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新四军故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刘以顺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刘以顺著的《新四军故事》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新四军在抗日战争时期保家卫国、英勇战斗的精彩故事。叶挺军长被扣之后的铮铮铁骨,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的赤胆忠心,朱克靖两次入党的不懈追求,表现出新四军坚定的理想信念;罗炳辉爱民如子的件件往事,彭雪枫跪求认母的殷切之惰,千古奇冤中的鱼水深情,体现出新四军践行群众路线的根本宗旨;刘老庄连的82位战土壮烈殉国,堵枪眼第一人徐佳标慷慨捐躯,皖南事变中的七女跳崖、九女引爆,都彰显了新四军团结战斗、不十白牺牲的精神;刹住公款吃喝风,执纪执法、除恶务尽不手软,反映了新四军反腐倡廉的坚定决心;邓子恢两纠错案,彭雪枫处决爱犬,体现了制度法纪的威严;黄克诚直谏良策,显示了新四军高级指挥员的高风亮节。这些故事都令人印象深刻,将永远激励炎黄子孙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作者简介
刘以顺,1945年8月20日出生于江苏省丰县。197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历史学研究员,安徽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新四军研究会理事、特约研究员,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长期从事党史党建和新四军历史研究,发表过230多篇论文。主要著作有《勤政反腐的巍巍丰碑》《外战中的内战》(第一作者)、《人民代表大会工作辞书》(第一主编)。等。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安徽省“五个一工程奖”、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奖、安徽省社会科学奖、安徽省优秀图书奖等。
目录
理想信念篇
话说新四军前身
新四军番号由来
八省健儿汇铁流
恩来公开去皖南
少奇秘密到华中
新四军军歌诞生
二八五团制来历
新四军皖南蒙冤
叶军长被扣之后
上饶集中营斗争
彭雪枫的三件宝
汤团虎穴心不变
吴运铎一切献党
朱克靖两次入党
新四军里白求恩
松野觉改变信仰
华中人民的长城
群众路线篇
叶军长访贫问苦
第一印象很重要
刘少奇关爱群众
民运专家邓子恢
罗炳辉爱民如母
彭雪枫跪求认母
黄克诚一心为民
司令卖马度春荒
两次道歉见真情
李先念心系民生
皖南军民鱼水情
精兵简政渡难关
团结战斗篇
新四军首战告捷
江南韦岗处女战
收诸侯多多益善
新丰站火葬日寇
粟裕导演“狗咬狗”
江抗东路显神威
管文蔚北上扬中
谭震林转战繁昌
皖南泾县保卫战
徐海东血战池河
刘少奇远交近攻
半塔保卫战
雪枫挺进豫皖苏
鲁雨亭为国捐躯
李先念挺进鄂中
三战平坝敌胆寒
黄桥决战开新局
豫皖苏边自卫战
巫恒通绝食殉国
十六旅血战塘马
五师三打侏儒山
打不死的铁刘奎
巾帼壮举惊天地
刘老庄连尽忠魂
梅花战术显神威
三十三天反“扫荡”
陈毅捉放韩德勤
七师两反大“扫荡”
黄海悲壮遭遇战
斩获奇巨车桥战
彭雪枫西进殉国
粟裕南下苏浙皖
杜新民率师起义
三师两淮攻坚战
胸堵枪眼第一人
华中铁道游击队
新四军海上之战
新四军忍痛北撤
反腐侣廉篇
项英谈优良传统
少奇讲思想教育
粟裕话艰苦奋斗
彭雪枫防微杜渐
清廉虎将王必成
严禁贪污和浪费
胡弼亮与飞马烟
七师上交银子多
廉洁风范铸丰碑
除恶务尽不手软
解放区明朗的天
制度法纪篇
调查清楚再处理
粟裕治军严律己
彭雪枫严肃军纪
处决违纪之宠物
罗炳辉智破奇案
黄克诚慎重办案
第二师刀下留人
邓子恢两纠错案
五师不搞逼供信
高风亮节篇
最后一发给自己
谭老板敢于担当
曾希圣临危受命
黄克诚直谏良策
张云逸党德高尚
“我不需要也不能要”
新婚夫妇补破被
民族的号手任光
爱国赤子陈子谷
三师请缨去东北
营救盟军飞行员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导语
刘以顺著的《新四军故事》分理想信念、群众路线、团结战斗、反腐倡廉、制度法纪、高风亮节几部分,分门别类的对新四军进行了讲述和介绍,每个专题都分为许多独立的小故事。本选题的一大特色是,用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的形式,辅以生动的语言来向读者讲述了新四军在历史上真发生的一个个小故事,使新四军的党政干部和普通战士的形象更加生动丰满,将新四军的光辉业绩展现给读者。该书也反映出在艰苦卓绝的抗战阶段,新四军将士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展开抗日斗争的可歌可泣的战斗精神。
后记
在纪念新四军成立80周年之际,我撰写了《新
四军故事》。这本书是我在36年来研究中共党史和
新四军历史积累的基础上,历经多年的劳作获得的
一个成果。
在新四军历史研究方面,我不断拓展和深入。
一开始,我对皖南事变的战斗天数、石井坑突围时
间等问题进行考证,写了考证文章,分别发表在上
海《党史资料丛刊》上。后来,我又撰写了《皖南
事变后中共反击国民党顽固派方针的确定》(载中
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主办的《抗日战争研究》1992年
第1期)、《论新四军的铁军精神》(载中共安徽省
委党校主办的《理论建设》2006年第5期)、《铁军
和铁军精神的历史渊源》(载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
究室主办的《党史纵览》2007年第11期)、《富七
师和皖江抗日根据地财经建设》(载中国新四军研
究会主办的《铁军》2009年第8期,该文获该刊抗日
根据地建设征文一等奖)等。我还与童志强合写了
专著《外战中的内战》(我为第一作者,北京春秋
出版社1987年11月版)、《皖南事变日志》(我为
第一作者,载《安徽省委党校学报》1987年第3-4期
)。此外,我还撰写了一些新四军人物的传记。
在研究新四军历史方面,我感到,新四军的历
史要广泛起到“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必
须把研究成果向文艺形式转化。在学习研究新四军
历史的过程中,我发现新四军中有许多英勇悲壮、
感人肺腑的故事,看过之后,常常感动得热泪盈眶
,夜不能寐。于是,为了继承革命传统,发扬铁军
精神,为了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我在3年前就
开始着手这项工作。现在,《新四军故事》终于完
成了。本书分为理想信念篇、群众路线篇、团结战
斗篇、反腐倡廉篇、制度法纪篇、高风亮节篇等6篇
,近40万字。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我参考了已经出版的大量
图书资料,借鉴了其中的成果。所参考的主要书目
