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梁漱溟日记(上下)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梁漱溟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梁漱溟日记(上下)》是有“最后的儒家”之称的梁漱溟先生现存全部日记(近80万字)的汇编,并附数十张首次公开的珍贵私家历史照片。梁先生早年起即有记日记的习惯,现存日记始于1932年,终于1981年,历经“文革”抄家等磨难才得留存。著者早年投身乡村建设,巡视抗战敌后,调停国共两党争端,上缙云山闭关修佛,解放后参观城乡新变与土地改革,“文革”抄家受辱,政协学习论辩,常年坚持著述修行等等,长达50年的行止经历及感受心境,在日记中都有朴实的记录。本书是梁漱溟日记首次完整单行,编者撰写了导读性质的前言和每一年大事提要,修订及增补注释600余条,并编制主要人名索引近2000条,是深入研究梁漱溟,了解20世纪中国社会与政治变迁的珍贵的实录。
作者简介
梁漱溟(1893-1988),蒙古族,原名焕鼎,字寿铭。中国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爱国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后一位儒家”之称。
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一生著述颇丰,存有《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唯识述义》、《中国人》、《读书与做人》与《人心与人生》等。
目录
编者前言
1932年
1933年
1934年
1937年
1938年——敌后游击区域行程日志
1941年
1947年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附:省身录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6年
1957年
1961年
1962年
1963年
1966年
1967年
1968年
1969年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1975年
1976年
1977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主要人名索引
序言
梁漱溟日记:了解先父其人的又一“窗口”
此书是先父梁漱溟现存全部日记的汇编(约70余万字)
。这些日记是他全为自己备忘而写,并无身后发表之意;
可是如今它却可为人们了解他,提供一个“窗口”。发挥
这种“窗口”作用,就是将其汇编出版的用意所在。
先说最早的一个“窗口”——《楞严精舍日记》。
1916年先父发表《究元决疑论》,在讨论佛家思想时
,引用了自己日记中的一段话;这日记的题名即为《楞严
精舍日记》。按“楞严”为佛家一典籍名,即《楞严经》
。“精舍”,指僧人或道士修炼居住之处所。显然,先父
自喻为僧人,而此日记就是自己修炼的记录。可惜的是这
日记在抗战时期留存于北京故居,被人当废品卖掉了。不
过从先父后来的笔墨中,还可以见出当年的一个概略。
自1912年至1916年,先父居家闭户四年(十九岁至二
十二岁),因“倾心于出世”,潜心研读佛家经典。在此之
前,他原是《民国报》(天津)的一青年记者,多往来于京
津两地,常出入于那时国会与各党党部之间;而此后四年
,他过起“完全静下来自修思考”的生活。他尝回忆起那
时期“寻求佛法”中的艰辛:“但因无人指教,自己于佛
法大乘小乘尚不分辨,于各宗派更属茫然……。曾记得‘
唯识’、‘因明’各典籍最难通晓,费力甚苦”,“展读
难于索解,犹自暗中摸索”。
功夫不负有心人。先父靠艰苦自学,有了对佛法的认
识了解,确立了对佛家思想的信仰,影响了其一生的为人
行事。后来就因为钻研了一个“冷门”(指佛学,他自己如
此说),被蔡元培先生引进北大。七年北大工作,先父又有
所创获。一是根据个人的研究结果,完成了《东西文化及
