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夏都知青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刘会远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刘会远,出生于1948年,曾是铁路文工团编剧,在经济改革的时候,开始了大胆的戏剧改革。1982年,有刘会远参与的小剧场戏剧《绝对信号》在首都剧场小剧场公演。《绝对信号》已被载入中国话剧的史册。1985年创办深圳大学大众传播专业,90年代转而研究区域经济、地缘政治。现为中国地理学会世界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深圳市九藤文化教育基金会理事长。
后记
在全县知青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五个多月的紧张工作
,《夏都知青》已编选完成。该书是夏县知青怀念青春岁
月的集体记忆,也是知青口述历史的珍贵史料。
编选出版《夏都知青》,是全县广大知青的共同愿望
。自2018年1月征稿以来,先后收到各类稿件百余篇,图片
上千张。经过慎重斟酌,采用了60多篇,图片140余张,涉
及作者56人、2个知青集体,来自13个乡镇、30余个知青村
,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代表性。
在编选《夏都知青》中,力求把握四个原则:一是真
实性。真实地记录夏县知青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记录
夏县知青辛勤耕耘、开山造田、兴修水利、科学试验的生
动过往,再现难忘的知青岁月。二是客观性。在历史回顾
和反思中,力求真实、客观地再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尊
重每个知青的个人感悟,尊重历史的真实。着重体现一代
知青积极、向上、务实、奉献的思想境界,体现与时代相
符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三是可读性。力求内容丰富,叙
事生动。既有艰苦劳动、生活的记载,又有丰富多彩文化
生活的回忆。既有坎坷经历的回顾,又有深厚百姓情感的
表达。特别是对夏县古老文化、风土人情、民俗民风的追
忆,使全书具有生动性、趣味性、可读性。四是艺术性。
全书分为《岁月留痕》《砥砺前行》上下两篇、九个章节
,都加了题记,体现了诗性回忆的特点。在《沧海拾贝》
栏目中,选编了胡弘、张宝贵、刘军等多名知青艺术家的
书法、绘画、雕塑、摄影作品。
出版《夏都知青》和知青返县活动,得到夏县县委、
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县主要领导亲自率团赴京洽谈,在夏
县接待了知青考察团,把这次活动纳入夏县“凤还巢”工
作部署,并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在此,代表全县广大
知青对夏县县委、县政府及夏县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本
书中还收录了夏县基本情况、夏县发展思路及重点项目介
绍。希望广大知青关注、助力夏县发展。
出版《夏都知青》得到夏县知青刘会远、张宝贵、刘
军、王金华、乔丹阳的资金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东方出版社对出版《夏都知青》给予大力支持,在此
表示诚挚的谢意!
目录
上篇 岁月留痕
似水流年
插客歌
相信未来——定格在赤子之心
杨家川
坡上没有退步
旧诗三首
十年大张葳蕤时光
足迹
热血华章
苦中乐稻花香
咬定青山不放松
《思想战线》创刊始末
清清的泉水
一号竖井的回忆
我们的家——记夏县庙前南吴村知青集体户
科学种麦
回顾在西下晁大队小农场搞科研
乡俗·情·趣
锄地
棉花女神
回忆割麦
运石遇险记
买牲口记
接新娘
砍柴
东庄的柿子
会飞的鸡
过年
邦宁和他的妻子
情韵
飘逝的歌声
刻骨铭心——生命的洗礼
中条记实
沉甸甸的传统
难忘的回忆
那幢霞光里的楼房
插队生活忆事
大山深处
插队二三事
