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湛若水的人生涵养境界/心学大师湛若水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宁新昌
出版社 广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宁新昌,生于1956年,陕西合阳人。哲学博士。现为广东东软学院哲学教授,广东省岭南心学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有《本体与境界——沧新儒学的精神》《境界形而上学及其限制——由先秦儒学谈起》等。
后记
《心学大师湛若水丛书》的背后是由十多位专家
组成的学术团队,这个团队在广东省岭南心学研究会
黄明同创会会长的带领下,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同
心同德地完成了这项任务,这是一件非常愉快而有意
义的事情,我为在此团队中承担一点任务而感到高兴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件事情的意义将会逐渐凸显出
来。我珍惜这个团队,珍惜与团队的合作,更珍惜这
个团队的友谊。
对于湛氏甘泉,我以前了解得不多,只是通过参
与点校《湛若水全集》才对他的学说有了一点理解,
说实在的,理解得还很肤浅。这次撰写甘泉的人生涵
养境界,困难不少,在向同道学习和与之切磋中我有
了一点心得体会。由于是集体项目,时间上有要求,
即使完成了任务,也总感觉不太满意。故只能求得方
家批评指正了。
书稿完成之后,得到了团队成员的指点,特别是
黄明同老师、戢斗勇研究员(广东省岭南心学研究会
原常务副会长兼法人代表)和黄明喜教授(广东省岭
南心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的指正,我非常
感激!现在社会上缺少的就是这样的畏友,通过在团
队里的交流合作我们成了好朋友。
具体负责书稿的广州出版社的编辑和校对人员为
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很大辛劳,书稿中的许多问题都是
他们一个一个找出来的,哪怕是一个很小的纰漏都会
被发现。虽然我也算是和文字打了一辈子交道,但清
样稿出来之后,问题之多,令我吃惊。这其中除了个
人疏忽之外,还有学问功夫和为学态度问题,所以,
对于广州出版社的编辑和校对人员,我心存感激。
人这一辈子总有个命,在研究甘泉思想的过程中
,我一直认为甘泉是三命俱佳,他的“气命”不错,
在那个年代里能活到九十五岁,是非常难得的。他的
“性命”很好,品行端正,内秉纯洁,做人正直,做
事干净。他的“遇命”难得,在他的一生中遇到了不
少贵人,当然,这与他的为人有关。“不知命无以为
君子”是孔子的名言,甘泉应当是深有体会的,而且
在三命中“性命”最为重要。
反观自身,能走到今天,首先是得之于父母和祖
母的养育、老师的培植、亲人的支持,以及同学同道
的帮助,这些人都是我命中的贵人,对于他们我会铭
刻在心,永不忘记。当然,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特
别是高考的恢复,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尽管“命”
的问题非常复杂,但我相信“命由己造”的道理。人
生的路不是现成的,而是走出来的,自己的路只能靠
自己走,别人代替不了。路是什么?“率性之谓道”
。最后还是落实到“性”上,落实到个人的心性修养
上,中国古代传统哲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也是我
们研究甘泉哲学的意义所在。
2018年1月9日
