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日色匆匆亦从容
分类
作者 李正伟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日色匆匆亦从容》收集作者李正伟多年来的散文、诗歌、小小说等近二百篇(首)。作者长期在社会底层生活,先后从事过工人、农民、士兵、教师等工作,他的作品基本上有一种鲜活的、民俗的、大众化的味道。
这个集子里,散文和杂文居多。
散文偏重记叙,间有感悟。文章涉及到童年趣事、文革中大串联轶事、上山下乡故事,以及部队、工厂、校园、晚年迁徙等等,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多彩与巨变。这些文章有一些在《衡阳日报》、《衡阳晚报》、衡阳《校园文艺》、湖北《三峡晚报》、广州《广铁青年》、上海《老年文艺》上发表过。
散文中有两篇文章记叙抗战时期中国人的苦难,尤其是那篇《乡村奇人奇冤》是作者在家乡采访乡民的真实记录,作者耿耿于怀的,就是想告诉国人:不要忘记那段历史。
散文中有两篇是记叙改革开放之后,国人走出国门去南非打拼的故事,另有《兽亦有道》则是深入山村采访得来的奇闻趣事。
以上的记叙中,能够看到作者的家国情怀,以及对纯朴、清贫的生活的怀念,还有对教育问题的深人思考……
杂文偏重议论,间有记叙。文章涉及国家发展与民族生存问题、个人发展与职场生存问题、台海问题、教育问题。这些杂文有的曾经在湖南、湖北、广东的报刊上发表过,台海问题的文章有两篇在《联合早报》(电子版)上发表过。
作者戏称诗歌部分的旧体诗是“尝试戴着镣铐跳舞”,其中有的是作者在他的诗友圈子里的“酬答”之作,有的则是参加社区活动时的“命题”之作。
新体诗部分,则更贴近生活一些,更见激情一些。
诗歌部分里还有一些谈诗、论诗的分析文章,这些是作者在诗友圈子里作为评论员写的评论文章,其实这部分文章更适合高中学生作为诗歌欣赏和写作来学习,不妨把这些文章当作教师的“下水作文”来读——因为作者本来就是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师。
小品《你猜,你猜》是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写出的,获得过社区的创作奖。而其他几篇小4、说则是融合一些社会现象,先确定歌颂或批判的主题再进行创作的。
这本书应该说是再版了,第一次是内部发行,赠送亲朋好友、文友、战友、同学、学生。因为得了一些好评,所以决定再版。前后有三位作家读后提了一些中肯意见,这次定稿中的增、删以及文字修改都参考了他们的意见。作者在与之私下交谈中都一一表示了感谢之情。
这次再版,作了较大修改,删除了9篇诗文,又增加了11篇诗文。所有文章都有修改,修改的原则是:尽量精练点,所以文字删除的多,添加的少,另外,以前的文章引号用得太多,这次再版时,删除了很多。
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本书力求文字简洁,力求文字的正面功能,力求语言尽可能地形象化。读这本书可以体会到这些特点的。
作者简介
李正伟,笔名李立君,年青时曾当过知青,当过工人,当过兵,1978年考入师范院校,之后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系湖南衡阳市作协会员。
多年来,他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以及贴近底层的生活体验,在诗歌、散文领域勤奋笔耕。有诗歌、散文在湘、鄂、粤、沪发表。他的文章曾作为“下水作文”在他的学生中受到欢迎,并带动学生在报刊杂志发表文章。
作者曾这样述志抒怀:“虽然扎着头巾,虽然打着赤脚,思绪却驾着宝马在奔驰”。
目录
内容梗概
“寄意寒星荃不察”?(代序)
散文·杂文
我是光阴资本家
美哉,人生地平线上的梦
我漂,我快乐
旧鞋子、新鞋子
水浒英雄留在少年的梦中
回望茶馆
我的“头碗”我的年
我的浪漫长征路
握住母亲的手
关于“私房钱”的话题
母亲的私房钱
有外婆的感觉
一桩幸福而又尴尬的往事
“小妮子,穿花衣”
背着女儿旅游去
吾家有儿初长成
我家有条“龙”
读高三的小女孩
儿大父难为
儿行万里父也忧
我被这些留言感动得一塌糊涂
关于“家”的话题
坐上飞机去祝寿
胡琴声又响起来了
又见故人,又见故人
嗨,我上铺的兄弟
故人如故,我心依旧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
放飞心事
踢房子
一个音乐教师的坎坷命运
斯人已逝,此情难诉
黑社会是怎样炼成的
真的,“不学诗无以言”
真爽,做了一回算命先生
深深的怀念
悼念爱莲老师
西子湖畔找感觉
北海的幽默
呵,三峡
小草三则
夜郎国里唱“夜歌”
夜郎国里抽陀人
旅美五记
世博一日游
世博园里看电影
排队,排队
东海瀛洲农家乐
印象崇明岛
到苏州白相去
走进新华社区
我在新华数星星
在法华镇路上玩“穿越”
牡丹,新华人文的图腾
爱听《三峡情》歌
你的柔情,我能懂
借花献佛引出的话题
满目尽是种德桥
难忘红色之旅的那爿绿瀑
我们这些老同学
邂逅一只小鸟
被一个老兵感动了两次
关山难阻隔,桑梓情愈浓
南非舞台大,中国功夫好
黄浦江畔坐看《非洲脚印》
她以死抗争逃脱了日寇污辱
乡村奇人奇冤
某先生的“聪明语”
兽亦有道
风铃
迷对联
写个对联寄语来年
才子笔力赤子心
等我有钱了
物换星移旗飘飘
“搞”都“搞”不赢的国民党
阿Q的幽灵在两岸游走
关于撒娇
异曲同工的草船借箭
半聪明的人总是有点近视
也谈子女教育
药方其实很简单
子教三娘又如何
不应该被这样的另类绕晕
打烂水缸干什么
买田看塘,讨女看娘
树怕剥皮,人怕伤心
三十六计之后
健康作舟,快乐为帆
“苟富贵,勿相忘”?
