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地心游记(无障碍阅读)/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推荐阅读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法)儒勒·凡尔纳 |
出版社 |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儒勒·凡尔纳著的《地心游记(无障碍阅读)》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科幻小说,主要讲述了德国汉堡的黎登布洛克教授受十六世纪冰岛学者阿尔纳的一封密码信启发,和侄子阿克赛尔、向导汉斯,进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险旅行。在此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许多困难,但他们意志坚定,坚持前进,不但考察了地下的地层地貌,还发现了神奇的远古遗存。最后,三人成功完成探险旅行,成为人人羡慕的英雄。整篇小说不仅文笔流畅,情节波澜起伏,而且有着浪漫又合乎科学的非凡想象力,将读者带进了一个时空的幻想世界。 作者简介 儒勒·凡尔纳(1828-1905),生于法国南特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是一位多产的优秀科幻作家、剧作家和诗人。其中,使他闻名于世的是他的科幻作家的身份。凡尔纳的科幻小说著作颇丰,其中最著名的是他的代表作“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以及《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等。凡尔纳被公认为“现代科幻小说之父”,他的作品对后世的科幻文学流派影响颇为深远。2005年是凡尔纳的百年忌辰,法国将这一年定为“凡尔纳年”。 目录 《地心游记》导读 急性子教授 古书里的羊皮纸 叔叔很迷惑 找到钥匙 我不想饿死 激烈辩论 行前准备 居高临下训练 雷克雅未克 冰岛晚餐 向导汉恩斯 奔赴斯奈弗 一家有19个孩子 辩论无效 斯奈弗山顶 太阳总不露面 以绳为梯 海面下一万英尺 告别花岗岩 死胡同 最后一口水 这下完了 救命甘泉 海就在头顶 休闲假日 他们在哪里 迷宫摸索 有人说话 惊喜重逢 黎登布洛克海 木筏 航海日记 旁观海战 喷泉 暴风雨 到了什么地方 人头 叔叔的演讲 牧象人 挡路石 无底洞 最后一餐 间歇性爆发 回到地面 大结局 《地心游记》阅读检测 序言 一张夹在古书里的羊皮纸,记录了一个惊天秘密 :沿着斯奈弗火山口往下走,可以一直走到地心! 这是诚恳的指点,还是荒谬的谎言? 人能够到达地心吗?如此巨大的地球,从地面到 地心,真的存在一条可以用脚丈量的坦途? 虽然那是一座沉默了600多年的死火山,谁知道 它会不会突然苏醒?谁又能保证,它所通向的地心不 是充满了炽烈的岩浆,能把矿物都化为气体? 羊皮纸秘密文件的记录者,自称地心之旅的先行 者,为世人所知的身份却是16世纪的炼金术士。一个 妄想炼出金子的人,他的话可信度能有多少? 即使有1000个质疑和不确定,倔强的黎登布洛克 教授还是坚定地选择出发。 一路上,他们像唐僧取经,历尽九九八十一难。 陡峭的洞穴无处落脚,只好用绳索捆住自己,一点一 点地下落。伸手可及之处,除了石头还是石头,一滴 水也没有,只好凿穿岩壁找水喝。地下坑道千回百转 ,稍不留神就走错了路,甚至迷失在无所描述的岔道 里,与伙伴们失去联系。这时候,回音壁帮了大忙, 这种奇特的地质现象让他们身隔数里,却能彼此通话 。 《地心游记》的作者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在成 长中也遇到过这样的峰回路转。 他本是个对大自然充满幻想的少年,11岁曾偷偷 跑上轮船,想去印度旅行。结果被家人追回,饱受老 拳,还无奈地发誓,从此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 丰富的想象力,就是凡尔纳的回音壁,让他从律师父 亲子承父业的规划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18岁的凡尔纳遵从父命,去巴黎攻读法律,可是 他对法律毫无兴趣,却爱上了文学和戏剧。