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里的旗帜
刘建超
她来看他,是为了离开他。
他不知道,他兴奋紧张地搓着一双龟裂粗糙的手,说:“这么远,天啊,你怎么来了?”
她看着他,看着相恋几年、那个曾经帅气、充满诗意的小哥,如今粗犷得像工地上的装卸工。她还是没有忍住泪水,晶莹的泪珠在白嫩的脸颊冰冷地滑落。
她下了火车乘汽车,走了三天三夜,又搭乘过往的大货车颠簸了一天,才在一望无际的荒漠中看到了他居住的那个小屋——西部边陲的一个养路站,只有一个人的养路站,养护着近百公里的国道。
她和他在大学相识,他们都是学校野草诗社的成员,酸不拉叽的诗常常让他们自己骄傲得忘乎所以。他俩相恋了,就因为都喜欢泰戈尔的诗。生如夏花,死如秋叶,还在乎拥有什么?在校园的雁鸣湖边,他轻轻地吻了她,说过不了几年,他将成为中国诗坛的一面旗帜。
浪漫似乎只在校园里才蓬勃疯狂地蔓延。当毕业后走上社会,才知道校园的美好都被现实无情的铁锤砸得粉碎。为了寻找工作,他和她早把诗煮冲讲了马桶。
他的父亲是养路工,在西北。父亲生病期间,他去了父亲生活的城市照顾父亲。父亲去世后,他竟然接过了父亲手中的工具,成了一名养路工。
大漠荒烟,千里戈壁,他给她写信,描绘着他眼前的风景:“天空虽不曾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我真的感受到泰戈尔这句话的含义了。”
她感受不到那些诗意,没有他在身边的日子寂寞无聊。家里人给她介绍男朋友,她都拒绝了。可是,她也不确定自己究竟能等到什么样的结果。
一年一年的春花秋月,把他们推向了大龄的边缘。经不住妈妈的哭闹哀求,她妥协了,去见了妈妈公司领导的儿子。小伙子很精干,谈吐也很得体。她就模棱两可地处着,心中还是牵挂着远方的他。
她要了断同他的情缘,这样下去对谁都不公平。
她给他带了大包的物品。他笑着说:“我这儿啥都不缺,啥都不缺。”
她环顾四周,煤气炉、木板床、米、面、油、咸菜。
他笑了,似乎恢复了校园里的神气,开玩笑说:“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些我都具备了,就等着天降大任了。”
晚饭是稀饭、馒头,以及她带来的熟食。
他居然端出了一盘鲜绿的青菜。在这一抹黄的沙丘,见到鲜绿的青菜,她都舍不得动筷子。
“你一个人不寂寞吗?”她问。
“不寂寞,白天养路,晚上看书,看你的信。我能背下来《泰戈尔诗集》,也能背下来你写的每一封信。”
夜晚,她躺在床上,他躺在地上。荒漠的风像狼一样嚎。
“我明天就走吧,看看你,我也就放心了。”她说。
“嗯,谢谢你来看我。好好生活吧!”他说。
她伸出手,他也伸手,细嫩的手被粗糙的手握住。
她哭了,翻下床钻在他怀里哭了。
第二天风和日丽。她搭上了一辆过路的货车。
司机是个很健谈的小伙子,踩下油门也打开了话匣子。小伙子说:“这个养路站就像是长途车司机的驿站,加油、加水,填饱肚子。养路站就那小伙子一个人,他还学会了修车补胎。几千公里的路段,就他养护的这段路最好。”
在一个大拐弯处,司机停下车,提着一只袋子下了车。
她伸头望去,路基的远处是一个低洼带,竟然有一片十几平方米的小菜地。菜地里的绿色格外养眼。怕菜苗被飞鸟或小动物侵害,菜地的四周插满了树干,树干上挂着五颜六色的布条,像是挂满了万国旗。
司机把袋子里的土倒在菜地边,回到车上说:“经常走这里的司机都知道给这块菜地带点儿土。这地方风沙大,就这一块是个避风的港湾。那小伙子每天都要骑车几十里来这里种菜浇水。来场大风暴,菜地就没了,风暴过去后,他重新再开。我们司机每次经过这里都要鸣笛致意,我们把它称为大漠里的旗帜。那些布条上都写着一些字,有人说是诗,我也不懂。反正我记得其中一条上面写着,‘生如夏花’。”
她的眼泪夺眶而出,她的名字就叫夏花。
她回到家,眼前总是飘舞着大漠里那些五颜六色的旗帜。
她又准备动身去看他,她带了一挎包土。她要告诉他,大漠里的旗帜下不该少了家乡的泥土。
P20-22
马国兴,生于1974年,河南博爱人。曾在郑州三联书店工作多年,现任职于郑州小小说文化传媒。出版有《书生活》、《我曾经侍弄过一家书店》等随笔集,主编有《小小说文库》、《环保中国·美文馆》等丛书。《读库》读者、作者、特约审校。《流水行云:事关〈读库〉》系列散见于《读库》每年的“00”辑,《我曾经侍弄过一家书店》刊发于《读库1005》,《家长的小升初》刊发于《读库1503》。《读库》之外,先后参与审校读库出品的《传家》、《共和国教科书》、《我是你流浪过的一个地方》、《巴黎烧了吗?》、《永玉六记》、《钓客清话》等图书。
杨晓敏
书来到我们手上,就好像我们去了远方。
阅读的神妙之处,在于我们能够经由文字,在现实生活之外,构筑属于自己的精神生活。透过每篇文章,读者看到的不仅是故事与人物,也能读出作者的阅历,触摸一个人的心灵世界。就像恋爱,选择一本书也需要缘分,心性相投至关重要,阅读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他与自己的不同,而你非常喜欢,也会发现他与自己的相同,以至十分感动。阅读让我们超越了世俗意义上的羁绊,人生也渐渐丰厚起来。
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网络时代,面对浩若烟海的读物,读者难免无所适从,而阅读选本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诗经》到《唐诗三百首》再到《唐诗别裁》,从《昭明文选》到“三言二拍”再到《古文观止》,历代学者一直注重编辑诗文选本,千淘万漉,吹沙见金。鲁迅先生说过:“凡选本,往往能比所选各家的全集更流行,更有作用。册数不多,而包罗诸作。”为承续前人的优秀传统,我们编选了“小小说美文馆”丛书。
