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倪灵玲编著的《苏东坡传说/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选取苏东坡政绩、文才等方面的传说,将历史事迹和民间文学相融合,用文字的方式加以记载,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手段。该书不仅可以让读者了解苏东坡传说中的逸闻趣事,更有益于加深人们对杭州历史文化和地方人情的认知。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苏东坡传说/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
出版社 | 浙江摄影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陈杰、倪灵玲编著的《苏东坡传说/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选取苏东坡政绩、文才等方面的传说,将历史事迹和民间文学相融合,用文字的方式加以记载,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手段。该书不仅可以让读者了解苏东坡传说中的逸闻趣事,更有益于加深人们对杭州历史文化和地方人情的认知。 内容推荐 陈杰、倪灵玲编著的《苏东坡传说/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记述了北宋大文豪苏轼的传说故事群。苏东坡曾两次在杭州为官,留下了大量与杭州地方文化紧密相关的传说,主要讲述苏东坡爱护百姓,为百姓排忧解难的故事;渲染苏东坡的才气,展现他才思敏捷、出口成章的佳话;反映苏东坡的政绩及与文人雅士交往的趣事;另有其在杭遗迹的传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苏东坡传说印刻在百姓的心里,并口口相传至今。 目录 总序 前言 序言 一、苏东坡传说的历史渊源 壹 苏东坡生平介绍 贰 苏东坡传说的文化背景 二、苏东坡传说的代表性作品 壹 苏东坡在杭政绩传说 贰 苏东坡在杭交往传说 叁 苏东坡在杭遗迹传说 肆 苏东坡在杭佳话传说 伍 苏东坡在杭创作传说 陆 苏东坡其他传说 三、苏东坡传说的传播与价值 壹 苏东坡传说的传播 贰 苏东坡传说的价值 四、苏东坡传说的保护与传承 壹 苏东坡传说的现状 贰 苏东坡传说的保护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3.交友参寥。 苏东坡生性旷达,一生交友无数,除了结交众多文人学士之外,在杭州任通判期间,结识了与他非常有缘的朋友参寥。参寥本姓何,名道潜,参寥是他的字。他自幼出家,精通佛道,文章写得很好,尤其喜爱作诗,是西湖边有名的诗僧。 在第一次来杭担任通判期间,苏东坡偕友人游历寺院,与参寥初识,当时的参寥还是一个普通的和尚,尚未崭露头角。自此之后,两人的交往逐渐频繁起来。在东坡不断出任各州地方官的时期,参寥或亲自探望,或寄诗慰藉。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苏东坡出知徐州,参寥特去徐州拜谒,并以诗相赠。东坡看到参寥赠诗,十分高兴,写了《次韵僧潜见赠》赞扬其诗:“道人胸中水镜清,万象起灭无逃形。独依古寺种秋菊,要伴骚人餐落英。”东坡和参寥在徐州共处时间并不长,但在频繁的诗歌往还中,两人的了解逐步加深。在东坡看来,参寥不仅诗作超群,佛法更是精深,善于将两者融会贯通。 参寥是一个重情的诗僧,东坡多次遭贬,他一直写诗相伴,宽慰东坡,可谓是患难见真情。参寥经历世事变化,看淡人生,东坡在被贬黄州之后,诗词逐渐趋于豪放、雄健,或多或少受到参寥的影响。 宋哲宗元祜四年(1089年),苏东坡第二次来到杭州,分别多年的老友相聚,格外开心。两人在孤山智果院精舍品茗论诗,好不畅快!两年后,东坡再次离杭,归京途中,他写下《八声甘州·寄参寥子》,劝慰好友,相信总有相聚的时候。然而,东坡之后一再遭贬,谪往惠州、海南儋州。参寥非常担心东坡的状况,派专使前往看望。此时的东坡心性十分豁达,一再寄信给参寥,告诉他总会有相聚的一天。 后来,东坡返京,途中不幸病逝于常州,死后更是被诬陷。参寥非常痛心,悲愤离世。后宋孝宗给东坡追谥“文忠公”,参寥也获得“妙总大师”的赐号。 4.佛印禅师。 苏东坡与禅师佛印相识很早,因东坡经常到各地任官,两人相聚不易。后来苏东坡到杭州任通判,佛印也成了灵隐寺的僧人,他们之间的交往就频繁起来了。 东坡和佛印志趣相投,经常在一起谈诗论文,对课行令,互猜谜语。一次,佛印去看东坡,见他正在看匠人仿制高丽折扇,便灵机一动,高声说:“东坡,我有龙井新茶,但是你必须在漏壶卅滴辰光里猜出一个谜才许喝。”