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1978-2018中国优秀中篇小说(上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干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王干主编的《1978-2018中国优秀中篇小说(上下)》是中篇小说作品集,收录1978-2018中国优秀的中篇小说作品,旨在展示当代中篇小说创作的主要成就,为广大读者提供一部有着较高艺术水准、值得珍藏与阅读鉴赏的经典读本。
目录
改革的呼唤小说的开放 王干
(上册)
杂色 王蒙
人生 路遥
黑骏马 张承志
棋王 阿城
小鲍庄 王安忆
透明的红萝卜 莫言
(下册)
风景 方方
妻妾成群 苏童
活着 余华
黄金时代 王小波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刘恒
永远有多远 铁凝
长河 马金莲
序言
改革的呼唤小说的开放
——论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小说
王干
改革开放40年(1978-2018)的小说无疑是当代
文学史中最浓墨重彩的部分,今天我们来探讨这样
一个历史时段的文学,既是近距离,又是远距离。
远距离是时间已经过去40年,从1978年开始的新时
期文学,已然成为历史。而正在发展变化的文学过
程,刚刚过去,又是超近的距离。我在这里重点阐
发改革开放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时期对小说的外部
和内部的巨大影响,它催发出的小说思潮和小说变
革成为五四新文学诞生以来的又一个高光时刻。
“兴废”:改革策动与小说回应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用刘勰在
《文心雕龙》里的这句话描述改革开放与文学创作
的关系是非常确切的。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国家
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
展,文学与改革开放一起呐喊、一起前进,成为改
革开放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文变染乎世
情”。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在1978年被推至一个
临界点,这一时期既意味着巨大的机遇,也意味着
一个持续的“乍暖还寒”的险境。1977年《班主任
》的发表也是呼应了时代,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的召开,奠定了从封闭保守、强调意识形态领域的
斗争到认同现代化大趋势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
大势。
1978年底,《文艺报》和《文学评论》联合召
开了140余人参加的“作家作品落实政策座谈会”。
以这次会议为新起点,文艺界才开始“落实政策”
,恢复大批作家的名誉和自由,也就是说改革开放
为文艺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1979年第4期的
《上海文学》推出了李子云和周介人的文章《为文
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并
提供专栏展开讨论。这是文学对政治过度介入的一
次公开的反驳,也是一次对文学艺术审美本质的呼
唤。这次“为文艺正名”的讨论具有一种历史性开
端的意义。
现在的文学史把“伤痕文学”“反思文学”“
改革文学”作为历时性的三股文学思潮,好像是不
断进化的一个文学的过程,而今天我们重新来阅读
这些作品,发现它们不是直线的进程,三者有时候
是相互交叉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作为短暂的文
学潮流在一定程度上控诉并释放了大众对于民族灾
难和个体创伤的哀怨,接下来需要重新面对新的生
活,因此改革文学代替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的主潮
也是时代所需,具有时代历史的必然性。“春江水