目录

第一章 出身望族立志成业
一、家世
二、身世与仕进
第二章 交游同道锻造品行
一、甘泉与同门
二、甘泉与师者
三、甘泉与同事
四、甘泉与传人及同道
五、甘泉与同乡
六、甘泉与特殊权贵
七、结语
第三章 融冶诸家成就学品
一、学承白沙
二、融冶诸家
第四章 湛王异通成就德品
一、不同的人生阅历
二、狂、狷的气象人格
三、知行并进与知行合一
四、体天理与致良知
五、心包万物与心外无物
六、结语
第五章 诗礼教化塑造人品
一、诗之化育
二、礼之养成
第六章 涵养功夫 做人规范
一、功夫著力
二、功夫得力
三、功夫次第
四、境界功夫
第七章 未发已发体认天理
一、历史源流
二、意义诠释
第八章 心灵境界终极关切
一、境界之过程
二、境界之层次
三、境界之“成性”
四、“上下与天地同流”
结语
后记
精彩页
第一章 出身望族立志成业
一、家世
湛氏若水(1466—1560),初名为露,字民泽,后因避祖讳,改名为雨,四十岁时开始定名为若水,字元明,号甘泉,谥号文简。为了表达对先哲的敬仰和尊重,著者拟以号称之,称其为甘泉或者甘泉先哲。
甘泉的家族可以追溯及他的始祖。甘泉始祖名露,本是福建莆田人,元朝大德年间(1297—1307)任德庆路总管府治中。元朝时期的行政制度是,在行省下面设有路、府、州、县四级。他在路里为官,任治中一职,主要负责官府中的行政事务文书档案之类的工作,离任之时,湛露途经增城的沙贝,也就是今天的新塘,发现这里是个宜居的好地方,随后卜居在此。卜居意为选择地方居住,当然些许有点占卜的意思,但是,这在古代则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也是古人根据《易经》的道理对未来做出的一种预测和判断,其中也包含了对吉祥美好的向往。
湛露娶妻邝氏,生有两个孩子,长子名世忠,次子名晚丁。晚丁曾任县主簿一职,主簿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之类,也算是对父辈事业的一种继承。
湛晚丁生有一个孩子,名怀德,字志高。元末之季,兵荒马乱,盗贼猖獗,民无宁日,怀德便组织乡兵以自保于新塘,随之也被遥授予“元帅”称号。《增江志》里这样记载:“怀德尝为保障头目,有部卒盗其池鱼,捕以获,保障公令归辞父母,自来就死,及期果至,保障公日: ‘以鱼杀人,德所不忍。’开释遣去。”怀德作为保障的头目(领导),他性格耿直善良,但管理严格,部卒偷盗池鱼,要求予以严厉处罚;但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上也会留有余地,还是要从以仁(人)为本出发,不能因为盗了几条鱼就狠心把偷盗者杀掉,这于德不忍,所以,最终还是在教育之后释放了偷盗者。这反映了他的品行,体现的是一个儒者的社会治理思想。还有“洪武中,邻境苏有兴作乱,南雄侯奉命征讨,海道不利,官军几陷,保障公仗义起兵,赴海力救,候得师还”。也就是在明王朝建立之后,洪武年间(1368—1398),即朱元璋那个时代,在广东东莞的中堂村,有一个叫苏有兴的人组织了一些人犯上作乱,怀德则仗义起兵,协助南雄侯平息叛乱,保证了一方百姓的安宁。为了纪念他的事迹,后人建立了湛怀德祠,以表示对他的敬仰。湛怀德一辈子不愿出仕,不愿做官,所以,他也被后人称为“义士”。
湛怀德生有一子,名汪,字果成。对湛汪,有关事迹记述不多,只说他是一名处士。一般来说,处士的人生态度是善于自处,不求闻达。但是《孟子·滕文公》也有“处士横议”一说,这说明他们关心政治,乐于抨击时弊,敢于揭露社会的丑恶。他们不是隐士,而是社会的批判者。