接着,他道:“我有两间房,一间赁与转轮王。有时放出一线路,天下邪魔不敢当。”苏东坡听完大笑,说:“这样浅显的谜语,别说漏壶卅滴辰光,就是廿滴也用不着。还是先猜我的吧!”他念道:“一张琴,手中握,一根丝弦压在腹,有时捋来弹一弹,弹尽天下无声艺。”佛印听后,望望正在使用的墨斗,跷起大拇指,连连点头赞许。 原来苏东坡用的是以谜猜谜,他们是用了两个谜面打同一个谜底——墨斗。等东坡说完,漏壶也只滴了十滴水呢! 过了几天,苏东坡去灵隐寺看佛印禅师,闲谈之中,两个人又起意要猜谜,不过要换个新奇的方法。苏东坡不说谜面,而向佛印要来纸笔,在纸上画了一个和尚,左手拿一柄扇,右手捧一本经,要佛印猜一篇文章序中的两句话。佛印想了好一会儿,说:“莫不是《关雎序》中的两句话,风以动之,教以化之。”东坡连连点头称许。 佛印猜出哑谜后也不肯罢休,要东坡也猜一个。他也不说谜面,取出一串钱,当面数出二百五十个拿在手中。东坡想了想问:“猜书名吗?”佛印点点头。苏东坡笑笑说:“是《千字文》吧!”东坡一下子就答对了。原来每个铜钱上有“宋通元宝”四个字,二百五十个铜钱正好一千字,谜底也就是《千字文》啦。两轮猜谜,东坡和佛印都很快猜到答案,用以谜猜谜的方式和好朋友较量,可见其智慧。(P63-P65) 序言 序言 杭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西湖这颗璀璨的明珠从古至今绽放着光芒。旖旎的风光吸引了无数文人骚客,留下许多佳话。在西湖乃至杭州的历史上,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苏东坡。苏东坡先后两次来杭,宋熙宁四年(1071年)任杭州通判,元祜四年(1089年)任杭州知州,两次任期在杭州一共待了四年又八个月。他对杭州怀有非常深厚的感情,将此地认作自己的第二故乡。 说起苏东坡,杭州百姓如数家珍,交口称赞。九百多年来,苏东坡传说经过百姓口耳相传,融人物事迹、地方民俗和西湖风景于一体,寄托了人们的情感,丰满而生动。2011年,苏东坡传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通过戏曲、电影、电视剧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在大众面前,扩大了传播的力度和影响。 苏东坡作为杭州的地方官,善政佳绩卓著。他疏浚西湖,修建苏堤,为后人留下了苏堤春晓、三潭印月等景观;尽心尽力疏浚六井,解决杭城民众饮用水问题;自筹资金建立安乐坊,改变当时疫病横行,百姓无药可医的状况。作为文人,东坡温情而浪漫,他的足迹遍布杭州,结交了不少富有才情的友人,留下许多动人的佳话。他非常热爱生活,与他有关的东坡肉和酥油饼留存后世而成为杭州的特色美食。 本书选取苏东坡政绩、文才等方面的传说,将历史事迹和民间文学相融合,用文字的方式加以记载,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手段。该书不仅可以让读者了解苏东坡传说中的逸闻趣事,更有益于加深人们对杭州历史文化和地方人情的认知。 杭州名人纪念馆馆长 韩建明 后记 后记 杭州名人纪念馆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东坡传说的保护责任单位。作为杭州名人纪念馆的工作人员,我们有幸接受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之一《苏东坡传说》的编撰任务。在编撰过程中,我们不断加深对苏东坡传说的认识,也深刻意识到保护该项目的责任与重要性。 杭州名人纪念馆对苏东坡传说全面开展保护、传承、推广工作。我们相信,有社会各界的关注,有相关部门的重视,有民间力量的支持,加之我们的努力,苏东坡传说故事一定能得到更好的传播。 借此机会,我们衷心感谢社会各界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们。感谢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杭州市园林文物局)的大力支持,感谢为传播苏东坡传说付出心血的传承人沈淼先生。此外,本书在编撰过程中,引用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由于各种原因,未能一一注明出处和作者姓名,在此表示感谢,也敬请谅解。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获得的文献资料未必全面、翔实,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各界专家、民间文学爱好者和广大读者不吝指教。 作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