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曹雪芹著的《红楼梦(上下历代名家点评版)》集名家导读、历代名家点评、无障碍阅读于一体的最新典藏版,其赏析视角广阔,解读层次多元,知识含量丰富,在已经出版的四大名著中具有明显的版本优势和收藏价值。
名家导读独具匠心,深入浅出,让读者事半功倍地厘清全书纲目,身临其境地感知时代气息,入木三分地体悟人物内心。
精选李卓吾金圣叹王望如袁无涯夏志清胡适 浦安迪等名家点评,熔于一炉——钩深致远,见识卓越,甚具启迪。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红楼梦(上下历代名家点评版) |
分类 | |
作者 | 曹雪芹 |
出版社 | 巴蜀书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十年磨一剑,曹雪芹著的《红楼梦(上下历代名家点评版)》集名家导读、历代名家点评、无障碍阅读于一体的最新典藏版,其赏析视角广阔,解读层次多元,知识含量丰富,在已经出版的四大名著中具有明显的版本优势和收藏价值。 名家导读独具匠心,深入浅出,让读者事半功倍地厘清全书纲目,身临其境地感知时代气息,入木三分地体悟人物内心。 精选李卓吾金圣叹王望如袁无涯夏志清胡适 浦安迪等名家点评,熔于一炉——钩深致远,见识卓越,甚具启迪。 作者简介 曹雪芹(1715-1763),(也有说法为生于1724年,或卒于1764年),满洲人,名霑(读作“zhān”),字梦阮,又号雪芹、芹圃、芹溪等,祖籍河北唐山(一说辽宁铁岭,一说辽宁辽阳),中国清代文学小说家、诗人、画家。他出身于“百年望族”的封建官僚大家庭,后因家庭衰败而饱尝人生辛酸。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前后花了十年时间,经五次增删,创作了《红楼梦》。因部分稿件被借阅者遗失,他死后仅遗留下前八十回的稿子,经后人续写,高鹗整理,才形成了如今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红楼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复杂,描写生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目录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三回 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第五回 开生面梦演红楼梦 立新场情传幻境情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第七回 送宫花周瑞叹英莲 谈肄业秦钟结宝玉 第八回 薛宝钗小恙梨香院 贾宝玉大醉绛芸轩 第九回 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第十回 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第十一回 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第十二回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第十四回 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第十五回 王熙凤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第十六回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第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第十八回(第十七、十八回原共用一个回目) 第十九回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第二十回 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第二十一回 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第二十四回 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 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叔嫂逢五鬼 通灵玉蒙蔽遇双真 第二十六回 蜂腰桥设言传蜜意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第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第二十九回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第三十回 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 第三十一回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第三十二回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第三十三回 手足眈眈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 