湛汪生有五子,其中一子就是湛甘泉的祖父湛江,湛江字宗远,号樵林。樵林公天资聪慧,为人厚道,不识谲诡,光明正大,迪巽履谦,待人平和,与物无忤,性格沉静。他曾长期栖居于增江的上游庄,增江是东江的一条支流。有载日:“庄有大田,侧开鱼沼,结茅其上,徜徉业作。又或桑于围山,田于岗麓,俯仰食力,为终身乐,不求闻达。”其生活可谓富庶闲适,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有田野,有鱼沼,有桑树围山,有田耕岗麓,自给自足,自得其乐。他不贪财物,好善乐施,曾说:“夫产也,将传子孙,当使困者皆与我利,岂可乘机以专多乎?”财产可以传与后代,但不应独享,应该使那些贫困的百姓也能得到好处。据说大学士琼台丘公,闻先生山樵水渔,高栖遐遁,为其作《樵林记》,而这些皆在其家谱中有记载。
大学士琼台丘公,即海南丘溶。丘溶(1421—1495),字仲深,号深庵、玉峰、琼台,别号海山老人,谥号文庄,是明代著名的理学家,著有《大学衍义补》等。他在朝为官四十年,历任编修、经筵讲官、侍讲、侍讲学士、翰林学士、国子监祭酒、礼部侍郎、尚书、纂修《宪宗实录》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等职。像丘溶这样位高权重的人能写《樵林记》以赞扬樵林公,今天是不可想象的。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都足以说明湛江的社会影响和人格魅力。
另在族谱中,也有记载樵林公和陈白沙有来往,其根据是吕柟撰写的《明加赠资政大夫南京礼部尚书樵林湛公、配夫人梁氏神道碑文》。其中写道:“是时白沙陈内翰倡道广中,闻先生山樵水渔、高栖遐遁,遂作《入云堂构诗》以贻之。诗云:入云堂构昔人开,兰桂春风次第来。黄云山高几千丈,后山前日寄声回。”据黎业明考证,此诗名为《民泽祖樵林居士构堂于上游庄,民泽乞题》,由此来看它不是白沙赠贻樵林公的,而是湛甘泉乞请白沙作的,以此诗推断白沙和樵林公有交往,理据上是不充分的。应该说,黎业明的考据也有道理。但是,白沙和樵林公到底有没有交往也很难否定,从年龄上说两人基本相仿,加之,两家在当地皆有比较高的声望,故有来往也是可能的。再说,吕柟撰写《明加赠资政大夫南京礼部尚书樵林湛公、配夫人梁氏神道碑文》时,甘泉仍然健在,他也没有去公开予以否认。
樵林公生有一儿子,这就是甘泉之父,其名瑛,字伯琛,号怡
导语
宁新昌著的《湛若水的人生涵养境界》探讨的是湛若水的人生涵养理论,看看他是如何做人的,如何要求弟子的,他的为学理念、功夫路径、人格境界以及终极关切。所有这些对于当今人文精神的重建皆有启迪作用,也能为现代人文价值的建设提供可以借鉴的理论资源。
序言
湛氏若水是有明一代可以与王氏阳明比肩而立的
一代儒宗,其学说影响在当时并不逊于阳明,后来湛
氏学说式微,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这并不影响他在学
术史上的地位。日本学者冈田武彦曾在《王阳明与明
末儒学》中这样评价湛若水:“湛甘泉豪迈俊敏,虽
在力量上不如使其学风靡一代的阳明,但却比阳明资
格稍老。他始终以体认之学为宗,其学与王学相互出
入。阳明死后,湛甘泉又保持三十余年的长寿,在纠
正当时朱子学亚流之弊的同时,又致力于纠正王学亚
流的猖狂之弊。”此评价应该说比较公允。
湛若水是明代心学开创者陈白沙的弟子,白沙的
门徒,可谓是人才济济,而他能成为衣钵传人,自有
其中的道理。纵观他的一生,可谓三命(气命、遇命
和性命)俱佳。气命很好,遇命难得,性命不错。先
说气命,他享年九十有五,在古代医疗条件并不发达
的情况下,能有这把年纪,可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而他做到了。与之交游甚深的王阳明,也只活了五
十八岁。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气命,加上好的身体,
即使已经到了九十岁的高龄,他照样能外出讲学,且
不歇停。他乐于思考,勤于著述,一生著作宏丰,与
之匹敌者,历史上尚无几人,洋洋洒洒几百万字的学
术著作,实非一般学者所能为。再说他的遇命,出身
于名门望族,饱受诗书熏陶,虽说早岁遇有坎坷,少
