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背影(全新修订版)/中小学生阅读文库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朱自清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朱自清的散文集之一,其同名散文《背影》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篇经典回忆性纪实抒情散文,早在1933年便被商务印书馆选入初级中学用教科书《国文》第三册,建国后又曾多次被选入初中语文教科书。本书还收录《春》《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脍炙人口的名篇,以及他在欧洲、伦敦的旅行游记散文以及日常杂文随笔。这些文章思想内涵很丰富,有的包含着作者对社会时事的思索,有的反映了他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其创作,从清秀隽永到质朴腴厚,再到激进深邃,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显示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旨趣。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教育家、批评家。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
朱自清的散文素朴缜密、隽永深刻、沉郁顿挫,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思想沉厚著称,极富真情实感和感染力,他的散文作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家庭小品,如《背影》《给亡妇》等;二是海外游记,如《欧游杂记》《伦敦杂记》;三是写景美文,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春》等。
目录
第一编 追忆似水年华
背影
阿河
我所见的叶圣陶
给亡妇
怀魏握青君
白采
哀韦杰三君
择偶记
冬天
儿女
新年底故事
《梅花》后记

一封信
飘零
赠言
第二编 漂泊的踪迹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荷塘月色

温州的踪迹
匆匆
歌声
《忆》跋
白马湖
春晖的一月
扬州的夏日
看花

松堂游记
航船中的文明
南京
外东消夏录
第三编 行走于游思
威尼斯
佛罗伦司
罗马
滂卑故城
瑞士
荷兰
柏林
莱茵河
巴黎
文人宅
三家书店
博物院
公园
吃的
房东太太
乞丐
编后记
序言
胡适之先生在一九二二年三月,写了一篇《五
十年来中国之文学》;篇末论到白话文学的成绩,
第三项说:
白话散文很进步了。长篇议论文的进步,那是
显而易见的,可以不论。这几年来,散文方面最可
注意的发展,乃是周作人等提倡的“小品散文”。
这一类的小品,用平淡的谈话,包藏着深刻的意味
;有时很像笨拙,其实却是滑稽。这一类作品的成
功,就可彻底打破那“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了

胡先生共举了四项。第一项白话诗,他说,“
可以算是上了成功的路了”;第二项短篇小说,他
说“也渐渐的成立了”;第四项戏剧与长篇小说,
他说“成绩最坏”。他没有说那一种成绩最好;但
从语气上看,小品散文的至少不比白话诗和短篇小
说的坏。现在是六年以后了,情形已是不同:白话
诗虽也有多少的进展,如采用西洋诗的格律,但是
太需缓了;文坛上对于它,已迥非先前的热闹可比
。胡先生那时预言,“十年之内的中国诗界,定有
大放光明的一个时期”;现在看看,似乎丝毫没有
把握。短篇小说的情形,比前为好,长篇差不多和
从前一样。戏剧的演作两面,却已有可注意的成绩
,这令人高兴。最发达的,要算是小品散文。三四
年来风起云涌的种种刊物,都有意或无意地发表了
许多散文,近一年这种刊物更多。各书店出的散文
集也不少。《东方杂志》从二十二卷(一九二五年
)起,增辟“新语林”一栏,也载有许多小品散文
。夏丐尊,刘薰宇两先生编的《文章作法》,于记
事文,叙事文,说明文,议论文而外,有小品文的
专章。去年《小说月报》的“创作号”(七号),
也特辟小品一栏。小品散文,于是乎极一时之盛。
东亚病夫在今年三月“复胡适的信”(《真美善》
一卷十二号)里,论这几年文学的成绩说:“第一
是小品文字,含讽刺的,析心理的,写自然的,往
往着墨不多,而余味曲包。第二是短篇小说。……
第三是诗。……”这个观察大致不错。
但有举出“懒惰”与“欲速”,说是小品文和
短篇小说发达的原因,那却是不够的。现在姑且丢
开短篇小说而论小品文:所谓“懒惰”与“欲速”
,只是它的本质的原因之一面;它的历史的原因,