第三十四回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第三十五回 白玉钏亲尝莲叶羹 黄金莺巧结梅花络 第三十六回 绣鸳鸯梦兆绛云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 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第三十九回 村姥姥是信口开河 情哥哥偏寻根究底 第四十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第四十一回 贾宝玉品茶栊翠庵 刘姥姥醉卧怡红院 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馀香 第四十三回 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 第四十四回 变生不测凤姐泼醋 喜出望外平儿理妆 第四十五回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第四十六回 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 第四十七回 呆霸王调情遭苦打 冷郎君惧祸走他乡 第四十八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第五十回 芦雪广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创制春灯谜 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第五十二回 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第五十三回 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第五十四回 史太君破陈腐旧套 王熙凤效戏彩斑衣 第五十五回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时宝钗小惠全大体 第五十七回 慧紫鹃情辞试忙玉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 第五十八回 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茜纱窗真情揆痴理 第五十九回 柳叶渚边嗔莺咤燕 绛芸轩里召将飞符 第六十回 茉莉粉替去蔷薇硝 玫瑰露引来茯苓霜 第六十一回 投鼠忌器宝玉情赃 判冤决狱平儿情权 第六十二回 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第六十四回 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珮 第六十五回 贾二舍偷娶尤二姨 尤三姐思嫁柳二郎 第六十六回 情小妹耻情归地府 冷二郎一冷入空门 第六十七回 见土仪颦卿思故里 闻秘事凤姐讯家童 第六十八回 苦尤娘赚入大观园 酸凤姐大闹宁国府 第六十九回 弄小巧用借剑杀人 觉大限吞生金自逝 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第七十一回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 鸳鸯女无意遇鸳鸯 第七十二回 王熙凤恃强羞说病 来旺妇倚势霸成亲 第七十三回 痴丫头误拾绣春囊 懦小姐不问累金凤 第七十四回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矢孤介杜绝宁国府 第七十五回 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 第七十六回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第七十七回 俏丫嬛抱屈夭风流 美优伶斩情归水月 第七十八回 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 第七十九回 薛文龙悔娶河东狮 贾迎春误嫁中山狼 第八十回 (回目原缺) 第八十一回 占旺相四美钓游鱼 奉严词两番入家塾 第八十二回 老学究讲义警顽心 病潇湘痴魂惊恶梦 第八十三回 省宫闱贾元妃染恙 闹闺阃薛宝钗吞声 第八十四回 试文字宝玉始提亲 探惊风贾环重结怨 第八十五回 贾存周报升郎中任 薛文起复惹放流刑 第八十六回 受私贿老官翻案牍 寄闲情淑女解琴书 第八十七回 感秋声抚琴悲往事 坐禅寂走火入邪魔 第八十八回 博庭欢宝玉赞孤儿 正家法贾珍鞭悍仆 第八十九回 人亡物在公子填词 蛇影杯弓颦卿绝粒 序言 一、《红楼梦》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 明代的汤显祖写了一部脍炙人口的戏剧《牡丹亭 》,歌颂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爱而能死、爱而能生的爱 情,引起了天下无数受到封建礼教压制的青年男女的 共鸣,据说杭州有一位名叫商小玲的女演员,特别喜 欢《牡丹亭》,有一次在扮演杜丽娘的时候,演到《 还魂》一出,竟然因悲痛而倒地气绝(见《石间房蛾 木堂随笔》)。汤显祖认为男女之间的爱情,是天地 间的“至情”,他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 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 者,皆非情之至也。”