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走向世界的人民币(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货币史)(精)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以)荷尼夫
出版社 鹭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书评(媒体评论)
荷尼夫不惮于通过质疑、修正和澄清许多既已被
人们接受的假设来挑战已有的学术观点。他在本书中
从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史的视角全面通透地分析、研究
了多个话题,开辟了新的领域。《走向世界的人民币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货币史》一书毫无疑问地丰富了
我们对中国与世界货币史的理解认知。
——程麟荪,美国麻省大学达特茅斯分校亚洲史
教授
太多的世界货币史的研究是以欧洲为中心的,而
中国货币史的研究又常常是独立隔绝的。荷尼夫在这
本著作中以其杰出的历史研究帮助我们打通了两种研
究之间的分隔。
——埃里克·赫莱纳,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政治学
教授
目录
绪论
第一部分
第一章
铸币的共同起源?
第二章
从铸币到纸币:
比较视野下中国和西方银行纸币的起源和演化
第三章
货币大分流:
蒸汽时代以前欧洲与中国的铸币
第二部分
第四章
清代中国的纸币:
20世纪初的时候它究竟有多普遍和多可靠?
第五章
英国在中国的银行纸币发行:
跨帝国的联系
第六章
日本在殖民地的银行及货币改革:
中国、朝鲜和台湾,1879—1937
第七章
人民币能走向全球吗?
结论
注释
参考书目
致谢
精彩页
帝国时期以前的中国货币,仍旧保持了那个年代不同地域的特性。其中知名的,如设计为铲状的(布币)和刀状的(刀币)青铜铸币,这是春秋时代对新石器时代就作为交易媒介的石斧的改良革新。相应地,在当今中国,表示质量、价值的复杂的象形文字“质”(耍),仍旧展现出两把石斧换取一个货贝的交易。货贝十分稀少,最初是作为一种外来的装饰品而从热带南方引进的。可以说,货贝在商代和西周早期(公元前1100-前256年)凭借其自身特质成了一种划算的交易媒介。黄金则在商代就被当作一种贵重金属,按道理应逐渐向铸币形状演化。不过黄金在华北地区过于稀少,也就难以成为中国帝国时期货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春秋中期铁制兵器的产生,意味着有足够数量的铜原料可以释放出来用于交易媒介,这也使得多数中国的原始货币,如货贝、生丝和兽皮等,从流通货币变为了普通商品。与此同时,多数中国北方地区的青铜铸币,设计上继续模仿那些本初是由青铜制造的工具(例如铲子和刀),可能是因为这些东西容易被改作其他有用的物品而从中获得效用。’而在中国南方的部分地区,如楚国,货币则是扁平的金板(郢爰),还有大多为青铜制作的货贝小型复制品(蚁鼻钱),以及银质的铲状货币,这些货币流通直至秦朝统一。
在战国时代(公元前403一前221年),出于实用的考虑,工具形状的货币设计——如通常被钱币学家命名为“铲形”的货币样式——逐渐式微,而向便于携带、意在模仿的设计转化,例如“平首布”以及形状更为扁平的“尖足布”。处于帝国时期早期的秦代(公元前221一前206年)和其后的西汉时期(公元前206一前8年),这类货币则让位于扁平、圆形的青铜铸币(圜钱)。圜钱比战国时期的多数铜质货币要轻得多,最终成为随后两千年中国铸币的标志和象征。
亚欧地区各地的货币在一段时间内趋同于圆形铸币,大概表明了希腊一巴克特里亚设计风格对印度地区货币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也可能说明之前中国同希腊货币的某些接触与圜钱的产生有关系,尽管这一点更加难以证明。公元前221年,因刻薄寡恩而恶名昭彰的秦始皇统一了中国(Middle Kingdom),中国的帝国时期通常被认为开始于此。传统上,中国自此之后的历史被看作是由若干王朝组成的漫长序列,而序列中间穿插着混乱的分裂。各个王朝的建立者在通常的历史记载中常被视为无序混乱的世界的秩序确立者,而王朝的末代统治者则通常被看作是将世界推入混乱深渊的恶棍。
置身于这样的历史叙述中,政治上的统一和分裂也就蕴含了不同的象征形式。秦始皇以圆形方孔的半两钱统一货币,是其涉及各领域的全国统一运动的一部分,更成为强大统一的中国最具感召力的象征之一,也是往后各朝代儒家学者点评货币政策时所论及的里程碑事件。 事实上,中国货币向圆形铸币的统一当然耗费了更长的时间。随着秦王朝的迅速灭亡,在整个西汉时期,政府允许铸造“私钱”,金锭、银锭也在交易流通,而半两钱的重量则急剧减少。甚至于恢复了国家垄断铸钱的汉武帝(在位时间:公元前14l一前87年)一开始也试图采用新型货币,比如银质合金的货币和容易引发通货膨胀而名声不佳的鹿皮币,直至公元前118年才采用了一种新样式的半两钱。之后,在篡位为君的王莽的短暂统治期(公元9—23年)内,政府也曾试图让已退出流通的非金属货币与圜钱并行流通并将其制度化。在此后几十年内,用精美铜器贮藏货贝都被视为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P26-27
导语
荷尼夫著李守旗译的《走向世界的人民币(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货币史)(精)》第一章到第三章的研究基本围绕古代中国的货币。第一章的主题是中国圆形铸币的起源,与传统观点特别是中国学者的普遍认识不同,本书作者在此的主要观点是,先秦时代中国出现的圆形铸币并非是在中国境内独立演化形成的,而是从中亚西亚地区传入的。第二章则在比较视野下阐述分析中国和西方纸币起源和演化的异同点。第三章则在比较视野下分析了前工业时代欧洲和中国铸币的演化历程,特别指出了明代以来中国吸纳美洲白银并实现货币的白银化,很大程度上是欧洲国家利用了其交通地理领域的信息优势而操纵了世界市场金银流通的结果。本书第四章到第六章则是围绕近代中国的货币。第四章的主题是清代中国的官私纸币,并分析了20世纪初中国相对于其他经济体的总体货币化水平。第五章和第六章则分别介绍研究了英国和日本这两个对近代中国经济影响最大的帝国主义殖民国家在中国国土上的货币发行活动。第七章则结合古代和近现代中国货币发展史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和前景进行了分析展望。