暖鸭先知”,中国的作家先感受到时代春风的来临
。同时,文学也反映出人们的心声,能够及时地传
达老百姓对社会变革、对社会进步的诉求。作家通
过写作品来呼唤时代变革,呼唤社会进步,呼唤我
们对旧有的陋习、旧有的陈规进行变革性的改造,
比如王蒙的《说客盈门》、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
》、刘心武的《班主任》、何士光的《乡场上》、
张抗抗的《夏》都隐隐地昭示着现实的变通的诉求
,《说客盈门》带有“问题小说”的直白和真切,
它首先感到现实的困局,期待时代的变革,是改革
的潜在呼唤。
1979年7月,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问世,
改革文学就此开启,与“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
”共时发展。改革文学是一种对中国当代现实的发
展变化做出直接回应的文学,不仅客观记录了改革
的进程和艰难,也呈现出现实的种种弊端。可以说
,改革文学全景式地展现了转型与改革的社会场景
,并深刻地书写出中国人对于现代化的期待与渴望
,以及对于纠缠于新旧之间的改革的忧与思。如果
说改革是一场大戏,那么改革文学则是这场戏剧的
生动的脚本,里面记录了民族心理的脉动。《乔厂
长上任记》《三千万》《沉重的翅膀》《鲁班的子
孙》《花园街五号》《祸起萧墙》《改革者》《燕
赵悲歌》《鸡窝洼的人家》《新星》《开拓者》等
都是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优秀的改革文学作品。
改革文学之所以受到欢迎和关注,也是因为这
种文学真实地展现了民族变革的热望并承载了大众
的梦想,作品中改革者的形象为民族提供了可以参
照甚至膜拜的偶像,契合了大众对英雄的期待心理
。时代造就了英雄,也呼唤着书写英雄的文学,许
多作家被时代改革的氛围所感染,陆文夫在创作《
围墙》时就说他的目的就是支持改革者。这也说明
改革文学的创作者与时代的步伐是休戚相关的,迎
合了时代审美的“胃口”。《乔厂长上任记》中的
乔光朴、《新星》中的李向南、《沉重的翅膀》中
的郑子云等都是改革文学浪潮中的英雄,作家通过
文本建构出一个个有魅力、能产生正向价值影响的
改革者形象,这些形象受到了热烈的追捧,反过来
也激励着现实改革中的类似形象的现身,因为民族
的新生需要偶像的重构。
改革文学热潮四起,但那个时候的作品基本模
式还是改革与保守的二元对立。随着改革进入深水
区,20世纪90年代初期,河北的“三驾马车”谈歌
、何申、关仁山分别写下了《大厂》《信访办主任
》《大雪无乡》,这些作品也是以广阔的农村和国
有大中型企业为主战场,书写改革进程中的社会阵
痛和突围。《大厂》是这一时期改革文学的代表作
之一,此时的改革矛盾不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而
是涉及形形色色的人物,也不再是依靠个别英雄来
完成改革的图景。这一时期的小说呈现出更为复杂
、更为交错的原生态。
90年代后期,中国的改革不断推进,改革中出
现的矛盾冲突加剧,官场出现了腐败现象,改革与
反腐在作家的笔下产生了一种新的联系。原先的改
革派和保守派之间的冲突往往还是观念上的差异,
到了90年代之后,利益的冲突成为改革文学新的焦
点,如柳建伟的“时代三部曲”(《北方城郭》《
突出重围》《英雄时代》)、周梅森的“改革三部
曲”(《人间正道》《天下财富》《中国制造》)
、张平的《抉择》《天网》、陆天明的《苍天在上
》。以《英雄时代》为例,小说选取的是党的“十
五大”关于国企改革、发展民营经济、政府机关机
构改革等一系列政策实施之后,中国在向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的艰难历程以及同期人们
的生存境遇,重点探讨了价值标准多元无序等现实
问题对中国当代人命运的全方位影响。这些作品继
承了改革文学的精神,又写出了改革的复杂性。直
到今天,反腐文学的生命力依然很旺盛,因为作品
触及了改革深处的方方面面,对当下的现实场景有
着深刻的描写和真实的呈现。
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变化,也带来了生
活的急剧动荡,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改变了中国社会
的面貌,各个社会层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而小说家敏锐地捕捉到这些剧烈或细微的生活差异