其哲学》一书,受到学术界的注意。自1921年首次问世至
今,此书再版加印十次以上;近年又有了日文、韩文和法
文译本,而英译本不久亦将出版。先父尝说:“这本书中
关于东西文化的核论与推测有其不可毁灭之点,纵有许多
错误、偏颇、缺失,而大端已立,后人可资以作进一步的
研究。”此书受到学术界的不断关注,大概与此有关。再
一个是生活方面的创获。也是1921年后,他有了“翻然改
变态度的事”,即“把这些年本准备作佛家生活的心愿断
然放弃”,“决定要作孔家的生活”了。从此就决定了他
此后的生命轨迹——亦佛亦儒。
令人遗憾,由于北大时期日记的短缺,我们只能从他
的其他文字中,有个如上的概略的了解。
投身于农村工作是先父一生的另一重要阶段,前后约
十年(1928年至1937年)。这个十年,只留有日记三年,且
极为简略,若非其本人甚难读懂;幸好先父晚年曾逐日作
了说明,由笔者记录,作为注释附于其后。因此,尚可起
些“窗口”作用。
1938年至1947年,又是一个十年,这个时间段,先父
全部时间与精力,几全部投入于争取国家的团结统一之中
。他认为:“统一问题是中国民族的生死问题。统一才是
生机,不统一便是死路。”当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已占据
我半壁江山,可是国共间在一度有所团结后,不久即分裂
,且日益加剧。于是先父又周旋于国共两党之间,联络于第三方面人士之中,其重要活动有:访问延安(1938年),
巡视山东敌后(1939年),组建中国民主同盟(1941年),赴
港创办《光明报》(1941年),以及参加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等。可是这十年只有两个“窗口”留存。一是皖
南事变发生后,有极简略的日记,且不足两个月,记录了
奔走于党派之间的经历。二是巡视山东敌后的日记,前后
约八个月,逐日记下了自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经
历及敌后见闻。通过这一“窗口”,人们可以较具体了解
当年战争的惨醋、敌后百姓之苦难,以及党派之争的严重

自1950年至1980年,连续三十年有日记;如参观访问
解放后的城乡新变化(1950年至山东、河南及东北各省),
又如主动要求“参观”土改(1951年至四川合川),所见所
闻日记中均有记载。“文革”中,遭抄家和人身侮辱,其
感受与心境,日记中有真实的记录。上世纪70年代年逾八
十,作为“反面教员”于历次运动中如何应对与感受,自
然也是日记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令人遗憾,因“文革”抄家之祸,这个三十年日记的
大“窗口”也难免遭灾难。三十年日记中,全部丢失的有
六年(1955、1958、1959、1960、1964、1965),严重残
损的有四年(1952、1957、1962、1963),可作为了解他生
活的只有二十年,这个大“窗口”残破不全了。
因只供个人备忘,先父日记字句简短,且多省略,读
来令人费解之处不少。编者试写了提要与解说性质的文字
若干,并附有同年国内或国际大事举例,借以显示日记写
作时的年代背景,刊于当年日记之前,以供参考。原有脚
注内容,也作了增补或勘误。此外,还编制了主要人名索
引,以便读者检索。
梁培宽执笔
2013年9月15日
于北大承泽园
导语
一部劫后余生的精神秘档,80万字的梁漱溟日记(1932—1988)全本首次公开单行;
首次公开数十张梁漱溟珍贵私家历史照片;
“最后的儒家”50年实录与独白,新旧中国半世纪国运缩影。
《梁漱溟日记(上下)》是梁漱溟先生现存全部日记的汇编,起自1932年,终于1981年,前后50余年,内容以记述个人经历、剖析个人所见所思所想为主。此为首次单独完成出版,是研究梁漱溟及了解20世纪中国政治与社会的重要史料。
精彩页
1月
31日 艮庸等先我起程,乘军委会所派大卡车离渝,当晚宿内江;2月1日抵成都。
2月
2日 我乘飞机由渝到成都,与艮庸等相会。
3日 艮庸等乘车离成都,过绵阳小停,当夜宿梓潼。
4日 艮庸等车过剑门关抵广元。军委会派车至此为止,候西北公路局派车来接始能北去。