其实更来得重要些。我们知道,中国文学向来大抵
以散文学为正宗;散文的发达,正是顺势。而小品
散文的体制,旧来的散文学里也尽有;只精神面目
,颇不相同罢了。试以姚鼐的十三类为准,如序跋
,书牍,赠序,传状,碑志,杂记,哀祭七类中,
都有许多小品文字;陈天定选的《古今小品》,甚
至还将诏令,箴铭列入,那就未免太广泛了。我说
历史的原因,只是历史的背景之意,并非指出现代
散文的源头所在。胡先生说,周先生等提倡的小品
散文,“可以打破‘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
他说的那种“迷信”的正面,自然是“美文只能用
文言了”;这也就是说,美文古已有之,只周先生
等才提倡用白话去做罢了。周先生自己在《杂拌儿
》序里说:
……明代的文艺美术比较地稍有活气,文学上
颇有革新的气象,公安派的人能够无视古文的正统
,以抒情的态度作一切的文章,虽然后代批评家贬
斥它为浅率空疏,实际却是真实的个性的表现,其
价值在竞陵派之上。以前的文人对于著作的态度,
可以说是二元的,而他们则是一元的,在这一点上
与现代写文章的人正是一致,……以前的人以为文
是“以载道”的东西,但此外另有一种文章却是可
以写了来消遣的;现在则又把它统一了,去写或读
可以说是本于消遣,但同时也就传了道了,或是闻
了道。……这也可以说是与明代的新文学家的——
与明代的有些相像,正是不足怪的,虽然并没有去
模仿,或者也还很少有人去读明文,又因时代的关
系在文字上很有欧化的地方,思想上也自然要比四
百年前有了明显的改变。
这一节话论现代散文的历史背景,颇为扼要,
且极明通。明朝那些名士派的文章,在旧来的散文
学里,确是最与现代散文相近的。但我们得知道,
现代散文所受的直接的影响,还是外国的影响;这
一层周先生不曾明说。我们看,周先生自己的书,
如《泽泻集》等,里面的文章,无论从思想说,从
表现说,岂是那些名士派的文章里找得出的?——
至多“情趣”有一些相似罢了。我宁可说,他所受
的“外国的影响”比中国的多。而其余的作家,外
国的影响有时还要多些,像鲁迅先生,徐志摩先生
。历史的背景只指给我们一个趋势,详细节目,原
要由各人自定;所以说了外国的影响,历史的背景
并不因此抹杀的。但你要问,散文既有那样历史的
优势,为什么新文学的初期,倒是诗,短篇小说和
戏剧盛行呢?我想那也许是一种反动。这反动原是
好的,但历史的力量究竟太大了,你看,它们支持
了几年,终于懈弛下来,让散文恢复了原有的位置
。这种现象却又是不健全的;要明白此层,就要说
到本质的原因了。
分别文学的体制,而论其价值的高下,例如亚
里士多德在《诗学》里所做的,那是一件批评的大
业,包孕着种种议论和冲突;浅学的我,不敢赞一
辞。我只觉得体制的分别有时虽然很难确定,但从
一般见地说,各体实在有着个别的特性;这种特性
有着不同的价值。抒情的散文和纯文学的诗,小说
,戏剧相比,便可见出这种分别。我们可以说,前
者是自由些,后者是谨严些:诗的字句、音节,小
说的描写、结构,戏剧的剪裁与对话,都有种种规
律(广义的,不限于古典派的),必须精心结撰,
方能有成。散文就不同了,选材与表现,比较可随
便些;所谓“闲话”,在一种意义里,便是它的很
好的诠释。它不能算作纯艺术品,与诗,小说,戏
剧,有高下之别。但对于“懒惰”与“欲速”的人
,它确是一种较为相宜的体制。这便是它的发达的
另一原因了。
我以为真正的文学发展,还当从纯文学下手,
单有散文学是不够的;所以说,现在的现象是不健
全的。——希望这只是暂时的过渡期,不久纯文学
便会重新发展起来,至少和散文学一样!但就散文
论散文,这三四年的发展,确是绚烂极了:有种种
的样式,种种的流派,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
生的各面,迂流曼衍,日新月异:有中国名士风,
有外国绅士风,有隐士,有叛徒,在思想上是如此
。或描写,或讽刺,或委曲,或缜密,或劲健,或
绮丽,或洗炼,或流动,或含蓄,在表现上是如此

我是大时代中一名小卒,是个平凡不过的人。
才力的单薄是不用说的,所以一向写不出什么好东
西。我写过诗,写过小说,写过散文。二十五岁以
前,喜欢写诗;近几年诗情枯竭,搁笔已久。前年
一个朋友看了我偶然写下的《战争》,说我不能做
抒情诗,只能做史诗;这其实就是说我不能做诗。
我自己也有些觉得如此,便越发懒怠起来。短篇小
说是写过两篇。现在翻出来看,《笑的历史》只是
庸俗主义的东西,材料的拥挤,像一个大肚皮的掌
柜;《别》的用字造句,那样扭扭捏捏的,像半身
不遂的病人,读着真怪不好受的。我觉得小说非常
地难写;不用说长篇,就是短篇,那种经济的,严
密的结构,我一辈子也学不来!我不知道怎样处置
我的材料,使它们各得其所。至于戏剧,我更是始
终不敢染指。我所写的大抵还是散文多。既不能运
用纯文学的那些规律,而又不免有话要说,便只好
随便一点说着;凭你说“懒惰”也罢,“欲速”也
罢,我是自然而然采用了这种体制。这本小书里,
便是四年来所写的散文。其中有两篇,也许有些像
小说;但你最好只当作散文看,那是彼此有益的。
至于分作两辑,是因为两辑的文字,风格有些不同