序言
货币与金融史是近年来学术界和公众舆论间颇为
流行的一个话题,但是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隔阂,很
多相关研究局限于某一地区,缺乏历史上的空间比较
,传统的“西方中心论”色彩挥之不去,因而许多研
究尽管在史料和史实的整理发掘上取得了突破,但是
难以深层次地揭示货币史发展演化的宏观脉络。著名
经济学家、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约翰·希克
斯(John Hicks)在《经济史理论》中描摹过西方货
币的演进轨迹之时就敏锐地注意到了中国(历史上)
的货币制度是唯一有别于希腊祖先的这一惯例的重大
例外。中国的货币制度是在同样漫长的时期中发展起
来的(真不可思议),但其特征明显不同,完全独树
一帜。它似乎从一开始显然就不建立在贵金属的基础
上,从而很可能没有经过以‘价值贮藏’功能为主的
阶段。中国的货币直接过渡成为支付手段;因而中国
人比西方人较多地接受纸币;中国人最早采用纸币不
仅仅因为中国人最早发明了印刷术”。1但是关于这
一比较经济史命题的具体分析研究,受制于当时的历
史条件,鲜有学者去进行。而本书则是帮助我们详尽
分析认识这一命题的重要研究成果。本书的重要突破
就是在长久的历史视野中,以中西方的比较视野为基
础,对中国货币史当中若干标志性意义的历史事件进
行了耳目一新的历史性分析,同时本书的分析结合了
历史学和经济学的观点,使得读者能够从更为立体、
更为宏观的视角看待中国先秦以来货币的发展演进历
程。不过,本书不是一部中国货币的通史,通史式分
析的篇幅十分有限,各章有着不同的主题。
本书第一章到第三章的研究基本围绕古代中国的
货币。第一章的主题是中国圆形铸币的起源,与传统
观点特别是中国学者的普遍认识不同,本书作者在此
的主要观点是,先秦时代中国出现的圆形铸币并非是
在中国境内独立演化形成的,而是从中亚西亚地区传
入的。第二章则在比较视野下阐述分析中国和西方纸
币起源和演化的异同点。第三章则在比较视野下分析
了前工业时代欧洲和中国铸币的演化历程,特别指出
了明代以来中国吸纳美洲白银并实现货币的白银化,
很大程度上是欧洲国家利用了其交通地理领域的信息
优势而操纵了世界市场金银流通的结果。本书第四章
到第六章则是围绕近代中国的货币。第四章的主题是
清代中国的官私纸币,并分析了20世纪初中国相对于
其他经济体的总体货币化水平。第五章和第六章则分
别介绍研究了英国和日本这两个对近代中国经济影响
最大的帝国主义殖民国家在中国国土上的货币发行活
动。第七章则结合古代和近现代中国货币发展史对人
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和前景进行了分析展望。
本书研究时间纵跨先秦时代至今日的逾两千年时
间,研究空间横跨亚欧大陆东西乃至全球,堪称比较
货币史领域开创性的著作。本书对于中国读者而言,
其关键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更充分地了解世界其他地区
特别是欧洲与中国货币发展历程的共性所在。谈到中
国货币史,中国学者们可能既为古代中国较早建立统
一货币体系和率先发明纸币而骄傲,又为近代中国货
币体系紊乱、外国货币横行而惋惜。本书的比较史分
析,能够让我们更为客观理性地认识中国货币史上的
一幕幕繁荣和衰落,看清决定历史现象背后的深层机
制。
同时,本书作者也敏锐地注意到了当代中国的法
定货币——人民币,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
重要的角色。这说明中国货币史的研究同样具有重要
的现实价值。我们应当相信,随着各领域中外学术界
的联系交流不断加深,跨国跨地域的比较货币史和金
融史的优秀著作会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本书将为以
后的研究者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示。最后必须要说明
的是,本书责编辛苦负责的校对编辑工作使得原稿翻
译的错误和不足得以纠正,我对此表示由衷的敬意和
感谢。
内容推荐
荷尼夫著李守旗译的《走向世界的人民币(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货币史)(精)》中作者荷尼夫娴熟地运用了多种语言,将中国货币史置于世界货币史的背景下,对中西货币史做了比较研究,对中国货币史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若干事件进行了详细的阐释,比如金属铸币的起源、纸币的出现、明代以来中国货币白银化的原因、清代以来中国货币体系在外来势力冲击下的演变以及英日等殖民列强控制下的丰富矿藏和在中国发行货币的情况。二战后,美元逐渐成为世界货币,中国重回世界舞台,经济实力突飞猛进,在此基础上,作者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和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本书的研究横跨亚欧大陆乃至全球,纵跨自秦至今的两千余年,堪称货币史领域的开创性著作。在当今中国的全球影响力逐渐增大之时,本研究不仅为中国读者了解中国货币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也加深了对世界货币及金融演化发展的认识,极具启发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