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亚米契斯著的《爱的教育》是一本日记体小说,讲述小学四年级学生恩利科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全书采用日记体的形式,记录了恩利科的成长经历,内容包括身边各种感人的小故事、父母为他所写的启发性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朗读的“每月例话”。书中描写了许多平凡而又善良的小人物: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老师……以及他们平凡的日常生活。全书将“爱”浸入其中,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这些看似平凡渺小的人和事,构筑了一个充满爱的温馨世界,极富感染力,小说因此被公认为是一部极富爱心的教育读物。 作者简介 亚米契斯(1846-1908),意大利著名小说家。自幼深受爱国主义风潮的影响,酷爱写作,在军队当过军官,担任过随军记者和编辑。退役后,致力于文学创作,主要集中于军队和学校生活的描写。其游历欧、亚诸国所创作的记录各国风土人情的作品也贯穿着爱国主义的主旨。 亚米契斯创作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是其创作生涯的巅峰之作,也为他赢得了世界声誉,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被译成一百多种文字,畅销全世界。 目录 十月 开学第一天 我们的先生 灾难 格拉勃利亚的小孩 同窗朋友 义侠的行为 我的女先生 贫民窟 学校 少年爱国者 十一月 烟囱扫除人 万灵节 好友卡隆 卖炭者与绅士 弟弟的女先生 我的母亲 朋友可莱谛 校长先生 兵士 耐利的保护者 级长 少年侦探 贫民 十二月 商人 虚荣心 初雪 “小石匠” 雪球 女教师 访问负伤者 少年笔耕 坚忍心 感恩 一月 助教师 斯带地的图书室 铁匠的儿子 友人的来访 维多利亚·爱马努爱列王的大葬 勿兰谛的斥退 少年鼓手 爱国 嫉妒 勿兰谛的母亲 希望 二月 奖牌授予 决心 玩具火车 傲慢 劳动者的负伤 囚犯 爸爸的看护者 铁工场 小小的卖艺者 “狂欢节”的最后一天 盲孩 病中的先生 街路 三月 夜学校 相打 学生的父母 七十八号的犯人 小孩的死亡 三月十四日的前一夜 奖品授予式 争吵 我的姊姊 洛马格那的血 病床中的“小石匠” 卡华伯伯爵 四月 春 温培尔脱王 幼儿院 体操 父亲的先生 痊愈 劳动者中有朋友 卡隆的母亲 寇塞贝·马志尼 少年受勋章 五月 畸形儿 牺牲 火灾 六干英里寻母 夏 诗 聋哑 六月 格里勃尔第将军 军队 意大利 九十度的炎暑 我的父亲 乡野远足 劳动者的奖品授予式 女先生之死 感谢 难船 七月 母亲的末后一页 试验 最后的试验 告别 译后记
序言 特将此书奉献给九岁至十三岁的小学生们。 也可以用这样的书名:一个意大利市立小学三 年级学生写的一学年之纪事。——然而我说:一个 三年级的小学生,我不能断定他就能写成恰如此书 所印的一般。他是本自己的能力,慢慢地笔记在校 内校外之见闻及思想于一册而已。年终他的父亲为 之修改,仔细地未改变其思想,并尽可能保留儿子 所说的这许多话。四年后,儿子入了中学,重读此 册,并凭自己记忆力所保存的新鲜人物又添了些材 料。 亲爱的孩子们,现在读这书吧,我希望你们能 够满意,而且由此得益! 亚米契斯