,构成了新的文学板块。
……
虽然40年间小说五彩缤纷,创新频频,让写实
主义的小说显得有些苍老,但繁华落尽,沉淀下来
的好作品依然是那些具有强烈写实精神的作品,《
小说选刊》最近和中国小说学会联合举办的“改革
开放40年40部最有影响力的小说”评选活动中,入
选的40部作品几乎全是《白鹿原》《长恨歌》这样
的写实型作品,连余华、苏童、格非这样标签明显
的“先锋派”作者,入选的《活着》《妻妾成群》
《望春风》也是写实型的作品,而不是实验性强的
《在细雨中呼喊》《1934年的逃亡》《青黄》。先
锋作家的转型,再次证明了写实主义持久的生命力
,形式主义是有限的,而写实主义是无限的。
但今天的写实小说和之前的现实主义有着巨大
的变化,就是融进了现代主义甚至后现代主义的很
多元素,尤其在叙述主体方面显得更为“写实”。
这里不得不说风靡文坛多年的“新写实小说”,80
年代末90年代初,方方的《风景》、池莉的《烦恼
人生》、王安忆的《小鲍庄》、李锐的《厚土》、
刘恒的《伏羲伏羲》、余华的《河边的错误》《现
实一种》、刘震云的《塔铺》、朱苏进的《第三只
眼》等小说超越了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既有范畴
,既体现出了对西方文学流派的借鉴,也显现出对
中国小说传统的继承和回归,被命名为“新写实小
说”。新写实小说在今天来看,是现实主义在中国
踏出的坚实脚印,它为先锋文学的落地和转向提供
了强有力的支撑。1985年前后,先锋文学如火如荼
,马原、余华、苏童、叶兆言登上文坛,以独特的
话语方式进行小说文体形式的实验。毋庸置疑,先
锋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进程中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
。从肇始之初的“先锋实验小说”到后来的“返璞
归真”,先锋派的作家们走出了一条饶有意味的文
学创作之路。《米》《妻妾成群》《活着》《许三
观卖血记》等小说发表,意味着先锋作家减弱了形
式实验和文本游戏,开始关注人物命运,并以较为
平实的语言对人类的生存和灵魂进行感悟,现实深
度和人性关注又重归文本。
先锋的转型反过来又影响到原先比较写实的作
家,陈忠实、刘恒、刘震云等原本是非常写实的叙
述,之后融进了一些新的叙述理念,用一种客观的
、没有任何主观意向的叙述语调,将生活原生态进
行了还原,因而,小说没有价值观的导向,没有爱
憎,人物既不崇高也不卑贱,他们只是本色地活着
、存在着。新写实小说不按照某种理想来选取生活
现象,也就无须突出什么、回避什么、掩饰什么,
正是这种客观还原和零度叙述,使得小说具有了作
者和读者“对话”的可能,“新写实”之后被放大
、被泛化,不论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刘恒的《贫
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刘震云的《一地鸡毛》还
是今天马金莲的《长河》、石一枫的《世间已无陈
金芳》,无论是90年代的《长恨歌》还是今天的《
繁花》,我们都可以看出,作者叙述语调的平和和
冷静,可以看出与小说叙述者叙述态度的一脉相承

或许这正是一种中国特色的现实主义写作,既
不同于福楼拜的自然主义倾向的现实主义,也有别
于巴尔扎克的批判现实主义,同时也区别于苏联的
革命现实主义,更不是法国“新小说派”物化的现
实主义,而是融合中国现实精神和传统文化内蕴的
新写实精神。同时又是开放的现实主义,对外来的
小说精华大胆地拿来。这是开放的小说硕果。
导语
王干主编的《1978-2018中国优秀中篇小说(上下)》一书抵N书,是钟爱文学精华选本读者的不二选择。本书名家众多,写法多样,题材丰富,视域广阔。
改革开放40年选系列共包括小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散文4种,类别涵盖齐全。
牛皮纸封面,烫白工艺,荧光墨配色,集多种工艺,更具收藏价值。
精彩页
杂色
王蒙
对于严冬的回顾,不也正是春的赞歌吗?
这大概是这个公社的革命委员会的马厩里最寒碜的一匹马了,瞧它这个样儿吧:灰中夹杂着白甚至还有一点褐黑的杂色,无人修剪、因而过长而且蓬草般的杂乱的鬃毛,磨烂了的、显出污黑的、令人厌恶的血迹和伤斑的脊梁。肚皮上的一道道丑陋的血管,臀部上的深重、粗笨因而显得格外残酷的烙印……尤其是挂在柱子上的、属于它的那副肮脏、破烂、沾满了泥巴和枯草的鞍子——胡大呀,这难道能够叫作鞍子吗?即使你肯于拿出五块钱做报酬,你也难得找到一个男孩子愿意为你把它拿走,抛到吉尔格朗山谷里去的。鞍子已经拿不成个儿了,说不定谁的手指一碰,它就会变成一洼水、一摊泥或者一缕灰烟的呢。