5日 在广元候车。
6日 艮庸等乘车由广元抵汉中。
7日 艮庸等乘车过大散关抵宝鸡。
8日 艮庸等换乘火车到西安,住花园饭店。九日留西安候我到来。
10日 我乘飞机到西安,同住花园饭店。我原9日从成都起飞,飞至中途得悉西安在敌机轰炸中,不能降落;乃转至兰州降落,故次日始飞抵西安。从10日至17日皆留于西安,与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及八路军办事处林、伍(伯渠、云浦)各位先生商洽如何渡河入鲁。
17日 偕艮庸启行赴宜川。盖以各方接洽一时尚无入鲁之方便,而适遇阎百川派驻西安办事处处长方闻,即与其约定访问阎氏,借先了解晋中战况。其时阎驻秋林镇,秋林镇在宜川之东,黄河边上。是日车抵成阳发生故障,只得留宿,晤成阳县长邵履均(旧识)。
18日 旧历除夕,车过三原,晤赵戴文于一花园中;晚抵洛川,途中落雪。
19日 抵宜川城(第二战区兵站在此)。
20日 车过黄龙山,荒无人烟;薄暮抵秋林镇,当晚晤阎。21日留秋林续谈大局(参看《我努力的是什么》一文中所叙)。
22日 离秋林返宜川。23日留宜川候车。24日有军委会叶参谋(叶楚伧之子)叶南陪同苏联顾问二人到达,约定明日附其车同行返西安。
25日 离宜川抵中部县留宿。次日26抵西安。
27日 晤西安行营主任程颂云(潜),商谈去战地视察事。从27日至下月2日之前均留止西安。在此期间内一夕胡宗南、邓宝珊忽相偕来访。
3月
2日 晚八时偕同人乘火车离西安去洛阳。深夜过潼关,敌人隔黄河岸打炮(所以必在黑夜通过者以此)。
3日 早抵洛阳,住入旅馆。午后晤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晚问卫派其蒋副官长来言,河北丁专员树本今早已渡河去,必须别候渡河机会。从3日至18日均留止洛阳,在此期间曾一游关帝陵、龙门、伊阙。
18日 偕同人离洛阳行抵襄城。因于学忠被任苏鲁游击总司令,卫长官主张我随其一路入鲁。此时间于在皖北阜阳,特往就之。
20日 经叶县、偃城到漯河。此处为黄河泛滥区,有民船通周家口,当晚下船宿。
21日 早由漯河开船,夜泊邓城。
22日 下午二时到周家口,有王成章(济宁专区工作同人)来接。王在当地驻军任队长。
23日 搭小汽轮往阜阳,夜泊界首。在轮舟中为同人分析敌我情势。
24日 下午六时船抵阜阳,入城则于孝侯已先行,留有张旅长招待我等。从24日至29日之前均留止阜阳,等候于之参谋长王静轩由陕南率队至此,再同行入鲁。阜阳被黄河水灾,且曾经敌人焚炸惨重。(阜阳旧称颍州府)
29日 偕同人随于部五十一军王参谋长及其部队离阜阳往蒙城,意在宿州车站南越过津浦铁路而东。是夜宿插花庙。
31日 行抵蒙城城外“四里吴家”宿营,此时得悉五十一军先头部队在宿州站南穿越铁路者,遭敌军截击损失甚重。王参谋长部队改计向北,而不东越铁路。愚亦变计轻装前进,不随大队同行。于是彼此分手。
4月
2日 移住城内县政府之财委会。蒙城亦经陷敌,城内民房破坏惨重,城内房屋约仅存十之一。4月7日前均留止于此。
7日 派靖波、荫平往涡阳转永城(属豫东)书案店(市镇名),与新四军彭雪枫司令接洽,希望其能引导人鲁。
8日 偕同人离蒙城往涡阳,当晚到达,住城内财委会(马玉昆旧宅)。
10日 同人离涡阳住永城书案店晤彭司令及副司令吴芝圃,承其招待留止3日。
13日 起行,随新四军滕团往李士林(地名),彭司令以一白马赠我代步。当晚在李口(地名)休息,候至夜一时乃以急行军越过公路。
14日 住李士林李家(此似属苏北萧县境)。
17日 离李士林行20里至王白楼(萧县境)止宿。
21日 由王白楼行40里至王寨,当晚移住郝楼。砀山县长窦雪岩原为邹平乡村工作同人,是日亦赶来相接。原邹平同学许锡琏在萧县工作亦来晤。凡此下所云县长者皆潜伏敌后之我方游击县长也。
22日 萧县县长彭笑千(效骞)约谈并晚饭。八时起行,除雪岩带队同行外,并有苏鲁豫支队第四大队派兵两连护送。因有敌情,当晚绕道复回王白楼。到达时已将天晓,小憩即北行10里至张庄休息。
P31-3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2:5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