;怎样不同,我想看了便会知道。关于这两类文章
,我的朋友们有相反的意见。郢看过《旅行杂记》
,来信说,他不大喜欢我做这种文章,因为是在模
仿着什么人;而模仿是要不得的。这其实有些冤枉
,我实在没有一点意思要模仿什么人。他后来看了
《飘零》,又来信说,这与《背影》是我的另一面
,他是喜欢的。但火就不如此。他看完《踪迹》,
说只喜欢《航船中的文明》一篇;那正是《旅行杂
记》一类的东西。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对照。我自己
是没有什么定见的,只当时觉着要怎样写,便怎样
写了。我意在表现自己,尽了自己的力便行;仁智
之见,是在读者。
朱自清
1928年7月31日,北平清华园
导语
该书是新课标中小学课外阅读书目之一。现欲将此书设计为“中小学生阅读文库”丛书系列中的一本。本书是朱自清的精选散文集,不仅收录了其脍炙人口的名篇《背影》《荷塘月色》《匆匆》《温州的踪迹》《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春》《给亡妇》等,还精选了他在英国访学时漫游欧洲数国后所作的优美游记,如《威尼斯》《罗马》《柏林》《巴黎》《文人宅》等。其中《背影》这篇散文通过一条与众不同的途径,反映了一种在旧道德观念的冰水退潮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父子关系中最真诚、最动人的天伦的觉醒。在这种觉醒面前,人们第一次作为一个真实的人来占有并表露自己的感情。这也是文章中蕴藏的革命性的历史内容及思想意义。它的出版不仅提高了朱自清在散文史上的地位,也使人们竞相模仿他情真意切、平和冲淡的散文风格。
后记
《背影》是朱自清最著名的散文集之一。其同
名散文《背影》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篇经典
回忆性纪实抒情散文,早在1933年便被商务印书馆
选入初级中学用教科书《国文》第三册,新中国成
立后又曾多次被选入初中语文教科书。文中,作者
对父爱节制又沉郁的书写,至真至爱至美,让它成
为反刍率最高的经典散文名作之一,值得一代又一
代的年轻人反复去品读、去体会。
本书不仅收录了代表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散文
创作最高成就的《背影》《绿》《匆匆》《桨声灯
影里的秦淮河》《航船里的文明》《生命的价格—
—七毛钱》等脍炙人口的名篇,还收录了其在欧洲
、伦敦的旅行游记散文以及日常杂文随笔。这些文
章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有的包含着作者对社会时事
的思索,有的反映了他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其创
作,从清秀隽永到质朴腴厚,再到激进深邃,既打
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又显示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和审美旨趣。
作为一位散文大家,同时也是我国新文学的开
拓者,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
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
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
制和风格。
书评(媒体评论)
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全写口语,朱先生该
是首先被提及的。
——现代作家、教育家叶圣陶
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
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
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
——现代作家郁达夫
精彩页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是重来了。我们雇了一只“七板子”,在夕阳已去,皎月方来的时候,便下了船。于是桨声汩——汩,我们开始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
