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戴戡与护国运动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李恭忠//苟晨曦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边缘崛起:时代潮流与个人际遇
一 贫寒出身
二 留学东瀛
三 法政教育
四 侧身矿务
第二章 走向共和:帝国转型与地方脉动
一 立宪改革
二 政团兴起
三 云南起义
四 贵州光复
第三章 革命之后:派系纷争与地方秩序
一 联合政府
二 援滇人黔
三 唐、杨之争
第四章 黔人治黔:军、政分立与地方治理
一 戴戡长黔
二 地方治理
三 政坛诡谲
第五章 护国风云:边陲力量与国体再造
一 国体危机
二 天津密会
三 云南首义
四 贵州响应
五 共和重光
第六章 兵败他乡:区域纷争与重建之难
一 戴戡主川
二 川、滇拒戴
三 刘、罗冲突
四 刘、戴对决
五 英雄末路
结语
附录一 戴戡年表
附录二 戴戡文稿选录
1.戴戡二十八岁肖像(1907年)
2.民国成立奏凯词(1912年)
3.戴戡在贵州各界欢迎会上的演说词(1916年)
4.护国第一军右翼总司令戴戡劝告北军将士书(1916年)
5.讨袁胜利奏凯词(1916年)
征引书目
精彩页
第二章 走向共和:帝国转型与地方脉动
戴戡在外游学、成长的同时,中国正在酝酿一场划时代的变革。清末自上而下的立宪改革,以及自下而上的民主革命两股潮流相互激荡,从北京、上海、广州等政治和文化中心向全国扩散,推动着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传统帝制向民主共和逐步转型。僻处西南的云、贵两省,也受到这两大潮流的影响,出现了改革和革命的脉动。在这种形势下,戴戡的人生道路面临着新的不确定性。
一 立宪改革
从甲午战败到八国联军侵华、再到日俄战争,清政府一次又一次受到强烈的震撼,不得不开始筹备政治体制改革。日本近代化过程中,曾于明治十五年(1882)派遣伊藤博文等五人前往欧洲考察宪政。有鉴于此,清政府也在1905年派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次年,五大臣上书建议进行“立宪之预备”,并说明实行立宪有三大好处:一是皇位永固,二是外患渐轻,三是内乱可弭。清政府斟酌后予以采纳,1906年9月1日颁发《宣示预备立宪谕》,决定先从改革官制人手,仿行立宪。
1907年,奕勖、孙家鼐上书清廷,提出关于机构调整及司法、行政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计划按省区渐次推行,预计15年内完成地方官制改革,形成政令畅通的新型官僚体制。遵照清政府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贵州的新型官制在光绪、宣统年间逐步确定下来,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设立地方审判和检察机构,推进司法独立。1907年,将原先统管一省刑名事务的提刑按察使司改为提法使司,专管一省司法行政,监督各级审判。1909年,设置贵州高等审判厅、高等检察厅,贵阳设地方和初级审判厅、检察厅,实行四级三审制。
二是推进新式教育。1906年,撤销提督学政,改设提学使司。学政原为中央钦派各省主持学务和学校考试的差遣官,不受督抚节制,三年任期结束后回京任职。提学使则不再回京任职,归督抚节制,掌理全省教育行政,“稽核学校规程,征考艺文师范”。其下分设总务、专门、普通、实业、图书、会计六科,又设视学六名,负责巡视全省各学校。
三是建立警政体系。1907年年初,署理贵州巡抚岑春萁奏设警察学堂。此后贵州成立巡警总局,各府、直隶州/厅设立巡警局,各散厅/州、县设立巡警分局。1908年,贵州设置巡警道,专司全省警政,并将巡警总局系统改组为警务执行机构,各州县分局于1910年改为警察局。
四是提倡发展实业。1908年5月,贵州裁撤粮储道,改设劝业道,内设总汇、农、工、商、邮传五科,各厅、州、县分设劝业员一名,接受省劝业道及地方主官指挥监督,办理当地实业和交通等事宜。
随着官制改革渐次推进,立宪问题也日益引起关注。到了1908年,立宪潮流已经发展为“国会之声日日响彻于耳膜”的程度。在改革派和革命派正反双方的推动下,清廷下令各省筹组咨议局,作为地方最高咨询机构,以推动“人民与闻政事”,“实行地方自治”。各省议员定额比照人口税收、参照学额而定,贵州定额39名。1908年10月20日,贵州咨议局筹办处正式成立,巡抚率领所属各官悉数出席开办仪式,著名士绅列席者15人。此后,筹办处开始在全省范围内调查、登记合格的选举人,并且编辑白话报纸分送各地,以便宣传宪法大义。经过一年的筹备,至1909年9月,完成了39名议员的选举工作。