一次,凡 尔纳自一场晚会早退,下楼时忽然童心大发,沿楼梯 扶手悠然滑下,不想正撞在一位胖绅士身上。凡尔纳 非常尴尬,道歉之后随口询问对方吃饭没有,对方回 答说刚吃过南特炒鸡蛋。凡尔纳听罢摇头,声称巴黎 根本没有正宗的南特炒鸡蛋,因为他是南特人,而且 这是他的拿手菜。胖绅士闻言大喜,诚邀凡尔纳登门 献艺。 这位胖绅士就是赫赫有名的大仲马。两人的友谊 从此开始,他们合作创作了剧本《折断的麦秆》并得 以上演。这标志着凡尔纳在文学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从法律专业毕业后,凡尔纳一门心思投入创作,不 惜放弃父亲的经济资助。 凡尔纳创作出《气球上的五星期》后,16家出版 社无一理睬。他愤然将书稿投入火中,幸亏妻子及时 抢救出来。书稿被送入第17家出版社后,终于得以出 版。凡尔纳也与赏识此书的编辑赫茨尔结下了终身友 谊,此后每年出版两本科幻小说,包括《地心游记》 《从地球到月球》《环绕月球》《海底两万里》《神 秘岛》等。 凡尔纳的作品带给读者的不仅是文化娱乐,还是 生动形象的地理历史科普。一百多年来,他的科幻小 说在世界各地拥有众多粉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 计资料表明,凡尔纳是世界上被翻译作品最多的十大 名家之一。 凡尔纳被人们称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他小 说里的不少设想在当时被视为痴人说梦,如飞机、坦 克、火箭、潜艇、远射程大炮、电话、电影、电视、 传真、摩天大楼、登月等等,在若干年后一一成为了 现实。不少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也正是受到了凡尔纳 的启发。现代潜艇之父西蒙莱克在自传的开头写道: “儒勒·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法国的利 奥台元帅甚至这样说:“现代科学只不过是将凡尔纳 的预言付诸实践的过程而已!” 1884年,教皇在接见凡尔纳时,从另一个视角给 予了评价:“我并不是不知道您的作品的科学价值, 但我最珍重的却是它们的纯洁、道德价值和精神力量 。”在《地心游记》里,你会看到各色各样的岩石、 不同时期的古生物、地心热地心冷的科学辩论,更能 看到最丰富的人物生活。 家徒四壁的农民夫妇,节衣缩食地养育着19个孩 子,面对陌生的来客,依然保持古朴的热诚与善意; 冰岛的学生住着最简陋的宿舍,刻苦地学习四种 语言。因为他们不论是他们的老师,还是为衣食奔忙 的父母,都始终保持阅读的习惯; 向导汉恩斯不善言辞,说得最多的句子也不超过 两个单词,但他忠诚踏实,不计得失,顺境逆境都能 淡然处之。生死攸关,他不会退缩;荣誉加身,他也 不改本色。 而故事的主角黎登布洛克教授,是本书中最为出 彩的人物。 作为一个潜心科研的教授,他不擅与人交往,再 加上个性急躁,严于律己的同时严于律人,因此不管 是他的学生,还是他的侄子、老仆,都对他敬而远之 。他最大的人格魅力在于,为了科学可以抛开一切私 心杂念,将生死置之度外。他说:“一个意志坚强的 人,只要有心跳,就不会绝望。” 正是这种坚持,让他选择了地心之旅。更重要的 是,在这艰苦的历程中,他懂得了合作的重要,学会 了信任并依靠他人;他唤醒了沉睡心底的温情,增进 了叔侄亲情;他坦然接受不如意,面对讲演中的口吃 、无法解释的疑团,仍然冷静平和;他的急性子也在 慢慢改变,能够在扑向终点的一刻,客观求证……一 位个性有瑕疵的教授,在这样的心灵成长中成为一个 伟大的人。 在故事的结尾,教授一行被火山爆发送回了地面 ,并没有看到真正的地心。真正的地心是什么样呢? 一片荒芜的山陵大海,还是一个远古时代?一千个人 会有一千种想象,被搬上银幕的好莱坞同名3D大片中 ,凡尔纳21世纪的忠实粉丝又一次以身试险,深入地 心寻求答案,以此致敬这部1864年的巨著。 导语 儒勒·凡尔纳著的《地心游记》主要讲述了德国科学家黎登布洛克教授受前人萨克努珊一封密码信的启发,偕同侄子阿克塞和向导汉恩斯,进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险旅行。他们从冰岛的斯奈菲尔火山口下降,一路上克服了缺水、迷路、风暴等各种困难,终于在一次火山喷发中从西西里岛的斯德隆布利火山回到地面。整部小说就像凡尔纳的所有作品一样,不仅文笔幽默流畅,情节波澜起伏,而且有着浪漫而合乎科学的非凡想像力,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超越时空的幻想世界。 