年失怙,但他有一个坚强而伟大的母亲。尊奉母命,
他走上了举子仕进的人生之路,由学而仕,进入权力
世界,在朝做官。他人总是命运多舛,步履艰难,而
他却能一路顺畅,最终临居高位,历任三部尚书,且
能泰然处之,安然无事,乐享终年,这样的人生阅历
世人难企。他的际遇不错,一生中遇到了不少贵人,
也遇到了很多高人。在他的朋友圈里,有像庄昶和白
沙这样的先哲,也有像章懋、杨廷和、张元祯、罗钦
顺,乃至吴廷举、朱节这样的师者(伯乐),他们开
导着他、教育了他、推荐了他;有像梁储、张诩、李
承箕、林光、贺钦这样的同门,他们也是陈白沙的弟
子,他和他们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进行着思想交
流,相互进学问道;有像王阳明、吕楠、罗洪先、蒋
冕这样的同事,他们私交不错,往来频繁,在学问上
切磋,在事业上互助;有像黄绾、王畿、钱德洪、聂
豹、薛侃这样的同道,他们均是阳明的弟子,但他和
他们交往密切,相互促进;有像邹守益、唐枢这样的
门徒,他们敬佩他的学问,而且在学业上均有创获;
还有像严嵩、顾鼎臣、崔铣、张邦奇这样的“同年”
,他们是同学,同进于太学,也是同科进士,他和他
们有着良好的关系;也有像霍韬、方献夫、庞嵩这样
的同乡,当然,同乡远不止他们三个,他们有来往,
有交游。在以上的朋友圈里,有的是内阁首辅,如梁
储、杨廷和、方献夫、顾鼎臣、严嵩、蒋冕;有的是
殿试状元,如顾鼎臣、吕楠、罗洪先;有的是学派的
开创者或嫡传,如陈白沙、王阳明、吕柟(河东学派
薛碹的四传弟子);等等。他在刘瑾专权时,小心谨
慎,未有冒犯,两人没有发生过什么冲突。王阳明则
不然,以致被贬到贵州的龙场。甘泉和阳明是知己,
在王阳明赴龙场之时,他作《九章赠别并序》送予阳
明,以示鼓励。在严嵩擅权时,他平静安稳,因为他
和严嵩是同学,也是同科,两人私交不错,因此,有
人会批评他,说他竟然和奸党厮混在一起,这也是他
留给别人指责的口实。别人的指责也无可厚非,因为
这是事实。但是,从他的整个为人处世方式和他的学
术思想来看,笔者认为,他的处世是成功的,他能处
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他能对付各种各样的人,他深
谙人间世理,懂得为官之道,他真正做到了内方外圆
。可以这样说,他的人生是成功的。他的成功在于他
的气命很好,并得之于他的遇命。当然,更重要的是
与他的处世态度有关,与他的人格修养有关,与他的
哲学思考有关。而他的处世态度、人格修养和哲学思
考恰恰反映的是他的性命,这性命在人生中所起的作
用比前两者都大。人之性命,不仅是上天所赋予的,
“天命之谓性”,而且重要的是要通过个人的修养功
夫获得,没有个人的一番艰苦的功夫,这性命的意义
就很难呈现出来。如何看待他的性命?那就要读他的
书,看看他是如何表达他的哲学理念的,看看他的修
养功夫和做人原则。笔者总以为,他的哲学是从他的
性命中流淌出来的,他真正做到了“外同乎俗,内秉
纯洁”。这句话的真谛也只有真正理解他的人才能知
晓,也只有具备高超智慧的人才能做到。这正是湛若
水的过人之处。
这本书之所以要探讨湛若水的人生涵养理论,就
是要看看他是如何做人的,如何要求弟子的,他的为
学理念、功夫路径、人格境界以及终极关切。所有这
些对于当今人文精神的重建皆有启迪作用,也能为现
代人文价值的建设提供可以借鉴的理论资源。
内容推荐
宁新昌著的《湛若水的人生涵养境界》从湛若水的思想方面,进行全面评介,既有翔实的史料,又有独到的学术观点;既有系统的理论阐述,又有通俗生动的解读;既要还原一个真实的、鲜活的湛若水,更要让湛若水走进当今社会,走近广大民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5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