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中国文化要义(精)/勉仁斋丛书》是梁漱溟探寻中国文化总根源的论著,1949年初版以来,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研究和中西文化比较的经典作品。作者从集团生活的角度对比了中国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进而提出了中国社会是伦理本位社会的重要论断,指出以伦理组织社会进而建设中国社会的出路。 作者简介 梁漱溟(1893-1988),蒙古族,原名焕鼎,字寿铭。中国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爱国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后一位儒家”之称。 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一生著述颇丰,存有《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唯识述义》、《中国人》、《读书与做人》与《人心与人生》等。 目录 重印《中国文化要义》自序 自序 第一章 绪论 一、此所云中国文化 二、中国文化个性殊强 三、试寻求其特征 四、参考佐证的资料 第二章 从中国人的家说起 一、冯友兰氏的解释 二、反证冯说未尽是 三、文化之形成及其个性 四、阶梯观与流派观 五、申述夙见结束上文 第三章 集团生活的西方人 一、中西社会对照来看 二、中西文化的分水岭 三、基督教与集团生活 四、欧洲中古社会 五、近代社会之萌芽 第四章 中国人缺乏集团生活 一、西人所长吾人所短 二、中国人缺乏集团生活 三、团体与家庭二者不相容 第五章 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 一、何谓伦理本位 二、伦理之于经济 三、伦理之于政治 四、伦理有宗教之用 五、此其重点果何在 第六章 以道德代宗教 一、宗教是什么 二、宗教在中国 三、周孔教化非宗教 四、中国以道德代宗教 五、周孔之礼 六、以伦理组织社会 第七章 理性——人类的特征 一、理性是什么 二、两种理和两种错误 三、中国民族精神所在 第八章 阶级对立与职业分途 一、何谓阶级 二、中国有没有阶级 三、何谓职业分途 第九章 中国是否一国家 一、中国之不像国家 二、国家构成于阶级统治 三、中国封建之解体 四、中国政治之特殊 五、西洋政治进步之理 第十章 治道与治世 一、中国社会构造 二、向里用力之人生 三、中国文明一大异彩 四、士人在此之功用 五、治道和治世 第十一章 循环于一治一乱而无革命 一、周期性的乱 二、不见有革命 三、产业革命之不见 第十二章 人类文化之早熟 一、中国何故无民主 二、人权自由之所以不见 三、民治制度之所以不见 四、人类文化之早熟 第十三章 文化早熟后之中国 一、由此遂无科学 二、长于理性短于理智 三、陷于盘旋不进 四、中国文化五大病 第十四章 结论 一、讨究特征之总结 二、民族性之所由成 附录(梁培宽整理) 一、“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如何认识旧中国的三大问题 二、著者对批评者提出的问题的答复 三、著者关于《中国文化要义》的谈话 四、著者札记摘录 五、著者论及《中国文化要义》的书信 编后记
导语 梁漱溟攻的《中国文化要义(精)/勉仁斋丛书》从集体生活的角度对比了中国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进而提出了中国社会是伦理本位社会的重要论断,并根据对中国宗教的深入考察,指出以伦理组织社会,进而实现中国社会改造的出路。作者还考察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既批判了中国文化的病诟,也揭示了中国民族精神的要旨。 书中充满着“问题意识”。每个人从少年起就回避不了的人生意义问题,古老中国在清末以来所遭逢的民族前途问题,都把梁漱溟引向同一个中国文化。在梁漱溟看来,中国文化既是这两大问题的根源,也是这两大问题的解答,关键在于如何来认识这种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