《(牡丹亭)题词》) 无独有偶,当《红楼梦》问世以后,也受到许多 青年男女的热爱。清乾隆时学者乐钧《耳食录二编》 就记载了一位“痴女子”,酷爱《红楼梦》,反反复 复地阅读了数十遍,“废寝食读之。读至佳处,往往 辍卷冥想,继之以泪”。最后终于病倒,医治无效而 亡。 于是就有人说,《红楼梦》就是一部情书,但许 多人又并不同意只把《红楼梦》看作是一部情书。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但他只写了前八十 回就去世了。作者对全书应该有一个整体的架构,这 一点,我们从第五回贾宝玉看到的《金陵十二钗正册 》《副册》中可以探得一些端倪;八十回以后,曹雪 芹也有一些零碎的稿子,但还没有来得及整理完成就 都散佚了。所以,当它以抄本的形式流传的时候,就 只有八十回。曹雪芹死后二十多年,程伟元和高鹗推 出了活字排印的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据他们说 是在无意间得到了曹雪芹后四十回的一些残稿,由高 鹗整理成书的,但现在一般认为后四十回就是高鹗的 续作。 《红楼梦》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 索来描写18世纪一个封建大家族由盛到衰的全过程。 “全书情节丰富,描写细腻,是一幅描绘清代统治阶 级内幕的惟妙惟肖的图书。作者出身于这个阶级,熟 悉这个阶级的生活,而且由于自己在这种生活中深感 苦闷,所以能异常清楚看到神经质腐败罪恶,纵使他 对于这个大家庭的崩溃,还有时流露出不能掩饰的伤 悼和惋惜。”(俞平伯《红楼梦评介》) 二、《红楼梦》的第一回和第五回解 读《红楼梦》,有两个关捩,一个是开篇的第一 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和第五回 《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 《红楼梦》的开头,各个版本都不相同,大多数 的版本都是以“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开始。 通过这一段文字,作者介绍了书中两个重要人物甄士 隐和贾雨村名字的来历和含意。甄士隐是作者自云在 经过一番梦幻之后,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说此《石 头记》一书”,所以叫“甄士隐”;贾雨村是作者要 想把“当日所有之女子”的‘行止”和“我之不肖” ,用“假语村言敷衍出来”,所以叫‘贾雨村”。其 实作者所希望的,正是读者能通过这些“假语村言” ,去探寻那些被隐去的真事。“满纸荒唐言,一把辛 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作者是盼望着 有人去解一解这“其中味”的。 甄士隐和贾雨村虽然出场不多,但是却很重要, 作者的许多思想、作品的许多背景,都是通过他们的 谈话交代的,比如神瑛侍者和绛珠草的故事,就是甄 士隐梦中交待的。 第一回中写了无才补天之石的神话,出现了一僧 一道两个在书中非常重要的神仙人物,此后又有空空 道人和石头的一段对话。这段对话非常重要,不但交 待了宝玉和黛玉前世的身份——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 的那一段因缘,还明确地提出了作者对小说的创作主 张。 空空道人看了石头上的文字以后,提出两点意见 :‘第一件,无朝代纪年可考;第二件,并无大贤大 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的 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 ,我总抄去,也算不得一种奇书。”这正是曹雪芹预 料中世人可能产生的对《红楼梦》的责难,脂砚斋在 这里的批语中写道:“世人欲驳之腐言。”是很有道 理的。 对于第一件,作者认为这并不是一个问题,何况 历来的作品,不过是假借汉、唐的名色,自己偏‘不 借此套,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反倒新鲜别致”。一 开始,作者就表现出了强烈的创新精神。在书中的其 他地方,作者也一再重申自己的这个观点。比如第五 十回,贾母对女先演唱《凤求凰》评论说:“这些书 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 人家女儿说得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 有了,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 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 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 ,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表明了作者 与他们完全不同的创作态度。清人戚蓼生在《(石头 记)序》中就说《红楼梦》:“敷华掞藻,立意遣词 ,无一落前人窠臼。”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 中也说:“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 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 。” 