导语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在1886年创作的一部儿童文学作品。这是一本日记体小说,全书以主人公安利柯的口吻,讲述了从四年级十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七月份,他在校内外的见闻和思想活动,中间还穿插了多篇父母为他写的劝诫性的文章,以及老师每个月在课堂上宣读的感人肺腑的故事。本书的翻译者夏丐尊先生认为,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在这些平实的文字里,作者将人世间的种种伟大的爱——师生之爱、父母之爱、同学之爱,融入其中。这些看似平凡无奇的感情,恰恰能在读者心中激荡起一阵阵情感的涟漪,使爱的美德永驻心中。 后记 这书给我以卢梭《爱弥儿》、裴斯泰洛齐《醉 人之妻》以上的感动。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 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 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 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 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两子二女的父亲, 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的教鞭的教师。平日为人为 父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 难堪起来,不觉惭愧地流泪。书中叙述亲子之爱、 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都 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到理想 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 这书一般被认为是有名的儿童读物,但我以为 不但儿童应读,实可作为普通的读物,特别地应介 绍给予儿童有直接关系的父母教师们,叫大家流些 惭愧或感激之泪。 学校教育到了现在,真空虚极了。单从外形的 制度上、方法上,走马灯似的更变迎合,而于教育 的生命的某物,从未闻有人培养顾及。好像掘池, 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又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 个不休,而于池的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无人注 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 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 ,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因了这种种,早想把这书翻译。多忙的结果, 延至去年夏季,正想乘兴开译,不幸我唯一的妹因 难产亡了。于是心灰意懒地就延搁下来。既而,心 念一转,发了为纪念亡妹而译这书的决心,这才偷 闲执笔,在《东方杂志》连载。中途因忙和病,又 中断了几次,等全稿告成,已在亡妹周忌后了。 这书原名《考莱》,在意大利语是“心”的意 思。原书在一九零四年已三百版,各国大概都有译 本,书名却不一致。我所持有的是日译本和英译本 ,英译本虽仍作《考莱》,下又标《一个意大利小 学生的日记》几字,日译本改称《爱的学校》(日 译本曾见两种,一种名《真心》,忘其译者,我的 这本是三浦修吾氏译,名《爱的学校》的)。如用 《考莱》原名,在我国不能表出内容,《一个意大 利小学生的日记》似不及《爱的学校》来得简单。 但因书中所叙述的不但是学校,连社会及家庭的情 形都有,所以又以《爱的教育》改名。这书原是描 写情育的,原想用《感情教育》作书名,后来恐与 法国佛罗贝尔的小说《感情教育》混同,就弃置了 。 译文虽曾对照日英二种译本,勉求忠实,但以 儿童读物而论,殊愧未能流利生动,很有须加以推 敲的地方。可遗憾的是,我现在实无此功夫和能力 。此次重排为单行本时,除草草重读一过,把初印 误植处改正外,只好静待读者批评了。 《东方杂志》记者胡愈之君,关于本书的出版 ,曾给予不少的助力。邻人刘薰宇君、朱佩弦君, 是本书最初的阅读者,每期稿成即来尽校正之劳; 封面及插画,是邻人丰子恺君的手笔。都足使我不 忘。 刊开明书店版《爱的教育》 1924年10月1日