在书后附上,作为对作者、出版者衷心的感谢。由
于本人水平和时间的限制,书中难免有不足和错漏
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2016年8月
精彩页
话说新四军前身
看过反映抗日战争电影的人,都会对影片中的八路军印象非常深刻,就连两三岁的小孩也知道“八路”“八路”。至于“新四军”,则相对陌生一些。近年来,已经有不少反映新四军历史的文艺作品问世,加深了人们对新四军的认识。但时至今日,有人或许知道八路军是由红军改编的,但未必知道新四军同样也是由红军改编的。因此,说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四军,就要先说一说坚持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因为她是新四军最近、最直接的前身(向前可以追溯得更远,这在下回还要细讲)。水有源,树有根,知道了坚持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就能更好地了解新四军的来龙去脉。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利,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8.6万余人,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开始了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中央红军主力撤出根据地时,中共中央决定成立苏区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区,以项英为分局书记兼军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陈潭秋为组织部长,瞿秋白为宣传部长;贺昌任政治部主任,龚楚任参谋长。同时,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陈毅为主任,梁柏台为副主任。并留下红二十四师、独立团及地方游击队约1.6万余人,加上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和红军伤病员,共3万余人(其中伤病员有2万多人),在项英、陈毅等领导下,坚持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在留下的人员中,只有少数人有枪,多数人仅持大刀、梭镖,有些还是徒手。中共中央赋予他们的任务是掩护红军主力转移,保卫中央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扰乱敌人的进攻,准备将来配合红军主力,在有利的条件下进行反攻,恢复和扩大中央革命根据地。同时,还划定瑞金、会昌、于都、宁都4个县域之间的“三角地区”,作为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区最基本的地区和必须最后坚守的阵地。在此前后,长江南北其他根据地军民,也因红军主力转移或斗争形势恶化,相继转入游击战争。
红军主力长征后,国民党军队调集20多个师,向各革命根据地腹地发动疯狂进攻,妄图消灭留下来坚持斗争的红军和游击队。他们采取碉堡围困、经济封锁、移民并村、保甲连坐、大肆烧杀等最残酷、最毒辣的手段,实行反复“清剿”,叫嚣即使“掘地三尺”,也要“斩草除根”。国民党军队所到之处,血流遍地,一片废墟。面对数倍、十几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的反复“清剿”和血腥镇压,南方红军游击队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进行英勇顽强的抵抗,直到1937年12月新四军军部宣告成立,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据后来的粗略统计,在三年的时间里,整个中央苏区被反动派杀害的革命干部和群众达70多万人,占这一地区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漫长而又曲折的。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春,是红军和游击队由正规战向游击战转变的阶段。一开始,红军游击队没能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及时实行战略转变,开展游击战争,而是继续打阵地战。在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进攻下,中央苏区的形势急转直下,红军主力长征前剩下的宁都、长汀、瑞金、归化(今明溪)、于都、会昌等县城及重要集镇,到1934年11月底均落于国民党军之手,留下的红军和游击队受到很大损失,中央革命根据地军民陷于极度困难之中。
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中央分局经过多次讨论,认为必须彻底改变斗争方式,并多次致电中央,要求给予具体指示。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于1935年2月5日给项英和中央分局发来了“万万火急”的电报,指示中央分局应在中央苏区及其邻近苏区坚持游击战争;为适应游击战争的环境,要“立即改变你们的组织方式与斗争方式”;“占领山地、灵活机动、伏击袭击、出奇制胜是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成立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央军区分会,以项英、陈毅、贺昌及其他二人组织之,项英为主席等等。中共中央还向苏区中央分局通报了遵义会议的情况。项英接到党中央的电报后,立即召集中央分局会议传达讨论,并同陈毅等一起研究精简机关部队、改变斗争方式的部署。陈毅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事到如今,只有突围,冲杀出去,才有希望。陈毅的意见被采纳。确定中央分局只保持项英、陈毅、贺昌3人的集体领导,其他领导干部立即分散转移去各地领导斗争,有病的去各地就医。随后,中央分局、中央军区便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决定将部队分九路向外突围。这些部队分别由李才莲、陈潭秋、汪金祥、龚楚、徐洪、蔡会文等率领突围,分赴各地开展游击战争。项英、陈毅、贺昌等率领红二十四师第七十团在赣南、闽西穿插游击,并与各根据地取得联系。
3月4日,悲壮的九路突围开始了。在分散突围过程中,各路都遭到很大损失,贺昌、阮啸仙、何叔衡、毛泽覃等相继壮烈牺牲;瞿秋白、刘伯坚等被俘后,坚贞不屈,慷慨就义。在他们身上,表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的精神和矢志不渝的崇高气节。九路突围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