原则不是双行道
关于生活的沉重思考。
伤心梅子的伤心事
麻将是个好东西
说说“知足常乐”
我的一个平民哲学命题
一言难尽的“一念之差”
打破砂锅问素质
小智如芒,大智若石
关于“杀猪”
退一票海阔天空
细节决定成败,也决定真假
绝不能让崛起为“和平”服务
这也叫“下大棋”?
你的三笑,我的心冷
不高兴就是病态吗?
穷人有了钱也难
一样温水,两样青蛙
一人犯昏,众人糊涂
这个中国记者不简单
感受得到的社会进步
我们的路还长
手长衣袖短的尴尬
权力的傲慢与自卑
宁帝王将相有种乎
回扣是个大问题
一个不错的信号
网络是个好东西
这些人都疯了
诚信测试应该有配套措施
这是一个社会进步的信号
荒唐背后是冷漠
撒娇之后是撒泼
并非乌鸦嘴,真的不怪他
欣闻国家将治理公路收费乱象
诗歌·诗论
五律云中松
姑苏小城姑苏女
七律八首
浪淘沙初冬感怀
相见欢同学相聚长沙
诉衷情淀山湖上划龙舟
绝句三首
太阳的大浴
想把我唱给你听
心路
新疆词组
致网上邂逅的朋友
秋天,为一株老树画像
我知道
让羽毛球飞一会儿
追梦少年(歌词)
寄语九十九班同学
致为人父母者
放鸽人的歌——致我的孩子
唱给我们自己的歌
对眸一株法华的牡丹
黄浦江上的鸥歌
绿地重逢牡丹
咏牡丹石
神马不是浮云——甲午献辞
好个《醉翁操》
暮春的写意,诗情的缱绻
日色匆匆亦从容——读渔家子《七律登楼暮语》有感
笑看镣舞也婀娜
一只越飞越高的鹰
长空雁唳是离愁
解读湖边的味道
好诗好就好在含蓄
诗不在大而在小
小品·小说
你猜,你猜(小品)
算命(小品)
小站故事多
鸡屎猫传奇
老刘那两招
成也麻将,败也麻将
贾厂长其人其事
如何写小说

序言
“寄意寒星荃不察"?(代序)
曾听说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个人请客,客人到得
差不多了,但还没有到齐。这时,主人说了这样一句
话:“该到的没到”,于是引起在场的客人的不满,
以致有一个客人退席以示抗议。这时主人又焦急、懊
恼地说:“不该走的走了”,于是引起一场更大的骚
动,更多的客人抗议了,离席了。
为什么会弄得这么尴尬呢?因为主人说了两句不
得体的话。他的本意,前一句话大概是想说:“还有
一个(些)客人没到”,但他在这里加了一个“应该”
与否的题外话,于是被别人误解为“该到的没到,不
该到的却到了”;后一句意思大概是:“这个客人怎
么走了”,而又被人误解为“不该走的走了,该走的
却没走”。
一段时间来,我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文章,心里
也曾想得到更多读者的青睐,但我绝对没有那个“应
该”与否的想法。
首先,我对身边的人没有这个要求。妻子一天忙
忙碌碌,从不看我的文章,在她看来:写文章就是玩
玩而已。孩子们现在也正忙自己的事业和学业,最好
还是不给他们添麻烦。亲朋好友,也各有各的事情,
当然更不宜打搅。
写文章,对我来说,是忙中偷闲,描摹描摹一下
自己的人生轨迹,总结一下自己的人生体会。人生的
历练,是一本无字的书,把它形诸文字,只是一种纪
念或“备案”而已。
我在自己的人生之路冲冲杀杀,跌跌撞撞,思想
里有以下几个解不开的结。现在,想抓紧时间,把这
些结梳理一下,作为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想成果留下
来。它们分别是:
一、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我们生为中国人,
父母给了我们黑发、黑眼睛、黄皮肤,还有土生土长
