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心经 经文 释题篇 五蕴皆空篇 色空相即篇 诸法空相篇 了无所得篇 离弃正觉篇 无上菩提篇 坛经 行由品第一 一 二 二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般若品第二 一 二 四 五 六 七 八 疑问品第三 一 二 三 四 定慧品第四 一 二 三 坐禅品第五 一 二 忏悔品第六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机缘品第七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顿渐品第八 一 二 三 四 五 护法品第九 一 二 三 四 付嘱品第十 一 二 二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导语 《心经》又被称作《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般若心经》或《心经》是它的略称。全经仅仅只有一卷,260个字。是从《大品般若经》的600卷中提取出来的一节,被后世认为是整个般若经类的内容提要。该经曾被翻译成七种汉译本,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后秦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和唐朝玄奘法师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坛经》记载惠能一生得法传宗的事迹和启导门徒的言教,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依据。由于历代辗转传抄,因而版本较多,体例互异,内容详略不同。据流通较广的金陵刻经处本,其品目为自序、般若、决疑、定慧、妙行、忏悔、机缘、顿渐、护法、付嘱等十品。其中心思想是“见性成佛”,即所谓“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 张楚主编的这本《心经坛经》就是上述两部经书的注译本。 内容推荐 玄奘、慧能著的《心经坛经》在中国佛教中体现着原典精神和独有的思想价值,它们的影响涉及僧俗各界,渗透到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具有传统文化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