“过山车”
一封没有发出的信
夏县情
难忘岁月
牛、麦子和饭
如烟往事
不能忘却
知青这碗酒
乡情
大张随感
我的农场岁月
无忘芳华
水头大张
大庙杨家川
曹家庄东交口
尉郭西阴
泗交车厢
郭道陈村
大庙窑头
下篇 砥砺前行
涑水情深
二次返乡再务农
回报父老乡亲一片绿
我的后知青时代
黄土地——实现我的音乐和摄影之梦的地方
在求索中前行——我的求学之路
我的回顾
续写人生
抒怀
我所了解的孙大虹
小老同学
千磨万击还坚劲
细水长流
情深似海
火的洗礼
远去的岁月
我的自白
忆我的先生——书画艺术家胡弘
源远流长
关于夏县文化的几点思考
探寻夏都先民的遗迹
无字的书
夏县县情
夏县发展设想
夏县重点项目
沧海拾贝
胡弘书法绘画作品
宝贵的艺术低碳的艺术——张宝贵艺术作品
刘军篆刻书法作品
王金华收藏珍品
王文波摄影作品
孙大虹摄影作品
神秘的中东——孙小虹摄影作品
王海河摄影作品
刘宝玲摄影作品
后 记
精彩页
似水流年
那年,那月,那山,那水,那袅袅的炊烟,那夕阳余晖下的柴门,那洒向大地的汗水,那被风干的眼泪,都滞留在遥远的记忆……
插客歌
李丹钢
关于插队,过去了半个世纪,很多事在记忆中淡化。好在从初二开始我有了作诗填词的兴趣,每逢激情,便以之抒发或宣泄情感。
一、落脚夏县阴庄(调寄卜算子,1968年12月)
昨眺玉泉云,今赏中条雪。雪景迷茫又似云,众客千山越。
旧事远天边,异地风和月。老汉扬鞭古道狭,村舍灯昏灭。
火车终于停下来。我们在水头车站下车,分成一群一群的,围着行李堆儿聚起,等待分配。一拨又一拨的学生被拉走,好像一开始是汽车,后来是马车。太阳要落了,只剩下几个没有被拉走的学生群了。我望着远山,老乡后来告诉我那叫中条山,再后来我又知道那里曾经发生过惨烈的抗战战役。远山蒙蒙,披着雪,这让我想起小时经常看见的万寿山和玉泉山上的云。
记得在火车上,那天时近傍晚,石战中忽然跑到我和张嘉林的座位旁,附近还有袁进文。石战中说,有人在找军宣队,要求分到富裕的平原地区,让把咱们分到贫穷的山里,问我怎么办。我说:“那我们就要求分到最深最远最艰苦的山区去,让他们去富裕的平原。”张嘉林和袁进文也同意。石战中、贺宣化又去找邹建平、迟柯达他们商量,大家想法一致。这样,临时结成了一个境遇相似、经历相同、又有共识的群体。我们去找军宣队表态:好地方让他们去,我们去最差的。军宣队负责分配的人有点错愕,反复问每个人的意见,然后慎重地把我们的要求记了下来。因为有这段插曲,所以此刻站在水头站,我们所预期的,自然是去深山老沟的车了。
太阳只剩半个脸时,好像就剩我们这一堆人了,接我们的马车终于到了。邹建平要我代表大家向老乡表态,推辞不掉,又缺乏豪言壮语的底气,说了几句应景的话,大家就上车了。马车在丘陵古道上颠簸,老汉时不时扬起马鞭晃一晃,天色渐渐暗下,月亮爬上来。月亮的面孔与在北京看到的一模一样,但是看月亮的人已经在北京西南千里之外了。我们也不知道马车摇摇晃晃走在哪里,好像时间不算太长,刚才还在模模糊糊的山丘小道上行进,不一会儿,就沿着平原土道进入了一个村子。村头人家的大门还没有关上,可以透过窗纸看见土坯房子里一闪一闪的昏暗灯光,昏灯在萧瑟寒冷的冬季,透出一丝生气和温馨。我被这古老的村景所吸引。
马车停下来,我们到了知青点。
我一时回不过味来:这不是深山老沟啊,这好像是丘陵和平原的交汇处。
第二天早晨,我们登上村北的凤凰岭山腰,才发现这个村子坐落在平原,或说坐落在很大的盆地北面,村北是丘陵,丘陵南是平原,远远的南面,卧着隐隐约约的中条山。后来又知道,这个村壮劳力一天的工分能达到1元多,是丰产棉花和小麦的富裕村。
我们掉进了福窝。
我们做的是最坏的思想准备,得到的却是颠覆性的意外。
到农村的第一天,命运的大门就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这个村叫阴庄,属于尉郭公社,当时叫阴庄大队。我给哥哥写信,落款阴庄大队,哥哥夸我会开玩笑,暗示到了阴间。我越发誓说是真的,他越不信。我的看法是,“阴”或许是“殷”的误写,也许这里与商殷有什么历史渊源,比如周打败殷后,曾把部分殷民安置在这个村落。但我一直没有考证过。
二、安顿在农家(七绝,1969年1月)
远离两载伤心地,隐忍民风醇厚家。
日落而归鸡叫起,躬耕田亩客天涯。
一开始,大队支书让我们住在专为知青盖的集体宿舍里,按梁算男生宿舍大概是五六开间。屋里是东北那样的大通炕,不算挤。好像紧南头睡的是陈广汉、袁平生,然后是张嘉林、我和袁进文的铺,往北还有池柯达、邹建平、贺宣化、石战中、马小林、刘戈平等,具体谁挨着谁,记不大清了。反正都是小子,谁也不嫌别人脚臭。后来,忘了是怎么回事,又让我们搬进了老乡家。