至于第二件所谈的作品的内容,是曹雪芹对旧的 野史和才子佳人书的批判,是他全新的创作思想的宣 言:“我这半世亲见亲闻的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 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观其事迹原委,亦可消愁破闷 ,至于几首歪诗,也可以喷饭供酒。其间离合悲欢, 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循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 。”这个“真”,应该看作是《红楼梦》创作的一个 总纲。 但是,这个“真”又是作者没有直接表现出来的 ,所以作者在太虚幻境那幅对联中就明明白白地指出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红楼梦》的第五回,描写了一个非常美丽的梦 幻般的神仙世界——太虚幻境。在这里,宝玉看到了 《金陵十二钗正册》和《副册》《又副册》中一共十 五个女孩子的命运判词。听《红楼梦》十二支曲演唱 ,以预言的方式把全书的发展和结局提前告诉了读者 。按理说,这是写作小说者的大忌,但这正是作者的 自信,他并不需要安排那些扑朔迷离、出人意表的情 节和结局,而是按照人物的性格和环境一步步地让每 一个主人公走向自己命运的终点。没有读者会因为知 道了这些人物的命运走向而不再去看作品本身,也并 没有因为知道了人物命运的结局而减弱了作品的魅力 ,这是许多作品都很难达到的艺术高度。 三、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 《红楼梦》描写的是贾府从荣华走向衰败的过程 ,曹雪芹唱出的是一曲封建社会走向死亡的无可奈何 的挽歌,但是它带给我们的,绝非一味的黑暗与衰败 ,它高于其他世情小说的地方,是在黑暗中预示了光 明,在衰败中看到了希望。 正像一切新生事物都孕育于旧事物之中一样,在 这个污浊不堪的贾府中,也有一种代表着人生真善美 和时代希望的力量存在着,这种希望和力量,集中表 现在贾宝玉和林黛玉以及那些美丽善良的年轻女子身 上。 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悲 凉之雾,遍被华林,呼吸而领受之者唯宝玉一人而已 。”这个出身在世代簪缨之家的贵公子,却是本阶级 的叛逆。他视一切封建礼教和仕途经济为桎梏和无用 之物,而追求个性的解放与自由。他反叛封建婚姻制 度,而将与之志同道合、同是封建礼教叛逆者的林黛 玉视为唯一的知己和爱人。当他们的爱情被封建礼教 无情地毁灭以后,他宁可选择皈依佛门的道路。 凤姐的口才和幽默,是《红楼梦》中的一个亮点 ,既显得八面玲珑,又十分风趣,这一点,相信读过 《红楼梦》的人都是深有体会的。有人说,如果去掉 了凤姐,《红楼梦》就和明、清时期的那些言情小说 没有什么区别了,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五、《红楼梦》的成书和版本 《红楼梦》最早是以抄本的形式流传的,现在发 现的几种抄本(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戚序本)中 都有大量的“脂砚斋”批语。脂砚斋批语中有许多有 关曹雪芹的事迹和创作《红楼梦》的情况,是研究《 红楼梦》极为珍贵的材料。 脂砚斋的评语,有两个问题最值得注意。第一, 是他对曹雪芹的稿本提出过许多修改意见,而且有的 还被曹雪芹所接受。比如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 尉》,曹雪芹原来的题目应该是《秦可卿淫丧天香楼 》,在甲戌本回末,有脂评说:“秦可卿淫丧天香楼 ,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 嫡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 其事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即曹雪芹) 删去。”从定本的情况来看,曹雪芹是采纳了脂砚斋 的意见的。脂评说:“此回只十页,删去天香楼一节 ,少却四五页也。”第二,脂评中常常提到后四十回 的内容,比如结局应当是宝玉‘‘县崖撒手”“落了 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与现在的结局不同,但这一 部分内容没有流传下来。 曹雪芹在世的时候,他一边写作,朋友们就一边 借去传抄,就像今天报刊上的小说连载一样。但传抄 的过程就肯定有讹错,有些仅仅是抄写的错误,有的 可能就是抄写的人按自己的意见作了修改。于是,就 形成了不尽相同的许多版本。但乾隆五十六年(1791) 印本出现后,抄本就几乎失传了。1927年,胡适发现 了一个残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才又引起了人 们对抄本的关注。现在发现的抄本有十多种,其中最 重要的是甲戌本、乙卯本、庚辰本、戚(蓼生)序本等 。 《红楼梦》的另一个版本系统,是印本系统。乾 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和高鹗印行了一百二十回 本的《红楼梦》,称“程甲本”,后来经过修改重印 ,称“程乙本”。 程甲本的最大特点,是完成了全书一百二十回的 写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足本”,让读者能够一睹 《红楼梦》的全貌。