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牲园、颐和园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扬州瘦西湖的船也好。这几处的船不是觉着笨,就是觉着简陋、局促;都不能引起乘客们的情韵,如秦淮河的船一样。秦淮河的船约略可分为两种:一是大船;一是小船,就是所谓“七板子”。大船舱口阔大,可容二三十人。里面陈设着字画和光洁的红木家具,桌上一律嵌着冰凉的大理石面。窗格雕镂颇细,使人起柔腻之感。窗格里映着红色蓝色的玻璃;玻璃上有精致的花纹,也颇悦人目。“七板子”规模虽不及大船,但那淡蓝色的栏杆,空敞的舱,也足系人情思。而最出色处却在它的舱前。舱前是甲板上的一部。上面有弧形的顶,两边用疏疏的栏杆支着。里面通常放着两张藤的躺椅。躺下,可以谈天,可以望远,可以顾盼两岸的河房。大船上也有这个,便在小船上更觉清隽罢了。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灯彩;灯的多少,明暗,彩苏的精粗,艳晦,是不一的。但好歹总还你一个灯彩。这灯彩实在是最能钩人的东西。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我们这时模模糊糊的谈着明末的秦淮河的艳迹,如《桃花扇》及《板桥杂记》里所载的。我们真神往了。我们仿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了。于是我们的船便成了历史的重载了。我们终于恍然秦淮河的船所以雅丽过于他处,而又有奇异的吸引力的,实在是许多历史的影像使然了。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仿佛总是昂着首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这时我们已过了利涉桥,望见东关头了。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妓楼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渡来的。我们明知那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词,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来的;但它们经了夏夜的微风的吹漾和水波的摇拂,袅娜着到我们耳边的时候,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混着微风和河水的密语了。于是我们不得不被牵惹着,震撼着,相与浮沉于这歌声里了。从东关头转弯,不久就到大中桥。大中桥共有三个桥拱,都很阔大,俨然是三座门儿;使我们觉得我们的船和船里的我们,在桥下过去时,真是太无颜色了。桥砖是深褐色,表明它的历史的长久;但都完好无缺,令人太息于古昔工程的坚美。桥上两旁都是木壁的房子,中间应该有街路?这些房子都破旧了,多年烟熏的迹,遮没了当年的美丽。我想象秦淮河的极盛时,在这样宏阔的桥上,特地盖了房子,必然是髹漆得富富丽丽的;晚问必然是灯火通明的。现在却只剩下一片黑沉沉!但是桥上造着房子,毕竟使我们多少可以想见往日的繁华;这也慰情聊胜无了。过了大中桥,便到了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秦淮河;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
大中桥外,顿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的大异了。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蓝蔚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但是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悠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如酒的秦淮水了。此地天裸露着的多些,故觉夜来的独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这正是秦淮河的夜。大中桥外,本来还有一座复成桥,是船夫口中的我们的游踪尽处,或也是秦淮河繁华的尽处了。我的脚曾踏过复成桥的脊,在十三四岁的时候。但是两次游秦淮河,却都不曾见着复成桥的面;明知总在前途的,却常觉得有些虚无缥缈似的。我想,不见倒也好。这时正是盛夏。我们下船后,借着新生的晚凉和河上的微风,暑气已渐渐消散;到了此地,豁然开朗,身子顿然轻了——习习的清风荏苒在面上,手上,衣上,这便又感到了一缕新凉了。南京的日光,大概没有杭州猛烈;西湖的夏夜老是热蓬蓬的,水像沸着一般,秦淮河的水却尽是这样冷冷地绿着。任你人影的憧憧,歌声的扰扰,总像隔着一层薄薄的绿纱面幂似的;它尽是这样静静的,冷冷的绿着。我们出了大中桥,走不上半里路,船夫便将船划到一旁,停了桨由它宕着。他以为那里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2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