的中国式的思维方式,这香火还得继续下去。所以我
的文章里最关心的有:1.社会热点问题,2.台海局
势问题,3.“国民性”问题。
二、个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这里就涉及了生活
的理念、生活的经验、生活的感悟等等问题。
三、教育问题。这是我以前天天接触的工作。以
前曾积累了一些有用的经验,于是思考并记录了一些
教书、育人等方面的想法。
四、亲情、友情问题。我从哪里来,我经过哪些
地方,人生路上,哪怕是滴水之恩、睚眦之怨,都如
实记录。
五、我所写的一些散文和杂文,以及一些方言研
究,也放在这个集子里,算作“雁过留声”的纪念。
有的文章曾得到一些朋友们的青睐、得到一些学
生们的赞赏,甚至得到了几位大家的颔首,这里没有
“应该”与否的念头,这里只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的感悟,只有“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
冲动。于是,这本《日色匆匆亦从容》正式面世了。
2014年5月15日
导语
《日色匆匆亦从容》收集作者多年来的散文、诗歌、小小说等近二百篇(首),作者李正伟长期在社会底层生活,先后从事过工人、农民、士兵、教师等工作,他的作品基本上有一种鲜活的、民俗的、大众化的味道。
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一个教育工作者,本书力求文字简洁,力求文字的正面社会功能,力求语言尽可能地形象化。读这本书可以体会到这些特点的。
后记
2015年,这本近21万字的《日色匆匆亦从容》内部
发行了一下。那之前,我用了半年时间来筛选、编辑
稿件,又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来校对稿件。前后用的时
间加起来,差不多正好应了一位友人的“十月怀胎”
那句调皮话。
早些年,我陆续写了一些文章,有些在报刊上发
表了,“敝帚自珍”,当时就用剪报的形式把这些文
章收集起来。后来,与时俱进学会了上网,以后写文
章就不用笔和纸了——我有了博客,博名叫作“潇湘
影子中原客”。
剪报本太杂、太乱,博客太泛、太随意。后来,
想了一个办法:从上面这些文章里挑选一些好的来,
编一本散文、诗歌集子,书名也想好了,就借用自己
的一篇诗评《日色匆匆亦从容》来做书名。
吾家有“儿”初养成,这是两年之前的事了,经
过蹒跚学步,如今《日色匆匆亦从容》要正式出版。
这一年,它又得到了许多的关怀与关注。我的一个弄
文学的同学曾打电话给我,认为书名太长了一点。为
此,我思考再三,还是没有听从这位作家的意见。我
的意思是,“日色匆匆”是当下的人生态势,“从容
”是当下的淡泊心态。这样,好像有一点“比兴”的
意思了。好比一个微信“群”挑选一个召集人,不在
于他多优秀,只在于他能否服务并统领这个群。
正式出版这本书的酝酿过程中,得到了上海三联
书店冯征先生的关心,他花时间读完了我的书稿,抽
时间约我到三联面谈,进行面对面的具体商谈并提出
了一些具体建议,还嘱咐我“随时联系”。冯先生是
三联的资深编辑,得到他的指导,我就像是加满了油
的汽车,铆足了劲,轰起了油门,一个月时间,对这
本书三次进行修改、增删,修改规模和幅度是很大的

这最后一次校对时,自我感觉比较满意。我又冒
出这样的质疑“这是我写的吗”,还有了“文章本天
成,捡漏偶得之”的感叹。假如有哪位朋友读这本书
时心中也有我这样的想法,那是我能理解的。
理解万岁!