在前八十回中,元妃未薨,贾母 尚在,黛玉未死,宝玉未婚,宁国府尚未被抄,贾府 也还未见衰败,这样的《红楼梦》是极不完整的。尽 管高鹗的续作未必完全符合曹雪芹的原意,尽管在艺 术上尚不能和前八十回相比,但却让我可以看到一个 封建家族由盛到衰演变的全过程,仅此一点,程伟元 和高鹗就是功不可没的。 我们认为,广大的读者朋友应该认真去阅读《红 楼梦》的原文,去了解那些故事和人物,去学习曹雪 芹的写作技巧,也从《红楼梦》极为高超的艺术中去 获得美的享受。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有许多持严肃科学态度 的研究成果,对我们更好地理解《红楼梦》是有很大 帮助的。我们从这些评点和研究文章中精选出一部分 ,附于正文之中,相信对读者阅读和理解《红楼梦》 是会有一些帮助的。 导语 曹雪芹著的《红楼梦(上下历代名家点评版)》,中国古典四大名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全书共一百二十回,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精彩页 只听道人问道:“你携了这蠢物,意欲何往?”那僧笑道:“你放心,如今现有一段风流公案正该了结,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人世。趁此机会,就将此蠢物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那道人道:“原来近日风流冤孽又将造劫历世去不成?但不知落于何方何处?”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那道人道:“果是罕闻,实未闻有还泪之说。想来这一段故事,比历来风月事故更加琐碎细腻了。”那僧道:“历来几个风流人物,不过传其大概以及诗词篇章而已,至家庭闺阁中一饮一食,总未述记。再者,大半风月故事,不过偷香窃玉、暗约私奔而已,并不曾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想这一干人入世,其情痴色鬼、贤愚不肖者,悉与前人传述不同矣。”那道人道:“趁此何不你我也去下世度脱几个,岂不是一场功德?”那僧道:“正合吾意。你且同我到警幻仙子宫中,将蠢物交割清楚,待这一干风流孽鬼下世已完,你我再去。如今虽已有一半落尘,然犹未全集。”道人道:“既如此,便随你去来。”却说甄士隐俱听得明白,但不知所云“蠢物”系何东西。遂不禁上前施礼,笑问道:“二仙师请了。 ”那僧道也忙答礼相问。士隐因说道:“适闻仙师所谈因果,实人世罕闻者。但弟子愚浊,不能洞悉明白,若蒙大开痴顽,备细一闻,弟子则洗耳谛听,稍能警省,亦可免沉沦之苦。”二仙笑道:“此乃玄机不可预泄者。到那时不要忘我二人,便可跳出火坑矣。”士隐听了,不便再问,因笑道:“玄机不可预泄,但适云‘蠢物’,不知为何,或可一见否?”那僧道:“若问此物,倒有一面之缘。”说着,取出递与士隐。士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后面还有几行小字。正欲细看时,那僧便说已到幻境,便强从手中夺了去,与道人竟过一大石牌坊,上书四个大字,乃是“太虚幻境”。两边又有一副对联,道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士隐意欲也跟了过去,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士隐大叫一声,定睛一看,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所梦之事便忘了大半。又见奶母正抱了英莲步来。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便伸手接来,抱在怀内,斗他玩耍一回。又带至街前,看那过会的热闹。方欲进来时,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及至到了他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士隐听得明白,心下犹豫,意欲问他们来历。只听道人说道:“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干营生去罢。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那僧道:“最妙,最妙!”说毕,二人一去,再不见个踪影了。士隐心中此时自忖:这两个人必有来历,该试一问,如今悔却晚也。 这士隐正痴想,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者走了出来。这贾雨村原系湖州人氏,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故士隐常与他交接。 当下雨村见了士隐,忙施礼陪笑道:“老先生倚门伫望,敢是街市上有甚新闻否?”士隐笑道:“非也。适因小女啼哭,引他出来作耍,正是无聊之甚,兄来得正妙,请入小斋一谈,彼此皆可消此永昼。”说着,便令人送女儿进去,自与雨村携手来至书房中,小童献茶。方谈得三五句话,忽家人飞报:“严老爷来拜。”士隐慌的忙起身谢罪道:“恕诳驾之罪,略坐,弟即来陪。”雨村忙起身,亦让道:“老先生请便,晚生乃常造之客,稍候何妨。”说着,士隐已出前厅去了。 这里雨村且翻弄书籍解闷。忽听得窗外有女子嗽声,雨村遂起身往窗外一看,原来是一个丫鬟,在那里撷花,生得仪容不俗,眉目清明,虽无十分姿色,却亦有动人之处。雨村不觉看的呆了。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