“又有什么办法呢?武大郎玩夜猫,什么人玩什么鸟嘛。跛驴配瞎磨,一对糟烂货噢。什么人骑什么马,什么马配什么鞍子,这不也是理应该吗?”曹千里含笑自言自语着,又像是与这匹可怜的老马搭讪着,立在灰杂色马的近旁,拍一拍它的脖颈,又亲昵而且友好地在它的颧骨和腮上为它搔搔痒、顺顺毛。这是何等的恩典哟,换一匹别的马,一准会因为舒服和感激摇起尾巴、晃起脑袋来的,有的马还会主动地把脸凑近你,在你的手掌上蹭过来、蹭过去,这样的马可真会拍马——不,应该叫作拍人了吧?这是讨人欢喜的啊。
然而老马一动也不动,包括眼神。老马的眼珠子叫人想起年久污浊的两块表蒙子。难道对于它来说,抚摩和鞭打就没有什么两样吗?它可不像那匹枣红马,枣红马只有三岁口,当你骑上的时候,哪怕无意中你的皮靴后跟碰到了它的肚子,它就会马上一个机灵,一个飞跃。如果你竟敢用鞭杆戳一下它的屁股呢,它会一蹦一蹿,一冲就是一百米,把你甩到山坡上的。而如果你爱抚它,亲热它,摩挲它呢,它就会得意扬扬,昂首阔步,引颈长嘶的……那么,再设想一下,如果你干脆给它一鞭子呢?当然,谁也不会有这个胆量,可是假使你硬是把它打了呢?它会抖擞红鬃、腾空而起,化作神龙吗?它会疼痛愤怒、狼奔豕突,复归山林吗?它会横冲直撞、歇斯底里,最后跌一个粉身碎骨吗?如果,它既没有化作神龙,也没有复归山林,又没有粉身碎骨,那么鞭打一次它就会迟钝一次的吧?那么,皮鞭再乘上岁月,总有一天枣红马也会像这一匹灰杂色的老马一样,萧萧然,噩噩然,吉凶不避,宠辱无惊的吧?
所以,大家都说骑这一匹灰杂色的老马最安全。是啊,当它失去了一切的时候,它却得到了安全。而有了安全就会有一切,没有了安全一切就变成了零。这可真是颠扑不破的金玉良言噢!曹千里?一?眼,微微一笑,摇一摇头,深深地吐了一口气,用力地又吸了一口气。经过这么一番自创的“气功”动作之后,他的自我感觉似乎颇有改善,觉得清爽了许多,而周围的一切,包括这匹老马和它的鞍子,也变得可以过得去,可以“凑合”,也还“不赖”的了。
空气清凉,干草味儿和马粪味儿再加上炊炯味儿,令人依依。天已经大亮了,那个曾经带来自己的遥远的慰藉的残月正在失去自己的形体。月光是温顺的,昨夜,在月光下一切都变得模糊、含混因而接近起来;但是此刻,蓝晶晶的天空和红彤彤的太阳又把这个世界的所有的成就和缺陷清理出来、雕刻出来、凸现出来了。从马厩向外望去,干打垒的土墙东倒西歪,接头处裂出了愈来愈宽的缝子,有的缝子里已经长出了耐旱的、多刺的植物了——多可惜,扎根扎错了地方,生命力再强也难以成材!到处是牲畜的,甚至还有人的粪便以及由于饲养人员管理不善而散落的草料,还有丢弃不用了的废木轮、绳子头、皮条、古老而又笨拙的马食槽子……至于把地上的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融合起来,统一起来的则是“五行”中最伟大的一“行”——土。在这个终年少雨的地方,到处是飞扬的尘土。特别是在饲养牲口的地方,地面被各种铁掌和肉蹄踩踏得松松软软,好像是铺上了厚厚的一层面粉,如果你走在上面,尘土会淹没你的脚脖子,而你的背后,则是一缕尘炯。而如果你往这样的地面上泼下一桶水呢,水立时就无影无踪,只是每一粒水珠都会砸下一个五寸深的小坑,好像霎时间出现了一个麻脸,然后一阵风过去,小坑不见了,铺在地上的,仍然只有柔软松泛的面粉一样的土。
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它美吗?很难说它美。然而现在是清晨,是一天的最好的时光。清晨,从马厩的破屋顶边斜着望上去,可以看到几簇抖颤着的树叶,厚重的尘土遮盖不住它的绿色的生机。
要是曹千里早一点出来就好了,但他起床以后只顾了喝奶茶,竞喝了半个多钟点。虽然曹千里来这个公社只有三年,但他处处学着本地人的生活方式、本地人的语言、本地人的饮食。他模模糊糊地觉到,这种本地化的努力不但是改造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是适应、生存、平衡的必需,甚至是尽可能多地获得生活乐趣的最主要的途径。他喝完了一碗奶茶以后,又把烤得黄里透红的油光光的馕饼掰成了碎块儿,一口一口地咂起馕饼的滋味来。馕吃多了口干,更想喝茶,茶喝多了泄里逛荡,就更想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