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享用技术的后果,还是放弃技术的便利,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每个人,恐怕没有选择权。在技术时代,我们如何自处,技术的开发者又该如何思虑和布局? 内容推荐 享用技术的后果,还是放弃技术的便利,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每个人,恐怕没有选择权。 在技术时代,我们如何自处,技术的开发者又该如何思虑和布局? 从手机到孟婆汤,从忘忧枣到性爱机器人,从技术拒绝到人类增强,从海德格尔到斯蒂格勒,本书由四位科技哲学的研究者,联合澎湃·思想市场,用8个现实问题,挑起科技到底是人类社会的毒药还是解药之争。他们说:技术有病,我没药。我们无意也不可能为科技时代的人类指点迷津,而旨在通过对技术的价值反思,透视充斥着人类欲望的技术所挑起的生活话题,用不那么学术化的轻哲学,相对轻松地探究技术时代的生活智慧。 先是我们创造工具,然后是工具创造我们。 当代增强技术是强调对人之有限性的突破,其内在逻辑依然是现代技术的逻辑延伸,更加超越人的时间性存在,忽略了人之有限性的存在,而人文主义哲学反思却是让人不断意识到这两个界限。 人工智能的发展要为社会广泛接受,需要构建一种机制,形成一个从算法可解释转化为可信任的自动呈现过程。 目录 科技世代与人类未来(代序) 1.面对技术拒绝,一笑而过? 被技术拒绝:一个更值得关注的现象 技术拒绝的究竟是什么? 技术拒绝后的人类境遇 科技智人何以愉快地与技术拒绝周旋 2.机器“北鼻”,不香吗? 人与机器人环抱的“距离” 吞噬人性的机器性爱 为爱遗恨的机器人 陪伴机器人,当真你就输了? 3.科技附体,人人都成钢铁侠? 人类增强有边界吗? “大家增强,可别落下我!” 给我一颗忘忧枣 人类与机器的合体之路可以走多远? 4.TA最爱的是我,还是手机? 隔屏望,何以善? 我们为什么爱刷手机? 装满秘密的黑匣子 作为后视镜和数据夹具的手机 5.斯蒂格勒与技术哲学的未来 技-艺反思的“法国潮” 数字技术突变与一般器官学药方 斯蒂格勒、数字人文主义与人类增强 技术与时间中的记忆线 6.技术时代的哲学“梦” 哲学何以解码技术:技术哲学的未来路向 面向深度科技化时代的中国智慧 技术哲学现状与未来生长点 技治社会的治理变革 7.与技术缠斗的命运 智能化数据解析社会的政治伦理考量 智能革命与机器乌托邦 智能革命与人类记忆 用信任解码人工智能伦理 8.虚拟生活的自我伦理 人工智能时代的伦理智慧——《信息文明的伦理基础》分享 重新认识自己:在技术之力与伦理校勘中找寻自我——《信息文明的伦理基础》 以柔克刚:以伦理建构的方式对抗技术理性——评段伟文研究员《信息文明的伦理基础》 在无知中缠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