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龙祠水利社区的结构变迁具有鲜明的时间阶段性和地域特殊性,且每一个重大的变迁节点都是国家力量介入的结果;“地水夫钱一体化”原则、水利管理的精英化、上下游利益关系等要素的“固化不变”则是水利社区实现长期稳定的基本保障。周亚著的《晋南龙祠(黄土高原一个水利社区的结构与变迁)/田野社会丛书》充分利用田野调查中新发现的碑刻、水册、契约、档案等文献,从环境背景、水利开发、水利组织、水权形态、水利制度、水利技术、水利景观、区域互动等多个角度透视龙祠水利社区的结构,并在千年尺度中探求其变迁发展。将水利社会史的研究时限下延至集体化时期是本书的另一个鲜明特色,本书深入探讨了这一时期国家在水利工程、技术方面的成绩和对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积极探索,同时也对工程质量、管理方式、传统文化等予以深刻反思。 作者简介 周亚,山西长治县人,历史学博士,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为历史地理、社会经济史、环境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发表论文十余篇,参编著作多部。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龙子祠泉域的环境特征 一、自然环境 二、人文环境 第二章 水利工程的开发与演变 一、龙子祠泉域的水利开发与渠道形态 二、集体化时期国家对老灌区的改造 三、水利开发的“大跃进”时代:三大工程的建设 第三章 水利组织的结构与变迁 一、传统时代的水利管理组织及其内部张力 二、集体化时期水利管理组织的变革 第四章 水权形态及其变革 一、传统时代的水权形态 二、中国革命与水权变革 第五章 灌溉技术与制度的创新 一、新技术的试验与推广 二、包浇组:互助合作在农田水利中的实践 三、用水合同:基层灌溉管理制度的创新 四、水费制度的改革 第六章 水利保障制度的变迁 一、传统时代的制度保障 二、集体化时期的“集权式动员体制 三、集体化时期水神信仰的变迁 四、集体化时期的水利纠纷 第七章 环境、景观与区域瓦动 一、趋利避害:龙子祠泉域对洪流的响应与地域互动 二、园田化:集体化时期的农田规划与景观变迁 结论 一、水利开发与管理的阶段性特征 二、水利社会的变与不变 三、集体化时期水利建设与管理的得失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