精彩页 朋友可莱谛 11月13日 父亲饶恕了我了,我还悲着。母亲送我出去,叫我和门房的儿子到河边去散步。两人在河边走着,到了一家门口停着货车的店前,听到有人在叫我。我回头去看,原来是同学可莱谛。他身上流着汗,正在活泼地扛着柴。立在货车上的人抱了柴递给他,可莱谛接了运到自己的店里,急忙堆在一起。 “可莱谛,你在做什么?”我问。 “你看不见吗?”他把两只手伸向柴去,一面回答我。“我正在复习功课哩!”他接着说。 我笑了,可是可莱谛却认真地在嘴里这样念着:“动词的活用,因了数——数与人称的差异而变化——”一面抱着一捆柴走,放下了柴,把它堆好了:“又因动作起来的时而变化——”走到车旁取柴:“又因表出动作的法而变化。” 这是明日文法的复习。“我真忙啊!父亲因事出门去了,母亲病了在床上卧着,所以我不能不做事。一边做事,一边读着文法。今日的文法很难呢,无论怎样记,也记不牢。——父亲说过,七点钟回来付钱的哩。”他又向运货的人说。 货车去了。“请进来!”可莱谛说。 我进了店里,店屋广阔,满堆着木柴,木柴旁边挂着秤。 “今天是一个忙日,真的!一直没有空闲过。正想作文,客人来了。客人走了以后,执笔要写,方才的货车来了。今天跑了柴市两趟,腿麻木像棒一样,手也硬硬的,如果想作画,一定弄不好的。”说着又用扫帚扫去散在四周的枯叶和柴屑。 “可莱谛,你用功的地方在哪里?”我问。 “不在这里。你来看看!”他引我到了店后的小屋里,这室差不多可以说是厨房兼食堂,桌上摆着书册、笔记簿和已开手的作文稿。“在这里啊!我还没有把第二题做好——用皮革做的东西。有靴子、皮带——还非再加一个不可呢——及皮袍。”他执了钢笔写着清楚的字。 “有人吗?”喊声自外面进来,原来买主来了。可莱谛回答着:“请进来!”奔跳出去,称了柴,算了钱,又在壁角污旧的卖货簿上把账记了,重新走进来:“非快把这作文做完不可。”说着执了笔继续写上:“旅行囊,兵士的背囊——咿哟!咖啡滚了!”跑到暖炉旁取下咖啡瓶:“这是母亲的咖啡。我已学会煮咖啡了。请等一等,我们拿了一同到母亲那里去吧。母亲一定很欢喜的。母亲这个礼拜一直卧在床上。——呃,动词的变化——我好几次,被这咖啡壶烫痛了手了呢——兵士的背囊以后,写些什么好呢?——非再写点上去不可——时想不出来——且到母亲那里去吧!” 可莱谛开了门,我和他一同走进那小室。母亲卧在阔大的床上,头上包着白的头巾。 “啊!好哥儿!你是来望我的吗?”可莱谛的母亲看着我说。 可莱谛替母亲摆好了枕头,拉直了被,加上了炉煤,赶出卧在箱子上的猫。 “母亲,不再饮了吗?”可莱谛说着从母亲手中接过杯子,“药已喝了吗?如果完了,让我再跑药店去。柴已经卸好了。四点钟的时候,把肉来烧了。卖牛油的如果走过,把那八个铜子还了他就是了。诸事我都会弄好的,你不必多劳心了。” “亏得有你!你可以去了。一切留心些。”他母亲这样说了,还一定要我吃一块方糖。可莱谛指他父亲的照片给我看。他父亲穿了军服,胸间挂着的勋章,据说是在温培尔脱亲王部下的时候得来的。相貌和可莱谛一模一样,眼睛也是活泼泼的,露出很快乐的笑容。 我们又回到厨房里。“有了!”可莱谛说着继续在笔记簿上写,“——马鞍也是革做的——以后晚上再做吧。今天非迟睡不可了。你真幸福,有工夫用功,还有闲暇散步。”他又活泼地跑出店堂,将柴搁在台上用锯截断: “这是我的体操哩。可是和那‘两手向前’的体操不同。父亲回来以前,我把这柴锯了,使他见了欢喜。最讨厌的就是手拿了锯以后,写起字来,笔画同蛇一样。但是也无法可想,只好在先生面前把事情直说了。——母亲快点病好才好啊!今天已好了许多,我真快活!明天鸡一叫,就起来预备文法吧。——咿哟!柴又来了。快去搬吧!” 货车满装着柴,已停在店前了。可莱谛走向车去,又回过来:“我已不能陪你了,明日再会吧。你来得真好,再会,再会,快快乐乐地散你的步吧,你真是幸福啊!”他把我的手紧握了一下,仍来往于店与车之间,脸孔红红地像蔷薇,那种敏捷的动作,使人看了也爽快。 “你真是幸福啊!”他虽对我这样说,其实不然,啊!可莱谛!其实不然。你才比我幸福呢。因为你既能用功,又能劳动;能替你父母尽力。你比我要好一百倍,勇敢一百倍呢!好朋友啊! P36-38 |