1909年10月3日,贵州咨议局举行选举大会,出席者有贵州巡抚、布政使、提学使、劝业道、贵阳知府、贵筑知县、咨议局筹办处各士绅暨35名议员(另4人未到),准备选举议长、两名副议长和8名常驻议员。正、副议长至少要获得18票才可当选。议长选举很顺利,只经历了一轮投票,乐嘉藻即以24票当选。副议长选举可谓一波三折。第一轮投票结果,谭西庚得9票,牟琳得7票,均不足额;于是将两人交付第二轮投票,结果谭西庚以18票当选;牟琳17票、朱焯9票,仍不足额,于是交付第三轮投票,结果牟琳以21票当选。至此,会议已经开了五个小时。休息三十分钟后,再经过两轮投票,张光炜、刘荣勋、龙昭灵、朱焯、潘得明、杨钧、杨谦光、张绍銮当选为常驻议员。
1909年10月14日,贵州咨议局正式开会议事。一切应行提议事件,由议长、议员等逐一拟定。首先进行讨论的是巡抚庞鸿书交付的一些议题,比如普及教育、便利交通、保护森林、改良丝业、提倡矿务、收回利权、禁绝烟种、遏制盗贼,等等。会上还议定局内各员月俸如下:议长40两,副议长32两,常驻议员、书记长均为24两,书记员12两,合计每月需银1200两。
上述体制改革措施和预备立宪进程,是在清廷整体规划之下,自上而下发起实施的,其本意在于挽救清王朝面临的统治危机。不过随着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很快土崩瓦解,这些举措没有起到原本预期的效果。从客观上看,它们属于20世纪中国国家治理体系转型过程的重要一步,为帝制解体之后的制度重构打下了初步基础。
对于贵州社会而言,清末新政和政治体制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政治动员作用,助长了地方政治力量的发育。一批具有
导语
戴戡(1880—1917),贵州贵定人,原名登荣,字锡九,后改名为戡,字循若。戴戡短暂的一生,经历了民初以来贵州、西南、全国以及东亚舞台上的一系列动荡和变化。
他如何从地处边陲的贵州崛起并成为一位全国性的精英人物?民初主政贵州期间有何建树?特别是他在护国运动前后的经历,至今未能得到充分呈现。他何以能够成为护国运动的主将之一?在这场运动中具体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护国战争结束后,他作为贵州人率领部分黔军入主四川,最后在与川系的竞争和冲突中不幸丧生。以往一般认为这是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开端,那么事情是否如此简单?其中是否还有着更加复杂的深层次内容?这些问题的解答,李恭忠、苟晨曦著的《戴戡与护国运动》都会给你一个完满的解答。
全书文笔流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序言
戴戡(1880—1917),贵州贵定人,原名登荣,
字锡九,后改名为戡,字循若。戴戡短暂的一生,经
历了民初以来贵州、西南、全国以及东亚舞台上的一
系列动荡和变化。他出生、成长于偏僻落后的贵州农
村地区,直至二十四五岁时获得机会东渡日本留学,
才逐渐跻身于新式知识分子之列。回国后最初几年,
他仍然显得默默无闻。民国成立以后,他迅速走向政
治前台,担任过贵州最高行政长官。随后袁世凯加紧
复辟帝制,戴戡则追随梁启超、蔡锷,参与策划并在
云贵两省发动护国战争,与蔡锷并列为西南战场上的
两位主将,由此在民国政治史和个人生命历程中写下
了亮丽的一笔。护国战争结束后,戴戡被任命为四川
省长,不久又兼代四川督军,成为西南乃至全国政坛
的重要人物。然而成为四川最高军、政首脑不到三个
月,戴戡就在与川系的冲突中兵败身亡。身故之后,
北京政府表彰他“见义勇为,持正不阿”“拥护共和
,厥功尤伟”,追赠为陆军上将,生平事迹交付国史
馆立传。
护国运动是民初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被孙中
山视为继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之后的第三次革命。对
于这场爱国运动,学术界已有不少研究。孙中山和中
华革命党人、黄兴和欧事研究会成员、梁启超及蔡锷
和进步党人、唐继尧和西南军阀等力量在其中扮演的
角色、发挥的作用,均得到了较为详细的呈现。关于
戴戡在护国运动中的事迹,以往的各种论著也多有提
及,不过相关叙述或者失于简略,或者显得零碎,不
少论断还不无偏见。近年来,有的学者注意到这个问
题,尝试着摆脱当时敌对阵营人士的党派偏见以及后
来极“左”思想的影响,对戴戡进行更加客观公允的
评价,认为戴戡在历史关键时刻立场正确而坚定,大
节铮铮,在反对帝制、再造共和的护国战争中表现英
勇、卓有功绩;以往那种将贵州辛亥革命之失败归咎
于戴戡“引滇祸黔”的观点缺乏说服力,把戴戡的一
言一行都视为阴谋,甚至编造事实将他肆意丑化,这
种做法并不符合实事求是的精神。
总的来看,戴戡大体属于今人眼中那种“非主流
”的清末民初历史人物。他的生平经历,目前仍然不
太为人了解和理解。他如何从地处边陲的贵州崛起并
成为一位全国性的精英人物?民初主政贵州期间有何
建树?特别是他在护国运动前后的经历,至今未能得
到充分呈现。他何以能够成为护国运动的主将之一?