当代中国,在生活节奏加快与高科技发展的影响下,传统的阅读与写作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小小说应运而生,成为当下生活中的时尚性文体。作为一种深受社会各界读者青睐的文学读写形式,小小说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大众的文化水平、审美鉴赏能力,提升整体国民素质,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小小说注重思想内涵的深刻和艺术品质的锻造,小中见大、纸短情长,在写作和阅读上从者甚众,无不加速文学(文化)的中产阶级的形成,不断被更大层面的受众吸纳和消化,春雨润物般地为社会进步提供着最活跃的大众智力资本的支持。由此可见,小小说的文化意义大于它的文学意义,教育意义大于它的文化意义,社会意义又大于它的教育意义。
因为小小说文体的简约通脱、雅俗共赏的特征,就决定了它是属于大众文化的范畴。我曾提出,小小说是平民艺术,那是指小小说是大多数人都能阅读(单纯通脱)、大多数人都能参与创作(贴近生活)、大多数人都能从中直接受益(微言大义)的艺术形式。小小说作为一种文体创新,自有其相对规范的字数限定(一千五百字左右)、审美态势(质量精度)和结构特征(小说要素)等艺术规律上的界定。我提出的小小说是平民艺术,除了上述的三种功效和三个基本标准外,着重强调两层意思:一是指小小说应该是一种有较高品位的大众文化,能不断提升读者的审美情趣和认知能力;二是指它在文学造诣上有不可或缺的质量要求。
小小说贴近生活,具有易写易发的优势。因此,大量作品散见于全国数千种报刊中,作者也多来自民间,社会底层的生活使他们的创作左右逢源。一种文体的兴盛繁荣,需要有一批批脍炙人口的经典性作品奠基支撑,需要有一茬茬代表性的作家脱颖而出。所以,仅靠文学期刊,是无法垒砌高标准的巍巍文学大厦的。我们编选“小小说美文馆”丛书,是对人才资源和作品资源进行深加工,是新兴的小小说文体的集大成,意在进一步促进小小说文体自觉走向成熟,集中奉献出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兼优的精品佳构,继而走进书店、走进主流读者的书柜并历久弥新,积淀成独特的文化景观,为小小说的阅读、研究和珍藏,起到推动促进的作用。
编选“小小说美文馆”丛书,我们选择作品的标准是思想内涵、艺术品位和智慧含量的综合体现。所谓思想内涵,是指作者赋予作品的“立意”,它反映着作者提出(观察)问题的角度、深度和批判意识,深刻或者平庸,一眼可判高下。艺术品位,是指作品在塑造人物性格,设置故事情节,营造特定环境中,通过语言、文采、技巧的有效使用,所折射出来的创意、情怀和境界。而智慧含量,则属于精密判断后的“临门一脚”,是简洁明晰的“临床一刀”。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和质量,见此一斑。
好书像一座灯塔,可以使我们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不迷失自己的方向,并能在人生旅途中执着地守护心中的明灯。读书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情趣。一个对未来的承诺。读书,可以使我们在人事已非的时候,自己的怀中还有一份让人感动的故事情节,静静地荡涤人世的风尘。当岁月像东去的逝水,不再有可供挥霍的青春,我们还有在书海中渐次沉淀和饱经洗练的智慧,当我们拈花微笑,于喧嚣红尘中自在地坐看云起的时候,不经意地挥一挥手,袖间,会有隐隐浮动的书香。
(杨晓敏,河南省作协副主席,郑州小小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编辑,《小小说选刊》《百花园》主编。)
小小说贴近生活,具有易写易发的优势。因此,大量作品散见于全国数千种报刊中,作者也多来自民间,社会底层的生活使他们的创作左右逢源。一种文体的兴盛繁荣,需要有一批批脍炙人口的经典性作品奠基支撑,需要有一茬茬代表性的作家脱颖而出。所以,仅靠文学期刊,是无法垒砌高标准的巍巍文学大厦的。马国兴、吕双喜编选“小小说·美文馆”丛书,是对人才资源和作品资源进行深加工,是新兴的小小说文体的集大成,意在进一步促进小小说文体自觉走向成熟,集中奉献出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兼优的精品佳构,继而走进书店、走进主流读者的书柜并历久弥新,积淀成独特的文化景观,为小小说的阅读、研究和珍藏,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行走:树叶绿的时候下了场雪》为其中一册,收录了《祥子的私房钱》、《奔走的脚步到底通向哪里》、《第五只鹅》、《搭车》、《往来》、《酌方》、《柿子红了》、《蟹篓》、《借钱》、《游戏》等数十篇经典小小说作品。所收文章,既有经过时间淘洗沉淀下来的精华之作,也有最新的创作成果。
马国兴、吕双喜编选“小小说·美文馆”丛书延续已出版的小小说美文馆系列,为第三辑,依然采取十卷本的形式,配以插图,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
《行走:树叶绿的时候下了场雪》为其中一册,收录了小小说作家陈毓、王往、谢志强、刘建超、夏阳、安石榴、周波、袁省梅等的经典作品。所选作品思想内涵、艺术品位和智慧含量兼具,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网络时代,为读者提供精良的智慧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