精彩页 急性子教授 导读 阅读之旅从这里启航,一位“急性子教授”的形象即将跃然纸上,你身边有没有“急性子”的人?书中这位教授的“急性子”又在哪儿体现?一起进入我们的“地心之游”吧! 1863年5月24日,星别大。 远远地,我和女佣马尔塔就听到我的叔叔黎登布洛克教授步履匆匆地跑了回来。叔叔的家在科尼斯街19号,这里算得上汉堡旧城最古老的一条街。 “黎登布洛克先生怎么回来这么早?”马尔塔以为自己弄错时间,耽误了中饭,这会儿饭菜还在锅里,刚刚发出诱人的滋滋声。 “马尔塔,你没弄错。我叔叔也肯定不是急着回来吃饭的。你知道他这么急性子,如果肚子饿了,还不得大叫大嚷得全世界都听到?”我安慰马尔塔,“而且,我确定,圣密谢教堂的钟刚刚报过时间,现在才一点半。” “对啊,我们平时都是两点吃中饭的。”马尔塔还是惊魂未定,“那么黎登布洛克先生为什么回来这么早?” “那就只有听他公布答案啦。”我耸耸肩,耳听着脚步声已经到了大门外。 “啊,阿克赛先生,您叔叔他回来了,还是请您听他公布答案吧,我走了。”马尔塔三步并作两步,冲进了厨房。 我也不敢在餐厅等,谁知道这位火爆脾气的教授先生为何而来?我可不想往他枪口上撞。我还没来得及回到楼上的小房间,门已经砰的一声被推开了,这座房子的主人大步流星地穿堂而过,直冲向他的书房。 路过餐厅的这几秒钟时间,他虽说马不停蹄,却也没耽误把手里的圆头手杖扔到角落里,大手一挥,戴的大帽子也飞到了桌上,嘴里还在发号施令:“阿克赛,到我这儿来!” 这句话话音未落,后一句就接踵(zhong)而来(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怎么这么慢,快点!” 上天作证,我哪里慢啦?可我不能辩解,只能拔腿就跑,冲进他的书房。 我可以肯定,这位严厉的、人见人怕的教授绝没有坏心眼,但除非奇迹出现,谁也不能改变他的古怪脾气。 叔叔在约汉奈姆学院担任矿石学的教授。每堂课,至少要表演一两次真人版“怒发冲冠”。学生们是不是按时进课堂,是不是认真听讲,或者能否学有所成,他完全不在意。讲课这件事,他一向只关注自己,他不是为了学生在讲课,仅仅为了他自己。所以说,他是个科学上的吝啬鬼。作为学者和教授,他应该是一口科学之井吧,可惜他的学生不大能从这口井里打到水。 而且,我的叔叔口才不佳。与熟人聊天还凑合,在公开场合的表现就不尽如人意了。身为一位常常在讲台上传道授业的教授,这一点不能不说是个大问题。课堂上,叔叔常常为了因为发不出一个拗(ao)口的音,陷入人神交战,难以自拔,一番胶着(比喻相持不下或工作不能进行,犹如黏住)之后,往往是以他的一通雷霆大怒、爆粗口作为收场。 我倒不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叔叔,就说矿石学的坏话,这门学科里的确有不少半希腊半拉丁的古怪名称,诸如菱形六面结晶体、松香沥青化石、钼硫铅,想读顺溜,我看基本得练惯了顺口溜的如簧巧舌才成。 城里的人都知道叔叔有这么个弱点,就偏偏要瞧他的笑话。他们耐心地等着他念到某个难以诵读的词,看他气得脸红脖子粗,就乐得哈哈大笑。这种行径(行为,举动)即使在德国,也是失礼啦。别看黎登布洛克教授的课堂常常座无虚席,其中有一部分人就是来看他生气的。这帮人拿这个当娱乐,太欺负人啦。 我郑重声明,叔叔是位实至名归(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的科学家。虽然他有时也会毛手毛脚,弄坏几个标本,但他在地质学、矿石学方面的天赋,谁也无法忽视。你看吧,他一拿起锤子、钻子、磁石、吹管和盐酸瓶子来,绝对是标准的科研人员的模样。只要看看大矿石的外表、裂痕、软硬,嗅嗅味道,他就能准确无误地说出这到底是哪一种物质。 在德国的科学界,黎登布洛克教授也是大名鼎鼎的人物。连亨夫莱·达威先生这样的大师级人物,只要到汉堡,一定会来拜访他。贝凯雷先生这样的化学家,也喜欢和我叔叔探讨化学方面的问题,因为我叔叔在化学上有不少发明和发现。1835年,莱比锡的一家出版社出版了叔叔的《超越结晶体学通论》。这部巨著的插图全是铜版纸印刷,成本太高,所以不仅没有赚到钱,反而赔了不少。 俄国大使斯特鲁维先生的矿石博物馆,你一定听说过吧?那儿收藏了全欧洲最珍贵的宝藏。我叔叔曾应大使先生的邀请,担任博物馆的主任。 就是这么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此刻在冲我粗鲁地吼叫。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