在这场运动中具体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护国战争结
束后,他作为贵州人率领部分黔军入主四川,最后在
与川系的竞争和冲突中不幸丧生。以往一般认为这是
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开端,那么事情是否如此简单?
其中是否还有着更加复杂的深层次内容?这些问题的
解答,都有待于对其生平和时代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

研究戴戡这类今人眼中的“非主流”清末民初历
史人物,有两方面的困难需要认真对待。一方面是史
料。20世纪的最初二十余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翻天
覆地的大变革时代。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历史
人物,他们一度走在时代的潮头,乃至扮演了时代的
主角。可是不出二十年,其中不少人便退出了时代舞
台,只留下依稀的历史背影,在后来的主流历史叙事
中被边缘化。戴戡即属于这种情况。他出身于贫寒之
家,关于他的早年生活和成长经过,目前所能获得的
一手史料极为匮乏,可供参考的主要是家族后人及亲
友故旧留下的口述资料,由于时隔多年加上辗转相传
,其中一些信息难免有失确切。辛亥革命以后,戴戡
迅速崛起,在西南地区和全国政坛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关经历和行事在官书档案、函电书札中多有踪迹可
寻,不过总体上仍然显得零碎。更加具体的情况,可
供参考的主要是当时的报纸杂志,以及当事人后来的
回忆性撰述。不过,报纸杂志的报道并非绝对准确,
不乏道听途说、捕风捉影的成分。回忆性的撰述往往
产生于几十年之后,经过文字加工刊载于各级文史资
料,并且有的系由对立派别人士所撰,回忆失真和意
见偏颇的因素在所难免。总体而言,相关史料呈现了
大致相反的两个特点:准确度较高的一手史料,能够
提供的信息往往较为简单、零碎;能够提供较为详细
信息的,又往往是辗转相传的二手、三手史料。因此
,在研究戴戡这样的历史人物时,既需要花大力气尽
可能去搜集直接的一手史料,更需要对相关史料特别
是二手、三手史料提供的信息多方比对,细心揣摩,
审慎运用。
另一方面是史识。清末民初这段历史颇为复杂,
传统与近代、改良与革命、中央与地方、统一与分裂
、文士与武人,种种矛盾群集。长期以来,人们习惯
于简单僵化的二元对立思维,以革命派为中心展开历
史叙述,对相关事件、人物的评价非黑即白,不是进
步就是反动,不是革命就是反革命。在这种历史认知
框架下,不断探索渐进式变革路径的梁启超,长期以
来曾经被视为略带负面色彩的人物,未能得到应有的
重视;跟他关系密切的同时代许多精英人物,包括戴
戡在内,也遭到有意无意地贬抑甚至丑化。其实,僵
化的思维并不能缚住已经故去的历史人物,而只会困
住生活在当下的今人自己。站在21世纪的今天,着眼
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回顾过
去一百多年的历史进程,无疑有必要进一步摆脱简单
的二元对立思维,摆脱政治路线分歧的因素,立足史
料,尊重史实,尽可能做出客观公允的论述。这既是
对历史人物应有的态度,同时也是对今人自己负责。
内容推荐
李恭忠、苟晨曦著的《戴戡与护国运动》完整勾勒了戴戡这位边陲精英的崛起和陨落过程,结合清末民初以来贵州、西南和全国舞台上的一系列变化,对其生平和时代展开深入细致的探讨。本书还分析了辛亥革命前后的地方精英、地方政治和国家重建之间的细微关系,揭示了这场大变革的一些独特面相,从而达到了“知人论世”的效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0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