2018年1月31日
于上海龙华
精彩页
美哉,人生地平线上的梦
很久以前,曾有一个梦想:放开肚皮吃饭,吃得饱饱的。我敢断言:没有这个梦想的人一定是没有饥饿经历的人。
那是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城市居民虽然有定量的粮食供应,但大家都感觉吃不饱。虽没亲历,但的确听说过有人吃“小球藻”、糠饼、咖啡渣、豆腐渣、野菜……那时候,如果有今天这些过期食品、毒馒头、地沟油……估计人们会乐意“过把瘾就死”的。
记忆中有那么一件事:我的母亲托我的姨父(她的姐夫)给乡下的外公带一玻璃瓶油煎的豆腐干——在那时,这大概是女儿孝敬父亲的最好礼物。结果,到我外公手上只有了半瓶。我外公为此整整骂了那个偷吃的大女婿一年。
多少年后,我读张洁的散文《挖荠菜》,引起我共鸣且印象深刻的句子就是“(眼前)一片饥饿”。我能理解作者当时的心情:在一个饥饿的穷人眼里,看什么东西都是把它首先当成食物,可是眼前的东西竟然没有一样是可以吃的,那是怎样的悲哀和无助呀。
我印象中深深烙着这样难以忘记的情景:一群工人手里各自端着小钵子,蹲在工厂临街的大门口吃饭,一个乞丐路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手扣出整钵饭菜,又迅速地塞进了自己的嘴巴里,饥肠辘辘的被抢工人怒火中烧,将那乞丐打倒在地。可怜的乞丐任那被抢的人踢打,却双手护着嘴巴在嚼那抢来的饭菜……
有饭吃,这是一个多么美的梦呀,那时候,我梦想过香喷喷的米饭,甚至是大鱼大肉。梦想很遥远,但毕竟如地平线上的一抹美丽的朝霞。
我下放过,也和所有农民一样,起早摸黑地干农活,为的就是把自己的饭吃好!我当过工人,也和所有的工人一样钻研自己的工作,为的是多拿工资,还是围绕着吃饭这个中心!
有梦最美,幸福紧随。我的这个梦想后来真的实现了。不用举例,不用证明,就看看今天的生活吧。
人生的路越走越宽,人生的梦越做最美。我后来又有一个新的美梦:做一个有文化、有社会地位的人。
这个梦的形成是由几桩事情促成的。
我的父亲在旧社会曾在一个私塾里当过一段时间的免费上学的“伴读”,由于他年幼无知,忘记了自己的角色,有些喧宾夺主,他后来被辞退了。
父亲是当工人的,他的工资勉强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他常常把自己和老家一个有钱人的孩子相比,不无羡慕地说“他坐办公室,还是重要人才,我的工资是他的零头”。
我想读书,也爱读书,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美丽的梦想变得缥缈,但这个梦始终在心里藏着。有梦的人总有一丝希望,后来时来运转,搭上了高考改革的快车,圆了上大学的梦。
生活越来越无忧无虑,可是,梦却越做越大。我现在的梦想是什么呢?就是:有尊严地活着——不光自己,还要有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
我见过太多没有尊严的事例,那个抢饭的乞丐、那个被抢的工人、那些进不了大学门的渴望知识的青年人、那些成天担心买到伪劣商品的人、那些渴望公正的人、还有成天被人威胁却被诬称“威胁别人”的祖国……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真的,我始终不满足于个人那点小小的梦想,我始终眺望着人生的地平线,寻找自己更大的梦想,望来望去,我发现,自己的梦真是越做越大了——我想拥有一个政治清明、富足强大的国家,我想自己就是这个国家的真正主人。
我知道,这个梦想要实现有点难,首先是千头万绪的国内问题,然后还有暗流汹涌的国际问题,但自己又不能坐等美梦降临。于是,我想把这种情感传递给自己身边的人。最近,与从国外回来的孩子有一番谈话,先谈家史,几代人如何从农村进了城市,如何从体力劳动者变成脑力劳动者,如何从吃大米饭到吃洋面包。谈几代人如何从缺衣少食到衣服无忧,如何从衣服无忧到发奋读书。然后,借题发挥,从个人福祉到父母以及亲人福祉的比较,从家族福祉到民族福祉的区别。意思就是一个:一、不要忘本,二、人要有点精神,三、个人的幸福是小幸福,奉献越多的人越幸福。
我为什么要同孩子谈这些呢?因为在孩子少小离家时,已经领略了我们这样的平民家庭在社会上办事之难,尤其她出国留学时家里筹集几万元钱的窘境……
我的这番宣教只有一个目的:个人恩怨可以摆一边,自己要做的事多着呢。回报父母、帮助亲友、报效祖国,这是三个“台阶”,可以视个人能力,量力而为。
我想告诉我的孩子:爸爸正是因为有了一个梦想,心里总是亮堂堂的、美滋滋的。总是关心国家大事,也乐意为所处的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希望远走他乡的孩子时刻记住我们这一家子走过的路,保存并传递好我们几代人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和梦想。
美哉,天边的彩霞,美哉,人生的梦想。
(原载上海《老年文艺》2014年第2期)
P8-10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4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