我们的房东是张虎。他是木匠,30岁左右。他家的院子里有两座房子,一座是老房,对着院门,是正房;一座是新房,在老房南侧,是厢房;无论新老,都是标配的三间格局。张虎只有一个儿子,新房是给儿子盖的,应当是孩子娶亲用的,现在居然腾出来,借给知青暂住。村里分配袁进文、张嘉林和我住在张木匠家。
我们搬进新居。三开间的房子,两间空空荡荡,堆了些坛坛罐罐,一间是炕,炕被隔断封闭着,隔断在炕沿中间开有一个小门洞,人由此上下炕。门洞不高,宽窄限于一个人,外挂着布帘。当时是冬天,炕外冰凉,里面却暖乎乎的。我忽然想到,这不就是《红楼梦》里说的“暖阁”吗?只不过《红楼梦》里的是豪华版,老百姓家的是简约版而已,但基本结构大体一样。这种暖阁格局,我在北京的老乡家里没有见过,很有新鲜感。P3-5
导语
夏县,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古都,位于晋南,今属山西省运城市。
回首50年,往事如烟。一代人的命运,在这烟云中颠簸,在这烟云中拼搏,在这烟云中涅槃。
回忆过往,是为了不忘那刻骨铭心的岁月,不忘夏都大地上曾经的青春,不忘北京站那个泪别的瞬间,不忘田野中挥汗如雨的昨天。
刘会远主编的《夏都知青》是夏县知青怀念青春岁月的集体记忆,也是知青口述历史的珍贵史料。本书中还收录了夏县基本情况、夏县发展思路及重点项目介绍。
序言
夏县,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古都,位于晋南,今属山西
省运城市。20世纪60年代末,北京、天津等地1300余名知
识青年踏上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开启了漫漫的人生旅
程。
知青,刻着时代的印记,我们共同的名字;夏县,魂
牵梦绕,我们共同的故乡。值此我们夏县插队50周年之际
,我们再次相聚,缅怀我们共同的芳华;我们再次相约,
唤起我们共同的50年的记忆。
回首50年,往事如烟。一代人的命运,在这烟云中颠
簸,在这烟云中拼搏,在这烟云中涅槃。
回忆过往,是为了不忘那刻骨铭心的岁月,不忘夏都
大地上曾经的青春,不忘北京站那个泪别的瞬间,不忘田
野中挥汗如雨的昨天。
回忆过往,是为了不辜负母亲缀扣子那被扯断的针线
,不辜负夏县父老乡亲那沾满泥土双手的老茧,不辜负我
们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不辜负我们当年那颗稚嫩的心和执
着追求的信念。
与其说人生如梦,不如说人生非梦。50年来,我们坚
实的脚步始终在追梦的路上。
与其说有悔无悔,不如说人生无憾。我们生逢其时,
担当了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重担。
今天,我们又站上了人生新的起跑线,步入一个未知
的、但又铺满阳光的人生时段。我们生命的旅途还有多远
?我们是否还能有所担当?一切都不得而知,但我们仍愿
负重前行。
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真诚地热爱生命吧,以我们知青
的名义。
内容推荐
刘会远主编的《夏都知青》讲述了:夏县,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古都。20世纪60年代末,北京、天津2000多名知识青年踏上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开启了漫漫的人生旅程。回忆过往,不辜负我们那颗稚嫩的心和执著追求的信念。五十年来,我们坚实的脚步始终在追梦的路上。担当了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重担。今天,我们又站上了人生新的起跑线,步入一个未知的、但又铺满阳光的人生时段。我们生命的旅途还有多远?我们是否还能有所担当?一切都不得而知,但我们仍愿负重前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5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