如此众多的电幕,怎么派人一一监视呢?小说中大洋国的总人口为3亿,其中英社的党员占15%,即4500万人。每个党员的部门和办公室都有几台电幕,所有的电幕都必须有人监控,其荒诞不言而喻。
可以说,除了电幕,奥威尔笔下的思想控制体系基本就是斯大林统治下苏联的翻版。这部小说倒是带有鲜明的写实色彩,不过它描述的不是1984年的大洋国,而是1948年的苏联。所以这部小说的科幻色彩并不浓厚,它只能算是软科幻小说(Soft Science Fiction)。P16-2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1 3: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